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塞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9665发布日期:2018-11-02 22:0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塞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耳塞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或随身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渐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型电脑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另外,结合收音机与MP3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已经出现。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使用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也不会受到影响。耳塞式耳机是一种常见的、轻便的耳机,其体型小,携带使用方便,放入耳道即可。

现有的耳塞式耳机音频讯号均包括高、低音频部分,在同一喇叭单体的振膜振动同时产生高、低音频声波,但由于高、低音频声波其具有不同波长及振幅的特性,如仅以同一振膜无法清楚地将不同的特性加以区隔,因此常产生高、低音频互调失真而无法得到声音的清晰展现,且耳机壳体在耳道内振动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耳塞式耳机,结构简单,增强耳机声音输出,使低、中、高频的音区更明显,使得整个声场听感靠前,还原杜比音效,还原声音真实,空间感更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塞式耳机,该耳机包括前后贯通的壳体、被包覆于壳体中并将所述壳体内孔隔离为前、后音腔的喇叭单体,所述喇叭单体电性连接线缆,所述喇叭单体与线缆连接的正极端并联一电容,以及在喇叭单体的后侧设置振动膜片,该振动膜片封盖壳体之后端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喇叭单体上具有印刷电路连接的线圈焊接区和线缆焊接区,所述电容的两个管脚分别焊接在线圈焊接区和线缆焊接区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振动膜片的周缘定位在壳体之后端口的内台阶上,且振动膜片的周缘由后盖固定,后盖上设有第一气孔。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壳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连通壳体的后音腔。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壳体的入耳外轮廓上设有衔接的阶梯面,阶梯面从入耳先后逐级爬升。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耳机是动圈式耳机或动铁式耳机,在壳体的前端设有偏心外凸的管状凸头,管状凸头的中孔与壳体的前音腔连通,管状凸头上套设有胶套。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耳塞式耳机在喇叭单体与线缆连接的正极端并联一电容,以及在喇叭单体的后侧设置振动膜片,该振动膜片封盖壳体之后端口;电容起到滤波及改向,使声音得到还原,整个声场听感靠前,减少杂音及破音。振动膜片在喇叭单体发声带动下振动,不仅起到缓冲而给后音腔增压,减小壳体振动,同时振动膜片发声,使低、中、高频的音区更明显,空间感更强,还原杜比音效,进而得到声音的清晰呈现,高频有更好的穿透性,使用者佩戴使用获得极佳的入耳音效,增强耳机声音输出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电容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耳塞式耳机,该耳机包括前后贯通的壳体1、被包覆于壳体中并将所述壳体内孔隔离为前、后音腔的喇叭单体2,所述喇叭单体2电性连接线缆3。喇叭单体2与线缆3连接的正极端并联一电容4,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喇叭单体2上具有印刷电路连接的线圈焊接区21和线缆焊接区22,所述电容4的两个管脚分别焊接在线圈焊接区21和线缆焊接区22上,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电容4优选102电容,工作时,电容4起到滤波及改向,使声音得到还原,整个声场听感靠前,减少杂音及破音。本实用新型还在喇叭单体2的后侧设置振动膜片5,该振动膜片5封盖壳体1之后端口。工作时,喇叭单体2发声带动振动膜片5振动,振动膜片5不仅起到缓冲而给后音腔增压,减小壳体振动,同时振动膜片5发声,使低、中、高频的音区更明显,空间感更强,还原杜比音效,进而得到声音的清晰呈现,高频有更好的穿透性,使用者佩戴使用获得极佳的入耳音效,增强耳机声音输出效果。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膜片5的周缘定位在壳体之后端口的内台阶11上,且振动膜片5的周缘由后盖6固定,后盖6上设有第一气孔61,后盖6与壳体1固连。该结构简单,制作及组装简便。振动膜片5与后盖6之间具有相应振幅间隙,后盖6上的第一气孔61辅助振动膜片5振动,使振动膜片5振动灵敏,振动膜片5跟随喇叭单体2发声振动,在后音腔增压并改善音质。所述壳体1的周面上设有第二气孔12,第二气孔12连通壳体的后音腔,起到缓冲保护作用,改善振动膜片5振幅,协调发声,使耳机中、低频得到平衡,且不会降低高频灵敏度。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入耳外轮廓上设有衔接的阶梯面13,阶梯面13从入耳先后逐级爬升。所述阶梯面13为球面、圆锥面、圆环面或其组合。图中,阶梯面13是球面、圆锥面、圆环面依次衔接,球面先入耳,圆环面在外加强隔音,这样可适合不同大小的内耳道使用,阶梯面13与耳道周壁更贴合,具有良好隔音降噪功效,减少漏音,提升耳机入耳音效。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可以是动圈式耳机或动铁式耳机,在壳体1的前端设有偏心外凸的管状凸头14,管状凸头14的中孔与壳体的前音腔连通,管状凸头14可进一步增强耳机声音输出。管状凸头14上套设有胶套7,胶套7优先硅胶材质,佩戴舒适,获得前级封闭耳道,建立一个封闭的腔体,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

当然,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等效改进和变化,但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