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9241发布日期:2019-01-14 18: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后盖用于保护手机内部零部件并具备外观装饰作用,功能较为单一,导致用户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功能丰富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后盖及多个光源,所述后盖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遮光层,所述基板采用透明材料,所述遮光层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孔,所述多个光源位于所述遮光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多个透光孔传播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后盖、多个光源及控制器,所述后盖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遮光层,所述基板采用透明材料,所述遮光层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孔,所述多个光源位于所述遮光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多个透光孔传播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多个光源;

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来电信号;

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来电信号点亮部分所述光源,以形成第一图案。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后盖、多个光源及控制器,所述后盖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的遮光层,所述基板采用透明材料,所述遮光层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孔,所述多个光源位于所述遮光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多个透光孔传播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多个光源;

所述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短信信号;

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短信信号点亮部分所述光源,以形成第三图案。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后盖的遮光层上设置多个透光孔以及将所述多个光源设于所述遮光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使所述多个光源的光线能够经所述多个透光孔传播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此时,传播出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光线能够作为一种提醒用户的信息,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光源点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基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基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基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长度”、“宽度”、“厚度”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说明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

请参照图2及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后盖10及多个光源20。可以理解的是,后盖10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周缘具有弧度的板状结构。光源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下文简称led)。led包括白光led、蓝光led、红光led或绿光led,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后盖10包括基板11及设于基板11一侧的遮光层12。基板11采用透明材料。遮光层12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孔121。可以理解的是,基板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玻璃、蓝宝石、聚碳酸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遮光层12可以通过喷涂或者印刷等方式将涂料设置于基板11上,且该涂料可以是树脂和无序地散布在所述树脂中的涂料颗粒。此外,通过在涂料上添加不同颜色的涂料,以增加遮光层12的色温,比如通过添加蓝色涂料,以增加深色调,从而进一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致性,进而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当然,遮光层12也可以通过添加白色涂料,以增加浅色调,从而增加电子设备100的亮度,进而保证电子设备100更加的干净整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对遮光层12远离光源20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提高遮光层12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遮光层12的遮光效果。

此外,在遮光层12上形成的透光孔12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附图2所示的圆柱体。透光孔121的形状还可以为长方体、椭圆体或其他不规则图形。多个光源20位于遮光层12远离基板11的一侧。多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多个透光孔121传播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多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可以作为提醒信息,以引起用户的注意。可以理解的是,当部分光源20被点亮时,正如附图2所示的,后盖10形成了数字1的图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点亮其他的光源20时,后盖10也可以形成表情图案或者提示图案,从而丰富电子设备100的功能,提高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盖10的遮光层12上设置多个透光孔121以及将多个光源20设于遮光层12的远离基板11的一侧,以使多个光源20的光线能够经多个透光孔121传播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传播出后盖10外侧的光线能够作为一种提醒用户的信息,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功能更加丰富,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性。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孔121的排布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3及图4所示,多个透光孔121阵列排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透光孔121呈多行多列的排布形状。每一行的透光孔121相互平行设置,每一列的透光孔121也相互平行设置。此外,每一透光孔121的轮廓形状大致呈矩形状。当然,每一透光孔121的轮廓也可以大致呈六边形蜂窝状。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121间隔设置。故而,通过阵列排布透光孔121可以增加电子设备100的对称美以及使得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简洁。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源20与多个透光孔121一一对应设置,即一个光源20与一个透光孔121相对设置。此时,通过设置每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不同,以使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透光孔121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每一束光线的颜色也完全不同,即从不同的透光孔121中透射出的光线的颜色完全不同,从而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中形成种类更丰富的图案,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由于一个透光孔121对应一个光源20,使得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光源20在不同时间内发出光线,从而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中形成种类更丰富的图案,进而增加提醒信息的种类,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一个光源20也可以与多个透光孔121相对设置,即一个光源20发出光线能够经不同的透光孔121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侧。一种实施方式,光源20可以通过导光膜将光线传播至不同的透光孔121中,从而在后盖10中形成图案,以作为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故而,通过一个光源20与多个透光孔121相对设置,既可以在后盖上形成种类丰富的图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又可以显著降低光源20的数量,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制备成本。当然,一个透光孔121也可以对应设置多个光源20。此时,多个光源20对应一个透光孔121,可以使得多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同时经过一个透光孔121,并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侧。例如,通过在一个透光孔121内设置红光led、蓝光led及绿光led,以使每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在传播至透光孔121内时,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透光孔121内相互混合,从而形成区别于红光、蓝光及绿光的光线,进而在后盖10上形成种类更加丰富的图案,即提高提醒信息的种类,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3及图5所示,透光孔121的排布方向呈曲线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层12设有多个圆环排布区122。每两个圆环排布区122共用一条曲线。每个所述圆环排布区122同心设置,即多个所述圆环排布区122的圆心相互重合。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圆环排布区122内可以划分出间隔排布的格子区域1221。每个格子区域1221大致呈梯形,且格子区域1221的排布方向与圆环排布区122的延伸方向重合。故而,在每个格子区域1221内形成一个透光孔121,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121间隔设置。每一个透光孔121的轮廓形状不作出限制。此时,每个透光孔121的排布方向也与所在的圆环排布区122的延伸方向重合,即透光孔121在遮光层12的排布区域大致呈圆环区域。故而,当将不同的光源20与每个透光孔121相对设置,且点亮同一个圆环排布区122内光源20时,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便呈现出一个光环,该光环可以作为提醒用户的信息。此时,当点亮不同圆环排布区122内光源20时,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便呈现出不同尺寸的光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圆环排布区122内的光源20的数量可以不同。例如随着圆环排布区122的半径的增加,圆环排布区122内的光源可以逐渐增加。此外,每个给子区域1221内的光源20的结构也可以不一样,例如不同格子区域1221内的光源20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不同。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透光孔121的轮廓为图案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遮光层12上形成不同图案的透光孔121。例如,在遮光层12上形成字母a形状的透光孔121。此时,通过在透光孔121内排布多个光源20,且点亮透光孔121内所有光源20时,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便呈现出由光线组成的字母a图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透光孔121内排布不同颜色光线的光源20,且点亮所有光源20时,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便呈现出在图案的不同位置处出现不同颜色的光线,从而显著地增加提醒信息的种类,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在遮光层12上也可以形成卡通、人物或景物等图案的透光孔121,并在透光孔121内设置多个光源20,以当点亮所有光源20时,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便呈现所设置的图案,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控制器30。控制器30设于遮光层12的远离基板1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30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中央处理器(英文名称: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也可以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芯片,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种实施方式,控制器30固定于主板31上。主板31设于遮光层12远离基板11的一侧。此外,多个光源20固定于主板31上。多个光源20可通过球状引脚栅格阵列封装技术固定于所述主板31,从而既可以省去多个光源20通过键合线连接于主板31,以使电子设备100更加简洁,又可以实现光源20的快速散热。此外,当控制器30接收时间信号时,控制器30可以依据时间信号点亮部分光源20,从而在后盖10上形成时间图案,进而方便用户查询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后盖10还包括触控层111。可以理解的是,触控层111包括保护层1111及电极层1112。保护层1111围设在电极层1112的周围,用于避免电极层1112受到破坏。保护层1111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透明光学薄膜中的一种。所述电极层1112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透明的导电金属、碳纳米管或者石墨烯。由于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尺寸为纳米级别,使得电极层1112依然为透明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层111设于基板11与遮光层12之间。具体的,保护层1111层叠于所述遮光层12。触控层111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113,即电极层1112内设有多个触控电极1113。多个触控电极1113与多个透光孔121一一对应地正对设置,即一个触控电极1113在封装层112的正投影与一个透光孔121在封装层112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可选的,一个触控电极1113在封装层112的正投影与一个透光孔121在封装层112的正投影完全重合。触控电极1113用于在被触摸时产生触控信号。控制器30用于接收触控信号,并依据触控信号点亮或熄灭与触控电极1113相对应的光源20。具体的,当用户在封装层112上进行触摸时,触控电极1113产生触控信号,触控信号传输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依据该触控信号点亮与该触控电极1113相对设置的光源20。故而,通过在遮光层12与封装层112之间设置触控层111,既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在后盖10处实现触控功能,又能够将触控功能与多个光源20的点亮功能结合,从而实现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绘制图案,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可以理解的是,绘制图案指的是当用户触摸后盖10时,触摸的位置的所在光源20便被点亮,此时,光源20所发出的光线便在后盖10上形成图案。

电子设备100的触控层111与控制器30的电连接关系具有多种连接关系:

实施方式一: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导电件40。可以理解的是,导电件40可以为导电胶。当然,导电件40也可以为导电金属。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遮光层12设有导电孔123。一种实施方式,先通过掩膜版在触控层111上形成遮光层12,此时,遮光层12形成有导电孔123。该导电孔12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孔。再在导电孔123上蒸镀导电材料,以形成导电件40。此时,导电件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及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电连接于触控层111。第二端42穿过导电孔123并电连接于控制器30,导电件40用于传输触控信号。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端42可以设置导电铜片,控制器30设置导电弹片,通过导电铜片与导电弹片的连接实现导电件40与控制器30的电连接。故而,通过在遮光层12上设置导电孔123,并利用导电件40穿过导电孔123,以将触控层111与控制器30实现电连接,从而既可以间接通过触控电极1113点亮与熄灭光源20,又可以充分利用遮光层12实现导电件40的排布,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导线排布更加的简洁。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控制器30还包括延时电路50。所述控制器30用于在所述触控电极1113停止产生触控信号时,所述控制器30依据所述延时电路50的预设延时时间延时熄灭光源20。一种实施方式,每个触控电极1113的预设延时时间相同。具体的,当触控电极1113被触摸时,触控电极1113产生触控信号,触控信号传输至控制器30,控制器30依据触控信号点亮与该触控电极1113相对应的光源20。当触控电极1113停止产生触控信号时,即触控电极1113停止被触摸。此时,由于延时电路50设置有预设延时时间,使得控制器30继续点亮与该触控电极1113相对应的光源20,即控制器30延时熄灭光源20。故而,通过设置每个触控电极1113的预设延时时间相同,既可以在后盖10上形成短暂停留的图像,又可以在光源20熄灭过程中呈现逐一熄灭的绚丽场景,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用户体验性。

进一步的,被触摸的所述触控电极1113的次序与预设延时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可选的,正弦函数的振幅、初相、偏距及角速度均为一。具体的,以正弦函数的四分之一周期为例,当光源20开始熄灭时,先被点亮的光源20因预设延时时间较短,使得熄灭较快,当随着触摸次序的增加,后被点亮的光源20因预设延时时间较长,使得熄灭较慢,因此,在所有被点亮的光源20的熄灭过程中,所述光源20先快速熄灭再慢速熄灭,从而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实现绚丽的场景,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被触摸的所述触控电极1113的次序与预设延时时间也可以呈分段函数关系,即将被触摸的所述触控电极1113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触控电极1113的预设延时时间一样,不同部分的延时时间不一样。可选的,将被触摸的所述触控电极1113分成八个部分。奇数部分的预设延时时间为两秒,偶数部分的预设延时时间为一秒,因此,当用户停止触摸时,偶数部分的光源20先熄灭,奇数部分的光源20后熄灭。故而,通过设置不同部分光源20的不同延时熄灭时间,从而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实现绚丽的场景,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60。柔性电路板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61及第二连接端62。第一连接端61电连接于触控层111,第二电连接端62绕过遮光层12的周缘电连接于控制器30。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端62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口(图未示)。多个第一连接口与多个触控电极1113一一对应,且电连接设置。附图10通过虚线表示触控层111与多个第一连接口电连接。第二连接端61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口(图未示)。多个第二连接口与控制器30电连接。当然,多个第二连接口也可以电连接于主板31,主板31再电连接于控制器30。故而,通过将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遮光层12周缘,既可以实现触控层111与控制器30的电连接,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100的边缘地区,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导光件70。导光件7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和玻璃。导光件7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第一面71与光源20相对设置,以使光源20发出的光线传播至第一面71,即光源20在第一面71的投影位于第一面71的区域内。通过第一面71靠近光源20设置,以当光源20的光线辐射角度与导光件70的光线接收角度相适配时,导光件70可以捕获大多的光线,从而避免光线从第一面71的周缘传播至遮光层12,进而提高光源20的利用率。此外,第二面72与透光孔121相对设置,即透光孔121在第二面72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面72的区域内。故而,通过第二面72靠近透光孔121设置,以保证光线能够全部经透光孔121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侧,以使在后盖10上形成的光线图案的亮度足够强。进一步的,导光件70的第二面72可以设置于透光孔121内,即至少部分导光件70收容于透光孔121内,从而既可以减小光源20的能量损失,即提高光源20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第一方向上为遮光层12向基板11的方向。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第一面71设有第一凹槽711。至少部分光源20设于第一凹槽711内。此时,经光源20发出的光线全部被导光件70所捕获,从而既可以减小光源20的能量损失,即提高光源20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透明光学胶80。透明光学胶80设于光源20与第一凹槽711的槽壁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至少部分光源20收容在第一凹槽711内时,光源20与导光件70将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存在既会导致光源20的稳定性差,又会导致光源20产生菲涅尔损耗,从而降低光源20的利用率。故而,通过在第一凹槽711的槽壁与导光件70之间设置透明光学胶,既可以避免光源20因电子设备100在发生撞击或者发生晃动而导致光源20发出的光线不稳定。此时,通过在第一凹槽711的槽壁与光源20之间填充透明光学胶80,既可以起到固定光源20的效果,又可以减小菲涅尔损耗,提高光源20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后盖10还包括荧光层13。荧光层13设于遮光层12与基板11之间,且荧光层13覆盖所述透光孔121。当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导光件70传播至荧光层13时,荧光层13可以对光线的波长进行调控,以传播出荧光层13的光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增加在后盖10形成图像的种类。此外,通过荧光层13覆盖所述透光孔121,可以提高传播出透光孔121的光线的均匀度,以使光线更加柔和,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性。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荧光层13包括第二透明光学胶131及量子点132。量子点132封装于第二透明光学胶131。荧光层13由多个凸起133间隔设置而构成。多个凸起133与多个透光孔12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凸起133由第二透明光学胶131及封装于量子点13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量子点132包括不同尺寸的颗粒。当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导光件70传播至荧光层13时,量子点132可以对光源20发出的光线的波长进行调控,即通过设置量子点132的尺寸,以使透射出荧光层13的光线的光谱能够覆盖可见光区。此时,透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光线既可以保证出光色均匀度,使经光线所形成的图案具备更佳的显示质量,又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实现绚丽的场景,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性。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后盖10还包括柔光层14。柔光层为透明材料,柔光层设于基板11与遮光层12之间,且柔光层覆盖遮光层12。具体的,当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照射进柔光层,所述柔光层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的光强,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外部光线对光源20发出的光线的影响,保证由光源20发出的光线所形成图像的清晰度。

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透光孔121的孔径沿第一方向增大。可选的,透光孔121的孔壁1211为弧面。故而,通过将透光孔121的孔径沿第一方向增大,使得经透光孔121传出的光线的辐射角度大,从而提高通过光线形成在后盖10的图案的亮度,进而使得当光线作为提醒信息时更加的显眼,即容易引起用户注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边框91和中板92。边框9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或钛合金。边框91固定于后盖10的周缘。一种实施方式,边框91可以通过粘胶固定于后盖10的周缘。所述边框91用于稳固所述后盖10的周缘,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更加地稳固。此外,中板92固定于边框91的内侧,并与后盖10相对设置。中板9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或钛合金。所述中板92为板状结构。所述中板92的轮廓也可以为圆角矩形或者其他形状,具体的不作出限制。中板92可以通过紧固件锁合于边框91的内侧,也可以通过粘胶粘接于所述边框91的内侧。中板92用于支撑主板31。主板31固定于所述中板92朝向所述后盖10的一侧。具体的,所述后盖10与所述中板92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收容所述控制器30及所述光源20。所述收容腔内还收容有电池。所述电池固定于所述中板92朝向所述后盖10一侧。所述电池用于为光源20提供能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93。显示屏93固定于中板92远离后盖10一侧,显示屏93的周缘与边框91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93的周缘与所述边框91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93与所述控制器30可以通过线缆相导通。控制器30可以发送指令给显示屏93,以使显示屏93提供显示功能。当用户在后盖10进行触摸时,触控层111产生触控信号。控制器30接收触控信号,并将该触控信号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显示信号,并将显示信号发送至显示屏93,以使显示屏93显示用户在后盖10所绘制的图案。

请参阅图1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其中,请再次参考图1及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后盖10、多个光源20及控制器30。后盖10包括基板11及设于基板11一侧的遮光层12。基板11采用透明材料。遮光层12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孔121。多个光源20位于遮光层12的远离基板11的一侧。多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多个透光孔121传播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控制器30电连接多个光源20;

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控制器30接收来电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来电信号可以是熟悉的人拨打的电话或者陌生人拨打的电话。

步骤102:控制器30依据来电信号点亮部分光源20,以形成第一图案。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器30接收来电信号后,控制器30对来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形成第一驱动信号。控制器30通过驱动信号点亮部分光源20。光源20发出的光线从透光孔121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此时,在后盖10上形成的第一图案可以是规则的图案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图案。第一图案可以是表情图案也可以是其他提醒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收到来电信号后,后盖10上形成数字1的提醒图案。此时,用户便知道电子设备100有来电。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控制器30对来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获得号码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收到来电时,来电信号存储着拨号端的号码信息。此时,控制器30对该来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获得来电信号中的号码信息。

步骤104:控制器30依据号码信息向光源发送第一驱动信号并点亮另一部分光源20,以形成第二图案。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图案为来电号码。当控制器30点亮另一部分光源20时,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透光孔121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在后盖10上形成拨号端的来电号码,进而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识拨号端的身份,又可以通过光线作为提醒信号,引起用户的注意。

另一种实施方式,控制器30依据来电信号点亮部分光源20的步骤之中还包括:

控制器30对来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获得号码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收到来电时,来电信号存储着拨号端的号码信息。此时,控制器30对该来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从而获得来电信号中的号码信息。

控制器30依据号码信息向光源发送第二驱动信号并点亮部分光源20,以形成第一图案。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图案为来电号码。,当控制器30点亮部分光源20时,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透光孔121传出电子设备100的外侧,从而在后盖10上形成拨号端的来电号码,进而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识别拨号端的身份,又可以通过光线作为提醒信号,引起用户的注意。

进一步的,在控制器30对来电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获得号码信息的步骤之后,以及在控制器30依据号码信息向光源发送驱动信号并点亮另一部分光源20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控制器30提取通讯录的号码信息,并将所获得的号码信息与通讯录的号码信息进行匹配;当通讯录的号码信息存在与所获得号码信息一致时,控制器30提取通讯录的来电人名,并点亮部分光源20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上形成来电人名的图案;当通讯录的号码信息不存在与所获得号码信息时,控制器30点亮部分光源20,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后盖10上形成“陌生人”三个文字的图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点亮光源20以形成来电人名或“陌生人”三个字,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识别来电的信息。

请参阅图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100包括后盖10、多个光源20及控制器30,后盖10包括基板11及设于基板11一侧的遮光层12,基板11采用透明材料,遮光层12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透光孔121,多个光源20位于遮光层12的远离基板11的一侧,多个光源20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多个透光孔121传播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控制器30电连接多个光源20;

电子设备100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控制器30接收短信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短信信号包括图案信息或者文字信息等。图案信息可以是笑脸或者提示符号等图案。控制器30可以接收来自发送端发送的短信信号。发送端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

步骤202:控制器30依据短信信号点亮部分光源20,以形成第三图案。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器30接收到短信信号时,控制器30立即向光源20发送指令,以点亮部分光源20,从而在后盖10上形成第三图案。第三图案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表情图案或符号图案。具体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故而,通过点亮部分光源20以作为提醒用户的提醒信号,从而快速地引起用户的注意。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10还包括触控层111,所述触控层111设于所述基板11与所述遮光层12之间,所述触控层111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113,所述多个触控电极1113一一对应地正对所述多个透光孔112设置,所述触控层111与所述控制器30电连接;

请参考图20,电子设备100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03:控制器30接收触控电极1113在被触摸时所产生的触控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接收到短信信号时,用户需要向发送端回复短信。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后盖10上的触控层111进行短信编辑。当用户触摸基板11时,触控层111产生触控信号。

步骤204:控制器30依据触控信号点亮与触控电极1113相对应的光源20,以形成第四图案;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图案为用户在后盖10上触摸轨迹所形成的图案。第四图案可以是文字图案也可以为表情符号等。具体的,当控制器30接收到触控信号时,控制器30向光源20发送点亮信号,以点亮部分光源20。部分光源20发出的光线经透光孔121传播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在后盖10上形成第四图案

步骤205:所述控制器30依据所述触控信号形成回复短信信号并发出所述回复短信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30接收所述触控信号,并将所述触控信号进行信息处理,以获得回复短信信号。控制器30在将所述回复短信信号发送至发送端,从而实现快速回复短信的功能,即无须额外打开短信应用进行短信回复。

进一步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边框91、中板92及显示屏93。所述边框91固定于所述后盖10的周缘。所述中板92固定于所述边框91内侧,并与所述后盖10相对设置。所述显示屏93固定于所述中板92远离离所述后盖10一侧,所述显示屏93的周缘与所述边框91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器30依据触控信号点亮与触控电极1113相对应的光源20的步骤还包括:

控制器30对所述触控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形成显示信号

控制器30将显示信号发送至显示屏93,以使显示屏93显示第四图案。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后盖10上绘制图案,并利用控制器30将图案传送至显示屏93时,显示屏93可以快速获取图案,并显示出第四图案。故而,通过在后盖10上直接形成短信信息,可以确定所绘制的第四图案的准确性。

所述控制器30将所述第四图案发出。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30将第四图案发送至发送端,以实现向发送端回复短信信息的功能。故而通过在后盖10形成回复发送端的短信信息,并通过控制器30将该短信信息快速回复至发送端,从而省去了打开输入法再进行编辑短信信息的时间,从而方便用户的操作及使用,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使用体验性。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延时电路50。所述延时电路50设于所述遮光层12的远离所述基板11的一侧。所述延时电路50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所述延时电路50用于当所述触控电极1113停止被触摸时,所述控制器30依据所述延时电路50的预设延时时间控制所述光源20点亮时间。此时,当触控层111停止被触摸时,触控层111停止产生触控信号。此时,由于延时电路50设置有预设延时时间,使得控制器30继续点亮光源20。故而,通过设置延时电路50,可以在后盖10上形成短暂停留的图像,即保证第四图像的完整性,从而保证用户可以直观地检查第四图案的准确性。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