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270发布日期:2018-11-07 21:4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克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麦克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需要使用麦克风,如唱歌、直播、主持等,麦克风具有拾音的功能,能够拾取用户发出的声音,拾取的声音可用来播放等,以满足用户需求。

常见的麦克风包括多种类型,如:一种麦克风用于拾取距离麦克风较近的声音,当用户贴近嘴巴进行唱歌等时,麦克风的拾音效果较佳,若嘴巴距离麦克风过远,则影响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出现声音小等问题;又如,另一种麦克风用于拾取距离麦克风较远的声音,当用户嘴巴远离麦克风一定距离时,麦克风的拾音效果较佳,若嘴巴距离麦克风过近,则影响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出现爆音、喷麦、严重失真等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需要来回变化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为了达到好的拾音效果,只能准备两种麦克风,随时更换麦克风,重复执行拆卸、安装、调试麦克风的操作,从而导致用户操作繁琐,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麦克风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麦克风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克风装置,包括:拾音器,用于拾取声音;拾取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麦克风装置在近录模式和远录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所述麦克风装置处于所述近录模式时,所述拾音器拾取第一距离范围内的声音;当所述麦克风装置处于所述远录模式时,所述拾音器拾取第二距离范围内的声音;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壳体,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拾取模式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拾取模式控制模块发送指令,以使所述拾取模式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麦克风装置在所述近录模式和所述远录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按键来选择麦克风装置的近录模式或者远录模式,当用户选择任一录音模式后,按键可接收到该模式选择的指令,从而拾取模式控制模块可获取该指令,以控制麦克风装置进入对应的模式。当麦克风装置进入近录模式时,可确保拾音器拾取到的近距离内的声音的效果最佳,如距离拾音器第一距离范围的声音,而当麦克风装置进入远录模式时,可确保拾音器拾取到的远距离内的声音的效果最佳,如距离拾音器第二距离范围的声音,其中,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可见,通过用户对麦克风装置的模式切换,麦克风装置可保证拾取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声音效果,用户不用来回更换麦克风,以就避免了对麦克风的安装、拆卸、调音等一系列操作,使得麦克风装置的操作简化,用户体验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第二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第三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第四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麦克风装置,包括:拾音器10,用于拾取声音;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用于控制麦克风装置在近录模式和远录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麦克风装置处于近录模式时,拾音器10拾取第一距离范围内的声音;当麦克风装置处于远录模式时,拾音器10拾取第二距离范围内的声音;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壳体1,壳体1上安装有按键30,按键30与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连接,用于向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发送指令,以使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根据指令,控制麦克风装置在近录模式和远录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个麦克风装置中,既有近录模式,用来实现近距离声音的有效拾取,又有远录模式,用来实现远距离声音的有效拾取。

麦克风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用来切换麦克风装置模式的按键30,壳体1内还包括拾音器10和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麦克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键30输入选择近录模式的指令,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接收该指令,从而控制麦克风装置进入近录模式,在近录模式中,拾音器10主要拾取距离拾音器10第一距离范围内的声音,且可确保拾取声音的效果,其中,可设置第一距离为较小的数值范围,以拾取距离拾音器10较近的声音。如用户嘴巴贴着麦克风装置唱歌、或者近距离唱歌、K歌时,均可采用近录模式。

若用户通过按键30输入选择远录模式的指令,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接收该指令,从而控制麦克风装置进入远录模式,在远录模式中,拾音器10主要拾取距离拾音器10第二距离范围内的声音,且可确保拾取声音的效果,其中,可设置第二距离为大于第一距离的数值范围,以拾取距离拾音器10较远的声音。如用户在直播时,麦克风装置安装在麦克风支架上,麦克风装置距离用户较远,可采用远录模式。

可见,本实施例中的麦克风装置可在近录模式和远录模式中来回切换,当用户在短时间内又需要近录,又需要远录时,可直接在一个麦克风装置的按键30上实现模式的切换,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免去了用户不停更换麦克风装置的操作,同时免去了一系列安装、拆卸、调音等操作。而且在此基础上,麦克风装置在近录模式,拾取近距离的声音,可确保声音的有效性,不会出现喷麦、爆音、失真、噗噗声、沙沙声等不好的音质问题,同时拾音的音量大小保证正常,不会出现拾音过大或过小的问题;麦克风装置在远录模式,拾取远距离的声音,可确保声音的有效性,拾音声音的音量大小和音质均良好,不会出现拾音小或拾音忽大忽小的问题。

综上所述,上述同一麦克风装置在确保拾取声音有效性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近录和远录两种模式,简化了用户对麦克风装置的操作,使用体验得到提高。

优选地,第一距离范围为0cm~30cm,第二距离范围为30cm~200cm。

第一距离范围为0cm~30cm,从而当麦克风装置处于近录模式时,拾音器10可有效拾取30cm范围内的声音;第二距离范围为30cm~200cm,从而当麦克风装置处于远录模式时,拾音器10可有效拾取30cm到200cm范围内的声音。

优选地,在同一个麦克风装置的壳体1上,可设置一个按键30,根据设置不用的按键方式、按键时长等,来区别两种不同模式的指令,还可设置两个按键30,两个按键30分别用于输入不同模式的指令。

具体地,在同一麦克风装置上实现近录模式和远录模式的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仅以下述方式一和方式二来做详细说明。

方式一

参见图2和图3,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包括:

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与拾音器10连接,用于对拾音器10拾取的声音进行前置放大处理;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与拾音器10连接,用于对拾音器10拾取的声音进行前置放大处理;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用于对前置放大处理后的声音进行模数转换处理;模式选择开关24,模式选择开关24在第一状态下,连通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和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模式选择开关24在第二状态下,连通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和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按键30与模式选择开关24连接,用于向模式选择开关24发送指令,以使模式选择开关24根据指令,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的放大倍数小于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的放大倍数;模式选择开关24的第一状态对应麦克风装置的近录模式,模式选择开关24的第二状态对应麦克风装置的远录模式。

在上述方式中,参见图2,当用户通过按键30选择近录模式时,模式选择开关24切换到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和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之间,模式选择开关24处于第一状态,从而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结合其它相关电路形成完整的麦克风电路,实现声音的拾取功能。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的放大倍数较小,因而麦克风装置的灵敏度较低,更容易拾取近距离的声音。

参见图3,当用户通过按键30选择远录模式时,模式选择开关24切换到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和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之间,模式选择开关24处于第二状态,从而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结合其它相关电路形成完整的麦克风电路,实现声音的拾取功能。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的放大倍数大于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的放大倍数,因而麦克风装置的灵敏度较高,更容易拾取远距离的声音。

优选地,模式选择开关24为单刀双掷开关。

模式选择开关24的一端与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电连接,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和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上分别有一个触点,当用户通过按键30选择近录模式时,模式选择开关24的另一端与第一前置放大电路21上的触点电连接,当用户通过按键30选择远录模式时,模式选择开关24的另一端与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2上的触点电连接。

在更多的方式中,模式选择开关24还可选择其它电路元件。

参见图2和图3,进一步地,在方式一中,麦克风装置还包括:

第一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0,第一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0与第一模数转换电路23连接,用于对模数转换处理后的声音进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

为了提高拾取声音的音效、音质等,在麦克风装置中设置第一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0,第一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0可对模数转化后的声音进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如在第一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0中可加入混音、变音、音效等,从而进一步完善麦克风装置的性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方式一中,麦克风装置还包括:

第一伴奏输入电路50,第一伴奏输入电路50与第一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40连接,用于输入伴奏音频;第一耳机放大电路60,第一耳机放大电路60与第一伴奏输入电路50连接,用于对伴奏音频和声音进行功率放大处理;第一监听耳机70,第一监听耳机70与第一耳机放大电路60连接,用于监听功率放大处理后的伴奏音频和声音。

为了进一步完善麦克风装置的功能,设置了用于实现耳机监听声音的相关播放电路,麦克风装置拾取的声音经第一耳机放大电路60放大后,可在第一监听耳机70中播放,从而用户可采用第一监听耳机70实时监听拾取的声音效果。更进一步地,还在第一耳机放大电路60之前接入了第一伴奏输入电路50,第一伴奏输入电路50用于输入伴奏音频,从而伴奏音频与用户的声音相结合,可达到更好的音效,同时,麦克风装置中的第一伴奏输入电路50或者其它电路可对伴奏音频与用户的声音进行混音等综合处理,使得音效更好,可用于直播等氛围中。相应地,第一耳机放大电路60可将伴奏音频与用户的声音综合处理后的音乐文件进行放大,从而用户可在第一监听耳机70实时监听。

方式二

参加图4,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包括:

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包括灵敏度控制单元251;按键30与灵敏度控制单元251连接,用于向灵敏度控制单元251发送指令,以使灵敏度控制单元251根据指令,控制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中的灵敏度,在第一灵敏度和第二灵敏度之间进行切换;其中,第一灵敏度小于第二灵敏度;第一灵敏度对应麦克风装置的近录模式;第二灵敏度对应麦克风装置的远录模式。

在方式二中,在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中设置了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中的灵敏度可由灵敏度控制单元251调节。

当用户通过按键30选择近录模式时,灵敏度控制单元251可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灵敏度控制单元251控制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中的灵敏度调节至第一灵敏度,使得麦克风装置的灵敏度较低,更容易拾取近距离的声音。

当用户通过按键30选择远录模式时,灵敏度控制单元251可接收到用户的选择指令,灵敏度控制单元251控制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中的灵敏度调节至第二灵敏度,使得麦克风装置的灵敏度较高,更容易拾取近距离的声音。

其中,第一灵敏度小于第二灵敏度,具体地,第一灵敏度的取值范围为-30db~-45db;第二灵敏度的取值范围为-15db~-30db。

当第一灵敏度在-30db~-45db之间时,可实现距离0cm~30cm范围内的声音拾取,当第二灵敏度在-15db~-30db之间时,可实现距离30cm~200cm范围内的声音拾取。

其中,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中的灵敏度为EQ灵敏度。

参见图4,进一步地,在方式二中,麦克风装置还包括:

第三前置放大电路80,第三前置放大电路80与拾音器10连接,用于对拾音器10拾取的声音进行前置放大处理;第二模数转换电路90,第二模数转换电路90连接在第三前置放大电路80和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之间,用于对前置放大处理后的声音进行模数转换处理;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用于对模数转换处理后的声音进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第二伴奏输入电路100,第二伴奏输入电路100与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连接,用于输入伴奏音频;第二耳机放大电路110,第二耳机放大电路110与第二伴奏输入电路100连接,用于对伴奏音频和声音进行功率放大处理;第二监听耳机120,第二监听耳机120与第二耳机放大电路110连接,用于监听功率放大处理后的伴奏音频和声音。

麦克风装置中的拾音器10拾取声音后依次经第三前置放大电路80的放大、第二模数转换电路90的模数转化后,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可进行进一步的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如:第二音频数字信号处理电路25中可加入混音、变音、音效等,以提高拾取声音的音效、音质等。

在方式二中,为了进一步完善麦克风装置的功能,增加了用于监听的一系列电路,具体地,麦克风装置拾取的声音经第二耳机放大电路110放大后,可在第二监听耳机120中播放,从而用户可实时监听拾取的声音效果。更进一步地,麦克风装置中的第二伴奏输入电路100还可输入伴奏音频,从而伴奏音频与用户的声音相结合,可达到更好的音效,而且,麦克风装置中的第二伴奏输入电路100或者其它电路可对伴奏音频与用户的声音进行混音等综合处理,使麦克端装置录入的声音音效更好,更适用于直播等氛围中。对应地,第二耳机放大电路110可将伴奏音频与用户的声音综合处理后的音乐文件进行放大,从而用户可在第二监听耳机120实时监听。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方式中,方式一和方式二可同时存在,根据实际情况,拾取模式控制模块20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完成近录模式或者远录模式,还可选择两种方式同时完成近录模式或者远录模式。

优选地,拾音器10可为音头。

在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均可为主板、芯片、或者其它结构器件等实体装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麦克风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