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音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108发布日期:2018-08-10 21:36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音后盖。



背景技术:

扬声器单元指的是音箱使用的扬声器(俗称喇叭)的情况,通常是指扬声器的尺寸、形状和材质,他们主要决定了扬声器的特色。

高频扬声器在音箱中的作用是重放各种高频信号,它的工作频率一般都在2K以上。对高频扬声器的总体要求是希望它能够在有效的工作频段内有着平坦的频率响应和尽可能高的高频重放上限以及一定的满足要求的功率承受能力。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号角式、锥盆式、球顶式和铝带式等几大类,目前家用音箱和小型监听音箱最常见的是球顶式,球顶式高音单元从材料上分为硬球顶和软球顶两大类。

现有的扬声器驱动单元背面由于只有一个保护罩,扬声器驱动单元发出的声波有一部分会往后传播,遇到保护罩后会反射,影响现有的音量,同时也容易出现谐波失真,由于共振腔会使声波聚焦,会使某一部分声音音量过高,继而出现音量不平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音量降低谐波失真的新型高音后盖。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新型高音后盖,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中部设置有用于获取更大音量的圆形凹槽结构的共振腔,所述共振腔底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凹槽,所述共振腔外围还设置有一用于降低谐波失真的凹槽状的空腔,所述共振腔周围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固定的固定孔;

所述罩体背面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背槽,所述背槽位于共振腔的正对面。

作为优选,所述背槽为圆形凹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共振腔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共振腔外围还对称设置有通孔,通孔位于空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为三个,均布于共振腔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罩体的共振腔能够与扬声器振动膜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振动膜发出的声音在共振腔中产生共振获得更大的音量;共振腔中间开有一个长方形凹槽,减小了声聚焦;共振腔外壁面设置有圆弧型的空腔,罩体整体通过空腔会降低扬声器的谐波失真,相比下高音输出能量平衡,高音声音清晰、细腻、穿透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新型高音后盖,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中部设置有用于获取更大音量的凹槽结构的共振腔2,所述共振腔2底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凹槽7,所述共振腔2外围还设置有一用于降低谐波失真的弧形凹槽状的空腔3,所述共振腔2周围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固定的固定孔4;共振腔底部的长方形凹槽有利于减小声聚焦,使得声音更加扩散。

所述罩体1背面还设置有向内凹陷的背槽6,所述背槽6位于共振腔2的正对面。

为了保证罩体的稳定性,所述背槽6为圆形凹状结构。由于共振腔负责共振获得更大的音量,需要通过加强筋增加稳定性,确保工作稳定性。

为了避免干扰,所述共振腔2横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共振腔2外围还对称设置有通孔5,通孔5位于空腔3内。使得空腔间的干扰消除,能有效降低谐波失真。

为了使得罩体的安装稳定,同时避免对空腔、通孔的干扰,所述固定孔4为三个,均布于共振腔2四周。固定孔位于空腔之间、或者空腔与通孔之间,不干扰空腔、通孔的功能,同时三个固定更为牢固不易松动,安装稳定性好。

罩体的共振腔能够与扬声器振动膜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振动膜发出的声音在共振腔中产生共振获得更大的音量;共振腔中间开有一个长方形凹槽,减小了声聚焦;共振腔外壁面设置有圆弧型的空腔,罩体整体通过空腔会降低扬声器的谐波失真,相比下高音输出能量平衡,高音声音清晰、细腻、穿透力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