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012发布日期:2018-10-13 00:5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中,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

然而,相当技术中,所述音圈由音圈线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绕设而成,其包括多层音圈线层。但相关技术中,每层所述音圈线层的宽度相同,即沿振动方向的尺寸相同,当音圈胶合于所述振膜时,因多层音圈线层叠合后与振膜的结合面较大,容易溢胶至磁间隙内,从而影响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

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性能优且可靠性好的发声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磁路系统设有磁间隙,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所述音圈包括由音圈线依次绕设形成的多层音圈线层,所述音圈线层包括中间层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层相对两侧的外层和内层,多层所述音圈线层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平齐,且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层的高度,所述中间层胶合固定于所述振膜。

优选的,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的音圈线匝数不相同。

优选的,所述外层的音圈线匝数大于所述内层的音圈线匝数。

优选的,所述音圈线层包括五层,所述中间层至少包括一层。

优选的,所述外层为两层,所述中间层为两层,所述内层为一层。

优选的,多层所述音圈线层皆至少部分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

优选的,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完全悬置于所述磁间隙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音圈由音圈线依次绕设形成多层音圈线层,且位于中间的所述音圈线层和高度大于位于其两侧的所述音圈线层的高度,使多层所述音圈线层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平齐设置并通过中间的所述音圈线层胶合固定于所述振膜,该结构一方向使得所述音圈的绝大部分音圈线位于磁间隙中,具有更大的驱动力,提高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另一方面使位于中间的所述音圈线层与振膜胶合固定,减小了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的胶合面面积,即节省出二者胶合时的溢胶空间,防止溢胶至磁间隙而影响声学性能,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音圈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包括盆架1、磁路系统2和振动系统3。所述振动系统3和所述磁路系统2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1,所述磁路系统2驱动所述振动系统3振动发声。

所述磁路系统2包括固定于盆架1的磁轭21、由所述磁轭21的周缘弯折延伸的磁翻边22和固定于所述磁轭21的磁钢23。所述磁钢23与所述磁翻边22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24。

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31和驱动所述振膜31振动的音圈32,所述音圈32插设悬置于所述磁间隙24。

所述音圈32通过电后与所述磁路系统2产生电磁场,磁路系统2的磁场则驱动所述音圈32沿垂直于所述振膜31的方向返复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振膜31振动发声。

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音圈32包括由音圈线依次绕设形成的多层音圈线层321。多层所述音圈线层321的绕设方向不限,可以由内向外绕设,也可由外向内绕设。

所述音圈线层321包括中间层3211和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层3211相对两侧的外层3212和内层3213。

所述中间层3211、外层3212和所述内层3213的音圈线匝数不限,可以为一层或多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3212与所述内层3213的音圈线匝数不相同。

比如,所述外层3212的音圈线匝数小于所述内层3213的音圈线匝数。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音圈线层321包括五层,所述中间层3211至少包括一层。比如,所述外层3212为一层,所述中间层3211为两层,所述内层3213为两层。

多层所述音圈线层321皆至少部分悬置于所述磁间隙24内。更优的,所述外层3212和所述内层3211完全悬置于所述磁间隙24内。

上述多层所述音圈线层321的远离所述振膜31的一端平齐设置,且所述外层3212和所述内层3212的高度小于所述中间层3211的高度,所述中间层3211胶合固定于所述振膜31。上述结构相当于使得所述音圈32的靠近所述振膜31的一端的面积减小,即节省了所述音圈32与所述振膜31的贴合面的面积,从而为所述音圈32与振膜31胶合时提供了溢胶空间,防止了溢出的胶落入所述磁间隙24而影响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可靠性;而且,上述结构使得所述音圈32在音圈线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当于使音圈32的远离所述振膜31的一端的音圈线占总长度的大部分,而该部分悬置于磁间隙24内,从而使得所述音圈32的驱动力更大,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中,所述音圈由音圈线依次绕设形成多层音圈线层,且位于中间的所述音圈线层和高度大于位于其两侧的所述音圈线层的高度,使多层所述音圈线层的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平齐设置并通过中间的所述音圈线层胶合固定于所述振膜,该结构一方向使得所述音圈的绝大部分音圈线位于磁间隙中,具有更大的驱动力,提高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另一方面使位于中间的所述音圈线层与振膜胶合固定,减小了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的胶合面面积,即节省出二者胶合时的溢胶空间,防止溢胶至磁间隙而影响声学性能,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