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0060发布日期:2019-02-12 22:3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手机防盗系统,都是基于指纹、sim卡更换或者手机防盗卡等方式来识别手机是否被盗,倘若不对手机进行操作,或者关机,则不能及时发现手机被盗。而且一般是被盗后,才开始调用位置模块来追踪手机的位置信息,进行被盗手机定位,具有被盗发现的滞后性。为使手机能够更加智能的发现被盗行为,以及更加迅速的定位被盗手机位置,研发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通过学习统计手机位置数据,来识别手机的常规位置、偶尔位置以及可疑位置,进而根据预先设定,进行手机报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其过程如下:

1、建立基础数据库;

2、用户进行监控信息设置;

3、位置学习过程

①首先检测位置信息,并调用基础数据库,查看是否是新位置,这里的新位置指的是在已经记忆区域偏差范围外的位置。

②如果是新位置的话,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到达,或者定时器到达之前,用户进行了身份验证(用户输入正确指纹或者进行了正确的解屏操作),则定时器停止并归零。

③若定时器溢出,则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用户输入正确指纹或者进行了正确的解屏操作)。若验证成功a次,则将该位置加入偶尔位置area_o中。

④否则进入验证与报警过程。

⑤在偶尔位置area_o中需要按照预先设定,进行身份验证,若超过a次验证成功,则将该位置加入常规位置area_f中,否则将该位置淘汰到可疑位置area_s中,继续执行②~④的操作。

⑥若某位置超过c时间没有更新,则将该位置淘汰到可疑位置area_s中,继续执行②~④的操作。

⑦同样在常规位置area_f中需要按照预先设定,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身份验证,若超过c时间没有更新,则将该位置淘汰到偶尔位置area_o中,执行⑤⑥的操作。

进一步的,建立基础数据库过程为:根据用户所在位置的时间长度,将用户位置分为常规位置area_f、偶尔位置area_o以及可疑位置area_s。其中常规位置area_f是用户最常出现的位置,信任度最高。而可疑位置area_s则是用户最不常出现的位置甚至没有去过的位置,信任度最低。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作为输入参数,需要用户设定可信任距离(用户设定,默认值可以设定用户的活动范围的经验值),即在每个信任区域(指常规位置area_f、偶尔位置area_o以及可疑位置area_s)的偏差范围x(可以默认设置为活动范围的经验值);每个区域进行身份验证的时间间隔,即提示用户输入在每个区域进行身份验证的时间间隔(默认值可以设置为5min,即认为用户以分钟级别不断使用手机)area_f_t、area_o_t、area_s_t;报警联系方式,即在身份验证失败或者重复多次身份验证超时后,手机发送报警信息的收信方。

进一步的,所述验证与报警过程包括用户使用手机中的解屏(输入正确的密码或者指纹)操作。若验证失败n(根据用户设定,默认值可以设置为3)次,则手机向紧急联系方式发送报警信息,并周期的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系人。

进一步的,参数a/b/c/d/e,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设置,要求d>a,即在更可靠的区域,可以验证次数少点。d根据用户设定,一般1≤d≤3。

进一步的,参数e≤c,即在频繁区域,更新位置会更频繁些。

进一步的,参数a根据用户设定,一般1≤a≤3。

进一步的,参数c,e根据用户设定,综合数据库大小,一般7≤c≤30天。

进一步的,参数b根据用户设定,一般b≤5。

进一步的,本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终端、gps、数据库等设备。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方法可以更加智能和迅速的发现终端是否被盗并可以实时跟踪被盗终端的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便利,并可以有效的打击不法分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路线大多都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路线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对于上班族来说,路线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公司之间,只有极少数情况,会出现在其他异常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判断手机是否被盗,并进行位置追踪。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位置大数据信息的手机防盗方法,其过程如下:

1、建立基础数据库

根据用户所在位置的时间长度,将用户位置分为常规位置area_f、偶尔位置area_o以及可疑位置area_s。其中常规位置area_f是用户最常出现的位置,信任度最高。而可疑位置area_s则是用户最不常出现的位置甚至没有去过的位置,信任度最低;

2、用户进行监控信息设置

作为输入参数,需要用户设定可信任距离(用户设定,默认值可以设定用户的活动范围的经验值),即在每个信任区域(指常规位置area_f、偶尔位置area_o以及可疑位置area_s)的偏差范围x(可以默认设置为活动范围的经验值);每个区域进行身份验证的时间间隔,提示用户输入在每个区域(常规位置、偶尔位置和可疑位置)进行身份验证的时间间隔(默认值可以设置为5min,即认为用户以分钟级别不断使用手机)area_f_t、area_o_t、area_s_t;报警联系方式,即在身份验证失败或者重复多次身份验证超时后,手机发送报警信息的收信方;

3、位置学习过程

①首先检测位置信息,并调用基础数据库,查看是否是新位置,这里的新位置指的是在已经记忆区域偏差范围外的位置。

②如果是新位置的话,则启动定时器,定时器到达,或者定时器到达之前,用户进行了身份验证(用户输入正确指纹或者进行了正确的解屏操作),则定时器停止并归零。

③若定时器溢出,则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用户输入正确指纹或者进行了正确的解屏操作)。若验证成功a次,则将该位置加入偶尔位置area_o中。

④否则进入验证与报警过程。

所述验证与报警过程包括用户使用手机中的解屏(输入正确的密码或者指纹)操作。若验证失败n(根据用户设定,默认值可以设置为3)次,则手机向紧急联系方式发送报警信息,并周期的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系人。

⑤在偶尔位置area_o中需要按照预先设定,进行身份验证,若超过a次验证成功,则将该位置加入常规位置area_f中,否则将该位置淘汰到可疑位置area_s中,继续执行②~④的操作。

⑥若某位置超过c时间没有更新,则将该位置淘汰到可疑位置area_s中,继续执行②~④的操作。

⑦同样在常规位置area_f中需要按照预先设定,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身份验证,若超过c时间没有更新,则将该位置淘汰到偶尔位置area_o中,执行⑤⑥的操作。

上面涉及的参数a/b/c/d/e,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设置,要求d>a,即在更可靠的区域,可以验证次数少点。d根据用户设定,一般1≤d≤3。参数e≤c,即在频繁区域,更新位置会更频繁些。参数a根据用户设定,一般1≤a≤3。参数c,e根据用户设定,综合数据库大小,一般7≤c≤30天。参数b根据用户设定,一般b≤5。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虽然本专利所提方案针对的是手机终端,但本专利所提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支持gps、数据库的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