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故障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2829发布日期:2018-09-04 23:3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网络故障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光网络(Optical Network)一般指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城域网或者新建的大范围的局域网,光纤接入技术具有带宽高、传输距离长、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势,能实现信息传输高速化,满足大众的需求, 目前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光网络传输质量以及是否发生光纤故障,这种方式网络管理系统接收的是各检测装置传输过来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大,传输效率低,不易及时传输到网络管理系统。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光网络故障监测装置,具有构思巧妙且人性化设计的特性,能实现光网络传输质量及光纤故障时,及时传输到网络管理系统,便于对异常数据的监控分析。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光缆通断检测电路、光缆发热检测电路、光网络故障监测装置、光功率检测电路、或非门电路,其特征在于,光缆通断检测电路、光缆发热检测电路、光网络故障监测装置、光功率检测电路均连接或非门电路;

所述或非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光缆通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9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光缆发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9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光缆发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光网络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光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均连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控制器中断端、电阻R12 的一端,电阻R12 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当检测的光网络传输质量(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或光纤(光缆芯线故障、光缆发热异常)故障时,三极管Q1、Q2、Q3、Q4组成的或非门电路输出低电平,低电平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收实时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信号,并通过无线模块芯片CC2430传送到网络管理系统,便于对异常数据的监控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信号处理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光网络故障监测装置,光缆通断检测电路检测的光缆芯线的通断,转化为对应的电压值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光缆发热检测电路检测的光缆发热状态转换为电阻值并进入阈值比较电路分析处理,高低电平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光网络速率检测电路将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转换为脉冲电压信号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光功率检测电路将检测的光网络传输时的光功率信号比例放大后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当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任一异常时,三极管Q1、Q2、Q3、Q4组成的或非门电路输出低电平,低电平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收实时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信号,并通过无线模块芯片CC2430传送到网络管理系统,便于对异常数据的监控分析;

所述或非门电路根据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当任一异常时,三极管Q1、Q2、Q3、Q4组成的或非门电路输出低电平,低电平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此时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收实时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信号,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0连接光缆通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1为三极管Q1的基极偏置电阻,当光缆通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1导通,集电极电位拉低,低电平有效信息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同理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连接光缆发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9为三极管Q2的基极偏置电阻,当光缆发热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2导通,集电极电位拉低,低电平有效信息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8连接光网络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9为三极管Q3的基极偏置电阻,当光网络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3导通,集电极电位拉低,低电平有效信息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8连接光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9为三极管Q4的基极偏置电阻,当光功率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Q4导通,集电极电位拉低,低电平有效信息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光缆通断检测电路将电缆芯线的通断,转化为对应的电压值,包括光缆芯线J2,光缆芯线J2可为多根芯线,当检测1#芯线时,闭合继电器开关阵列J1中第一组继电器,使第一组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15V通过二极管D1、电缆芯线加到电阻R1和R2上,经过R1和R2分压后电压送到三极管Q1的基极,如果所测芯线断路,则输出高电压;所述光缆发热检测电路通过热敏电阻检测光缆的发热量,转换为电阻值并进入阈值比较电路分析处理,输出高低电平,包括热敏电阻RT1,当光缆温度发生变化时,从而电阻R3和热敏电阻RT1组成的分压电路发生变化,即经电容C1、电阻R4和电阻R5、电容C2组成的阻容滤波电路,滤除杂波干扰后送到运算放大器AR1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发生变化,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6、电阻R7、电位器RP1组成基准电压端(50摄氏度对应的电压值),调节电位器RP1可调节运算放大器AR1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当同相输入端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电压时,运算放大器AR1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所述光网络速率检测电路将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转换为脉冲电压信号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当光网络传输速率低时,输出稳定的高低电平状态到或非门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1,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电容C3的另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2连接地,电阻R13、电容C3为光电耦合器U1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当接收到发射管发射的强光信号时,光电耦合器U1导通,由于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3连接地、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4通过电阻R14连接电源+5V,光电耦合器U1的引脚4为低电平,通过电阻R15连接到三极管Q5的基极,由于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6连接地,三极管Q5饱和导通,电阻R16和电阻R17分压后为低电压,否则为高电压;所述光功率检测电路将检测的光网络传输时的光功率信号比例放大后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包括光功率检测信号端口H1,光功率检测信号端口H1接入型号为AV6334的光功率计检测的光发射器E1发射的光功率信号,经反相并联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的双向限幅电路进行限幅,一方面防止大信号冲击对后级电路的损坏,另一方面保证小信号时不影响信号向后级电路传输的性能,之后经电容C4滤波进入运算放大器AR2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R2、电阻R21、电阻R20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AR2的输出端输出放大后的功率信号,当功率信号低与三极管Q4的基极偏置电压时,三极管Q4导通。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光缆通断检测电路检测的光缆芯线的通断,转化为对应的电压值或无电压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光缆发热检测电路检测的光缆发热状态转换为电阻值并进入阈值比较电路分析处理,高低电平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光网络速率检测电路将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转换为脉冲电压信号,当光网络传输速率低时,输出稳定的高低电平状态到或非门电路,光功率检测电路将检测的光网络传输时的光功率信号比例放大,当功率信号低与三极管Q4的基极偏置电压时,三极管Q4导通传输到或非门电路,当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任一异常时,三极管Q1、Q2、Q3、Q4组成的或非门电路输出低电平,低电平加到控制器的中断端,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收实时检测的光网络传输速率信号、光功率信号、光缆芯线、光缆发热信号,并通过无线模块芯片CC2430传送到网络管理系统(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便于对异常数据的监控分析。

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