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922发布日期:2019-01-04 23:4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



背景技术:

音响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音响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VCD、DVD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麦克风、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其中,音箱就是声音输出设备、喇叭、低音炮等等。一个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种扬声器,三种但不一定就三个。技术的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音响在学术报告厅中经常用到,由于学术报告厅场地面积较大,然而传统的设备,扩音效果较差,并且保真效果也较差,使用效果差以上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设备进行改进,那么如何设计出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这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包括外部延伸护壳和墙体内部结构,所述墙体内部结构的内侧设有发音电路板,所述发音电路板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弹性垫板,所述墙体内部结构的左侧连接扩音板,所述外部延伸护壳的上侧设有玻璃纤维吸音棉板,所述外部延伸护壳的下侧设有聚酯纤维吸音棉板,所述外部延伸护壳的内侧设有清洁滤网,所述清洁滤网的左侧设有扩音网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发音电路板的上侧连接阳极接块,所述发音电路板的下侧连接阴极接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外部延伸护壳的正面设有三个扩音网盘,所述外部延伸护壳的外部边沿设有荧光护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扩音网膜层的材质设为聚丙烯,所述扩音网膜层的厚度设为0.32-0.64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垫板的材质设为橡胶材质,所述弹性垫板设为充分填满至所述墙体内部结构的上下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了扩音网膜层,加强了音响内部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同时利用玻璃纤维吸音棉板和聚酯纤维吸音棉板包裹于音响的上下两侧,消除学术报告厅以及音响发出的杂音,整体使得音响传出的声音效果更加真实并且能去除较多的杂音,在设备的外部添加了荧光护条,具备美观性,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1-外部延伸护壳,2-墙体内部结构,3-发音电路板,4-弹性垫板,5-扩音板,6-玻璃纤维吸音棉板,7-聚酯纤维吸音棉板,8-清洁滤网,9-扩音网膜层,10-阳极接块,11-阴极接块,12-扩音网盘,13-荧光护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学术报告厅用音响,包括外部延伸护壳1和墙体内部结构2,所述墙体内部结构2的内侧设有发音电路板3,所述发音电路板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弹性垫板4,所述墙体内部结构2的左侧连接扩音板5,所述外部延伸护壳1的上侧设有玻璃纤维吸音棉板6,所述外部延伸护壳1的下侧设有聚酯纤维吸音棉板7,所述外部延伸护壳1的内侧设有清洁滤网8,所述清洁滤网8的左侧设有扩音网膜层9。

所述发音电路板3的上侧连接阳极接块10,所述发音电路板3的下侧连接阴极接块11。通过这样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所述外部延伸护壳1的正面设有三个扩音网盘12,所述外部延伸护壳1的外部边沿设有荧光护条13。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用更加美观。

所述扩音网膜层9的材质设为聚丙烯,所述扩音网膜层9的厚度设为0.32-0.64cm。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了扩音效果。

所述弹性垫板4的材质设为橡胶材质,所述弹性垫板4设为充分填满至所述墙体内部结构2的上下两端。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设备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设计了扩音网膜层9,加强了音响内部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同时利用玻璃纤维吸音棉板6和聚酯纤维吸音棉板7包裹于音响的上下两侧,消除学术报告厅以及音响发出的杂音,整体使得音响传出的声音效果更加真实并且能去除较多的杂音,在设备的外部添加了荧光护条13,具备美观性,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