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音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349发布日期:2018-11-07 21:4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音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声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音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程度也大幅提高。它可以用来打电话、听音乐、看视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种类繁多,不同造型及不同厂家的手机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也使得手机的附属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有的手机都有外放喇叭,然而手机外放喇叭播放出的声音较小,因此声音容易分散而听不清楚,不能满足一些用户对于大音量的要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音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音响装置,它包括圆环状的第一支架、装设于第一支架的底面上的支撑脚组件、装设于第一支架的右端部上且平行于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支撑杆、由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向左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杆、由第二支撑杆的左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支撑杆、由第三支撑杆的上端向右延伸形成的第四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与第四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右端与第二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整体平行于水平面分布的载物托板、开设于载物托板上的出音口、上端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扩音喇叭、开设于扩音喇叭内的扩音通道、开设于扩音喇叭的顶面上并与扩音通道相连通的进声口、开设于扩音喇叭的底面上并与扩音通道相连通的出声口、上下两端分别与出音口和进声口相连通的传音管、装设于第一支架上的扩散结构体以及开设于扩散结构体的顶面上的扩散槽,所述出声口位于扩散槽的上方,所述载物托板为弧形且左端与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扩散结构体和扩散槽呈倒圆台状。

优选地,所述扩散槽的槽壁上装设有减震薄片,所述扩音通道内装设有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内设置有蓝牙模块,扩散槽的槽壁上形成有若干级环状的扩音台阶。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组件包括三个均装设于第一支架的底面的边缘部上且相互均匀分布的支脚。

优选地,所述载物托板上开设有一与出音口左右并行分布的充电通孔。

优选地,它还包括由装设于载物托板的后端上的支撑器以及装设于第二支架的中间部上的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包括与第二支架的中间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形成于第一夹持部的左端上的弹性夹持部以及套装于弹性夹持部的右端上的缓冲套。

优选地,所述支撑器包括装设于载物托板的后端上的支撑外壳、封装于支撑外壳内并贴合于支撑外壳的前壁板上的无线电磁发射线圈、封装于支撑外壳内并与无线电磁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的驱动板、封装于支撑外壳内并与驱动板电性连接的电池以及装设于支撑外壳上并与驱动板电性连接的USB接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用户可将手机、平板电脑等外部的电子设备直立地放置在载物托板上,并且电子设备的中部和上部分别靠在第二支架和第四支撑杆上,十分稳固;电子设备的喇叭正好与载物托板上的出音口上下对位分布,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播放音频文件或拨打电话时,电子设备的喇叭产生的声音依次穿过传音管和扩音喇叭,传输到扩散槽中,防止泄露;扩散槽的槽壁上形成有若干级环状的扩音台阶,利于保证电子设备的声音的音质;用户也由此解放了双手,可在获得合适音量的声音的基础上,观看视频或操作电子设备,十分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音响装置,它包括圆环状的第一支架1、装设于第一支架1的底面上的支撑脚组件2、装设于第一支架1的右端部上且平行于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支撑杆31、由第一支撑杆31的上端向左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杆32、由第二支撑杆32的左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三支撑杆33、由第三支撑杆33的上端向右延伸形成的第四支撑杆34、上下两端分别与第四支撑杆34和第四支撑杆34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4、右端与第二支架4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整体平行于水平面分布的载物托板5、开设于载物托板5上的出音口51、上端与第二支撑杆32固定连接的扩音喇叭6、开设于扩音喇叭6内的扩音通道61、开设于扩音喇叭6的顶面上并与扩音通道61相连通的进声口62、开设于扩音喇叭6的底面上并与扩音通道61相连通的出声口63、上下两端分别与出音口51和进声口62相连通的传音管7、装设于第一支架1上的扩散结构体8以及开设于扩散结构体8的顶面上的扩散槽81,出声口63位于扩散槽81的上方,载物托板5为弧形且左端与第三支撑杆33固定连接,扩散结构体8和扩散槽81呈倒圆台状。用户可将手机、平板电脑等外部的电子设备直立地放置在载物托板5上,并且电子设备的中部和上部分别靠在第二支架4和第四支撑杆34上,十分稳固;电子设备的喇叭正好与载物托板5上的出音口51上下对位分布,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播放音频文件或拨打电话时,电子设备的喇叭产生的声音依次穿过传音管7和扩音喇叭6,传输到扩散槽81中,防止泄露;扩散槽81的槽壁上形成有若干级环状的扩音台阶82,利于保证电子设备的声音的音质;用户也由此解放了双手,可在获得合适音量的声音的基础上,观看视频或操作电子设备,十分方便;第三支撑杆33向后倾斜。

为了进一步保持电子设备的音质,扩散槽81的槽壁上装设有减震薄片83,扩音通道61内装设有一扬声器66,扬声器66内设置有蓝牙模块(图中未示出)。扬声器66通过蓝牙模块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当然也可用外部的音频线将扬声器66与电子设备连接起来,减震薄片83与声音共振,取得良好的低音效果。

作为支撑脚组件2的一个优选方案,支撑脚组件2包括三个均装设于第一支架1的底面的边缘部上且相互均匀分布的支脚21。三个支脚21恰好呈正三角形分布,有效地将第一支架1支撑起来。

为了提高新型音响的实用性,载物托板5上开设有一与出音口51左右并行分布的充电通孔52。用户可用外部的充电器的充电线穿过充电通孔52与电子设备插接,便于给电子设备补充电能。

为了更好地将电子设备固定在新型音响装置上,它还包括由装设于载物托板5的后端上的支撑器53以及装设于第二支架4的中间部上的夹持器9,夹持器9包括与第二支架4的中间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91、形成于第一夹持部91的左端上的弹性夹持部92以及套装于弹性夹持部92的右端上的缓冲套93。弹性夹持部92在弹力作用下,将电子设备压在第二支架4和第四支撑杆34上,防止新型音响装置因意外碰撞而轻易导致电子设备发生损伤。

为了利于给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充电,支撑器53包括装设于载物托板5的后端上的支撑外壳54、封装于支撑外壳54内并贴合于支撑外壳54的前壁板上的无线电磁发射线圈55、封装于支撑外壳54内并与无线电磁发射线圈55电性连接的驱动板56、封装于支撑外壳54内并与驱动板56电性连接的电池57以及装设于支撑外壳54上并与驱动板56电性连接的USB接口58。无线电磁发射线圈55通过USB接口5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过内置的无线电磁接收线圈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电能,免除了用户随身携带电源线的烦恼;电池57将电能储存起来,当没有外部电源时,仍可以为无线电磁发射线圈55提供电能,当然也可通过电源线插接于USB接口,直接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