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用于基于反馈响应确定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自检单元的助听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1364发布日期:2019-03-05 19:1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包括用于基于反馈响应确定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自检单元的助听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装置和听力系统领域,其配置成基于反馈响应确定助听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



背景技术:

在助听器装置例如出现扬声器单元中的耳垢过滤器被耳垢阻塞、电池电力不足、扬声器单元破裂时,许多助听器装置用户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装置有问题;或者许多助听器装置也不会意识到助听器装置是否被放在耳道中的适当位置。

另外,即使没有真的硬件错误,用户也经常抱怨或者将他们的听力仪器返回给hcp或者助听器装置的制造商,例如在耳垢过滤器需要更换时。

因此,如果用户自己可测试助听器是否适当工作及在未适当工作时获得该助听器实际是什么问题的信息是有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包括助听器装置的听力系统,其中助听器装置自身被配置成为提供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目的执行助听器装置的配置或功能的自检(自我检查)。

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例如可以是助听器装置的传声器或扬声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将助听器装置的状态通知给助听器装置的用户和/或听力护理专家。

本发明的目标由所附权利要求及下面描述的发明实现。

本发明的目标由包括助听器装置的听力系统实现,其中助听器装置包括壳体部分、连接部分及经连接部分连接到壳体部分的耳机,及其中助听器装置包括:第一传声器,配置成接收第一声学信号并基于第一声学信号提供第一音频信号;连接到第一传声器的信号处理器,配置成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一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音频信号;扬声器,配置成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经耳机输出声学输出信号;抗反馈单元,配置成从信号处理器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及从第一传声器接收次(secondary)第一音频信号,及抗反馈单元还配置成基于反馈估计量、所接收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和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到第一传声器的反馈通路的第一反馈响应;及其中所述听力系统包括配置成与抗反馈单元通信的自检单元,及所述自检单元配置成将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及所述听力系统配置成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

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可包括反馈通路的反馈响应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下的一个或多个测量结果。

助听器装置为耳后式助听器装置,其中壳体部分位于助听器的用户的耳后,及耳机位于用户的耳道中,及连接部分使耳机与壳体部分连接。连接部分可以是中空管,配置成将声学输出信号传到用户耳朵。作为备选,连接部分可以是包括多根导线的中空管,每一导线使耳机内的传声器和/或扬声器连接到壳体部分内的信号处理器。

作为使用听力系统的例子,助听器装置由用户按规定佩戴,即耳机位于用户耳道内及壳体部分位于用户耳后,第一传声器从(周围)环境接收第一声学信号并基于该声学信号产生第一音频信号。连接到第一传声器的信号处理器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一音频信号产生输出音频信号。扬声器连接到信号处理器并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及经耳机将声学输出信号输出到用户耳内。由于耳机与耳道之间的泄漏问题,由扬声器发出的声学输出信号的部分将被第一传声器接收从而在扬声器与第一传声器之间产生反馈。该反馈用于确定例如第一传声器和/或扬声器的功能的状态。为确定该反馈,助听器装置使用抗反馈单元。助听器装置中的抗反馈单元接收来自信号处理器的输出音频信号及来自第一传声器的次第一音频信号。输出音频信号基于第一传声器在时间t1接收的第一声学信号产生,及次第一音频信号基于第一传声器在时间t2接收的第二声学信号产生。抗反馈单元基于反馈估计量即反馈算法和所接收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及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到第一传声器的反馈通路的第一反馈响应。为了使用估计的第一反馈响应用于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听力系统使用自检单元,其配置成与抗反馈单元通信。自检单元将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及听力系统配置成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确定助听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

自检单元可被包括在助听器装置中或者作为听力系统的一部分的智能电话中。

听力系统进而能够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确定助听器装置的例如第一传声器和扬声器的状态。

该听力系统的优点在于,用户被通知助听器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及所述状态例如可通知用户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例如助听器装置内的第一传声器、扬声器、耳垢过滤器和/或电池中不久可能出现的缺陷或者可能的缺陷。

听力系统可包括用户接口,其将所述状态通知给用户和/或向用户通知针对缺陷的解决方案或者防止可能缺陷的解决方案。

该听力系统的优点在于用户将体验到具有较少缺陷的助听器装置。

耳机可包括表征为具有通风孔内部响应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内部响应具有约或高于800hz或者在800hz到1600hz之间的-3db截止频率。通风孔内部响应是通风孔打开和关闭时的声压级之间的差。

听力系统可包括存储器单元,其包括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其中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可以是从扬声器到第一传声器的反馈通路的反馈响应的预先测量或者阈值。

存储器单元可以是助听器装置或者配置成经无线通信链路如蓝牙链路、低功率蓝牙链路或感应链路与助听器装置通信得到辅助设备的一部分。辅助设备可以是配置成可由助听器装置的用户佩戴的智能电话和/或无线移动设备。

存储器单元可以是经通信链路如长程链路或短程链路与助听器装置或辅助设备通信的服务器的一部分。

自检单元可配置成将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保存到存储器单元内,或者听力系统配置成将助听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保存到存储器单元内。

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可以是反馈通路的反馈响应的预先测量。预先测量可在用户正按规定佩戴助听器装置时及助听器装置处于理想条件时进行。理想条件例如是在电池完全充满电时、耳机中的耳垢过滤器没有耳垢时、第一传声器和扬声器通过传声器、扬声器和/或助听器装置的制造实现规格设置时。因此,第一反馈输入信号表示理想的反馈响应,其中助听器装置正按助听器装置的制造所规定的运行。

助听器装置可包括配置成接收第二声学信号并提供第二音频信号的第二传声器,及所述信号处理器接收第二音频信号,及所述信号处理器还可配置成基于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音频信号,及所述抗反馈单元还可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二传声器的次第二音频信号及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二反馈估计量、次第二音频信号和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到第二传声器的第二反馈通路的第二反馈响应,及其中第二反馈响应是第一反馈输入信号。

例如,如果第二传声器位于壳体部分中及第一传声器位于耳机中,则助听器装置配置成提供耳机是否漏掉密封元件的状态(密封元件配置成在耳机与耳道之间进行密封),或者提供位于耳机中的例如保护扬声器免遭耳垢的耳垢过滤器或者入口是否被阻塞的状态。

例如,如果第二传声器位于壳体部分中及第一传声器位于壳体部分中,则助听器装置配置成提供到第一或第二传声器的入口是否被阻塞的状态。

具有第二传声器的优点在于,如果到传声器之一的传声器入口被阻塞或者如果传声器之一出错,则这可经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检测到。

为了听力系统确定耳机中的耳垢过滤器是否可以或者到第一和第二传声器的入口是否可以,自检单元配置成比较第一反馈响应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比较包括下述项目:

-在第一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和/或第二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参考电平;

-在第二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和/或第二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参考电平;

-确定第一最大信号电平与第一最大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一信号电平差;

-确定第二最大信号电平与第二最大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二信号电平差。

第一信号电平差可大于-2、-4或-6db,及第二电平差可大于-3、-5或-7db,及第一频率范围在2.5khz到3.5khz之间,及第二频率范围在7.5khz到8.5khz之间,及其中耳垢过滤器的状态可以。

当耳机具有具有约或高于800hz或者在800hz到1600hz之间的-3db截止频率的通风孔内部响应时,确定耳垢过滤器是否被堵塞或者耳机是否漏掉耳垢过滤器的性能得以提高。

助听器装置还可包括配置成提供产生的音频信号的信号发生器及连接到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的组合器。组合器可配置成将产生的音频信号组合到输出音频信号内,及其中输出音频信号被传给抗反馈单元。信号发生器可被使能发出白噪声或者梯级窦性信号,以改善抗反馈单元估计的第一反馈响应。从而,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确定变得更准确。

自检单元可位于助听器装置内,及其中助听器装置配置成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将信息信号通信到助听器装置的用户接口,或者听力系统包括移动设备,其中信息信号经无线链路通信到移动设备。在该例子中,助听器装置可包括前端,其包括配置成例如与移动设备无线通信的收发器和天线。

信息信号可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对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诊断。诊断例如可以是:

-不合规定的扬声器灵敏度;

-扬声器和/或传声器(如果位于耳机中)的耳垢过滤器中的耳垢的临界量;

-漏掉耳垢过滤器或密封器;

-有故障的传声器或者阻塞的传声器入口;

-耳机在耳道中的位置不正确;

-错误的扬声器单元类型检测;

-错误的密封器类型-尝试更好适合用户的新密封器。

移动设备可以是智能电话或者辅助设备,如中间音频流传输装置。无线链路可以是短程链路如蓝牙、蓝牙低功率或感应链路,或者无线链路可具有在300mhz到6ghz之间的工作频率范围。

听力系统可包括移动设备,其中移动设备包括自检单元,及其中移动设备配置成将包括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信息信号通信给移动设备的用户接口或者助听器装置的用户接口。在该例子中,助听器装置可包括前端。助听器装置可经该前端将第一反馈响应和/或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传给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然后配置成进行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并将信息信号提供给移动设备中的用户接口。移动设备可配置成将信息信号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传给助听器装置,及助听器装置可配置成经助听器装置中的用户接口将状态或者信息信号的内容通知给用户。

在移动设备中具有自检单元的优点在于,由于信号处理器的负担较少,助听器装置将节省电池能量,因为,相较于自检单元位于助听器装置中的例子,较少的计算将由信号处理器执行。

移动设备和/或助听器装置可配置成经因特网连接或者长程通信链路将助听器装置(即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和/或信息信号传给服务器。经该服务器,服务提供商能够经连接到服务器的计算机接收状态和/或信息信号并向相应助听器装置的用户提供怎样解决经信息信号指明的问题的指导,和/或服务提供商能够例如订购新的传声器、新的耳垢过滤器、新的电池和/或扬声器用于更换助听器装置中的功能部件,如果信息信号表明这些功能部件之一有缺陷的话。

另外,服务提供商能够在任何问题将出现之前计划助听器装置的服务,因为状态中的信息可指明助听器装置中的功能部件之一不久将发生故障或者在助听器装置中产生错误。

能够将助听器装置的状态和/或信息信号通知给服务提供商的优点在于,助听器装置的用户将经历较少的问题,和/或以更舒适的方式解决关于助听器装置的问题。从而,用户将获得改善的助听器装置体验。

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包括在一个或多个频率范围内或者在一个或多个频率确定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信号电平差。

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包括:

-在第一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一平均信号电平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一平均参考电平;

-在第二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二平均信号电平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二平均参考电平;

-在第三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三平均信号电平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三平均参考电平;

-确定第一平均信号电平与第一平均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

-确定第二平均信号电平与第二平均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二绝对信号电平差;

-确定第三平均信号电平与第三平均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三绝对信号电平差。

第二绝对信号电平差可以在0db到2db或者0db到4db之间,及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和第三绝对信号电平差均可在2db到10db、3db到10db或者2db到9db之间,及其中第一频率范围可以在2到5khz之间,第二频率范围可以在5到7khz之间,及第三频率范围可以在7到8khz之间。

通过比较而提供的状态指明耳机的定位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如果针对第一、第二和第三绝对信号电平差及针对第一、第二和第三频率范围给出的判据均被满足,则耳机被正确地定位在耳道中。

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可包括:在第一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和/或第二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参考电平;在第二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和/或第二反馈输入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参考电平;确定第一最大信号电平与第一最大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确定第二最大信号电平与第二最大参考电平之间的第二绝对信号电平差。

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其中,在该例子中,所述状态通知耳垢过滤器或者到扬声器和/或传声器的入口是否被堵塞。

如果下面的条件未被满足,则耳垢过滤器不合格:

-第一信号电平差低于2db、3db或6db,及第二绝对电平差低于-3db、-5db或-7db;及

-第一频率范围可在2.5khz到3.5khz之间,及第二频率范围可在7.5khz到8.5khz之间。

自检单元可配置成执行下述步骤以基于所连接的扬声器类型提供状态:

-在第一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一频率范围在3khz+/-0.5khz;

-在第二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二频率范围在5khz+/-0.5khz;

-在第三频率范围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的信号电平的第三最大信号电平,及第三频率范围在8khz+/-0.5khz。

扬声器的状态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扬声器的类型,及其中扬声器的类型被分为至少三组扬声器类型:

-如果第一最大信号电平在-10db到-30db之间、第二最大信号电平低于-15db及第三最大信号电平低于-20db,则为第一组扬声器类型;

-如果第一最大信号电平在-10db到-30db之间、第二最大信号电平低于-15db及第三最大信号电平在-10db到-20db之间,则为第二组扬声器类型;或者

-如果第二最大信号电平在0db到-15db之间及第三最大信号电平在-20db到-30db之间,则为第三组扬声器类型。

例如,如果扬声器将用新的扬声器更换,则听力系统配置成确定该新的扬声器是否为正确的类型,及听力系统进一步配置成检测扬声器是否正运行。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由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

-经第一传声器接收第一声学信号并基于第一声学信号输出第一音频信号;

-经信号处理器处理第一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一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音频信号;

-经扬声器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基于输出音频信号输出声学输出信号;

-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音频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一传声器的次第一音频信号;

-基于反馈估计量和所接收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及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到第一传声器的反馈通路的第一反馈响应;

-将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助听器装置的配置的状态。

助听器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确定在助听器装置位于桌上或者由用户佩戴时进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将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得以最佳地理解。为清晰起见,这些附图均为示意性及简化的图,它们只给出了对于理解本发明所必要的细节,而省略其他细节。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用于同样或对应的部分。每一方面的各个特征可与其他方面的任何或所有特征组合。这些及其他方面、特征和/或技术效果将从下面的图示明显看出并结合其阐明,其中:

图1a-1c示出了听力系统的三个不同例子。

图2示出了包括助听器装置的听力系统。

图3示出了包括助听器装置的听力系统。

图4a-4b示出了测得的反馈输入信号和测得的反馈响应。

图5a-5d示出了测得的反馈输入信号和测得的反馈响应。

图6示出了听力系统的例子。

图7示出了用于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提出的具体描述用作多种不同配置的描述。具体描述包括用于提供多个不同概念的彻底理解的具体细节。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概念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形下实施。装置和方法的几个方面通过多个不同的块、功能单元、模块、元件、电路、步骤、处理、算法等(统称为“元素”)进行描述。根据具体应用、设计限制或其它原因,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程序或其任何组合实施。

助听器装置可包括适于通过接收来自用户周围的声学信号、生成对应的音频信号、可能对音频信号进行修正、并且将可能修正后的音频信号作为可听信号提供给用户耳朵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善或加强用户的听觉能力的助听器。

助听器装置适于以任意已知的方式佩戴。这可以包括i)将助听器装置的、具有引导空传声学信号的管和/或设置成靠近耳道或位于耳道中的接收器/扬声器的单元布置在耳后,例如在耳后型助听器或耳内接收器式助听器中;和/或ii)将助听器装置整个或部分设置在用户的耳廓中和/或耳道中,例如在耳内式助听器或者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中;或者iii)将助听器装置的单元设置成连接到植入到颅骨内的固定结构,例如在骨锚式助听器或者耳蜗植入件中;或者iv)将助听器装置的单元设置成整个或部分植入的单元,例如在骨锚式助听器或者耳蜗植入件中。

助听器装置可以是包括一个或两个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助听器装置的“听力系统”或者包括两个助听器装置(其中这些装置适于以协作的方式向用户的两个耳朵提供音频信号)的“双耳听力系统”的一部分。听力系统或双耳听力系统还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助听器装置进行通信的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影响助听器装置的操作和/或从助听器装置的工作中受益。在至少一个助听器装置和辅助设备之间建立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使得能够在至少一个助听器装置和辅助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例如控制和状态信号、可能有音频信号)。辅助设备可以包括遥控器、遥控麦克风、音频网关设备、移动电话、公共广播系统、汽车音频系统或音乐播放器中的至少一个或其组合。音频网关适于诸如从像电视或音乐播放器的娱乐设备、像移动电话的电话装置或者计算机、pc接收大量音频信号。音频网关还适于选择和/或组合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中的合适的一个(或信号的组合),用于传输到至少一个助听器装置。遥控器可适于对至少一个助听器装置的功能和操作进行控制。遥控器的功能可以在智能电话或其它电子设备中实现,智能电话/电子设备可能运行对至少一个助听器装置的功能进行控制的应用。

总的来说,助听器装置包括i)诸如麦克风的输入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用户周围的声学信号,并且提供对应的输入音频信号,和/或ii)接收单元,用于电子地接收输入音频信号。助听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输入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单元和用于依据处理后的音频信号向用户提供可听信号的输出单元。

输入单元可以包括多个输入麦克风,例如用于提供依赖于方向的音频信号处理。这种定向麦克风系统适于增强用户环境中的大量声学源中的目标声学源。在一个方面,定向系统适于检测(例如自适应地检测)麦克风信号的特定部分源自哪个方向。这可以通过使用传统上已知的方法来实现。信号处理单元可以包括放大器,放大器适于对输入音频信号施加依赖于频率的增益。信号处理单元还可以适于提供诸如压缩、噪声降低等其它相关功能。输出单元可包括用于透皮或经皮向颅骨提供空气传播声学信号的诸如扬声器/接收器的输出转换器,或者用于提供结构传播或液体传播的声学信号的振动器。在一些助听器装置中,输出单元可包括诸如耳蜗植入件中的用于提供电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电极。

应意识到,本说明书中提及“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或“方面”或者“可”包括的特征意为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中。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适当组合。提供前面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在此描述的各个方面。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及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方面。

权利要求不限于在此所示的各个方面,而是包含与权利要求语言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除非明确指出,以单数形式提及的元件不意指“一个及只有一个”,而是指“一个或多个”。除非明确指出,术语“一些”指一个或多个。

因而,本发明的范围应依据权利要求进行判断。

图1a-1c示出了听力系统1的三个不同例子。三个例子中的听力系统1包括助听器装置1a,其包括壳体部分2、连接部分3及经连接部分4连接到壳体部分2的耳机4。助听器装置1a包括:第一传声器5,配置成接收第一声学信号并基于第一声学信号提供第一音频信号。助听器装置1a包括连接到第一传声器5的信号处理器7,配置成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一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音频信号。另外,助听器装置1a包括扬声器6,配置成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经耳机4输出声学输出信号,及另外,助听器装置1a包括抗反馈单元8,配置成从信号处理器7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及从第一传声器5接收次第一音频信号,及抗反馈单元8配置成基于反馈估计量、所接收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和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6到第一传声器5的反馈通路10的第一反馈响应。听力系统1包括配置成与抗反馈单元8通信的自检单元9,及自检单元9配置成将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及听力系统1配置成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确定助听器装置1a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

在图1a-1c中,自检单元9位于助听器装置1a内,然而,自检单元9可定位成远离助听器装置1a,例如位于移动设备内、服务器中或者计算机中。

图1a示出了助听器装置1a,其中第一传声器5和扬声器6位于壳体部分2内。在图1a中所示的特定例子中,连接部分3为中空管,配置成经中空管内的空气传输来自扬声器6的声学输出信号。

图1b示出了助听器装置1a,其中第一传声器5位于壳体部分2内,及扬声器6位于耳机4内。耳机4可包括耳垢过滤器15(未在该图中示出),用于防止扬声器6被来自耳朵的污垢如耳垢堵塞。耳垢过滤器可位于扬声器的前面。第二耳垢过滤器可位于耳机内的传声器的前面。

图1c示出了包括第一传声器5a和第二传声器5b的助听器装置1a。在该特定例子中,第一传声器5a位于壳体部分2内,第二传声器5b连同耳机6一起位于耳机4内。

在另一例子中,两个传声器5a、5b均可位于壳体部分2内或者耳机4内。

图2示出了包括助听器装置1a的听力系统1。在该特定例子中,助听器装置1a包括存储器单元11,其包括第一反馈输入信号。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可以是从扬声器6到第一传声器5的反馈通路(10、10a、10b)的反馈响应的预先测量。此外,在该特定例子中,助听器装置1a包括壳体部分2内的第一传声器5a和第二传声器5b。第二传声器5b配置成从环境接收第二声学信号并提供第二音频信号。信号处理器7则接收第二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产生输出音频信号。在该特定例子中,抗反馈单元8还配置成从第二传声器5b接收次第二音频信号及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二反馈估计量、次第二音频信号和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6到第二传声器5b的第二反馈通路10b的第二反馈响应。抗反馈单元7还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传声器5a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及抗反馈单元7还配置成基于反馈估计量和所接收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及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到第一传声器5a的反馈通路10a的第一反馈响应。

自检单元9位于助听器装置1a的壳体部分2内。

在另一例子中,自检单元9可位于移动设备、服务器或计算机内。

图3示出了包括助听器装置1a的听力系统1。在该特定例子中,助听器装置1a包括配置成提供产生的音频信号的信号发生器12及连接到信号发生器12和信号处理器7的组合器13。组合器13配置成将产生的音频信号组合到输出音频信号内,及其中输出音频信号被传给抗反馈单元8。

作为备选,助听器装置1a可包括用户接口14,其在该例子中连接到自检单元9。作为备选,用户接口14可连接到信号处理器7。用户接口14可位于移动设备、服务器或计算机内。用户接口14可以是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或者扬声器6的部分。

作为备选,助听器装置1a的耳机4可包括扬声器6和/或第一传声器(5、5a)前面的耳垢过滤器15。耳机可包括通风孔16。

图4a-4b示出了按功率电平测量的、作为频率的函数的反馈输入信号21和反馈响应(22、22a、22b、22c、22d),其中图4a和4b中的每一图示出了助听器装置1a中的功能部件的状态的不同例子。

图4a示出了其中问题是提供耳机4是否正确地位于助听器装置1a的用户的耳道内的状态的例子。在该特定例子中,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在耳机4位于耳道中的理想位置处时从1khz到10khz进行测量,及第一反馈响应22已在耳机4在耳道中的三个不同位置时进行测量。虚线22a表示在耳机位于耳道入口处时第一反馈响应22的测量结果。方点线22b表示在耳机位于半入耳道内的位置时第一反馈响应22的测量结果,及虚线-点线22c表示在耳机位于深入耳道内的位置时第一反馈响应22的测量结果。

第一反馈响应22a(在该例子中,其在耳机4位于耳道入口处时进行测量)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之间的比较通过自检单元9进行。该比较包括:

-在第一频率范围24a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a的信号电平的第一平均信号电平26a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一平均参考电平25a;

-在第二频率范围24b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a的信号电平的第二平均信号电平26b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二平均参考电平25b;

-在第三频率范围24c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a的信号电平的第三平均信号电平26c和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三平均参考电平25c;

-确定第一平均信号电平26a与第一平均参考电平25a之间的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27a;

-确定第二平均信号电平26b与第二平均参考电平25b之间的第二绝对信号电平差27b;

-确定第三平均信号电平26c与第三平均参考电平25c之间的第三绝对信号电平差27c。

如果下面的条件被满足,则耳机的位置正确:

-第一条件:第二绝对信号电平差27b在0db到2db或者0db到4db之间;及

-第二条件: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27a和第三绝对信号电平差27c均在2db到10db、3db到10db或者2db到9db之间;及

-第三条件:第一频率范围24a在2到5khz之间,第二频率范围24b在5到7khz之间,及第三频率范围24c在7到8khz之间。

如先前描述的,比较通过自检单元9进行,及耳机4的位置的状态经用户接口14提供给用户。

图4b示出了其中问题是提供耳垢过滤器15或入口16是否被阻塞的状态的例子。在该特定例子中,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在耳垢过滤器15和/或入口16清洁时从1khz到10khz进行测量,及第一反馈响应22已在耳垢过滤器15包括小量耳垢时、更多量耳垢时及耳垢过滤器15小量而包括大量耳垢时进行测量。虚线表示耳垢过滤器15包括小量耳垢时第一反馈响应22的测量结果。方点线表示耳垢过滤器15相较于小量耳垢包括更多量耳垢时第一反馈响应22的测量结果,及虚线-点线表示耳垢过滤器15相较于小量耳垢包括大量耳垢时第一反馈响应22的测量结果。

第一反馈响应22(其中耳垢过滤器15中的耳垢量大)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之间的比较通过自检单元9进行。该比较包括:

-在第一频率范围30a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信号电平32a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参考电平31a;

-在第二频率范围30b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信号电平32b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参考电平31b;

-确定第一最大信号电平32a与第一最大参考电平31a之间的第一信号电平差33a;

-确定第二最大信号电平32b与第二最大参考电平31b之间的第二信号电平差33b。

如果下面的条件被满足,则耳垢量可接受:

-第一信号电平差33a可大于-2db、-4db或-6db;

-第二电平差33b可低于-3db、-5db或-7db;及

-第一频率范围30a可在2.5khz到3.5khz之间,及第二频率范围30b可在7.5khz到8.5khz之间。

图5a-5d示出了按功率电平测量的、作为频率的函数的反馈输入信号21和反馈响应22。每一图示出了不同的、测得的反馈输入信号21和反馈响应22,目的在于提供传声器入口16之一是否被耳垢和/或污垢阻塞、部分阻塞或者未被阻塞的状态。在该例子中,助听器装置1a包括第二传声器5b,配置成接收第二声学信号并提供第二音频信号。信号处理器7则配置成接收第二音频信号,信号处理器7还配置成基于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音频信号,及抗反馈单元8还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二传声器5b的次第二音频信号和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二反馈估计量、次第二音频信号和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6到第二传声器5b的第二反馈通路10b的第二反馈响应。在该例子中,第二反馈响应为第一反馈输入信号,将用于检测后传声器是否被阻塞。为测试前传声器(第二反馈信号)被阻塞,则第一反馈响应为第一输入信号。

反馈单元8配置成连续估计第一反馈响应和/或第二反馈响应。从而,测得的反馈响应之间的比将由于缺少来自电池的能量而不变,其导致反馈响应之间的比的更可靠的测量。这将提高助听器装置1a更精确地给出耳垢过滤器15或到壳体部分2中的传声器(5a、5b)位置之一的入口16的状态的估计的能力。

图5a-5d示出了按功率电平测量的、作为频率的函数的反馈输入信号21和反馈响应22,其中壳体部分2包括前传声器5a和后传声器5b,及其中壳体2在其壳中具有入口16,该入口将声波从环境导向传声器(5a、5b)。入口16可具有过滤器以防止灰尘或污垢到达传声器(5a、5b)。实线表示位于壳体部分2中的扬声器6与前传声器5b(为第二传声器5b)之间的反馈通路10b的第二反馈响应,及虚线表示位于壳体部分2中的扬声器6与后传声器5a(为第一传声器5a)之间的反馈通路10a的第一反馈响应。

自检单元9配置成执行第一反馈响应22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之间的比较,第一反馈响应22为扬声器6与后传声器5a之间的反馈响应,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为扬声器6与前传声器5b之间的反馈响应。比较包括:

-在第一频率范围40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信号电平42a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一最大参考电平41a;

-在第二频率范围40内确定第一反馈响应22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信号电平42b及第一反馈输入信号21的信号电平的第二最大参考电平41b;

-将第一信号电平差43a确定为第一最大信号电平42a减去第一最大参考电平41a;

-将第二信号电平差43b确定第二最大信号电平42b减去第二最大参考电平41b。

如果下面的条件被满足,则入口不必须进行清洁或改变:

-第一信号电平差43a和第二信号电平差可大于-8db、-9db或-12db;

-第二电平差43b大于-14db、-15db或-22db;

-第一频率范围40a可在2.5khz到3.5khz之间;及

第二频率范围40b可在7.5khz到8.5khz之间。

图5a示出了到每一传声器的入口未被阻塞的例子。上面定义的判据被满足。在第一频率范围40a内,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43a大于-8db,及在第二频率范围40b内,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43b大于-14db。从而,在该特定例子中,入口良好。

图5b示出了入口被部分阻塞的例子。上面定义的判据被满足。在第一频率范围40a内,第一信号电平差43a大于-8db,及在第二频率范围40b内,第一绝对信号电平差43b大于-15db。从而,在该特定例子中,入口良好。

图5c示出了入口被严重阻塞的例子。上面定义的判据未被满足。在第一频率范围40a内,第一信号电平差43a不大于-12db,及在第二频率范围40b内,第一信号电平差43b不大于-22db。从而,在该特定例子中,入口不好且必须进行更换或清洁。

图5d示出了入口被完全阻塞的例子。上面定义的判据未被满足。在第一频率范围40a内,第一信号电平差43a不大于-12db,及在第二频率范围40b内,第一信号电平差43b不大于-22db。从而,在该特定例子中,入口不好且必须进行更换或清洁。

图6示出了听力系统1包括助听器装置1a、无线链路50和移动设备51的例子,其中无线链路50使助听器装置1a连接到移动设备51。助听器装置1a包括自检单元9,及助听器装置1a在该例子中配置成经无线链路51将包括助听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信息信号传到移动设备51的用户接口14。

图7示出了确定助听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a,经第一传声器接收第一声学信号并基于第一声学信号输出第一音频信号;

-步骤b,经信号处理器处理第一音频信号并基于第一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音频信号;

-步骤c,经扬声器接收输出音频信号并基于输出音频信号输出声学输出信号;

-步骤d,接收来自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音频信号和来自所述第一传声器的次第一音频信号;

-步骤e,基于反馈估计量和所接收的次第一音频信号及输出音频信号估计从扬声器到第一传声器的反馈通路的第一反馈响应;

-步骤f,将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进行比较;

-步骤g,基于第一反馈响应与第一反馈输入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确定助听器装置的配置的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