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199发布日期:2018-11-07 21:4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装置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频繁使用,而音响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将无线充电装置与音响结合在一起的产品。

但是,现有的将无线充电装置与音响集成在一起的产品存在无线充电装置散热效果太差的问题,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包括相连接的无线充电组件和音响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靠近音响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音响组件包括一第一发声元件,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散热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声元件在发声振动时产生声波到达散热孔处以促进散热孔处的空气流动。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包括充电部和至少一过渡部,所述至少一过渡部的一端与充电部连接,另一端与音响组件连接,且在充电部和音响组件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空间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散热孔之间无障碍物存在。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散热孔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 ̄20mm。

优选地,所述充电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充电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为一粗糙表面,或者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还包括一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置在充电部远离音响组件的表面上以防止电子设备从充电部上滑落。

优选地,所述吸附件为纳米吸附性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充电部靠近音响组件的表面的形状为水滴形或半球形、椭圆体形、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音响组件包括控制面板、电路板和发声组件,电路板与控制面板、无线充电组件、发声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发声组件包括所述第一发声元件、第二发声元件、第三发声元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发声元件、第二发声元件、第三发声元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形成一封闭的发声空腔,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散热孔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为低音振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其包括相连接的无线充电组件和音响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靠近音响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音响组件包括一第一发声元件,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散热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声元件在发声振动时产生声波到达散热孔处以促进散热孔处的空气流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不仅集成了无线充电的功能和音响的功能,而且确保了无线充电组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音响的发声元件在发声振动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无线充电组件的散热。

另外,所述充电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倾斜设置,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还可以充当支架使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其充电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为一粗糙表面,或者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还包括一吸附件,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从无线充电组件上滑落,可靠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无线充电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无线充电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音响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发声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之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考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10,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10包括无线充电组件11、音响组件13和防滑垫15,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1与音响组件13连接,所述防滑垫15设置在音响组件13远离无线充电组件11的表面上。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1用于给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所述音响组件13用于与电子设备无线连接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播放音频、接听电话等功能,所述音响组件13与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蓝牙通信、Wifi通信、Hifi通信或者Zigbee通信;所述防滑垫15用于防止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10在光滑的表面上发生滑动。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到的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它可进行无线充电的装置。可以理解,所述防滑垫15可以省略,所述音响组件13远离无线充电组件11的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即可。

另外,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10还包括一吸附件12,所述吸附件12设置在无线充电组件11远离音响组件13的表面上,即吸附件12设置在无线充电组件11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上,所述吸附件12的作用是防止电子设备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从无线充电组件11上滑落。可以理解,所述吸附件12为纳米吸附性材料制成。还可以理解,也可以使无线充电组件12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从而可以省略吸附件12。

请一并参考图2a和图2b,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1包括充电部113、至少一过渡部111和连接部115,所述充电部113用于给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所述连接部115与音响组件13连接,所述充电部113和连接部115通过至少一过渡部111连接且充电部113和连接部115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空间与外界连通。可以理解,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渡部111的数量为三个,三点支撑结构较为稳固,从而确保无线充电组件1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充电部113靠近音响组件13的表面之形状为半球形、水滴形、椭圆体形、圆锥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优选为水滴形,从而有利于充电部113和连接部115之间的空间内空气流动,加强充电部113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另外,所述充电部113靠近音响组件13的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孔1131,进一步加强充电部113的散热效果。所述连接部115上开设有通孔1151,所述通孔1151的位置与散热孔1131的位置对应。所述充电部113远离音响组件13的表面,即充电部113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其是倾斜设置的。可以理解,所述充电部113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的倾斜角度α为10° ̄30°,优选为15°-20°。当电子设备放置在该倾斜表面上时,在电子设备收到信息、看电视或者阅读小说时使用更加方便,即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10也可以充当支架使用。可以理解,作为一种变形,所述连接部115可以省略,所述至少一过渡部111的一端与充电部113连接,另一端与音响组件13连接,且在充电部113与音响组件13之间形成一空间,该空间与外界连通。

请参考图3,所述音响组件13包括控制面板131、外壳133、电路板135和发声组件137,所述外壳133为一中空结构,所述电路板135和发声组件137收容在该外壳133内,所述外壳133上还开设有一通槽1331,所述控制面板131即收容在该通槽1331内。所述电路板135与发声组件137、控制面板131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式紧固连接,且电路板135还与无线充电组件11、发声组件137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31上设置有至少一按键1311和充电口1313,所述电路板135上设置有一充电接口1351,所述充电口1313的位置与电路板135上设置的充电接口1351的位置对应,所述充电口1313供充电线插入以使充电线与充电接口1351连接从而给无线充电组件11和/或发声组件137供电。所述至少一按键1311可以通过电路板135控制发声组件137和/或无线充电组件11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所述电路板135上还设置有一无线连接模块(图未示),所述无线连接模块用于与电子设备无线连接,其可以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Hifi模块或者Zigbee模块。可以理解,所述控制面板131也可以是触摸屏。还可以理解,所述外壳133可以省略。

请参考图4,所述发声组件137包括第一发声元件1371、第二发声元件1373、第三发声元件1375、第一壳体1377、电池1378和第二壳体1379,所述第一壳体1377与第二壳体1379连接且在两者内部形成一半封闭的收容空间,两者连接的方式为通过螺钉、螺柱或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第二发声元件1373、第三发声元件1375部分收容在该半封闭的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发声元件1373与第一壳体1377连接,所述第三发声元件1375与第二壳体1379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与第一壳体1377、第二壳体1379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第二发声元件1373、第三发声元件1375、第一壳体1377和第二壳体1379相互连接形成一封闭的发声空腔,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声播放。所述第二发声元件1373和第三发声元件1375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377和第二壳体1379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靠近无线充电组件11设置且与散热孔11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在发声振动时产生声波穿过通孔1151到达散热孔1131处以促进散热孔1131处的空气流动,以进一步加强无线充电组件11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第二发声元件1373和第三发声元件1375可以是低音振膜或者中高频喇叭,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为低音振膜,所述第二发声元件1373和第三发声元件1375为中高频喇叭,既确保了用户可以享受中高低频的听觉享受,又因为低音振膜与散热孔1131相对设置,而低音振膜产生的振幅较大,更加有利于加强散热孔1131处的空气流动。所述电池1378收容在该收容空间内且固定在第一壳体1377和第二壳体1379的内壁上。所述电池1378与电路板135电性连接,所述电池1378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351与充电线连接,从而给电池充电。可以理解,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1可以通过电池1378供电,也可以通过电路板135直接由充电线供电。可以理解,所述电池1378可以省略。

如图5所示,第一发声元件1371与散热孔1131之间没有障碍物存在,第一发声元件1371在发声振动时产生的声波可以直接传播到散热孔1131处,而不会由于障碍物的存在而发生声波衍射或者阻挡声波传播。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与散热孔1131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d对声波的传递也会有影响,如果两者相隔太远的话,第一发声元件1371产生的声波会在传播过程中慢慢衰减,声波可能无法到达散热孔1131处,或者到达散热孔1131处的声波已经很弱了,对于促进散热孔1131散热起不到作用;如果两者相隔太近,散热孔1131会对第一发生元件1371发出的声音造成干扰,影响用户的听觉体验。故,所述第一发声元件1371与散热孔1131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d为5 ̄20mm,优选为6 ̄15mm,两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d在此范围内时,既能实现第一发声元件1371产生的声波可以传播到散热孔1131处并对促进散热孔1131的散热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又可以确保不会对第一发声元件1371发出的声音造成干扰而影响用户的听觉体验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其包括相连接的无线充电组件和音响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组件靠近音响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音响组件包括一第一发声元件,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散热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声元件在发声振动时产生声波到达散热孔处以促进散热孔处的空气流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不仅集成了无线充电的功能和音响的功能,而且确保了无线充电组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音响的发声元件在发声振动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无线充电组件的散热。

另外,所述充电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倾斜设置,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还可以充当支架使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其充电部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的表面为一粗糙表面,或者所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音响还包括一吸附件,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从无线充电组件上滑落,可靠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