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带自动开合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5294发布日期:2018-12-11 21:5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带自动开合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带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带式耳机由于使用方便,不会压迫耳朵,戴着更为舒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通信、广播播音、话务报务、通讯联系等许多领域。头带式耳机通常由喇叭加耳壳、耳套构成,其上设置头带(头梁)和麦克风,头带底面设置头带垫以提高舒适性。传统的头带式耳机通常只设计一根头带,然而一根头带的方案会导致以下两个缺点,第一,如果想达到更高的舒适性,就必须把头带做得更宽,但较宽的头带既会大幅增加重量,也会增加所占用的空间,不利于存储收纳;第二,如果为了方便存储收纳,就需要把头带做得更细,但头带太细了会给使用造成不舒适,且结构强度也会有所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更合理、使用更舒适、更有利于存储收纳的头带自动开合式耳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带自动开合式耳机,包括有耳壳、支撑杆、调节座和头带,耳壳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设置在调节座上形成可调节结构,头带与调节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包括有两条头梁,即第一头梁和第二头梁,两根头梁均包括有弹性连接条,弹性连接条的两端均朝内侧弯折形成弯折部;弹性连接条的弯折部插入于调节座内并在调节座内活动固定,使弯折部形成可翘起结构;该调节座包括有一上壳,上壳固定在弯折部的表面上方形成对弯折部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还包括有滑动底座和下壳,支撑杆穿设在滑动底座中形成调节座的可滑动调节结构;下壳固定在滑动底座上,上壳固定在下壳上,上壳与下壳之间形成固定的行程空间,弹性连接条的弯折部插设于该行程空间中,且该行程空间小于弯折部的折角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连接条为采用钢片制成的具有弹性的钢条,具有更好韧性和强度。

进一步地,在下壳中设置有两处套柱,套柱插入于上壳中;钢条的弯折部前端设有套孔,套孔的孔径大于套柱的直径,使弯折部可以做一定行程的翘起和下压运动;第一头梁和第二头梁的钢条分别通过各自的套孔套在两套柱上形成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通过一螺丝(螺栓、螺钉、卡扣亦可)与下壳及滑动底座固定,螺丝从上壳的中间位置穿过与下壳及滑动底座固定,以提供对弯折部的压力,两套柱分列于螺丝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第一头梁和第二头梁的外部各套有一套管(一般为柔性的),套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调节座的位置。

优选地,第一头梁与第二头梁之间开合可张开的角度为1-60度。

上壳和下壳通过螺丝的作用,形成一个固定的行程,此行程小于钢条弯折部的折角行程,由此会产生一个往内侧的压力。当耳壳轴向往外张开达到一定的距离时,钢条往内侧的力会产生一个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后钢条继续受力就会张开,即第一头梁与第二头梁张开,并保持张开状态。当耳壳轴向往里压缩一定的距离时(或者当耳壳往外的轴向力消失时),张开的头梁会因为钢条弯折部与上壳及下壳的作用而闭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头带设计成双头梁结构,且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张开和闭合,如此能平衡头带宽度与使用舒适度的问题,以及由于和头部多位置、大面积接触而提升耳机佩戴的稳定性,同时也使收纳更为灵活方便。另外,头梁设计成双钢条加套管的形式,保证夹持力的同时,也减轻了耳机整体的重量,增强佩戴的体验感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耳式耳机的双梁闭合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耳式耳机的双梁张开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耳式耳机的双梁闭合状态图;

图4为钢条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条装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钢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耳壳,2为调节座,3为支撑杆,4为第一头梁,5为第二头梁,6为滑动底座,7为下壳,8为上壳,9为钢条,10为套管,11为弯折部,12为螺丝,13为套柱,14为套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6,所述头带自动开合式耳机,包括有耳壳1、支撑杆3、调节座2和头带,耳壳1与支撑杆3连接,支撑杆3设置在调节座2上形成可调节结构,头带与调节座2连接;所述头带包括有两条头梁,即第一头梁4和第二头梁5,两根头梁均包括有钢条9,钢条9的两端均朝内侧弯折形成弯折部11;钢条9的弯折部11插入于调节座2内并在调节座2内活动固定,使弯折部11形成可翘起结构;该调节座2包括有一上壳8,上壳8固定在弯折部11的表面上方形成对弯折部11的限位结构。

所述调节座2还包括有滑动底座6和下壳7,支撑杆3穿设在滑动底座6中形成调节座2的可滑动调节结构;下壳7固定在滑动底座6上,上壳8固定在下壳7上,上壳8与下壳7之间形成固定的行程空间,钢条9的弯折部11插设于该行程空间中,且该行程空间小于弯折部11的折角行程。

在下壳7中设置有两处套柱13,套柱13插入于上壳8中;钢条9的弯折部11前端设有套孔14,套孔14的孔径大于套柱13的直径,使弯折部11可以做一定行程的翘起和下压运动;第一头梁4和第二头梁5的钢条9分别通过各自的套孔14套在两套柱13上形成定位结构。

所述上壳8通过一螺丝12(螺栓、螺钉、卡扣亦可)与下壳7及滑动底座6固定,螺丝12从上壳8的中间位置穿过与下壳7及滑动底座6固定,以提供对弯折部11的压力,两套柱13分列于螺丝12的两侧。

在第一头梁4和第二头梁5的外部各套有一套管10(一般为柔性的),套管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调节座2的位置。

第一头梁4与第二头梁5之间因开合可张开的角度为0-60度。

上壳8和下壳7通过螺丝12的作用,形成一个固定的行程,此行程小于钢条9弯折部11的折角行程,由此会产生一个往内侧的压力。当耳壳轴向往外张开达到一定的距离时,钢条9往内侧的力会产生一个临界点,超过该临界点后钢条继续受力就会张开,即第一头梁4与第二头梁5张开,并保持张开状态。当耳壳轴向往里压缩一定的距离时(或者当耳壳往外的轴向力消失时),张开的头梁会因为钢条9弯折部11与上壳8及下壳7的作用而闭合。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