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模块测试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5189发布日期:2018-11-27 23: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通信模块测试平台,为测试提供硬件支持。



背景技术:

一号线SCADA通讯模块是车站变电所与中央监控系统之间通讯的重要部件,可实现中央计算机与各站用电情况的监控。当某一变电所出现通道通信故障时,将影响中央级监控,须立刻申请临时作业,待运营结束后进行维修。维修前需进行备件测试,目前测试需待运营结束后安排夜班进行上线测试,等待时间长、对现场设备安全可靠性造成很大影响。故继续一种可以有效快速定位故障点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测试平台,为其提供硬件设备上的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通信模块测试平台,为快速定位故障点,辅助故障处理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信模块测试平台,包括:主控电路和与之连接的信号转换电路、显示电路;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和与之连接的J1接口、J2接口、J3接口、J4接口;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信号转换芯片U3和与之连接的J8接口、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其中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3与所述第一芯片U1连接。

优选地,还包一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可充电电池、电源开关K2、保险丝FU1、电压转换芯片U2、电容C4,其中所述电源开关K2一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险丝FU1连接;所述保险丝FU1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4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一电量显示电路,其包括发光二极管、电容C5、电容C6、电阻R4,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阻R4连接,负极接地,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并联设置,二者一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芯片为STC89C52RC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为78L05电压转换芯片。

优选地,所述J8接口为标准DB9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模块测试平台,为快速定位故障点,辅助故障处理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省去请作业令停机等繁琐流程,减少故障等待时间;同时,可对返修备件进行可靠性检测,免去夜班在线测试的繁琐流程,有效避免返修备件在线测试时对设备本身的影响及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控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信号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量显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位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晶振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试启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J7接口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信模块测试平台,尤其是RS232转422模块测试平台,包括:主控电路和与之连接的信号转换电路、显示电路;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和与之连接的J1接口、J2接口、J3接口、J4接口;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信号转换芯片U3和与之连接的J8接口、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其中所述信号转换芯片U3与所述第一芯片U1连接。

优选地,还包一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可充电电池、电源开关K2、保险丝FU1、电压转换芯片U2、电容C4,其中所述电源开关K2一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保险丝FU1连接;所述保险丝FU1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4一端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一电量显示电路,其包括发光二极管、电容C5、电容C6、电阻R4,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阻R4连接,负极接地,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并联设置,二者一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芯片为STC89C52RC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为78L05电压转换芯片。

优选地,所述J8接口为标准DB9接口。

当然本实施例还包括其他电路,如图所示的复位电路、晶振模块、测试启动电路、J7接口,其中J7接口为标准DB15接口,其本身做了一个回路处理,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回传处理。由于结合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明确的获知,故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电路图元器件详解如下:

U1为一款通用51单片机,处理程序的载体,负责处理信号收发、显示控制;

U2为电压转换芯片,负责将电池组的24V电压转换为5V电压,为电路供电;

U3为信号转换芯片,负责将UART信号转为RS232信号,转换被测模块信号为单片机可识别信号;

J5、J6接口负责连接24V电池组,电池组接入J5,为平台供电,J6连接被测模块,为被测模块供电;

J7、J8接口负责连接被测模块,通过J8发送数据到被测模块,通过J7接收被测模块返回数据;

K1为单片机重置按钮,负责重置单片机;

K2为电源开关,控制电池组电压输出;

K3为测试启动按钮,控制平台开启平台工作;

LED1为发光二极管,显示电源供电情况;

LCD1为显示模块接口,负责连接LCD12864模块,控制显示相关信息。

电路图工作原理如下:

1、需要按下K2,开启电池组供电,LED1点亮,U1单片机工作,初始化程序,控制LCD1显示开机画面;

2、将被测模块放入平台对应位置,其中模块的供电接口与J6连接、信号发送接口与J7连接、信号接收接口与J8连接;

3、按下K3,单片机测试程序启动,将测试数据通过U3转换后,通过J8发送给被测模块,经被测模块处理,通过J7反馈给U3,经信号转换,发送至U1单片机,处理后控制LCD1显示相应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了把通讯模块从线上检测,改为线下检测。把线上检测对设备本身的影响及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进行杜绝。并增加了可充电式电池,把平台做成可便携式平台,把检测做到随时随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繁琐的流程简化掉,把测试结果从屏幕上直接显示,简单明了。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