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4955发布日期:2018-08-17 22:5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监控装置一般固定连接在某个位置,只具备简单的监控录像功能,智能化程度不高,监控装置的监控范围较为固定,从而导致监控装置的监控能力受到了限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存在监控死角,不能确保人们远程看到突发情况现场,及时解决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监控装置,使用者可远程控制摄像头的旋转、移动,并为使用者提供突发情况现场录像,及时对危险情况进行报警和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监控装置,包括总控系统、摄像装置和数据库;所述摄像装置由腔室、滑槽、滑轮、连接杆、摄像头组成;所述腔室内设有总控系统、电机和数据库,所述腔室的下方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连接杆与摄像头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与摄像头电连接;所述总控系统由检测模块、报警模块、远程控制模块组成;所述总控系统分别于电机、数据库、摄像头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内设有扬声器、LED灯。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烟雾浓度值,并判断所述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值是否达到报警值。

其中,所述远程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摄像头的移动、旋转,扩展摄像头的监控范围,远程控制模块还可以用于当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值达到报警值时,控制摄像头移动或旋转获取周围环境的照片,从所述周围环境的照片中识别出着火点区域、浓烟区域并持续对所述着火点区域、浓烟区域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着火点区域录像、所述浓烟区域录像。

其中,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值达到报警值时,通过报警模块内设有的扬声器、LED灯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所述数据库,用于储存摄像头拍摄到的照片、录像,报警模块发出的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滑槽、滑轮和远程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摄像头的移动、旋转,使监控装置的监控范围得到了扩展,从而提升了监控装置的监控能力;此外总控系统中的检测模块能检测环境中的烟雾浓度,当烟雾浓度达到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摄像头将着火点区域、烟雾区域进行录像,数据库将录像、照片、报警信号进行储存,使用者的移动终端通过连接数据库可以及时发现危险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财务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报警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监控装置,包括总控系统7、摄像装置和数据库10;所述摄像装置由腔室1、滑槽3、滑轮4、连接杆6、摄像头5组成;所述腔室1内设有总控系统7、电机2和数据库10,所述腔室1的下方设有滑槽3,所述滑槽3内设有滑轮4,所述滑轮4通过连接杆6与摄像头5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2与摄像头5电连接;所述总控系统7由检测模块8、报警模块9、远程控制模块11组成;所述总控系统7分别于电机2、数据库10、摄像头5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9内设有扬声器12、LED灯13。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8,用于检测烟雾浓度值,并判断所述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值是否达到报警值。

其中,所述远程控制模块11,用于控制摄像头5的移动、旋转,扩展摄像头5的监控范围,远程控制模块11还可以用于当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值达到报警值时,控制摄像头5移动或旋转获取周围环境的照片,从所述周围环境的照片中识别出着火点区域、浓烟区域并持续对所述着火点区域、浓烟区域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着火点区域录像、所述浓烟区域录像。

其中,所述报警模块9,用于当检测到的烟雾浓度值达到报警值时,通过报警模块10内设有的扬声器14、LED灯15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所述数据库10,用于储存摄像头5拍摄到的照片、录像,报警模块10发出的报警信号。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3和滑轮4的设置,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模块12进行远程控制摄像头5移动、旋转,监控装置的监控范围得到了扩展,从而提升了监控装置的监控能力;此外总控系统7中的检测模块8能检测环境中的烟雾浓度,当烟雾浓度达到报警值时,报警模块10发出报警信号,摄像头5将着火点区域、烟雾区域进行录像,数据库10将录像、照片、报警信号进行储存,使用者的移动终端通过连接数据库11可以及时发现危险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财务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