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1信号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539发布日期:2019-01-15 22:26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1信号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信号转换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x1信号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LVDS信号转换Vx1信号的系统大部分均是使用Mstar,realtek等一线品牌大厂的转换芯片,如6M50,6M60,来完成超高清LVDS信号转换成Vx1信号,成本比较高昂。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客户很多应用属于FHD+SR做出超高清的效果,如果采用上述方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x1信号的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地LVDS信号转换为Vx1信号的转换板在实际使用时不灵活,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且使用成本高昂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x1信号的系统,包括用于提供LVDS信号输入的LVDS接口模块,用于将LVDS信号转换成Vx1信号的信号转换模块,用于接收Vx1信号的Vx1信号接口模块,用于控制Vx1信号接口模块工作模式的功能设置模块,以及用于给信号转换模块、Vx1信号接口模块及功能设置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

LVDS接口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连接,LVDS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Vx1信号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功能设置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功能模块的输出端与Vx1信号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Vx1信号接口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第三输出端连接,Vx1信号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外部连接。

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接外部12V电压。

优选地,LVDS接口模块包括第一子接口模块J16和第二子接口模块J15,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第一子接口模块J16的输入端与外部连接,第一子接口模块J16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控芯片U1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子接口模块J15的输入端与外部连接,第二子接口模块J15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的输出端均与Vx1信号接口模块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的型号均为THCV215。

优选地,电源模块包括:3.3V转换电路、1.8V转换电路以及屏电压控制电路。

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并与外部12V电压连接。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并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1.8V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3.3V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并与功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8V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并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三输出端,并与Vx1信号接口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3.3V转换电路包括降压BUCK芯片U13,降压BUCK芯片U13的型号为SY8120。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1与电容C107的第一端连接,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5与电阻R169的第一端、电容C119的第一端、电容C163的第一端、电容C164的第一端、电容C55的正向端、电阻R172的第一端及电阻R17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19的第二端、电容C163的第二端、电容C164的第二端及电容C55的反向端接地,电阻R172的第二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73的第二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并与外部12V电源电压连接。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4与电阻R169的第二端连接,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2接地。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3与电阻R170的第一端及电阻R17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70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71的第二端与电感L9的第一端、电容C98的第一端、电容C97的第一端及电容C101的第一端的连接。电容C101的第一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并与1.8V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171的第二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并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功能设置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98的第二端、电容C97的第二端及电容C101的第二端接地。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6与电容C107的第二端及电感L9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1.8V转换电路包括降压LDO芯片U7,降压LDO芯片的型号为BM1117-1.8。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3与电容C61的第一端及电容C62的第一端连接,并与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61的第二端与电容C62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2与电容C68及电容C67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1.8V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容C68的第二端与电容C67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4与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2连接。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1接地。

优选地,屏电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110的第二端及电阻R11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0的第一端对应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13的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45及电阻R4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5的第二端与电容C56的第一端及P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46的第二端与电容C83的第一端、电容C56的第二端、电容C57的第一端及P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46的第二端对应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83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57的第二端接地。PMOS管Q3的漏极对应屏控制电压电路的输出端,并与Vx1信号接口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功能设置模块包括单片机U14,单片机U14的型号为STC15W104-351-SOP8。单片机U14的引脚1与电阻R182和电阻R18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82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83的第二端与Vx1信号接口模块连接,单片机U14的引脚2与3.3V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单片机U14的引脚4接地。单片机U14的引脚5和引脚6为程序烧录串口,单片机U14的引脚7和引脚8均与Vx1信号接口模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灵活,节约资源,且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LVDS信号转换系统图;

图3为第一子接口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第二子接口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第一主控芯片U11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第二主控芯片U12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3.3V转换电路的原理图;

图8为1.8V转换电路的原理图;

图9为屏电压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10为单片机U14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x1信号的系统。

参照图1-10,图1为本实施例的系统图,图2为本实施例LVDS信号转换系统图,图3为第一子接口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第二子接口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第一主控芯片U11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第二主控芯片U12的电路原理图,图7为3.3V转换电路的原理图,图8为1.8V转换电路的原理图,图9为屏电压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10为单片机U14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全高清LVDS信号转换为Vx1信号的系统包括:LVDS接口模块100、信号转换模块300、电源模块200、功能设置模块400以及Vx1信号接口模块500。

LVDS接口模块100用于提供LVDS信号,信号转换模块300用于将LVDS信号转换成Vx1信号,电源模块200用于给信号转换模块300、功能设置模块400及Vx1信号接口模块500供电,功能设置模块400用于控制Vx1信号接口模块的工作模式,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用于接收Vx1信号。

LVDS接口模块100的输入端与外部连接,LVDS接口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30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LVDS接口模块100的第二输出端与电源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

信号转换模块300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信号转换模块300的输出端与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功能设置模块400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功能模块400的输出端与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的第三输入端与电源模块200的第三输出端连接,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的输出端与外部连接。

电源模块200的第二输入端接外部12V电压。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LVDS接口模块100包括第一子接口模块J16和第二子接口模块J15,信号转换模块300包括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第一子接口模块J16的输入端与外部连接,第一子接口模块J16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控芯片U1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子接口模块J15的输入端与外部连接,第二子接口模块J15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控芯片U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的输出端均与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的型号均为THCV215。

如图3-4所示,第一子接口模块J16提供LVDS信号中的RXO0+/-~RXO4+/-信号和RXE0+/-~RXE4+/-信号给第一主控芯片U11,第二子接口模块J15提供LVDS信号中的A0M/P~A4M/P信号和B0M/P~B4M/P信号给第二主控芯片U12。

如图5-6所示,第一主控芯片U11接收第一子接口模块J16提供的RXO0+/-~RXO4+/-信号和RXE0+/-~RXE4+/-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排列处理,然后输出Vx1信号中的ATX0n、ATX0p、ATX1n及ATX1p信号。第二主控芯片U12接收第二子接口模块J15提供的A0M/P~A4M/P信号和B0M/P~B4M/P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排列处理,然后输出Vx1信号中的BTX0n、BTX0p、BTX1n及BTX1p信号。

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是支持主机和显示器之间的视频数据处理传输的芯片。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组成的芯片组通过一个单一的差分信号在20MHz至100MHz的LVDS时钟频率上传输39位视频数据和3位控制数据。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组成的芯片组可以将视频数据传输到1080p/60Hz,输出最大串行数据速率为3.75G bps/Lane。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200包括:3.3V转换电路、1.8V转换电路以及屏电压控制电路。

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一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入LVDS接口模块100的提供的12V电压。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二输入端,并与外部12V电压连接。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并与信号转换模块3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将转换的3.3V电压提供给信号转换模块300工作。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1.8V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转换的3.3V电压作为电源电压输入给1.8V转换电路。3.3V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并与功能设置模块400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转换的3.3V电压提供给功能设置模块400工作。

1.8V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一输出端,并与信号转换模块3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将3.3V电压转换成1.8V电压并提供给信号转换模块300工作。

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一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输入LVDS接口模块100的提供的12V电压。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对应电源模块200的第三输出端,并与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用于控制接收Vx1信号的显示屏的工作电压。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3.3V转换电路包括降压BUCK芯片U13,降压BUCK芯片U13的型号为SY8120。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1与电容C107的第一端连接,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5与电阻R169的第一端、电容C119的第一端、电容C163的第一端、电容C164的第一端、电容C55的正向端、电阻R172的第一端及电阻R17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19的第二端、电容C163的第二端、电容C164的第二端及电容C55的反向端接地,电阻R172的第二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73的第二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并与外部12V电源电压连接。该3.3V转换电路通过电阻R172和电阻R173选择是由LVDS接口模块100提供的12V电压还是由外灌12V电压做电源。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4与电阻R169的第二端连接,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2接地。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3与电阻R170的第一端及电阻R17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70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71的第二端与电感L9的第一端、电容C98的第一端、电容C97的第一端及电容C101的第一端的连接。电容C101的第一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并与1.8V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171的第二端对应3.3V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并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功能设置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98的第二端、电容C97的第二端及电容C101的第二端接地。

降压BUCK芯片U13的引脚6与电容C107的第二端及电感L9的第二端连接。该3.3V转换电路将LVDS接口模块100提供的12V电压或外接的12V电压经降压BUCK芯片U13降压后输出3.3V,3.3V电压分别给信号转换模块300和功能设置模块400供电。

具体地,如图8所示,1.8V转换电路包括降压LDO芯片U7,降压LDO芯片的型号为BM1117-1.8。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3与电容C61的第一端及电容C62的第一端连接,并与3.3V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61的第二端与电容C62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2与电容C68及电容C67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1.8V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容C68的第二端与电容C67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4与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2连接。降压LDO芯片U7的引脚1接地。该1.8V转换电路主要是通过降压LDO芯片U7实现电压转换,是典型的LDO电路。该1.8V转换电路以3.3V转换电路输出的3.3V电压作电源输入,输出1.8V电压来给信号转换模块300供电。

具体地,如图9所示,屏电压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110的第二端及电阻R11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0的第一端对应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阻R113的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45及电阻R4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5的第二端与电容C56的第一端及P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46的第二端与电容C83的第一端、电容C56的第二端、电容C57的第一端及P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46的第二端对应屏电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LVDS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电容C83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57的第二端接地。PMOS管Q3的漏极对应屏控制电压电路的输出端,并与Vx1信号接口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当LVDS接口模块100提供的PANEL_ON/OFF信号时,PANEL_ON/OFF信号经电阻R110的第一端输入给屏电压控制电路,并控制屏电压控制电路输出屏电压给Vx1信号接口模块500。当LVDS接口模块100不提供的PANEL_ON/OFF信号时,则LVDS接口模块100提供的电压不经过屏电压控制电路,而是经一个电阻后直接输出屏电压给Vx1信号接口模块500。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功能设置模块500包括单片机U14,单片机U14的型号为STC15W104-351-SOP8。单片机U14的引脚1与电阻R182和电阻R18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82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83的第二端与Vx1信号接口模块500连接,单片机U14的引脚2与3.3V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单片机U14的引脚4接地。单片机U14的引脚5和引脚6为程序烧录串口,单片机U14的引脚7和引脚8均与Vx1信号接口模块500连接。

该单片机U14工作时,按照内部设定的程序侦测引脚1的电平若为高电平,便通过引脚7和引脚8以标准IIC协议下命令给Vx1信号接口模块500;当电阻R183的第二端输入的屏电压有12V时,电阻R182和电阻R183分压,引脚1会侦测到4.85V电压,从而以IIC协议下命令给Vx1信号接口模块500,其中引脚7的P3.2当作IIC协议中的SCL,引脚8的P3.3当作IIC协议中的SDA。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子接口模块J16提供LVDS信号中的前两组数据给第一主控芯片U11,第二子接口模块J15提供LVDS信号中的后两组数据给第二主控芯片U12,第一主控芯片U11和第二主控芯片U12组成的芯片组进行信号转换,信号转换效率高;采用具有3.3V转换电路、1.8V转换电路以及屏电压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200控制系统各模块电压的输入和输出,以适应各模块的工作电压的需求;通过采用功能设置模块400,以控制Vx1信号接口模块500的工作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灵活,节约资源,且使用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