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894发布日期:2018-09-18 23:0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扬声器结构。



背景技术:

因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具备着方便携带以及即时收发或处理信息等优势,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在机体内设有扬声器,配置用以接收音频而发出声音。扬声器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其相应的振波会影响到机体上的电子零件或机体内的电子零件,甚至产生共振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结构,能够降低共振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扬声器结构包括壳体、扬声器以及抑振元件。壳体固定于电子装置内的载架的上方。扬声器设置于壳体内。抑振元件连接壳体与载架。抑振元件包括弹簧与弹性体。弹性体包覆弹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锁固部,且所述扬声器结构还包括锁固件,所述抑振元件穿设于所述锁固部,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抑振元件的所述弹性体而锁附至所述载架,以固定所述壳体于所述载架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具有一穿孔,所述锁固件穿过所述穿孔,且所述弹簧围绕所述穿孔。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包括主体部与连接所述主体部的两承靠部,且所述两承靠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锁固部,且所述两承靠部分别位于所述锁固部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固件的头部通过述两承靠部的其一抵接所述锁固部。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固部通过述两承靠部的其一抵接所述载架。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等径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抑振元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抑振元件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橡胶或泡棉。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结构可通过抑振元件吸收扬声器所产生的振波,避免对电子装置中的电子零件造成干扰,并降低共振效应。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结构与应用此扬声器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图1沿剖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抑振元件的立体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结构与应用此扬声器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抑振元件的立体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10A:电子装置

11:第一机壳

12:第二机壳

13:载架

14:凸柱

100、100A:扬声器结构

110:壳体

111:锁固部

120:扬声器

130、130a:抑振元件

131、131a:弹簧

132、132a:弹性体

133、133a:穿孔

134:主体部

135:第一承靠部

136:第二承靠部

137:凹槽

140:锁固件

141: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结构与应用此扬声器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1沿剖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抑振元件的立体剖面图。为求清楚表示与便于说明,图1的电子装置10的第一机壳11以虚线显示。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机体(键盘所在的机体),或者是能够与平板电脑相结合的扩充基座,又或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显示器。本实用新型对于电子装置的类型不作限制,举凡电子装置内设置有扬声器者,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扬声器结构100设置于电子装置10内,其中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机壳11、第二机壳12以及载架13,第一机壳11与第二机壳12彼此组装在一起,且载架13固定于第一机壳11与第二机壳12之间。另一方面,扬声器结构100设置于第一机壳11与第二机壳12之间,且位于第一机壳11与载架13之间。扬声器结构100包括壳体110、扬声器120以及抑振元件130,其中壳体110固定于载架13的上方,且扬声器120设置于壳体110内。进一步而言,壳体110并未接触第一机壳11且未直接接触载架13,而是通过抑振元件130连接至载架13。因此,壳体110可通过抑振元件130的支撑而与载架13保有间隙。

抑振元件130连接壳体110与载架13,进一步而言,壳体110包括锁固部111,其中抑振元件130穿设于锁固部111的穿孔,且以其一端部抵接载架13上的凸柱14。通过抑振元件130与锁固部111之间的卡合关系,可防止抑振元件130轻易地自锁固部111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抑振元件130包括弹簧131与弹性体132,其中弹簧131可以是压缩弹簧,且弹性体132可以是用以包覆弹簧131的硅胶、橡胶或泡棉,两者的弹性系数不同。扬声器结构120更包括锁固件140,例如螺丝,穿过抑振元件130的弹性体132并穿入载架13上的凸柱14而锁附固定于载架13。通过抑振元件130与壳体110的锁固部111之间的卡合关系,以及锁固件140、抑振元件130及载架13之间的锁附关系,可让受抑振元件130支撑的壳体110固定于载架13的上方。

弹性体132具有穿孔133,以供锁固件140穿过其中,且弹簧131围绕穿孔13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132包括主体部134与连接主体部134的第一承靠部135及第二承靠部136,其中第一承靠部135与第二承靠部136分别位于主体部134的相对两侧,且穿孔133贯穿第一承靠部135、主体部134以及第二承靠部136。主体部134穿过锁固部111的穿孔,且第一承靠部135与第二承靠部136分别位于锁固部111的相对两侧。主体部134外径小于第一承靠部135的外径与第二承靠部136的外径,且第一承靠部135的外径可等于第二承靠部136的外径,而在弹性体132上界定出凹槽137。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37与锁固部111相卡合,其中锁固件140的头部141通过第一承靠部135抵接锁固部111,且锁固部111通过第二承靠部136抵接载架13上的凸柱14。进一步而件,第一承靠部135的外径与第二承靠部136的外径分别大于锁固部111的穿孔的内径,其中第一承靠部135位于锁固件140的头部141与锁固部111之间,且第二承靠部136位于锁固部111与载架13上的凸柱1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抑振元件130、锁固件140以及锁固部111的数量可分别为多个,且彼此的数量相等,分布于壳体110的周围。藉此,提高壳体110与载架13之间的结合强度与稳定度,并加强吸振效果。第一承靠部135、主体部134以及第二承靠部136分别为圆柱体,且弹簧131内埋于第一承靠部135、主体部134以及第二承靠部136。弹簧131的线距、线径以及总长度可视系统(即电子装置10)的设定而调整(即改变弹簧131的弹性系数),以通过弹簧131与弹性体132的协调来吸收扬声器120所产生的振波或改变振波频率,避免对系统(即电子装置10)中的电子零件造成干扰,并降低共振效应。进一步而言,扬声器120由壳体110所承载,且壳体110通过抑振元件130连接载架13,因此扬声器120所产生的振波例如是依序经由壳体110与抑振元件130而传递至载架13,通过抑振元件130的振波可被吸收或被改变频率,故能降低共振效应。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结构与应用此扬声器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抑振元件的立体剖面图。请参考图4与图5,本实施例的扬声器结构100A与上述实施例的扬声器结构100用以吸收振波或改变振波的频率的原理大致相同或相似,于此不重复赘述。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抑振元件130a的弹性体132a为等径设置,实质上为圆柱体,且弹簧131a内埋于圆柱体。弹性体132a穿过锁固部111的穿孔,其中弹性体132a的相对两端部分别抵接锁固件140的头部141与载架13上的凸柱14,且弹性体132a的穿孔133a可供锁固件140穿过其中。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A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或相似,于此不重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结构可通过抑振元件吸收扬声器所产生的振波或改变振波频率,避免对电子装置中的电子零件造成干扰,并降低共振效应。另一方面,抑振元件由弹性体与内埋于弹性体的弹簧所组成,两者具有不同弹性系数,通过弹簧与弹性体的协调可强化吸收振波或改变振波频率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