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3171发布日期:2019-01-18 23:4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消费性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中可以配置有深度相机和显示屏,深度相机可用于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显示屏可用于显示文字、图案等内容,通常需要在显示屏上开窗,例如形成刘海屏,以使显示屏的显示区与深度相机的位置错开,而显示屏的这一设置导致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及飞行时间组件。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形成有相背的正面及背面,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线沿所述背面指向所述正面的方向向外界发射。所述飞行时间组件包括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背面所在的一侧,所述光发射器用于发射穿过所述显示区的激光脉冲。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由于光发射器设置在显示屏的背面所在的一侧,且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脉冲穿过显示区后进入外界环境,显示屏上不需要开设与光发射器对准的开口,电子装置的屏占比较高。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沿图2所示的a-a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沿与图2所示的a-a线对应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沿与图2所示的a-a线对应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5和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lcd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和图2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microled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显示屏10及飞行时间组件20。电子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壳体30,壳体30可用于安装显示屏10、飞行时间组件20等功能器件,功能器件还可以是主板、双摄模组、受话器等。电子装置100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头显设备等,本申请以电子装置1000为手机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电子装置1000的具体形式不限于手机,在此不作限制。

显示屏10可以安装在壳体30上,具体地,显示屏10可以安装在壳体30的一个面上,或者同时安装在壳体30的相背的两个面上。在如图1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屏10安装在壳体30的前面,显示屏10可以覆盖该前面的面积的85%及以上,例如达到85%、86%、87%、88%、89%、90%、91%、92%、93%、95%甚至是100%。显示屏10可以用于显示影像,影像可以是文字、图像、视频、图标等信息。显示屏10的具体类型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cd显示屏)、o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等。显示屏10包括显示区11,显示区11可用于显示影像。适配不同类型的电子装置1000及不同用户的需求,显示区11的形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圆角矩形、矩形等形状。

请结合图3,显示区11形成有相背的正面12及背面13,正面12可以用于显示影像,显示屏10发出的光线沿背面13指向正面12的方向向外发射,且在光线穿过正面12后由用户接收。

在某些例子中,显示屏10还可包括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可以形成在显示区11的周缘。非显示区可以不用于显示,非显示区可用于与壳体30结合或用于走线,例如可以将非显示区与壳体30通过粘胶结合,而不会影响显示区11的显示功能。显示屏10还可以是集成有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屏,用户获取显示屏10显示的影像信息后,可以在显示屏10上进行触控以实现预定的交互操作。

飞行时间组件20可以利用飞行时间测距的原理获取目标物体的深度信息,以用于三维建模、生成三维图像、测距等。飞行时间组件20可以安装在电子装置1000的壳体30内,具体可以安装在支架上后,再将支架及飞行时间组件20一同安装在壳体30内。飞行时间组件20可以包括光发射器21及光接收器22。

请参阅图1至图3,光发射器21设置在显示屏10的背面13所在的一侧,或者说,光发射器21设置在显示区11下方,光发射器21用于发射穿过显示区11的激光脉冲。具体地,光发射器21可以包括光源及光学元件,光源发出的光(例如红外激光)经过光学元件后被扩束并射出,然后穿过显示区11以投射到外界。在一个例子中,显示区11的透过率可以达到60%或以上,以使光发射器21发出的激光脉冲穿过显示区11时损耗较小。

光接收器22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脉冲发射到目标物体,被目标物体反射后,可以由光接收器22获取,光接收器22接收被目标物体反射后的激光脉冲,并结合光发射器21发射激光脉冲的时刻可得到目标物体的深度数据。光接收器22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的背面13所在的一侧,即设置在显示屏10下,具体可以与光发射器21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或者光接收器22直接安装在壳体30上。此时,光接收器22的入光面可以对准显示区11,被目标物体反射后的激光脉冲穿过显示区11后再由光接收器22接收。

综上,由于光发射器21设置在显示屏10的背面13所在的一侧,且光发射器21发射的激光脉冲穿过显示区11后进入外界环境,显示屏10上不需要开设与光发射器21对准的开口,电子装置1000的屏占比较高。另外,本申请实施方式将飞行时间组件20设置在显示屏10下方,相较于利用结构光采集深度信息的结构光组件而言,显示屏10对飞行时间组件20采集深度的影响较小。具体地,结构光组件发出的结构光在穿过显示屏10时,会受到显示屏10的衍射,导致实际发向环境中的结构光图案与结构光组件发出的结构光图案不一致,而这会影响后续依据目标物体反射回的结构光图案获取到的深度信息的准确性。由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飞行时间组件20通过上述飞行时间测距的原理获取目标物体的深度信息,因此,即使光发射器21发出的激光脉冲受到显示屏10的衍射作用,也不会影响激光被发射与被接收之间的时间差,即,飞行时间组件20获取的深度信息的准确性较高。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0形成有通槽14,通槽14不具有显示功能。通槽14贯穿正面12及背面13。光接收器22设置在显示屏10的背面13所在的一侧的同时,光接收器22用于接收被反射且穿过通槽14的激光脉冲。

此时,光接收器22的入光面可以对准通槽14,被目标物体反射后的激光脉冲穿过通槽14后再由光接收器22接收。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被反射后的激光脉冲不需要穿过显示区11的实体部分,激光脉冲的强度不会被显示区11的实体部分削弱或者产生折射等影响,深度检测较准确。

具体地,在如图5所示的例子中,通槽14包括形成在显示屏10的边缘上的缺口141,或者说,通槽14与显示屏10的边缘相交。缺口141具体可以形成在显示屏10的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等任意一个或多个边缘上。缺口141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矩形、跑道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在如图6所示的例子中,通槽14包括与显示屏10的边缘间隔的通孔142,或者说,通槽14开设在显示屏10的边缘围成的范围内。通孔142具体可以靠近显示屏10的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等任意一个或多个边缘上。通孔142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圆形、矩形、跑道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例子中,通槽14也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的缺口141及通孔142。缺口141及通孔142的数量可以相等或不相等。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盖板40,盖板40设置在显示屏10的正面12所在的一侧。当显示屏10开设有通槽14时,盖板40的与通槽14对应的区域上设置有红外透过层50。

盖板40可以由玻璃或者蓝宝石等透光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红外透过层50可以是红外透过油墨或红外透过膜,红外透过层50对红外光(例如波长为940纳米的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例如透过率可以达到85%或以上,而对红外光以外的光线的透过率较低或者使得红外光以外的光线完全不能透过。因此,用户难以通过盖板40看到与通槽14对准的光接收器22,电子装置1000的外观较美观。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盖板40,盖板40设置在显示屏10的正面12所在的一侧,盖板40的与光发射器21对应的区域形成有红外增透膜60。

红外增透膜60可以增加红外光的透过率,当光发射器21发射红外激光(即红外激光脉冲)时,红外增透膜60可以增加红外激光穿过盖板40的透过率,以减少红外激光穿过盖板40时的损耗,进而降低电子装置1000的功耗。具体地,红外增透膜60可以镀在盖板4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同时镀在上表面及下表面。

当然,盖板40上与光接收器22对应的区域也可以形成有红外增透膜60,以减少外界的红外光到达光接收器22前穿过盖板40的损耗。此时盖板40上未与光发射器21及光接收器22对应的区域可以形成有可见光增透膜80,以提高显示屏10发出的可见光穿过盖板40时的透过率。

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0的与光发射器21对应的区域形成有红外增透膜60。

红外增透膜60可以增加红外光的透过率,当光发射器21发射红外激光时,红外增透膜60可以增加红外激光穿过显示屏10的透过率,以减少红外激光穿过显示屏10时的损耗,进而降低电子装置1000的功耗。具体地,红外增透膜60可以形成在显示区11的正面12、或背面13、或同时形成显示区11的正面12及背面13。在一个例子中,红外增透膜60还可以形成在显示屏10的内部,例如当显示屏10为液晶显示屏时,红外增透膜60可以形成在显示屏10内的偏光片上、或者形成在显示屏10的电极板上等。

当然,当显示屏10与光接收器22对应的位置未开设通槽14时,显示屏10与光接收器22对应的区域也可以形成红外增透膜60。

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0的与光发射器21对应的区域形成有红外透过层50。如上所述,红外透过层50对红外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而对红外光以外的光线(如可见光)透过率较低或者使得红外光以外的光线(如可见光)完全不能透过,用户难以看到光发射器21。

同时,当显示屏10与光接收器22对应的位置未开设通槽14时,显示屏10与光接收器22对应的区域也可以形成红外透过层50,以减少穿过显示屏10的红外光以外的光线对光接收器22的影响。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0形成有贯穿正面12及背面13的通槽14。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可见光摄像头70,可见光摄像头70与通槽14对准设置。盖板40上与通槽14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可见光增透膜80、及/或红外截止膜90。

可见光摄像头70可用于接收穿过盖板40和通槽14的可见光以获取影像。在盖板40上与通槽14对应的区域形成可见光增透膜80可以增加可见光穿过盖板40时的透过率,以便于提高可见光摄像头70的成像质量。在盖板40上与通槽14对应的区域形成红外截止膜90可以降低红外光穿过盖板40时的透过率,或者完全阻止红外光进入可见光摄像头70,以减少红外光对可见光摄像头70成像时的影响。

请参阅图1及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11包括第一子显示区111及第二子显示区112。光发射器21发射的激光脉冲穿过第一子显示区111。在一些例子中,被反射的激光脉冲先穿过第一子显示区111后到达光接收器22;在需要开设与光接收器22对应的通槽14时,通槽14可以开设在第一子显示区111上。

显示区11包括多个像素15,多个像素15按照预定的方式排列,相邻的像素15之间存在微观间隙。像素15可以自发光以呈现对应的颜色;像素15也可以在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对应的颜色。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像素15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112的像素15密度,也就是说,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像素15之间的微观间隙,大于第二子显示区112的像素15之间的微观间隙,第一子显示区111对光线的阻隔作用较小,穿过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光线的透过率较高。因此,光发射器21发射的激光脉冲在透过第一子显示区111的透过率较高,被反射后的激光脉冲在被光接收器22接收前穿过第一子显示区111的透过率较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像素15密度也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子显示区112的像素15密度。

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的形状可以依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例如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设置成跑道形(如图11)、水滴状等,第二子显示区112与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互补并共同形成矩形或圆角矩形等形状的显示区11。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位于显示区11的靠近边缘的位置,第二子显示区112可以位于显示区11的中间位置。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用于显示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图标,例如用于显示电子装置1000的电池电量、网络连接状态、系统时间等。

具体地,请参阅图11,在一个例子中,显示屏10为一个独立的屏结构,即,显示屏10为一个整体,显示屏10的多个像素15中的每个像素15均能够被独立控制。其中,第一子显示区111包括由多个像素15组成的第一像素集合,第二子显示区112包括多个像素15组成的第二像素集合。可以理解,第一像素集合内的多个像素15与第二像素集合内的多个像素15均可以被独立控制。此时,显示屏10的类型可以是oled显示屏或microled显示屏等,显示屏10的每个像素15均可以独立地被控制发光或者不发光或者以不同的发光亮度发光。

请参阅图12,在另一个例子中,显示屏10包括第一子屏16及第二子屏17,即,显示屏10可以由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屏(第一子屏16及第二子屏17)组成,第一子屏16与第二子屏17可以被独立控制。第一子屏16可以形成第一子显示区111,第二子屏17可以形成第二子显示区112。此时,第一子屏16与第二子屏17的类型可以相同,例如均为液晶显示屏、均为oled显示屏或均为microled显示屏;第一子屏16与第二子屏17的类型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子屏16为液晶显示屏、与第二子屏17为oled显示屏,第一子屏16为oled显示屏、与第二子屏17为液晶显示屏或microled显示屏等,具体选择方式不限于上述的举例。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能够被独立控制并以不同的显示状态显示。其中,不同的显示状态可以是点亮或熄灭、以不同的亮度显示、以不同的刷新频率显示等。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的显示状态可以被独立控制,用户可以依据实际需求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正常显示,且第一子显示区111与光发射器21或光接收器22配合使用。例如,光发射器21在发射激光脉冲时或者光接收器22在接收被反射的激光脉冲时,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熄灭、或者调低第一子显示区111的显示亮度、或者调节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刷新频率使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开启时间与光发射器21或光接收器22的开启时间错开,以减少第一子显示区111显示时对光发射器21向场景发射的激光脉冲、或光接收器22接收被反射的激光脉冲的影响。光发射器21或光接收器22未启用时,第一子显示区111和第二子显示区112可以均开启,并以相同的刷新频率显示。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上述的电子装置1000,其中,电子装置1000的显示区11未开设有通槽14,光接收器22与第一子显示区111对应设置(如图1及图11所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00:判断光接收器22是否开启;及

01: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以不同的显示状态显示。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0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400包括判断模块401及控制模块402。判断模块401可用于实施步骤00,即,判断模块401可用于判断光接收器22是否开启。控制模块402可用于实施步骤01,即,控制模块402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以不同的显示状态显示。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处理器200,处理器200可用于实施上述的步骤00及01,即,处理器200可用于判断光接收器22是否开启,及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以不同的显示状态显示。

光接收器22开启时,即光接收器22在接收被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时,可以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以不同的显示状态显示,用户可以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的显示状态以适应光接收器22的使用要求,以提高获取的深度信息的准确度,同时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的显示状态以适应用户的观看要求,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在使用中,光发射器21与光接收器22可以是同时开启,或者二者开启的时间间隔非常小,所以上述的光接收器22开启的时刻,也即可以看作是光发射器21开启的时刻。

请参阅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包括步骤011: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关闭,并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开启。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02可用于实施步骤011,即,控制模块402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关闭,并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开启。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00可用于实施步骤011,即,处理器200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关闭,并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开启。

光接收器22在接收被反射的激光脉冲时,如果此时第一子显示区111处于开启状态,第一子显示区111发出的光线可能会对光接收器22产生干扰,影响飞行时间组件20检测深度的准确性。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关闭,即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不显示影像,避免第一子显示区111对光接收器22产生干扰,同时,第二子显示区112开启,用户依然可以依据第二子显示区112显示的影像获取信息或进行交互,不影响电子装置1000其余功能的使用。

请参阅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包括步骤012: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以第一亮度显示,第二子显示区112以第二亮度显示,第一亮度小于第二亮度。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02还可用于实施步骤012,即,控制模块402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以第一亮度显示,第二子显示区112以第二亮度显示,第一亮度小于第二亮度。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00可用于实施步骤012,即,处理器200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以第一亮度显示,第二子显示区112以第二亮度显示,第一亮度小于第二亮度。

光接收器22开启时,第一子显示区111与第二子显示区112均可以处于开启的状态,以不影响显示区11显示的影像的整体性,同时,第一子显示区111的显示亮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112的显示亮度,以减小第一子显示区111发出的光线的强度,进而减小对光接收器22的干扰。

另外,在一些例子中,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被控制以最低亮度显示,而第二子显示区112的显示亮度不变;或者依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在光接收器22开启时,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被控制以不同的亮度显示,例如在支付场景,对深度信息获取的精度要求较高,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以最低亮度显示;而在解锁场景,对深度信息获取的精度要求较低,光接收器22开启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以高于最低亮度的亮度进行显示等。

请参阅图13、图15及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02:在光接收器22关闭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和第二子显示区112均开启。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02还可用于实施步骤02,即,控制模块402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关闭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和第二子显示区112均开启。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00可用于实施步骤02,即处理器200可用于在光接收器22关闭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和第二子显示区112均开启。

在光接收器22关闭时,也就意味着用户此时并不需要使用光接收器22,即,此时光接收器22并不需要接收穿过第一子显示区111的被反射后的激光脉冲,因此,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和第二子显示区112均开启,使整个显示区11均用于显示影像,以提升用户使用电子装置1000时的观感。

请结合图11及图12,可以理解,结合上述对显示屏10的介绍,当显示屏10为一个独立的显示屏10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关闭、开启及显示亮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像素集合的关闭、开启及发光亮度来实现;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的关闭、开启及显示亮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像素集合的关闭、开启及发光亮度来实现。当显示屏10包括第一子屏16及第二子屏17时,控制第一子显示区111的关闭、开启及显示亮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子屏16的关闭、开启及显示亮度来实现;控制第二子显示区112的关闭、开启及显示亮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子屏17的关闭、开启及显示亮度来实现。在第一子显示区111和第二子显示区112均开启或以不同的亮度显示时,第一子显示区111显示的画面和第二子显示区112显示的画面可以共同形成完整的显示画面,例如,电子装置1000正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显示区11要显示其中一帧电影画面,该电影画面中有一颗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则可以是男人和女人全部位于第二子显示区112内,女人的大部分身子在第二子显示区112内,手臂在第一子显示区111内。或者;第一子显示区111显示的画面和第二子显示区112显示的画面为两个独立的显示画面,例如,电子装置1000当前正在执行播放电影的任务,则电影画面在第二子显示区112显示,而第一子显示区111可以同步显示电子装置1000的电池电量、网络连接状态、系统时间等,或者同步显示即时通讯的消息或各应用程序的消息通知等。同样地,当显示屏10包括第一子屏16及第二子屏17,第一子屏16及第二子屏17均开启或以不同的亮度显示时,第一子屏16显示的画面和第二子屏17显示的画面也可以共同形成完整的显示画面,或者第一子屏16显示的画面和第二子屏17显示的画面为两个独立的显示画面。

下面将介绍lcd显示屏、o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在被控制发光时的具体细节:

请参阅图17,lcd显示屏93可以包括沿发光方向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931、下偏光片932、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基板933、液晶层934、彩色滤光片935和上偏光片936。背光模组931可视作背光源。下偏光片932和上偏光片936用于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具体地,上偏光片936和下偏光片932分别形成栅栏角度,阻隔掉光线中与栅栏垂直的分量,只准许与栅栏平行的分量通过。tft基板933用于提供导电通路以产生电压。彩色滤光片935用于形成彩色影像。液晶层934中包括液晶分子,由于液晶分子结构的异方性,也即是液晶分子的介电系数及折射系数等均具有异方性,所引起的光电效应会因为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lcd显示屏93根据液晶本身的这些特性,通过tft基板933产生电压,以在上偏光片936和下偏光片932之间形成电场,并利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转动,来改变光的行进方向使光线通过或被下偏光片932和上偏光片936阻隔,从而不同的电场能够形成不同灰阶亮度。

请参阅图18,oled显示屏95包括基板951、阳极952、空穴传输层953、发光层954、电子传输层955和阴极956。其中,基板951用来支撑整个oled显示屏95。当给oled的阳极952和阴极956施加电压时,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956和阳极952向夹在两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注入。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955和空穴传输层953向发光层954迁移。电子和空穴注入到发光层954后,由于库仑力的作用束缚在一起形成空穴对,即激子。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将能量转移给发光层954中的掺杂材料。发光层954的掺杂材料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电子会从激发态再次跃迁回基态,同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根据发光材料激发态能级的不同,电子在跃迁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不同能量的光子,能量决定光的波长,波长不同意味着光的颜色不同。如此,oled显示屏95即可以自发光的形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oled显示屏95发出的光亮度或强度取决于发光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加电流的大小。对于同一oled显示屏95,电流越大,光的亮度越高。oled显示屏95中的每个像素(由多个可以自发光的次像素组成)可以由独立的薄膜晶体管来控制开/关,从而使得每个像素可以连续且独立地发光。

请参阅图19和图20,microled显示屏97可以包括驱动基板971、封装基板972、支撑物973及多个像素974。驱动基板971与封装基板972相对设置,多个像素974排布在驱动基板971与封装基板972之间。每个像素974内对应设置一个可见光源9741。

驱动基板971内设有显示驱动电路(图未示),驱动基板971能够控制每个像素974内光源的开启、关闭及发光亮度。封装基板972用于将光源封装保护,封装基板972的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pc)等有一定硬度的塑料,也可以是玻璃。支撑物973用于使驱动基板971与封装基板97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并防止对像素974造成过度的挤压。

每个像素974还包括下像素电极9742和上像素电极9743,下像素电极9742设置在驱动基板971上,上像素电极9743设置在封装基板972下,可见光源9741夹设在下像素电极9742和上像素电极9743之间。像素电极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或导电金属。

如图19所示,一个例子中,多个可见光源9741包括红色光源、绿色光源及蓝色光源,每个可见光源9741与对应的像素电极组成一个像素974,从而使得含有不同光源的像素974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请参阅图20,另一个例子中,像素974的结构也可以包括可见光源9741及色彩转换层9744。例如,多个可见光源9741包括红色光源及蓝色光源,每个可见光源9741与对应的像素电极组成的像素974发出相应颜色的光。其中,含有红色光源的像素974发出红光,含有蓝色光源的像素974发出蓝光,含有蓝色光源及色彩转换层9744的像素974发出绿光。像素974还包括间隔层9745,间隔层9745有利于像素974之间的高度一致。

综上,lcd显示屏93可以通过控制背光模组931发光以显示影像,其中,lcd显示屏93的背光模组931只能进行整体控制,即整体发光或整体不发光;oled显示屏95可以通过独立控制各个像素的发光层954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光以显示影像;microled显示屏97可以通过独立控制各个可见光源9741发出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光以显示影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