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音频会议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3671发布日期:2019-03-08 23:3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音频会议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音视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音频会议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每个人生活空间中可能到处都有摄影装置的存在,且由于网路通讯技术发达,以及社群软体兴起,利用网路摄影机进行视讯通讯,或者是进行网路会议已成为时下相当流行的通讯及资讯传播方式。此外,透过网路传输影像的技术发达使得摄影机的联网功能增强,而且传统的监视摄影机也逐渐和云端技术结合。因此,人们生活空间以及生活作息随时都有可能被摄影装置拍摄,进而经由网路散布出去。而且,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因为恶意软体植入,或者是骇客恶意侵入,而使得私人影像外泄的事件发生,因此引起了人们对于摄像装置危害个人隐私的疑虑。

然而,影像监控为长时间持续性的行为模式,但常与个人隐私有冲突,使用者有时不想被监看,将监视器断电当然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断电后常会忘了复电,使得需求影像资料时也得不到资料,且由于现在摄影机都设计尽量隐藏,使用者也不确定摄影机是否真的已经断电。

因此,目前市面上相当多摄像装置增加了隐私保护的功能,现有的摄像装置的隐私保护措施,多数为采用软体控制方式,供使用者在不希望被拍摄到的时候控制摄像装置停止拍摄。然而采用软体控制方式仍有可能因为程式执行不完全,或者是恶意软体以及骇客攻击而失效,因为只要不切断电源,其他人就有可能通过网路远端启动摄像装置窥探他人隐私,故无法完全有效地达到保护使用者隐私的功效。此外,使用者无法从外观直觉辨别摄像装置是否持续拍摄影像中,使得操作者无法真正安心,因此这类市售产品对于使用者隐私的保护仍不够完全。

此外,有一部份现有的摄像装置采用了实体的遮蔽装置(如遮挡板、遮蔽盖等)作为隐私防护的技术手段,该种遮蔽装置能够遮蔽于摄像模组的镜头外侧,以强制摄像装置停止拍摄影像。然而该种现有的摄像装置使用的遮蔽装置必须以马达或其他机构驱动遮蔽装置使其成为开启或关闭状态,因此使得摄像装置因为增加了遮蔽装置以及马达驱动机构,而导致结构复杂、体积增加,且成本提高的缺点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音频会议摄影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视音频会议摄影装置,其中包括摄像模组、遮蔽装置以及控制及处理单元,所述摄像模组具有镜头,及与所述镜头对应的感光元件;所述遮蔽装置设置于光线进入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元件的光路上,所述遮蔽装置和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和所述摄像模组及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用以透过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遮蔽装置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所述遮蔽装置具有至少一透明基板、至少一透明导电层,及至少一液晶材料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面,所述液晶材料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相对于所述透明基板的另一侧面,所述透明导电层能够和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透过所述透明导电层施加一电压于所述液晶材料层,使所述液晶材料层选择性成为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供操作者透过所述开关单元输入一控制讯号至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用以控制所述遮蔽装置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单元可选自触控开关、动作感测器、声音控制开关、光电感应开关、按键开关、拨动开关、生物特征辨识装置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无线接收单元,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和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能够接收一无线发射装置发出的控制讯号,进而透过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控制所述遮蔽装置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可选自红外线讯号接收装置、射频讯号接收装置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处理单元更进一步包括连接单元,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透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至一网路,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透过所述连接单元及所述网路接收一控制讯号,进而透过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遮蔽装置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透过内存程式以控制所述驱动电路,进而透过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遮蔽装置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具有透明罩,所述透明罩覆盖于所述镜头的外侧,所述遮蔽装置贴附于所述透明罩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摄像模组容置于保护壳体内,所述保护壳体具有摄像窗口,所述遮蔽装置贴附于所述摄像窗口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装置包括至少一透明保护层、至少一透明导电层、及至少一液晶材料层,其中所述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及所述液晶材料层分别以薄膜型态设置于所述镜头的外侧表面,且所述透明导电层位于透明保护层的一侧面,所述液晶材料层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相对于所述透明保护层的另一侧面,所述透明导电层和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透过所述透明导电层施加一电压于所述液晶材料层,使所述液晶材料层成为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本发明透过上述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1、本发明采用的遮蔽装置系透过电路控制方式改变其透光状态,因此不需使用动力机械及传动机构操控,故使其构造简单且节省空间。2、当本发明的遮蔽装置成为不透光状态后,能够强制切断摄像模组的镜头11与感光元件的光路,因此达到强制摄像模组停止拍摄影像的目的,且有效防止摄像模组受到恶意软体或骇客侵入后影像外泄。3、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遮蔽装置设置于摄像模组外部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轻易地以目识方式辨别遮蔽装置是否将摄像模组的镜头遮挡起来,而使得使用者明确地知道摄像模组是否进行拍摄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遮蔽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六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摄像装置第七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10为图9的ix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视音频会议摄影装置,该装置包括摄像模组10、遮蔽装置20、及控制及处理单元30。其中遮蔽装置20能够受控制及处理单元30控制,于使用者需要保护隐私时将摄像模组10的镜头拍摄视野遮断,而使得摄像模组10无法拍摄到影像,以达到保护使用者隐私的目的。

如图2所示,所述摄像模组10具有镜头11,及和所述镜头11对应的感光元件13本发明采用的摄像模组10可以为多种类型的摄像装置,例如:网路摄影机(webcamcra)、联网摄影机(ipcam)、手机摄影模组、运动摄影机、航拍机、监视摄影机等各种类型的摄影机。

所述遮蔽装置20为一种可以利用通电或不通电间选择性调整为透光或不透光状态的元件,其可以为一调光膜,或者为一能够利用电压或电流控制的光学元件,遮蔽装置20和一驱动电路21连接,且能够受驱动电路21控制而形成透光状态或不透光状态。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遮蔽装置20的一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遮蔽装置20为一调光膜,其构造包括一个或两个透明基板201,及一个或二个透明导电层203,所述透明导电层203设置于透明基板201的一侧面,以及一液晶材料层202,所述液晶材料层202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203相对于所述透明基板201的另一侧面。其中透明导电层203与驱动电路21电性连接,驱动电路21透过透明导电层203能够将一电压讯号传导到液晶材料层202,透过电压的变化使所述液晶材料层202可选择性成为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本发明运用的原理,为将遮蔽装置20设置于光线进入摄像模组镜头11和感光元件13的光线传导路径上,当遮蔽装置20为可透光状态下,光线能够经由镜头11投影成像于感光元件13上,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正常地进行影像拍摄的动作,而当操作者欲使摄像模组10停止拍摄影像动作时,则控制所述遮蔽装置20能够成为不透光状态,以确保摄像模组10无法继续拍摄影像,进而达到隐私遮挡的效果。

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30分别和摄像模组10及驱动电路21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摄像模组10以及驱动电路21的控制以及讯号处理中枢。控制及处理单元30能够输出一控制讯号至驱动电路21,进而透过驱动电路21控制所述遮蔽装置20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如图1所示,控制及处理单元30能够连接一开关单元31,使用者能够透过所述开关单元31输入一控制讯号至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30,以控制所述摄像模组10启动或关闭,并且控制遮蔽装置20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所述开关单元31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开关装置,例如:所述开关单元31可以为传统的按键开关或拨动开关,以供使用者以手动操作方式控制遮蔽装置20;又例如开关单元31可以采用触控开关,使得操作者可以采用触控方式控制遮蔽装置20动作与否;又例如开关单元31可以为声音控制开关、光电感应开关等不同形式的开关,而使得操作者可以透过语音控制,或者是光电感应方式控制遮蔽装置20动作与否。此外,采用动作感应器作为开关单元31的开关装置也是可行方案,当开关单元31为动作感应器时,操作者能够透过特殊手势操作方式,使得述控制及处理单元30接收一控制讯号启动或关闭摄像模组10,进而控制遮蔽装置20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此外,开关单元31也可以采用生物辨识(如:指纹辨识、人脸辨识、虹膜辨识等)方式进行操控。

控制及处理单元30除了连接开关单元31外,还可以进一步连接一无线接收单元32,以及一用以连接网路40的连接单元33。其中无线接收单元32和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30电性连接,能够接收一无线发射装置发出的控制讯号,进而透过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30控制所述遮蔽装置20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所述无线接收单元32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无线讯号接收装置,例如红外线接收装置或为射频讯号接收装置,而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则可以为一红外线发射装置35,或者为一射频发射装置34。因此,本发明的控制及处理单元30能够透过无线接收单元32和所述红外线发射装置35或射频发射装置34配合,以控制遮蔽装置20的动作。又或者能够和以无线射频讯号运作的物联网装置配合,以进行控制遮蔽装置20的动作。

所述控制及处理单元30也能够透过所述连接单元33连接至一网路40,并透过所述连接单元33及所述网路40接收一控制讯号,进而控制所述遮蔽装置20选择性地形成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在此必须说明,所述连接单元33和网路4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区域网路,或者为无线区域网路,又或者采用无线行动网路方式连接。因此透过连接单元33及网路40,能够和各种联网设备,例如移动电子装置36(如:手机、手持式电脑或穿戴电子装置等),或者为资讯装置37(如:个人电脑、家庭资讯或媒体伺服器等),因此本发明能够透过移动电子装置36或资讯装置37上的软体进行控制遮蔽装置20的运作。

当然,本发明的遮蔽装置20也可以直接透过控制及处理单元30内部储存的应用程式或软体进行控制。例如从控制及处理单元30内部储存的控制软体设定排程,于特定时间自动控制遮蔽装置20成为不可透光状态,以强制摄像模组10停止拍摄影像。

接下来如图3至图10所示,则为本发明的遮蔽装置20设置于摄像模组10上的各种不同变化实施例。

其中如图3所示实施例,所述遮蔽装置20为一调光膜,且直接贴靠于所述摄像模组10的镜头11的前方。因此当遮蔽装置20受控制(例如摄像模组10处于通电状况下)成为透光状态下,光线能够从摄像模组10的镜头11通过,而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正常拍摄影像,反之,当遮蔽装置20受控制(例如摄像模组10处于断电状况下)成为不透光状态-下,光线便受遮蔽,而使得摄像模组10无法继续拍摄影像。而由于遮蔽装置20为不透光状态,所以使用者(操作者)可以很直观地知道摄像模组10为停止拍摄状态,除了让使用者(操作者)可以很安心隐私受到保护外,且明确知道此时摄像模组10是处于断电状态,所以当使用者(操作者)欲恢复拍摄时,只要重新使摄像模组10通电以控制遮蔽装置20转变为透光状态即可继续拍摄。简言之,本实施例采用调光膜为遮蔽装置20,利用调光膜通电透明,不通电雾化的特性,达到隐私遮挡的效果。

如图4所示实施例,其中遮蔽装置20设置于一滤镜框22之中,滤镜框22具有一外螺纹221,且镜头11前方设有一和滤镜框22的外螺纹221配合的内螺纹111,因此滤镜框22能够锁附在镜头11的前方,且透过滤镜框22将遮蔽装置20设置于摄像模组10的镜头11的前方。

如图5所示实施例,其中镜头11的内部具有多片镜片12,所述遮蔽装置20则设置镜头11内部,且介于多片镜片12之间,因此透过遮蔽装置20能够控制光线是否能够从镜头11通过。

如图6所示实施例,则是选择将遮蔽装置20设置于摄像模组10内部,且遮蔽装置20设置的位置介于所述镜头11和所述感光元件13之间,因此能够控制镜头11撷取影像是否能够聚焦于感光元件13上。

又例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技术运用于一球形摄影机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设置于一基座14上,基座14外侧设置一透明罩体15,透明罩体15完全地覆盖于摄像模组10及镜头11的外侧。透明罩体15的内和/或外侧面贴附有所述遮蔽装置20,因此当遮蔽装置20成为不透光状态时,透明罩体15便随之成为不透光状态,而使得摄像模组10无法继续拍摄影像。

例如图8所示实施例,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0设置于一保护壳体16内,保护壳体16具有一摄像窗口17,摄像模组10的镜头11对准于摄像窗口17,使得摄像模组10能够透过摄像窗口17拍摄外部的影像。该实施例遮蔽装置20设置于保护壳体16的摄像窗口17处,因此当遮蔽装置20成为不透光状态时,摄像窗口17便随之成为不透光状态,而使得摄像模组10无法继续拍摄影像。

又如图9及图10所示实施例,则是将遮蔽装置20的各材料层直接以沉积或涂布等制程成型于摄像模组10的镜头11的镜片12的外侧面。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中,遮蔽装置20具有一个或两个透明保护层201a、一个或两个透明导电层203a,及至少一液晶材料层202a。其中所述透明保护层201a、透明导电层203a、及液晶材料层202a分别以薄膜型态成型于镜片12的表面,且透明导电层203a设置于透明保护层201a的一侧面,而所述液晶材料层202a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203a相对于透明保护层201a的另一侧面。所述透明导电层203a与驱动电路21电性连接,因此所述驱动电路21能够经由透明导电层203a施加一电压于液晶材料层202a,使得液晶材料层202a可选择性成为可透光状态或不可透光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