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396发布日期:2019-04-29 12:3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体心电检测移动终端,例如应用于手机上的心电检测技术,是借助电极片的接触方式连通人体左右手,探测心电波形。由于测量时需要使用者双手持检测终端并保持静止一段时间,这对实时检测造成不便,对使用者的动作要求也比较高,用户体验较差。对比文件CN203677079U将心电检测的电极片设计到耳机上,但使用的模式并没有改变,测量时需要用户摘下耳机并手持测量,困难依旧存在。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使得在不需要摘下耳机的情况下即可进行心电检测,从而解放了双手,大大降低了测量操作难度。

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包括耳机线圈、声道信号线、地线和耳机插头,所述耳机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声道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耳机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地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声道信号线的第二端和所述地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还包括心电极片,所述心电极片与所述耳机线圈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地线开关,所述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地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地线包括左地线和右地线。

进一步的,所述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左地线和右地线的交界处,用于同时控制左地线和右地线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地线开关包括机械联动连接的第一地线开关和第二地线开关,所述第一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左地线上,所述第二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右地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地线开关包括电联动连接的第一地线开关和第二地线开关,所述第一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左地线或右地线上,所述第二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头上。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心电极片与耳机线圈的阳极连接的方式,使得在不需要摘下耳机的情况下即可进行心电检测,从而解放了双手,大大降低了测量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选择复用耳机左右声道信号线的方式传递人体心电信号,使得原耳机接口定义不发生改变,同时增加了地线开关,使得耳机同时具有声音的播放和心电检测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移动终端连接示意图;

其中,1-心电极片;2-耳机线圈;3-声道信号线;4-耳机头;5-地线开关;6-耳机插头;7-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包括耳机线圈2、声道信号线3、地线和耳机插头6,还包括心电极片1。

其中,耳机线圈2的第一端与声道信号线3的第一端连接,耳机线圈2的第二端与地线的第一端连接,声道信号线3的第二端和地线的第二端分别与耳机插头6连接。

优选的,心电极片1与所述耳机线圈2的第一端连接,在不改变原耳机接口定义的前提下,设计选择复用耳机左右声道信号线3的方式传递人体心电信号,在左右耳机头4上升级的心电金属极片,通过导线的方式连接到耳机原发声线圈的阳极,与左或者右侧耳机的信号线做线与功能。

优选的,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还包括:地线开关5。

其中,地线开关5设置于地线上,地线包括左地线和右地线。

优选的,地线开关5设置于左地线和右地线的交界处,用于同时控制左地线和右地线的通断。

优选的,地线开关5包括机械联动连接的第一地线开关和第二地线开关,第一地线开关设置于左地线上,第二地线开关设置于右地线上。

优选的,地线开关5包括电联动连接的第一地线开关和第二地线开关,第一地线开关设置于左地线或右地线上,第二地线开关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头6上。

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开关闭合时,耳机线圈2保持连通的回路,可以正常接收移动终端7发出的耳机音频信号,此时虽然心电极片1连接在通路上,但由于是单极方式,并不影响耳机线圈2的正常工作。

当开关打开时,耳机线圈2回路被打开,心电极片1上探测到的人体心电信号由于开关的打开而并不会被耳机线圈2释放掉,通过左或者右声道的信号线传递到移动终端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人体心电的耳机在不需要摘下耳机的情况下既可以接收音频信号,又可以进行心电检测,使得使用更简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