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检查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80412发布日期:2019-07-17 05:1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检查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检查装置、图像形成系统、检查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为了评价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打印物的质量,具体而言,为了评价形成在打印物上的打印图像的质量,而基于光学读取打印物所得的检查图像来检查打印物的污染的手法。此处,打印物的污染是指与正规的打印物不同的打印物上的要素。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片状打印物的缺陷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利用线传感器读取片状打印物来制成被检查面的多灰度区域图像。而且,对多灰度区域图像中的各部的浓度等级、和成为基准的主图像中的各部分的浓度等级进行比较,并将浓度等级差超过允许值的部分判断为缺陷位置。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将读取在纸面上形成的图像所得的读取图像即检查对象图像与主图像进行比较来进行检查的图像检查装置。在该图像检查装置中,将整个图像分割为多个块,在图像周边部的多个区域中进行第一校准。基于该校准的结果来计算检查对象图像的各块位置偏移量,并一边使根据该偏移量来错开的检查对象图像的块和主图像的块彼此稍微错开一边进行校准,并进行比较对照。该情况下,通过在图像中选择规定的块,并重新计算选择出的块的位置偏移量来进行第二校准,且基于该结果来对检查对象图像的各块的位置偏移量进行修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01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86562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手法中,被检查面的多灰度区域图像以及主图像成为分别经过打印、读取而获得的图像。因此,由于在图像形成工序以及输送工序中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有可能在被检查面的多灰度区域图像与主图像之间产生位置偏移(例如,图像内的构造物的位置、角度不同)。因此,以往考虑实施水平方向位置、旋转角的修正。例如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手法,考虑到通过将整个图像分割为多个块来进行校准,从而应对伴随输送而产生的打印物的弯曲。

然而,对于图像内的构造物中的文字等,由于构成构造物的要素非常细,所以进行校准也有限。另外,由于取决于打印物的输送速度、输送时的倾斜等,用户也较难手动进行修正。因此,在以往的校准手法中,不能够完全使2图像间产生的位置偏移消失,位置偏移所造成的影响也有可能被判断为污染。结果对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精度有可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在图像间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抑制对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精度的降低。

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第一发明提供基于读取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物而得的检查图像来检查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装置。该检查装置具有:校准部,进行成为打印图像的检查基准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区域检测部,基于根据校准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所生成的差分图像来检测被推断为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区域判断部,基于由区域检测部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差分图像的差分数据特性来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由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此处,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检测部从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中删除由区域判断部判断出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以污染候补区域为基准,以遍及构成构造物的要素的方式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并在该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有对称性的情况下,针对污染候补区域,判断为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通过对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和污染候补区域的周围的分布图进行比较来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将判断为不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污染候补区域作为对象来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基于以差分0值线为边界通过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所划分的封闭区域彼此的面积比较来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基于污染候补区域的峰值高度和隔着构成构造物的要素存在于相邻的区域中的峰值高度的比较来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基于以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和差分0值线的交点为基点,从该基点到污染候补区域的峰值为止的距离、和从基点到隔着构成构造物的要素存在于相邻的区域的峰值为止的距离的比较来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在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中的至少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有对称性,第一条件使用了以差分0值线为边界通过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所划分的封闭区域彼此的面积比较,第二条件使用了污染候补区域的峰值高度、和隔着构成构造物的要素存在于相邻的区域的峰值高度的比较,第三条件使用了以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与差分0值线的交点为基点,从该基点到污染候补区域的峰值为止的距离、和从基点到隔着构成构造物的要素存在于相邻的区域的峰值为止的距离的比较。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以污染候补区域为基准,以遍及构成构造物的要素的方式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并对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和污染候补区域的周围的分布图进行比较来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基于作为构造物的文字的尺寸或者构造物的线宽度来决定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生成范围。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基于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图像信息来对文字的尺寸或者构造物的线宽度进行解析。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在与污染候补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方向上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构造物以线为要素而构成,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方向包括相对于线的法线方向以及切线方向。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两个以上的不同的方向包括用于定义图像的二维方向。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检测部自动检测打印图像中将线作为要素的构造物存在的区域作为处理区域,在该处理区域中检测污染候补区域,或者在由用户指定的处理区域中检测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区域判断部自动检测打印图像中将线作为要素的构造物存在的区域作为处理区域,针对该处理区域所包含的污染候补区域,判断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或者针对由用户指定的处理区域所包含的污染候补区域,判断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第一发明优选还具有异常判断部,该异常判断部根据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产生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在打印物上形成了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修理。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异常判断部基于区域判断部的运算结果来校准置偏移的周期性进行运算,并基于该周期性来判断是否需要修理。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异常判断部对将区域判断部的运算结果和周期性建立关联的特征数据进行保持。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异常判断部对特征数据进行解析来判断图像形成装置是否是异常状态,并自动地判断是否停止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修理。

另外,在第一发明中,优选异常判断部基于特征数据、和按照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部件描述了与异常对应的特征的部件信息来预测部件的修理时期。

另外,第二发明提供具备对打印物的污染进行检查的功能的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具有:打印部,在纸张上形成打印图像,并输出形成有该打印图像的打印物;图像读取部,读取从打印部输出的打印物并生成检查图像;校准部,进行成为打印图像的检查基准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区域检测部,基于根据校准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所生成的差分图像来检测被推断为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区域判断部,基于由区域检测部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差分图像的差分数据特性来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由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第三发明提供基于读取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物所得的检查图像来检查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具有:进行成为打印图像的检查基准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步骤;基于根据校准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所生成的差分图像来检测被推断为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的步骤;以及基于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差分图像的差分数据特性来判断该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步骤。

并且,第四发明提供使计算机执行基于读取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物所得的检查图像来检查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方法的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下的步骤:进行成为打印图像的检查基准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的步骤;基于根据校准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所生成的差分图像,来检测被推断为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的步骤;以及基于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差分图像的差分数据特性来判断该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确定由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所以即使在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精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对cpu的功能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是对打印物的检查方法的概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差分数据和用绝对值表示差分数据的绝对值数据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打印物的检查方法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步骤3的处理的详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分布图的生成方向的说明图。

图9是对对称性的判断手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对称性的判断手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对称性的判断手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图像数据以及差分数据的各分布图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图像数据以及绝对值数据的各分布图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功能性地表示cpu的结构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系统;2…图像形成装置;3…检查装置;11…cpu;12…存储器;13…硬盘装置;14…数据输入输出部;15…rip处理部;16…输入图像处理部;17…打印部;18…操作显示部;19…图像读取部;21…基准图像获取部;22…检查图像获取部;23…校准部;24…区域检测部;25…区域判断部;26…异常判断部;s1、s2…面积;h1、h2…峰值高度;d1、d2…距离;pl…分布图线;el…要素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结构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以图像形成装置2和检查装置3为主体而构成。按照图像形成装置2、检查装置3的顺序从纸张(打印物)的输送方向fd的上游侧到下游侧连续地配置有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检查装置3。

图像形成装置2在纸张上形成打印图像,并将形成有打印图像的纸张作为打印物而输出。该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执行如下的任务的功能,即,光学读取原稿,并基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来输出打印物的复印任务、基于从外部装置(硬盘装置、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输出的图像数据来输出打印物的打印任务等。

检查装置3若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出的打印物,则进行该打印物的读取。在检查装置3中基于被读取到的图像(以下称为“检查图像”)检查打印物的污染。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统一控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检查装置3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1。在cpu11上通过总线连接有存储器12、硬盘装置(hdd(harddiskdrive))13、数据输入输出部14、rip处理部15、输入图像处理部16、打印部17、操作显示部18以及图像读取部19。cpu11、存储器12、硬盘装置13、数据输入输出部14、rip处理部15、输入图像处理部16、打印部17以及操作显示部18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图像读取部19搭载在检查装置3中。

cpu11以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为基础,并在其上执行各种程序等。在存储器12中储存有用于启动图像形成系统1的程序,cpu11按照该程序来启动图像形成系统1。之后,cpu11通过将硬盘装置13中所储存的程序加载至存储器12,并按照该被加载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从而实现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的各种功能(处理器)。

存储器12由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机器)等构成。ram是在cpu11基于程序来执行处理时暂时储存各种数据的作业用的存储区域。

硬盘装置13是大容量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对os程序、各种任务历史等进行存储。另外,在硬盘装置13中,存储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检查装置3按照其功能进行动作而cpu11所执行的程序。并且,硬盘装置13对程序的执行、图像形成装置2的管理所需的数据进行存储。

数据输入输出部14是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单元,进行数据向存储器12或者硬盘装置13的输入输出。

rip处理部15对由外部装置创建的语言形式图像数据进行翻译来生成中间数据,并进行渲染处理,按页生成位图形式的打印用图像数据(将这一系列的处理称为rip处理(光栅化处理))。rip处理部15中的被运算的信息相当于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图像信息。

输入图像处理部16针对图像数据(包括打印用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形成所需的各种图像处理,并生成图像处理完成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处理部16经由数据输入输出部14向存储器12或硬盘装置13储存图像数据。

打印部17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打印图像)形成于纸张上,输出形成有打印图像的打印物。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部17例如是使用电子照相工序的结构,具有包括输送辊的输送装置、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分离装置、清洁装置、定影装置等。但是,打印部17也可以是以喷墨方式为首使用其它方式的结构。

操作显示部18是受理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输入的操作部,例如包括显示器、以及能够按照在该显示器上显示的信息进行信息的输入的触摸面板、各种开关、按钮。对操作显示部18进行的操作的信息被输入至cpu11。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显示部18,从而能够发行打印任务,或进行各种设定。另外,操作显示部18通过被cpu11控制,从而也作为对用户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发挥作用。

图像读取部19光学读取在输送路径fr上被输送的打印物来生成检查图像(参照图1)。图像读取部19与输送路径fr相对地配置,以读取打印物。图像读取部19将生成的检查图像经由数据输入输出部14储存至存储器12或硬盘装置13。图像读取部19例如由如下的部分构成:对原稿照射光的光源、接受其反射光而在宽度方向上读取1行原稿的线性图像传感器、由将打印物的反射光引导至线性图像传感器而使其成像的透镜、反射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以及将从线性图像传感器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图像数据的ad变换部。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cpu11在功能上捕捉这些时,具有基准图像获取部21、检查图像获取部22、校准部23、区域检测部24以及区域判断部25。此处,图3是对cpu11的功能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基准图像获取部21针对打印物获取成为检查基准的基准图像。基准图像是反映了正规的打印图像的图像,例如,基准图像获取部21能够获取rip处理部15中所生成的打印用图像数据作为基准图像。但是,基准图像获取部21也能够利用其它方法获取基准图像,如从外部装置获取基准图像。

检查图像获取部22从图像读取部19获取检查图像。

校准部23进行两图像的校准,以使基准图像中的构造物(文字、线、图等)和检查图像中的构造物一致。

区域检测部24根据校准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来生成差分图像,并基于生成的差分图像来检测被推断为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打印物的污染是指与正规的打印图像不同的打印物上的要素。

区域判断部25基于由区域检测部24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差分图像的差分数据特性来判断该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由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如上述那样,虽在校准部23中进行图像相互的校准,但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因打印图像的局部的形变或者变形等而产生。

这些功能是通过cpu11执行程序而实现的,但也可以通过包括电路等的硬件来实现。

以下,在说明在图像形成系统1中所执行的打印物的检查方法之前,对该检查方法的概念进行说明。此处,图4是对打印物的检查方法的概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图4中,(a)是对构造物的位置偏移进行说明的图,(b)是表示沿着分布图线pl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的说明图。

基准图像中的构造物,特别是文字、表等以线为要素而构成(在检查图像中也是同样的(以下,将该线称为“要素线”))。即使进行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以使构造物彼此一致,但由于要素线非常细,所以在这样的场所中有时也局部地产生位置偏移。图4(a)所示的图像是在校准后的基准图像以及检查图像中分别提取出相互的位置对应的规定区域所得的图像。该规定区域包括构成文字(例如英文字母“e”)的要素线el的一部分,但在该要素线el中产生偏移。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检查图像的要素线el相对于基准图像的要素线el向左方向偏移1像素。

将遍及要素线el的直线状的分布图线pl,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沿着横向的分布图线pl设定为各图像。沿着该分布图线pl的图像数据(像素的信号值(亮度值))的分布图成为图4(b)。在图4(b)中,实线与基准图像数据的分布图对应,虚线与检查图像数据的分布图对应。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的波形相同,但检查图像数据的分布图成为与基准图像数据的分布图相比向左方向偏移的波形。

图5是表示差分数据和用绝对值表示该差分数据的绝对值数据的说明图。接下来,考虑表示基准图像与检查图像的差分的差分图像。差分图像是将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进行校准后,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像素)上运算出图像数据的差分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基准图像减去检查图像来生成差分图像。

在该差分图像中,若沿着上述的分布图线pl来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则该分布图成为图5(a)。从该分布图可知,在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与要素线el的两端对应的位置上出现正的峰值以及负的峰值。另外,若针对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取绝对值(以下称为“绝对值数据”),则绝对值数据的分布图成为图5(b)。该分布图成为以差分0值线l0,即,差分数据成为“0”的线与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交点即坐标位置(6.5)为基准而左右对称的波形(图5(b))。

这样,在处于由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时,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以差分0值线l0为界而在正侧和负侧分别具有峰值,成为以分布图和差分0值线l0的交点(坐标6.5)为基准而点对称的波形(参照图5(a))。换言之,在为由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情况下,夹着要素线el在相反侧具备对称性地存在在相反方向上具有峰值的分布图。

如果不存在构造物的位置偏移以及污染,则差分图像中的差分数据为平坦(零)的。而在存在构造物的位置偏移或者污染的情况下,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峰值。特别是在由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情况下,在该分布图中出现规定的数据特性,即对称性。因此,通过以污染候补区域为基准来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并判断该分布图是否有对称性,能够判断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由此,针对从差分数据检测的污染候补区域,能够划分出由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和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

此外,在将峰值的双方作为污染候补区域的情况下,候补数成倍增加,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采用一个峰值(例如仅要素线el的左端的峰值)作为污染候补区域。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动作,即,打印物的检查方法进行说明。此处,图6是表示打印物的检查方法的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例如以伴随打印物的输出而执行打印任务为触发,并由cpu11执行。在以下所示的说明中,叙述针对一张打印物的检查方法,但在打印任务为输出多张打印物的任务的情况下,在每输出一张打印物时,便针对该打印物执行本检查方法。

首先,在步骤1(s1)中,校准部23进行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基准图像获取部21获取伴随打印任务而在rip处理部15中所生成的打印用图像数据等作为基准图像。另外,检查图像获取部22获取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出的检查对象的打印物被检查装置3的图像读取部19读取而生成的检查图像。校准部23读入由基准图像获取部21获取到的基准图像、和由检查图像获取部22获取到的检查图像。而且,校准部23利用公知的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两图像的校准,以使基准图像中的构造物(文字、线、图等)和检查图像中的构造物一致。

在步骤2(s2)中,区域检测部24生成表示校准后的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差分的差分图像,并基于该差分图像来检测被推断为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具体而言,区域检测部24若按照规定的顺序在差分图像的全部区域中提取差分数据,则对该差分数据和污染判定值进行比较。污染判定值是定义用于判断污染的差分数据的阈值的值,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设定。区域检测部24通过数据的比较,检测差分数据为污染判定值以上的区域,作为污染候补区域。

在步骤3(s3)中,区域判断部25基于由区域检测部24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以及差分图像的差分数据特性来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在步骤2中,在检测出多个污染候补区域的情况下,针对每个污染候补区域进行该判断。由此,从多个污染候补区域中确定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此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是指虽然作为污染候补区域而被检测出但实际上并不是打印物的污染的区域。这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是因为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的局部的位置偏移而产生的。

图7是表示步骤3的处理的详细的流程图。在步骤10(s10)中,区域判断部25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

首先,区域判断部25以与污染候补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定不同的两个方向。此处,图8是表示分布图的生成方向的说明图。图8例示出作为检查图像上的构造物的文字,具体而言英文字母的“e”。例如,在产生局部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构成“e”的要素线el的边缘检测出污染候补区域(图中用“rc”表示)。

首先,图8(a)表示第一方法。在该方法中,以与污染候补区域rc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定相对于构成文字“e”的要素线el(要素线el的外缘)的法线方向f11以及切线方向f12。相对于要素线el的法线方向f11对应于分布图和要素线el重叠的距离为最小的方向。同样地,相对于要素线el的切线方向f12对应于与分布图和要素线el重叠的距离为最小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图8(b)表示第二方法。在该方法中,以与污染候补区域rc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沿着定义图像的二维方向设定两个方向f21、f22(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称为图像的长边方向f21以及短边方向f22)。对于检查图像而言,由于一边输送打印物一边被读取,所以图像的长边方向f21以及短边方向f22对应于输送方向fd以及与输送方向fd正交的宽度方向。但是,由于输送时的打印物的方向根据打印物的尺寸而各不相同,所以并不是输送方向fd以及宽度方向的一方与图像的长边方向f21以及短边方向f22的一方绝对地一致,有时也更换两者的关系。

区域判断部25按照这样设定的两个方向来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此时,基于作为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的文字的尺寸或者构造物的线宽度来决定分布图的生成范围。例如,如同文字的尺寸越大,或构造物的线宽度越粗,则使分布图的生成范围越大。

此外,当生成分布图时,需要识别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因此,区域判断部25利用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图像信息。由于图像信息例如在rip处理部15中生成,所以能够利用该图像信息。但是,图像信息的利用并不限于该手法。

再次参照图7,在步骤11(s11)中,区域判断部25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是否有对称性。该判断是针对在两个方向上所设定的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每个进行判断。分布图的对称性例如通过以下所示的三个手法中的任意一个手法来判断。

图9是对对称性的判断手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在该图中,(a)是例示确认出对称性的分布图的图,(b)是例示没有确认出对称性的分布图的图。第一手法是通过面积的比较来判断对称性的。如上述那样,在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因此,区域判断部25对通过差分0值线l0和具有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pk1的分布图所划分的第一封闭区域的面积s1进行运算。同样地,区域判断部25对通过差分0值线l0和夹着要素线el而在相反侧具有反向的峰值pk2的分布图所划分的第二封闭区域的面积s2进行运算。在分布图中确认出对称性的情况下,两个封闭区域的面积s1、s2一致,或者在预先决定的误差的范围内。因此,区域判断部25基于以差分0值线l0为边界通过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所划分的封闭区域彼此的面积s1、s2的比较来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作为两个封闭区域的面积s1、s2的比较手法,例举使用各封闭区域的面积比(s1/s2)等。

图10是对对称性的判断手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在该图中,(a)是例示确认出对称性的分布图的图,(b)是例示没有确认出对称性的分布图的图。第二手法是通过峰值高度的比较来判断对称性的。如上述那样,在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因此,区域判断部25确定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pk1的峰值高度h1。同样地,区域判断部25确定夹着要素线el而在相反侧的反向的峰值pk2的峰值高度h2。在分布图中确认出对称性的情况下,两个峰值pk1、pk2的峰值高度h1、h2一致,或者在预先决定的误差的范围内。因此,区域判断部25通过对两个峰值pk1、pk2的峰值高度h1、h2进行比较来判断分布图是否有对称性。作为两个峰值高度h1、h2的比较手法,例举使用峰值高度比(h1/h2)等。

图11是对对称性的判断手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在该图中,(a)是例示确认出对称性的分布图的图,(b)是例示没有确认出对称性的分布图的图。第三手法是根据到峰值为止的距离来判断对称性的。如上述那样,在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因此,区域判断部25以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和差分0值线的交点为基点,确定到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为止的距离d1。同样地,区域判断部25以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和差分0值线的交点为基点,确定到夹着要素线el而在相反侧的反向的峰值为止的距离d2。在分布图确认出对称性的情况下,两个距离d1、d2一致,或者在预先决定的误差的范围内。因而,区域判断部25通过对到两个峰值为止的距离d1、d2进行比较来判断分布图是否有对称性。作为到两个峰值位置为止的距离d1、d2的比较手法,例举使用到两峰值为止的距离比(d1/d2)等。

再次参照图7,在步骤11中作出肯定判定的情况下,即,在至少一个分布图确认出对称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2(s12)。另一方面,在步骤11中作出否定判定的情况下,即,在任何的分布图都没有确认出对称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13(s13)。

此外,在步骤11的对称性的判断中,使用了上述的三个手法中的任意一个手法。然而,与此不同,也可以将三个手法全部用作判断条件,并至少满足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有对称性。

在步骤12中,区域判断部25针对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确定为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而在步骤13中,区域判断部25针对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确定为是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

再次参照图6,在步骤4(s4)中,区域检测部24从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中删除被区域判断部25判断为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污染候补区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因打印图像的局部的形变或者变形等而在构造物产生局部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在由该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中,在差分图像(差分数据)出现固有的特性,所以通过利用差分数据的特性即差分数据特性,能够确定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由此,即使在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划分出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和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结果能够抑制对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精度的降低。

另外,即使在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的精度较低,局部地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确定该由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方法,不必严格地进行校准便能够检查打印物的污染。在严格地进行校准的情况下,不仅运算负荷变高,运算时间也较长。然而,由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手法能够以简单的处理实现,所以能够实现运算负荷的减少、运算时间的缩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区域检测部24检测出的污染候补区域中删除由区域判断部25判断出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来进行受到污染的检查,所以能够实现检查精度的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以污染候补区域为基准,以遍及要素线el(构成构造物的要素)的方式生成差分数据的分布图。该情况下,如果污染候补区域是由位置偏移引起的,则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因此,以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的对称性为条件,能够适当地确定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进行以差分0值线l0为边界通过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所划分的封闭区域彼此的面积s1、s2的比较。在污染候补区域是由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情况下,由于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所以这些封闭区域彼此的面积s1、s2大体一致。因此,通过对这些封闭区域彼此的面积s1、s2进行比较,能够适当地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进行污染候补区域的峰值高度h1、和隔着要素线el存在于相邻的区域的峰值高度h2的比较。在污染候补区域是由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情况下,由于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所以这些峰值高度h1、h2大体一致。因此,通过对这些峰值高度h1、h2进行比较,能够适当地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进行以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和差分0值线l0的交点为基点,从该基点到污染候补区域的峰值的距离d1、和从基点到隔着要素线el存在于相邻的区域的峰值的距离d2的比较。在污染候补区域是由构造物的位置偏移引起的情况下,由于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出现对称性,所以这些距离d1、d2大体一致。因此,通过对这些距离d1、d2进行比较,能够适当地判断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对称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来判断对称性。然而,区域判断部25也可以按照这三个条件分别判断对称性,并在至少满足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差分数据的分布图有对称性。通过以重叠地满足多个条件来判断对称性,能够可靠性良好地进行该判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于作为构造物的文字的尺寸或者构造物的线宽度来决定差分数据的分布图的生成范围,所以能够在适当的范围中生成分布图。由此,由于只要在限定的范围中生成分布图即可,所以能够减少运算负荷。另一方面,由于在与构造物的特性对应的范围中生成分布图,所以在足以进行对称性的判断的范围中生成分布图,能够可靠性良好地进行对称性的判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用于形成打印图像的图像信息,能够精度良好地对文字的尺寸或者线宽度进行解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污染候补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且不同的两个方向上生成分布图。由此,必定会在两个方向之一出现位置偏移的影响。结果能够适当地确定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优选两个不同的方向例如是相对于要素线el的法线方向f11以及切线方向f12。根据该结构,由于必定会在两个方向之一出现位置偏移的影响,所以能够适当地确定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另外,优选两个不同的方向例如是用于定义图像的二维方向f21、f22。根据该结构,由于必定会在两个方向之一出现位置偏移的影响,所以能够适当地确定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另外,根据该方法,由于只要沿着用于定义图像的二维方向f21、f22生成分布图即可,所以无需进行定义方向的复杂的运算。由此,能够实现运算负荷的减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两个方向进行了例示,但分布图的生成方向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不同的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像的全部区域作为处理区域来检测污染候补区域。然而,区域检测部24也可以自动检测打印图像中存在将线作为要素的构造物的区域,并作为处理区域,并限定该处理区域来检测污染候补区域。由此,能够限定容易产生位置偏移的区域来进行处理。结果能够实现运算负荷的减少、运算时间的缩短。另外,作为另一手法,区域检测部24也可以在由用户指定的处理区域中检测污染候补区域。由此,能够进行反映了用户的意思的处理。

另外,根据同样的观点,区域判断部25也可以自动检测打印图像中存在将线作为要素的构造物的区域,并作为处理区域,并针对该处理区域所包含的污染候补区域,判断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由此,能够限定容易产生位置偏移的区域来进行处理。结果能够实现运算负荷的减少、运算时间的缩短。另外,作为另一手法,区域判断部25也可以针对由用户指定的处理区域所包含的污染候补区域,判断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由此,能够进行反映了用户的意思的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进行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区域判断部25的判断手法。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结构的说明省略,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处,图12以及图13是对图像数据以及差分数据的各分布图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2中,(a)表示与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有关的分布图,(b)表示与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有关的分布图。另外,在该图中,虚线为检查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点划线为基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实线为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在图13中,(a)表示与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有关的分布图,(b)表示与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有关的分布图。另外,在该图中,虚线表示检查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点划线表示基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实线表示绝对值数据的分布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判断部25对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和污染候补区域的周围的分布图进行比较来判断该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以下,例示两个具体的判断手法。

首先,对着眼于差分数据本身的手法进行说明。从图12(a)、(b)的比较可知,在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情况下,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有存在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向正方向的峰值pca且在其周围存在向负方向的峰值pcb的趋势。这是因为与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分布图以差分0值线l0为界在正侧和负侧分别具有峰值。而对于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没有确认出这样的向负侧的峰值。

因此,区域判断部25判断对应于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pca,在其周围是否确认出向负侧的峰值pcb。而且,区域判断部25在确认出向负侧的峰值pcb的情况下,将该污染候补区域判断为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接下来,对着眼于差分数据的绝对值,即,绝对值数据的手法进行说明。从图13(a)、(b)的比较可知,在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情况下,在绝对值数据的分布图中有存在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pda且在周围存在与此同程度的峰值的趋势。这是因为与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分布图为左右对称的波形。而对于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没有确认出这样的趋势。

因此,区域判断部25判断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pda和周围的峰值是否对应。例如如针对峰值pda的峰值高度,在正方向以及负方向设定考虑了一定的余量的判定范围,在该判定范围存在周围的峰值的情况下,判断为两者对应,即,判断为相同或者视为相同的范围。而且,区域判断部25在峰值pda和周围的峰值对应的情况下,将该污染候补区域判断为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污染候补区域的周围的数据的特性,能够以简单的处理判断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由此,即使在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划分出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和真正的污染候补区域。结果能够抑制对打印物的污染的检查精度的降低。

另外,即使在基准图像和检查图像的校准的精度较低,局部地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确定由该位置偏移引起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方法,不必严格地进行校准便能够检查打印物的污染。在严格地进行校准的情况下,不仅运算负荷变高,运算时间也较长。然而,由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手法能够以简单的处理实现,所以能够实现运算负荷的减少、运算时间的缩短。

另外,也能够组合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手法和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手法。具体而言,首先,区域判断部25如上述那样,通过对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中与污染候补区域对应的峰值和污染候补区域的周围的分布图进行比较来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而且,如区域判断部25将判断为不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污染候补区域作为对象,通过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手法,即,对差分数据的分布图判断对称性的手法判断污染候补区域是否是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周围的差分数据的判断手法,能够对污染候补区域进行一次过滤,进行筛分。因此,由于判断对称性的污染候补区域的数量减少,所以能够实现运算负荷的减少。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进行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各个不同之处在于利用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产生状况来判断输出了打印物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异常。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重复的结构的说明省略,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4是功能性地表示cpu11的结构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cpu11除了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cpu11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异常判断部26。异常判断部26担当判断是否需要对在打印物上形成了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修理的功能。

一般已知由于图像形成装置2经年老化,给图像形成工序以及输送工序带来一些影响,所以在打印图像中的构造物中产生位置偏移。即,如果位置偏移意味着图像形成装置2的老化,则能够根据位置偏移的产生状况以倒算的方式判断图像形成装置2的异常(老化)。

例如在连续地检查从图像形成装置2连续地输出的打印物的过程中,在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在打印物的同一位置(包括大致相同的位置)产生规定的判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认为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产生了某种异常。或者,在一张打印物中,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产生规定的判定个数以上的情况下,认为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产生某种异常。因此,异常判断部26根据区域判断部25中所判断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产生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对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修理。此处,作为污染候补区域的产生状况,列举产生次数、产生个数,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

另外,异常判断部26也可以在连续地检查多个打印物的过程中,针对每一张打印物,对在打印物中产生的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个数进行计测,并在判定出该个数急剧地增加,或虽然缓慢但持续地增加这样的增加趋势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修理。

另外,作为另一手法,异常判断部26在连续地检查多个打印物的过程中,基于区域判断部25的运算结果来校准置偏移的周期性进行运算。异常判断部26也可以基于该周期性来判断是否需要修理。具体而言,从判断为虚假的污染候补区域的候补区域中删除与特定的文字有关的候补区域。优选对于提取的文字,参考其粗细、形状,选择位置偏移容易显现的文字。

异常判断部26着眼于各打印物中处于同一位置的特定的文字,对其位置偏移的周期性进行运算。而且,异常判断部26在判定出位置偏移量急剧地增加,或虽然缓慢但持续地增加这样的增加趋势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修理。另外,异常判断部26也可以在位置偏移量以一定的间隔反复增加减少那样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修理。

此外,异常判断部26在对构造物的位置偏移以及其周期性进行运算时,利用区域判断部25的运算结果。该运算结果相当于基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以及检查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分布图。但是,也可以利用差分数据的分布图作为运算结果。

另外,优选异常判断部26对将区域判断部25的运算结果和周期性建立关联的特征数据进行保持。由此,在每当进行图像形成装置2的修理时,便能够利用该特征数据。结果能够掌握异常的产生状况,并能够实现修理时的作业性的提高。并且,通过使用该特征数据,能够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异常进行解析。

另外,异常判断部26能够对特征数据进行解析来判断图像形成装置2是否是异常状态,并自动地判断是否停止图像形成装置2来进行修理。例如,异常判断部26对特征数据进行解析,例如在确认出位置偏移量急剧地增加,或虽然缓慢但持续地增加这样的增加趋势的情况下,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2是异常状态。此时,异常判断部26根据特征数据也判定该异常状态的等级(异常状态的程度)。若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2是异常状态,则异常判断部26参照由用户所设定的停止条件。该停止条件是规定图像形成装置2达到哪个等级的异常状态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2停止规定的条件,预先由用户设定。如异常判断部26对图像形成装置2的异常状态的等级和停止条件进行比较,在异常状态的等级满足停止条件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2停止。

由于使图像形成装置2停止会导致生产性的降低,所以例如虽然产生异常,但轻易使其停止有时会不合用户的意思。另外,图像形成装置2的异常状态其程度也是各种不同,存在紧急性从高到低的异常状态。因此,并不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为异常状态来使图像形成装置2停止,而考虑到其异常状态自动地判断是否使图像形成装置2停止来进行修理。由此,能够提供对用户来说使用的便利性较好的系统。

并且,异常判断部26能够基于特征数据、和按照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的每个部件描述了与该异常对应的特征的部件信息来预测部件的修理时期。在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的部件有异常的情况下,有时在特征数据中出现与该部件的异常对应的特有的趋势。作为这样的部件,列举输送辊、曝光装置、中间转印带、感光鼓等。因此,通过对特征数据进行解析,并判定与部件的异常对应的特有的趋势,能够预测部件的修理时期。由此,能够进行早期的修理,而能够抑制产生图像形成装置2突然停止这样的不测的事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区域判断部25的运算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图像形成装置2的修理。由此,以另一形式有效利用区域判断部25的运算结果,并且也能够判断是否需要图像形成装置2的修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该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另外,不仅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具备的检查装置、上述的检查方法、使计算机执行该检查方法的程序、其本身也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并且,储存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将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集中的cpu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检查装置双方的结构,但可以是检查装置具备cpu等的结构,而单独进行检查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