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975发布日期:2019-02-10 23:1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线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TPE材质线材,一般于距离线材50mm处成型PP材质的线扣,然后脱去线材的外被,再进行芯线打结作业。以上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直接成型线扣,线扣材料同TPE材质线材粘合,再打结,其线扣的拉力较小,达不到市场需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来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增强TPE线材的拉力,延长TPE线材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包括TPE线材和PP线扣;所述TPE线材具有TPE外被和被包覆于TPE外被内的芯线,所述TPE线材的一端露出有芯线外露段,所述芯线外露段经打结形成至少一芯线结,所述芯线外露段具有与芯线结相连接的延伸段,芯线结位于前述TPE线材的一端与延伸段之间,芯线结的截面面积大于延伸段的截面面积;

所述PP线扣是成型包覆于芯线结及前述TPE线材的一端的TPE外被的外部;PP线扣分别与前述TPE线材的一端的TPE外被的外侧面、前述TPE线材的一端的TPE外被的端面、芯线结的整个外表面、部分延伸段的外侧面相结合固定;以及,在TPE线材的长度延伸方向上,PP线扣受限于前述TPE线材的一端的TPE外被的端面以及芯线结的整个外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P线扣的外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和/或定位凸部,于PP线扣的外部二次成型有辅助扣,所述辅助扣包覆定位于定位凹槽和/或定位凸部的外部,以形成辅助扣与PP线扣的结合固定;以及,所述辅助扣与TPE线材的TPE外被的外侧面结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

其主要是通过将芯线打结后与TPE外被一同成型PP线扣,增强TPE线材的拉力,延长TPE线材的使用寿命;

其次是于PP线扣的外部二次成型有辅助扣,具有较好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TPE线材的拉力。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耳机线材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耳机线材结构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耳机线材结构的的截面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意耳机线材);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第一镶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TPE线材 11、TPE外被

12、芯线 121、芯线结

122、延伸段 20、PP线扣

201、定位凹槽 202、定位凸部

21、辅助扣 31、上模

311、第一镶件 312、第二镶件

313、TPE线材放置定位槽 314、主流道

315、芯线放置定位槽 32、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包括TPE线材10和PP线扣20,其中:

包括TPE线材10和PP线扣20;所述TPE线材10具有TPE外被11和被包覆于TPE外被11内的芯线12,所述TPE线材10的一端露出有芯线外露段,所述芯线外露段经打结形成至少一芯线结121,所述芯线外露段具有与芯线结121相连接的延伸段122,芯线结121位于前述TPE线材10的一端与延伸段122之间,芯线结121的截面面积大于延伸段122的截面面积;

所述PP线扣20是成型包覆于芯线结121及前述TPE线材10的一端的TPE外被11的外部;PP线扣20分别与前述TPE线材10的一端的TPE外被11的外侧面、前述TPE线材10的一端的TPE外被11的端面、芯线结121的整个外表面、部分延伸段122的外侧面相结合固定;以及,在TPE线材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PP线扣20受限于前述TPE线材10的一端的TPE外被11的端面以及芯线结121的整个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P线扣20的外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201和/或定位凸部202,于PP线扣20的外部二次成型有辅助扣21,所述辅助扣21包覆定位于定位凹槽201和/或定位凸部202的外部,以形成辅助扣21与PP线扣20的结合固定;以及,所述辅助扣21与TPE线材10的TPE外被11的外侧面结合固定。

一种增强线扣拉力的耳机线材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准备步骤:先准备TPE线材10和注塑成型模具;

其中,所述TPE线材10具有TPE外被11和被包覆于TPE外被11内的芯线12;将TPE线材10的一端进行脱皮处理,以使得TPE线材10的一端露出有芯线外露段,将芯线外露段经打结形成至少一芯线结121,芯线外露段具有与芯线结121相连接的延伸段122,芯线结121位于前述TPE线材10的一端与延伸段122之间;

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内部设置有TPE线材放置定位槽313、芯线放置定位槽315、PP线扣型腔,所述TPE线材放置定位槽313的横宽大于芯线放置定位槽315的槽宽,所述TPE线材放置定位槽313、芯线放置定位槽315分别连通于PP线扣型腔的两端;

(2)放线步骤:将准备的TPE线材10放入注塑成型模具内;TPE线材10被定位于相应的TPE线材放置定位槽313内,TPE线材10的一端、芯线结121及部分延伸段122均位于PP线扣型腔内,芯线外露段的延伸段122则穿过PP线扣型腔而被定位于芯线放置定位槽315内;

(3)成型步骤:通过注塑成型,于PP线扣型腔内注满PP料,以成型出PP线扣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31和下模32,所述下模32上设有第一镶件311、第二镶件312和下成型腔,前述TPE线材放置定位槽313设于第一镶件311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镶件311的前侧凹设有主流道314,所述主流道314往上延伸分别形成有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下模32设有进浇口和分流道,所述进浇口通过流入口连通主流道314,所述主流道314通过流出口连通下分流道。

前述芯线放置定位槽315设于第二镶件312上,前述PP线扣型腔设于第一镶件311和第二镶件312之间;所述上模31设有上成型腔和进浇道,所述进浇道贯通于上模31的上、下端面当上模31和下模32相互扣合,所述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组成前述PP线扣型腔,所述进浇道的下端正对进浇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32凹设有第一镶件安装槽,所述第一镶件安装槽沿下模3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贯通于下模32的左右端面,前述第一镶件311装设于第一镶件安装槽内且第一镶件311的左右端伸露于下模32的左右端外,前述主流道314隐藏于第一镶件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芯线打结后与TPE外被一同成型PP线扣,增强TPE线材的拉力,延长TPE线材的使用寿命;

其次是于PP线扣的外部二次成型有辅助扣,具有较好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TPE线材的拉力;

最后是,通过模具的第一镶件的左右端伸露出下模外,提高取模的便利性,而且,将主流道设置于第三镶件上,使得下模的整体结构紧凑,减少空间占用,也便于模具成型后及时清理多余的废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