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4088发布日期:2018-12-22 09:4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耳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检测使用状态的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呈现越来越智能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检测解决方案应用到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中,使得人们在使用一个新产品的时候越来越容易上手,使用操作简单化。

近年来诸如蓝牙耳机的无线耳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种耳机的操作仍然不够便捷,例如每次使用都需要开关以及配对都操作,使用很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耳机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机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以实现耳机佩戴入耳和取出的自动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所述耳机具有插入用户耳道的扬声器单元,该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

根据检测的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佩戴入耳和从耳道移除;

根据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对所述耳机进行控制,

其中,当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则启动所述耳机;

当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则关闭所述耳机。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

当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

当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耳机是否有操作动作,其中所述操作动作包括佩戴动作和取出动作;

所述当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动作和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

当所述耳机有佩戴动作且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

所述当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具体包括:

当所述耳机有取出动作且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值为标准大气压。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为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的气压。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并根据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具有插入用户耳道的扬声器单元,该耳机还包括:

气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检测的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佩戴入耳和从耳道移除;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对所述耳机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时启动所述耳机;以及在所述判断模块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时关闭所述耳机。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以及

在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还包括:

操作动作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是否有操作动作,其中所述操作动作包括佩戴动作和取出动作;

所述判断模块在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具体用于:

所述判断模块在所述耳机有佩戴动作且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所述耳机佩戴入耳;

所述判断模块在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具体用于:

在所述耳机有取出动作且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所述耳机从耳道移除。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值为标准大气压。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用于检测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的气压。

根据本发明的耳机,通过检测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并根据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该附图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且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一个示意性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一个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耳机使用状态的自动检测和控制,提高耳机的操作便利性和用户体验。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具有插入用户耳道的扬声器单元的耳机,也即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入耳式耳机。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适用的耳机,可以为诸如蓝牙、wifi耳机的无线耳机,也可以为有线耳机。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0,开始。

步骤s101,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示例性地,通过设置在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传感器或气压检测芯片来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优选地,气压传感器或气压检测芯片设置在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为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的气压。

步骤s102,判断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是否有变化。

示例性地,通过实时比较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来判断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是否有变化。例如,前一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为标准大气压,而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大于标准大气压,则判定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增大。又例如,前一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为标准大气压,而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小于标准大气压,则判定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减小。

当在步骤s102中判定气压有变化,则进入步骤s103,反之则继续执行步骤s101至步骤s102。

步骤s103,根据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变化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其中,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佩戴入耳和从耳道移除。

由于在耳机佩戴到耳道中的时候,耳道内的气压会从正常的大气压力上升,随后会通过耳机与耳道之间的缝隙泄露回到正常的大气压强,因此当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耳机佩戴入耳。而当耳机从耳道中移除的时候,耳道内的气压会从正常的大气压减小,随后恢复到正常的大气压,因此当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

进一步地,对在耳机佩戴状态下播放音乐过程中可能导致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计算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平均值来对气压标准值进行矫正,或者以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步骤s104,根据耳机的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

示例性地,根据耳机的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包括:

当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则启动耳机,作为示例,耳机为蓝牙耳机,当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后,便可以控制该蓝牙耳机自动开机,然后与诸如智能设备的播放设备蓝牙连接之后享受影音。

当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则关闭耳机。作为示例,耳机为蓝牙耳机,当判定耳机佩戴从耳道移除,便控制该蓝牙耳机关机,断开与诸如智能设备的播放设备的连接。

由此可见,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并根据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耳机使用的便利性。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所述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0,开始。

步骤s201,检测耳机的加速度。示例性地,通过设置在耳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或重力传感器检测耳机的加速度。示例性地,可以检测耳机在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也可以仅检测耳机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

步骤s202,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示例性地,通过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传感器或气压检测芯片来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优选地,气压传感器或气压检测芯片设置在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为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的气压。

步骤s203,判断所述耳机是否有操作动作。示例性地,操作动作包括佩戴动作和取出动作。通过检测到的所述耳机的加速度,可以判断耳机是否有操作动作以及为何种操作动作。例如,如果耳机的加速度无变换则表示耳机无操作动作,如果耳机的加速度向上,则可以认为所述有佩戴动作,如果耳机的加速度向下则可以认为耳机有取出动作。应当理解,上述判定仅是示例,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基于加速度的判定方法,其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步骤s204,判断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是否有变化。

示例性地,通过实时比较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来判断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是否有变化。例如,前一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为标准大气压,而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大于标准大气压,则判定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增大。又例如,前一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为标准大气压,而当前时刻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值小于标准大气压,则判定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减小。

当在步骤s203中判定有操作动作,且在步骤s204中判定气压有变化,则进入步骤s205,反之则继续执行步骤s201至步骤s204。

步骤s205,根据耳机的操作动作以及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变化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其中,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佩戴入耳和从耳道移除。

由于在耳机佩戴到耳道中的时候,耳道内的气压会从正常的大气压力上升,随后会通过耳机与耳道之间的缝隙泄露回到正常的大气压强,因此当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耳机佩戴入耳。而当耳机从耳道中移除的时候,耳道内的气压会从正常的大气压减小,随后恢复到正常的大气压,因此当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人为的用手按住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导致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变化可能带来的误检测,在本实施例中,还进一步结合耳机的加速度检测耳机的佩戴、取出动作。因此,当耳机有佩戴动作且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当耳机有取出动作且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则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

进一步地,对在耳机佩戴状态下播放音乐过程中可能导致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计算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平均值来对气压标准值进行矫正,或者以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

步骤s206,根据耳机的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

示例性地,根据耳机的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包括:

当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则启动所述耳机,作为示例,所述耳机为蓝牙耳机,当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后,便可以控制该蓝牙耳机自动开机,然后与诸如智能设备的播放设备蓝牙连接之后享受影音。

当判定所机从耳道移除则关闭所述耳机。作为示例,所述耳机为蓝牙耳机,当判定耳机佩戴从耳道移除,便控制该蓝牙耳机关机,断开与诸如智能设备的播放设备的连接。

由此可见,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耳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以及耳机的操作动作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并根据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耳机使用的便利性和控制的准确性。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一个示意性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具有插入用户耳道的扬声器单元,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为入耳式耳机,其可以为诸如蓝牙、wifi耳机的无线耳机,也可以为有线耳机。

图3所示的耳机300包括气压检测模块301、判断模块302和控制模块303。

气压检测模块301用于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示例性地,气压检测模块301可以为各种气压检测传感器或气压检测芯片。气压检测模块301设置在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用于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优选地,气压检测模块301设置在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为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的气压。

判断模块302用于根据检测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所述耳机的使用状态,其中,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佩戴入耳和从耳道移除。示例性地,判断模块302在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耳机佩戴入耳;以及判断模块302在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

示例性地,所述标准值为标准大气压。

示例性地,在所述判断模块302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后,以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平均值为所述标准值。

控制模块303用于根据耳机的使用状态对所述耳机进行控制。示例性地,控制模块303在判断模块302判定耳机佩戴入耳时启动耳机;以及控制模块303在判断模块302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时关闭耳机。

图3所示的耳机能够用于实现前述图1所示的方法,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一个示意性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具有插入用户耳道的扬声器单元,也即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为入耳式耳机,其可以为诸如蓝牙、wifi耳机的无线耳机,也可以为有线耳机。

图4所示的耳机400包括气压检测模块401、操作动作检测模块402、判断模块403和控制模块404。

气压检测模块401用于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示例性地,气压检测模块401可以为各种气压检测传感器或气压检测芯片。气压检测模块401设置在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的一侧,用于检测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优选地,气压检测模块401设置在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为扬声器单元的出音嘴处的气压。

操作动作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耳机是否有操作动作,其中操作动作包括佩戴动作和取出动作。示例性地,操作动作检测模块402为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检测耳机的加速度变化,便可以判断耳机的操作动作。判断方法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判断模块403用于根据检测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其中,耳机的使用状态包括佩戴入耳和从耳道移除。示例性地,判断模块403在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耳机佩戴入耳;以及判断模块403在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

示例性地,所述标准值为标准大气压。

示例性地,在判断模块403判定耳机佩戴入耳后,以检测到的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平均值为所述标准值。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为了避免人为的用手按住所述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导致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变化可能带来的误检测,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耳机的操作动作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示例性地,所述判断模块403在耳机有佩戴动作且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呈现由标准值增大再恢复到标准值的变化时则判定耳机佩戴入耳;以及判断模块403在耳机有取出动作且扬声器单元朝向耳道一侧的气压由标准值减小再恢复到标准值时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

控制模块404用于根据耳机的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示例性地,控制模块404在判断模块403判定耳机佩戴入耳时启动耳机;以及控制模块404在判断模块403判定耳机从耳道移除时关闭所述耳机。

图4所示的耳机能够用于实现前述图2所示的方法,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耳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且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图1所示方法的步骤。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耳机通过检测耳机扬声器单元朝向所述耳道一侧的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耳机的使用状态并根据使用状态对耳机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耳机使用的便利性。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发明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品分析设备中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