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152发布日期:2018-08-10 21:3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圈绕线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圈绕制工作,绝大多数工序是通过半自动人工绕制,其工作效率相当低,而且绕制时废品率较高,经常有断线、音圈变形现象的发生,绕制完成后,还需要人工剪线,长度较难控制。

在专利号为200720059313.X的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飞叉式全自动音圈绕线机。其包括有飞叉绕线机构、多工位模具安装机构、接棒式线圈收集机构,其中飞叉绕线机构带有绕线飞叉,且在飞叉中部装有可前后移动的小模头;多工位绕线模具安装机构由中心转盘和沿中心转盘圆周等距安装多个大模头组成多个工位,相邻两模头之间安装有挂线支撑架,支撑架的末端装有挂线勾片,在线圈收集前设有剪线剪刀;接棒式线圈收集机构在收集转盘的圆周设有多根接棒,接棒与大模头对接;在绕线飞叉两边装有预热大模头的前热风管和对绕好的线圈补热的后热风管。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数控系统的配合下,可实现多个工序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进行,无人工干预,因此大幅度提高效率和成品率。

现有的音圈自动绕线方式通常采用飞叉结构,治具本身不动,用飞叉带动漆包线进行绕制,高速绕制过程中层间会有排列不良现象,特别绕制多层音圈问题严重,其生产效率低、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绕线精确的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易于广泛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该绕线组合机构包括引线单元、退模单元和绕线旋转轴单元和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绕线旋转轴单元转动,所述绕线旋转轴单元转到与所述引线单元相对的位置,所述退模单元推动所述绕线旋转轴单元进入所述引线单元,所述绕线旋转轴单元进入所述引线单元后,所述退模单元朝所述引线单元方向运动后夹住所述绕线旋转轴单元回到原始位置,从而完成绕线。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引线单元、退模单元和绕线旋转轴单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精确绕线且加快绕线速度的绕线组合机构,其治具和引线同时转动,高速绕制过程中间层不会出现排列不良的现象,同时提高了绕线速度且也提高了绕线的质量。

进一步地,该退模单元包括伸缩气缸、手指气缸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直线导轨,伸缩气缸一端与手指气缸固定连接,手指气缸滑动连接在直线导轨上。手指气缸带动夹子进行夹料,夹料后通过伸缩气缸前进将治具送入治具轴;通过磁铁的配合将治具精确定位。直线导轨用来保证治轴入料时前进的平直度,此组结构保证了入料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该绕线旋转轴单元包括治具外套、治具轴、螺母、主轴、轴承座、同步轮、轴联器、伺服电机和底座,所述治具外套尾端与所述治具轴首端嵌套连接,且治具外套尾端与所述治具轴首端之间还设置有磁铁加强条,所述螺母内嵌有弹簧套,所述治具轴的尾端与所述主轴首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主轴尾端固定在轴承座内,且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同步轮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同步轮与轴连器固定连接,所述轴联器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同步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治具轴转动。通过调整治具外套位置进行高度设置。治具轴由螺母、弹簧套固定于主轴上,经轴承座、两者定位,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由伺服电机进行驱动旋转。此组结构保证了治具旋转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具,且每个夹具的位置与所述绕线旋转轴单元的治具轴位置相对应,从而实现将治具送入治具轴。手指气缸带动夹子进行夹料,夹料后通过伸缩气缸前进将治具送入治具轴。保证了入料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该引线单元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支架、驱动轴和引线组,所述驱动支架一端安装有引线组另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支架活动连接,且驱动电机与驱动轴一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另一端与引线组固定连接,从而通过驱动轴带动引线组引线,所述引线组与绕线旋转轴相配合,且引线单元位于所述绕线旋转轴左右两侧之间。绕线时,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出排线角度,将伺服电机通电运转,通过联轴器驱动轴带动漆包线前后动作。采用双直线轴承使排线稳定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引线单元、退模单元和绕线旋转轴单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精确绕线且加快绕线速度的绕线组合机构,其治具和引线同时转动,高速绕制过程中间层不会出现排列不良的现象,同时提高了绕线速度且也提高了绕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中绕线旋转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中退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中引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精准绕线的绕线组合机构,该绕线组合机构包括引线单元1、退模单元2和绕线旋转轴单元3和电机4,电机4驱动绕线旋转轴单元3转动,绕线旋转轴单元3转到与引线单元1相对的位置,退模单元2推动绕线旋转轴单元3进入引线单元1,绕线旋转轴单元3进入引线单元1后,退模单元2朝引线单元1方向运动后夹住绕线旋转轴单元3回到原始位置,从而完成绕线。引线单元、退模单元和绕线旋转轴单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精确绕线且加快绕线速度的绕线组合机构,其治具和引线同时转动,高速绕制过程中间层不会出现排列不良的现象,同时提高了绕线速度且也提高了绕线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该退模单元2包括伸缩气缸21、手指气缸22和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上设置有直线导轨24,伸缩气缸21一端与手指气缸22固定连接,手指气缸22滑动连接在直线导轨24上。手指气缸进行夹料,夹料后通过伸缩气缸21前进将治具送入治具轴;通过磁铁的配合将治具精确定位。直线导轨24用来保证治轴入料时前进的平直度,此组结构保证了入料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绕线旋转轴单元3包括治具外套31、治具轴32、螺母(图未示)、主轴33、轴承座34、同步轮35、轴联器36、伺服电机37和底座38,治具外套31尾端与治具轴32首端嵌套连接,且治具外套31尾端与治具轴32首端之间还设置有磁铁加强条(图未示),螺母内嵌有弹簧套(图未示),治具轴32的尾端与主轴33首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主轴33尾端固定在轴承座34内,且轴承座34安装在底座38上,同步轮35安装在轴承座34上,同步轮35与轴连器36固定连接,轴联器36与伺服电机37驱动连接,伺服电机37驱动同步轮34转动从而带动治具轴32转动。通过调整治具外套位置进行高度设置。治具轴由螺母、弹簧套固定于主轴上,经轴承座、两者定位,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由伺服电机进行驱动旋转。此组结构保证了治具旋转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具230,且每个夹具230的位置与绕线旋转轴单元3的治具轴32位置相对应,从而实现将治具送入治具轴32。手指气缸带动夹子进行夹料,夹料后通过伸缩气缸前进将治具送入治具轴。保证了入料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引线单元1包括驱动电机11、驱动支架12、驱动轴13和引线组14,驱动支架12一端安装有引线组14,另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11,驱动轴13与驱动支架12活动连接,且驱动电机11与驱动轴一端13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13另一端与引线组14固定连接,从而通过驱动轴13带动引线组14引线,引线组14与绕线旋转轴3相配合,且引线单元1位于绕线旋转轴左右两侧之间。绕线时,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出排线角度,将伺服电机通电运转,通过联轴器驱动轴带动漆包线前后动作。采用双直线轴承使排线稳定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引线单元、退模单元和绕线旋转轴单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精确绕线且加快绕线速度的绕线组合机构,其治具和引线同时转动,高速绕制过程中间层不会出现排列不良的现象,同时提高了绕线速度且也提高了绕线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