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292发布日期:2019-02-01 19:44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头戴耳机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通常在头带两侧设计有可以推拉的支臂,以用来调节头带的长度和夹持力。

但是,因儿童与成人之间头围尺寸差距较大,仅仅依靠支臂带动耳机组件的上下移动,并不能较好地调整头带在宽度方向上的夹持力,从而对用户的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通过有效调节左、右耳之间间距,以方便头围不同的用户的佩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包括头带、耳机组件、支座、传动结构、支臂以及旋钮,所述支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头带的两端,所述传动结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支臂可推拉地插装于所述传动结构,并转动连接有所述耳机组件,所述旋钮轴向固定于所述支座并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头带、传动结构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呈U形,其包括旋钮插装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旋钮插装部两侧的两个支腿部,所述旋钮插装部与所述旋钮插装配合,所述支腿部与所述头带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位于两个所述支腿部之间,其包括第一盖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盖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支臂插装配合的支臂插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部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滑动配合的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两端形成有限制所述传动结构滑动行程的止挡壁。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旋钮螺纹配合的螺纹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形成有与所述支臂插装孔垂直交错的套筒插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套筒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螺钉连接用的耳板。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旋钮帽以及螺杆,所述螺杆邻近所述旋钮帽的一端形成有卡装或插装轴向限位件用的插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头带形成有与所述螺杆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现有技术中在推动支臂减小夹持力时,往往还缩短了头戴耳机的总体长度,且在拉动支臂增大夹持力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头戴耳机的总体长度。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头戴耳机的总体长度同时还能实现对头带、耳机组件之间的间距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可有效地调整头带两侧耳机组件之间的间距,具体地,通过旋钮的旋转带动传动结构相对支座滑动,来实现传动结构、头带之间的间距可调,由于支臂可推拉地插装在传动结构并转动连接耳机组件,也就实现了头带、耳机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有效改善用户的佩戴体验。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头戴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在不影响头戴耳机整体长度的同时实现左右两耳机组件之间的间距可调,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夹持力的头戴耳机,其不仅包括有头带10以及位于头带10两侧的耳机组件,还包括位于头带10两侧的支座20、支臂30、旋钮40以及传动结构50等零部件。

其中,支座20转动连接在头带10的端部并滑动连接有传动结构50,在传动结构50上插装有可推拉的支臂30以便调节头戴耳机的总体长度,并在支臂30的端部转动连接了耳机组件,由于支臂30、耳机组件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支座20、头带10之间的转动连接,保证了本实施例头戴耳机可以有效地折叠收纳或携带,特别的,本实施例通过调节头带10、传动结构50之间的间距来间接实现头带10两侧耳机组件之间间距的可调,具体地,旋钮40轴向固定在支座20并与传动结构50螺纹连接,在旋转旋钮40时,由于支座20、传动结构50之间滑动连接的导向限制,传动结构50仅能沿旋钮40的轴向移动而不发生转动,参考附图箭头所示移动方向,即本实施例具体通过传动结构50的移动来实现调节头带10、传动结构50之间的间距。

参考图8所示,本实施例支座20呈U形,其包括旋钮插装部21以及分别位于旋钮插装部21两侧的两个支腿部22。支腿部22用来与头带10转动配合,其远离旋钮插装部21的外端形成有安装转轴用的轴孔。旋钮插装部21用来与旋钮40插装配合,本实施例旋钮40包括旋钮帽41以及沿旋钮帽41轴向延伸的螺杆42,参考图10所示,为了实现轴向固定,在螺杆42邻近旋钮帽41的一端形成有卡装或插装轴向限位件用的插装部421,以实现轴向限位件、旋钮帽41分别位于旋钮插装部21的两侧,插装部421的结构并不唯一,在一些实施例中插装部421可以是形成在螺杆42上的环槽,用来与挡圈或卡爪卡装配合;或者插装部421可以形成在螺杆42上的插销孔或插销槽,用来与插销插装配合。

为了充分利用支座20中两支腿部22之间的空间,使传动结构50具有一定的隐蔽效果,本实施例传动结构50位于两个支腿部22之间,为了方便传动结构50、支臂30之间的拆装,传动结构50具体包括两个螺钉连接的盖板: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参考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上各形成有2个支臂插装槽(511、521),在两盖板固定连接时,支臂插装槽(511、521)相对设置形成与支臂30插装配合的支臂插装孔54。

为了实现支座20、传动结构50之间的滑动导向,本实施例在支腿部22的内侧形成有与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滑动配合的导轨,具体,导轨为支腿部22朝内延伸的滑台221,并使得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的底部搭接滑台221的顶面以及侧面。

为了实现传动结构50在设定行程内往复移动,本实施例还在导轨的两端形成有限制传动结构50滑动行程的止挡壁222,止挡壁222的设置可防止传动结构50碰撞头带10以及上述的轴向限位件,且由于螺杆42的两端一般光杆,因此止挡壁222的设置还可避免传动结构50过度移动至光杆区域。

为了实现与旋钮40的螺纹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上形成螺纹孔道,为了便于传动结构50的加工制成,本实施例传动结构50则还包括与旋钮40螺纹配合的螺纹套筒53,参考图9所示,为便于固定连接,在螺纹套筒53的端部还形成有与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螺钉连接用的耳板。为了保证螺钉连接的稳定性,螺纹套筒53与耳板整体呈T形,即在螺纹套筒53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耳板。

为了减小传动结构50占用空间,本实施例在第一盖板51、第二盖板52形成有与支臂插装孔54垂直交错的套筒插装孔(512、522),用于插装螺纹套筒53,而耳板可位于第一盖板51一侧,为了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本实施例还在第一盖板51上形成容置耳板的沉台513。为了充分利用传动结构50上2个支臂插装孔54之间的空间,上述的套筒插装孔(512、522)位于2个支臂插装孔54之间。

为了在用户佩戴头戴耳机时,能够限制头带10、支座20之间的相互转动,本实施例还在头带10的端部形成有与旋钮40的螺杆42定位配合的定位槽11,当旋转旋钮40使得螺杆42伸入至定位槽11内时,借用螺杆42的止挡,头带10、支座20之间位置固定,更利于用户的佩戴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