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内的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9825发布日期:2018-09-25 21:1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内的伸缩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已经广泛应用于MP3播放器、手机、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当中,现有的耳机主要由外壳、耳机线、喇叭、耳塞、内置线路板等部件构成,喇叭设于外壳内,耳塞上开有出声孔,信号线一端连接耳塞,另一端与线路板相连。此结构主要缺陷为受限于固定的耳机线长度,耳机线一般较长容易缠绕和打结的问题,不易收纳和携带,影响用户使用。并且使用者不能随意拉拽,耳机线长期处于弯折状态,从而出现耳机线磨损,影响耳机线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部分商家研发出了一种耳机线能伸缩的耳机,通常这种耳机内设有耳机线伸缩装置,目前这种耳机线伸缩装置没有自锁机构,通常只设有手动开关,当用户觉得耳机线伸出够长,此时按动手动开关来卡住耳机线,不让耳机线回缩,当用户需要将耳机线收回时,再次按动手动开关松开,耳机线自动回缩。这种方式的耳机线伸缩装置需要手动操作,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耳机内的伸缩装置,其具有自锁机构,能自动卡紧耳机线,无需手动操作,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提高拉伸装置的实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耳机内的伸缩装置,包括耳线拉伸机构和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于耳线拉伸机构的上方,所述耳线拉伸机构包括底座、转轴、耳机线、绕线座和发条,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耳机线绕卷于绕线座上,所述绕线座和发条均套设于转轴外,所述绕线座的上端设有容置槽,所述发条放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发条的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发条的另一端与绕线座连接,所述自锁机构包括上盖、顶板和立柱,所述上盖固设于绕线座的上方,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卡紧位,所述立柱通过定位销和弹片安装于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有供立柱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立柱的下表面穿过第一通孔抵于滑槽的底部,所述立柱滑入卡紧位,所述伸缩装置处于自锁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槽包括呈圆环状的外圈滑槽、中圈滑槽和内圈滑槽,所述外圈滑槽和内圈滑槽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滑槽,所述中圈滑槽和内圈滑槽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滑槽,所述外圈滑槽和中圈滑槽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滑槽,所述卡紧位设于中圈滑槽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条包括主体、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包括与主体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钩部,所述转轴的上端轴向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连接部卡于第一开槽内,所述钩部的内壁抵于转轴的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与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二卡钩卡钩于第二开槽的侧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线拉伸机构还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PCB板、连接板和垫片,所述PCB板固定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连接板设于PCB板和绕线座之间,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弹性接触脚,所述绕线座的下端设有穿线孔,所述耳机线穿过穿线孔与连接板上的弹性接触脚连接,所述弹性接触脚的下表面与PCB板连接,所述垫片设于连接板和绕线座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线拉伸机构还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保护片和夹片,所述保护片为两个,分设于发条的上下两端,所述夹片夹于转轴的上末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耳线拉伸机构还包括螺杆,所述底座设有与转轴下端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的下端轴向开设有螺孔,所述转轴的下端安装于安装槽内,所述转轴通过螺杆穿过第二通孔与螺孔配合可转动安装于底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座的上端外侧壁设有卡块,所述上盖设有与卡块适配的卡槽,所述绕线座通过卡块卡入卡槽内与上盖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座的上端外侧壁设有定位块,所述上盖设有与定位块适配的定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底座的周向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轴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顶板通过螺栓穿过第三通孔与安装孔配合固定安装于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拉伸装置设有自锁机构,如此用户只需将耳机线拉出到适合的位置即可自动卡紧耳机线,无需手动操作,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提高拉伸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发条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上盖的结构图。

图中:1-螺杆, 2-转轴,21-第一开槽,3-底座,31-安装槽,32-安装柱,33-安装孔,4-耳机线,5-绕线座,51-容置槽,52-第二开槽,53-卡块,54-定位块,6-发条,61-主体,62-第一卡钩,621-连接部,622-钩部,63-第二卡钩,7-PCB板,8-连接板,81-弹性接触脚,9-垫片,10-保护片,11-夹片,12-上盖,121-卡槽,122-定位槽,13-顶板,131-第一通孔,14-立柱,15-滑槽,151-卡紧位,152-外圈滑槽,153-中圈滑槽,154-内圈滑槽,155-第一连接滑槽,156-第二连接滑槽,157-第三连接滑槽,16-弹片,17-定位销,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耳机内的伸缩装置,包括耳线拉伸机构和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于耳线拉伸机构的上方。

所述耳线拉伸机构包括底座3、转轴2、螺杆1、耳机线4、绕线座5和发条6,所述底座3设有与转轴2下端适配的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轴2的下端轴向开设有螺孔,所述转轴2的下端安装于安装槽31内,所述转轴2通过螺杆1穿过第二通孔与螺孔配合可转动安装于底座3上。所述耳机线4绕卷于绕线座5上,所述绕线座5和发条6均套设于转轴2外,所述绕线座5的上端设有容置槽51,所述发条6放置于容置槽51内,所述发条6包括主体61、第一卡钩62和第二卡钩63,所述第一卡钩62包括与主体61连接的连接部621和与连接部621连接的钩部622,所述转轴2的上端轴向开设有第一开槽21,所述连接部621卡于第一开槽21内,所述钩部622的内壁抵于转轴2的外壁上。所述绕线座5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槽52,所述第二开槽52与容置槽51连通,所述第二卡钩63卡钩于第二开槽52的侧壁上。

所述耳线拉伸机构还包括套设于转轴2外的PCB板7、连接板8和垫片9,所述PCB板7固定安装于底座3上,所述连接板8设于PCB板7和绕线座5之间,所述连接板8的下表面设有弹性接触脚81,所述绕线座5的下端设有穿线孔,所述耳机线4穿过穿线孔与连接板8上的弹性接触脚81连接,所述弹性接触脚81的下表面与PCB板7连接,所述垫片9设于连接板8和绕线座5之间。

所述耳线拉伸机构还包括套设于转轴2外的保护片10和夹片11,所述保护片10为两个,分设于发条6的上下两端,所述夹片11夹于转轴2的上末端,保护片10的设置能很好的保护了发条6,而夹片11的设置则使发条6不会自转轴2中脱出,确保了拉伸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延长拉伸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自锁机构包括上盖12、顶板13和立柱14,所述绕线座5的上端外侧壁设有卡块53,所述上盖12设有与卡块53适配的卡槽121,所述绕线座5通过卡块53卡入卡槽121内与上盖12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座5的上端外侧壁设有定位块54,所述上盖12设有与定位块54适配的定位槽122。所述上盖12的顶部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上设有卡紧位151,所述滑槽15包括呈圆环状的外圈滑槽152、中圈滑槽153和内圈滑槽154,所述外圈滑槽152和内圈滑槽154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滑槽155,所述中圈滑槽153和内圈滑槽15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滑槽156,所述外圈滑槽152和中圈滑槽153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滑槽157,所述卡紧位151设于中圈滑槽153上。所述立柱14通过定位销17和弹片16安装于顶板13上,所述顶板13上设有供立柱14穿过的第一通孔131,所述立柱14的下表面穿过第一通孔131抵于滑槽15的底部。所述顶板13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底座3的周向设有安装柱32,所述安装柱32上轴向开设有安装孔33,所述顶板13通过螺栓18穿过第三通孔与安装孔33配合固定安装于底座3上。

工作时,用户用力拉出耳机线4,耳机线4带动绕线座5转动,绕线座5带动转轴2转动,此时发条6产生回缩的趋势,而上盖12随着绕线座5转动而转动,立柱14在上盖12的滑槽15中滑动,开始时立柱14处于外圈滑槽152,用户用力拉耳线的时候立柱14通过第一连接滑槽155滑入内圈滑槽154,当用户停止拉耳机线4时,立柱14经第二连接滑槽156滑入卡紧位151,如此便能卡紧耳机线4,当用户要回收耳机线4时,用户向外拉耳机线4半圈,此时立柱14经第三连接滑槽157滑入外圈滑槽152,接着在发条6的作用下,耳机线4自动回缩,卷绕在绕线座5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