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1421发布日期:2019-03-02 02: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换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



背景技术:

所谓光纤交换机,用于防雷光纤交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应用范围广,其结构主要为:交换机本体、光纤信号接收器、电源防雷器、集成电路、网络加强器、USB接口、多端口、指令寄存器、内网计算机和缓存服务器,近距离的雷击能引致大厦楼房间的电话线产生瞬间过电压,而附近的电话线也会到达次级感应电压,通过电话线端的周围装置如电话系统,传真机,数据处理机及计算机的终端机等,故此亦需要安装防雷光纤交换。而其线对线,线对地保护;零值抗阻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能起到防水、防雷和保护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962846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防雷光纤交换机,包括交换机本体和内网计算机,所述交换机本体的上侧设置有对称的电源防雷器,且所述电源防雷器与交换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源防雷器的右下端设置有集成电路,且所述集成电路嵌入设置在交换机本体中,所述集成电路的一端设置有维修窗口,所述维修窗口的一侧设置有网口连接器和网络加强器,且所述网口连接器和网络加强器均与交换机本体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网络加强器嵌入设置在交换机本体中,所述网络加强器的左下侧设置有USB接口,且所述USB接口呈直线排列在交换机本体的表面上,所述USB接口的顶端安装有多端口和指令寄存器,且所述多端口平行设置在交换机本体的外壁上,并且多端口与指令寄存器信号连接,所述指令寄存器的侧面设有显示屏和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的上侧设有光纤信号接收器,且所述光纤信号接收器的端部与交换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光纤信号接收器的一侧安装有内网计算机,所述内网计算机的右侧安装有压敏器件,且所述压敏器件与内网计算机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但是现有的光纤交换机还存在着不方便安装,光纤交换机移动不方便和不能对光纤交换机上的导线进行固定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以解决现有的纤交换机不方便安装,光纤交换机移动不方便和不能对光纤交换机上的导线进行固定的问题。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包括光纤交换机本体,耳板,固定孔,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减震缓冲握柄结构,卡线板结构,透气网,锁紧螺栓,控制开关,防护板,指示灯,维修盖,锁紧孔,把手,铭牌和连接螺栓,所述的耳板分别焊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孔开设在耳板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安装在光纤交换机本体后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缓冲握柄结构固定在光纤交换机本体正表面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线板结构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透气网分别镶嵌在光纤交换机本体正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和透气网的连接处;所述的控制开关螺钉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正表面的左侧;所述的防护板螺钉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上表面前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指示灯从左到右依次镶嵌在防护板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维修盖螺栓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上表面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孔分别开设在维修盖正表面的四角位置;所述的把手螺钉连接在维修盖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铭牌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维修盖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包括支撑板,安装孔,调节管,伸缩杆,缓冲簧,支撑管,调节螺栓,固定板和连接孔,所述的安装孔分别开设在支撑板正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调节管分别焊接在支撑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伸缩杆插接在调节管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缓冲簧一端焊接在调节管的内侧下部,另一端焊接在伸缩杆的下部;所述的支撑管套接在伸缩杆的上部;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伸缩杆和支撑管的连接处;所述的固定板焊接在支撑管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孔分别开设在固定板正表面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透气网的孔径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透气网采用厚度为六毫米至八毫米的圆形不锈钢网。

优选的,所述的铭牌具体采用正表面涂刷有荧光漆层的不锈钢牌;所述的铭牌的厚度设置为三毫米至五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锁紧孔的孔径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锁紧孔和锁紧孔的纵向间距设置为三毫米至五毫米;所述的锁紧孔和锁紧孔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孔和连接孔的孔径分别设置为四毫米至六毫米;所述的安装孔和安装孔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连接孔和连接孔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簧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簧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弹簧;所述的缓冲簧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层。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缓冲握柄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管,握柄,挡板,减震簧和防护套,所述的固定管分别焊接在连接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握柄插接在固定管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挡板焊接在握柄的下部;所述的减震簧一端焊接在固定管的内侧下部,另一端焊接在挡板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握柄外表面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簧的直径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减震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的壁厚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套的长度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所述的防护套采用橡胶套或硅胶套。

优选的,所述的卡线板结构包括套管,防护孔,放置板,紧固孔,卡块,卡片和紧固螺栓,所述的防护孔开设在套管正表面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放置板插接在套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紧固孔开设在放置板正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块从左到右依次胶接在放置板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片放置在卡块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在卡块和卡片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具体采用一端设置有弧形橡胶套的不锈钢管;所述的套管的壁厚设置为四毫米至六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卡块具体采用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与光纤交换机本体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与光纤交换机本体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与光纤交换机本体镶嵌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光纤交换机本体具体采用型号为SG10型的光纤交换机本体。

优选的,所述的指示灯采用功率为6w至7w的红色LED灯。

优选的,所述的光纤交换机本体和指示灯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板,安装孔,调节管,伸缩杆,缓冲簧,支撑管,调节螺栓,固定板和连接孔的设置,有利于对光纤交换机本体进行安装,同时便于起到对光纤交换机本体进行减震缓冲的作用,并可以对光纤交换机本体的高低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板,固定管,握柄,挡板,减震簧和防护套的设置,有利于对光纤交换机本体进行移动,且可以起到对光纤交换机本体进行缓冲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管,防护孔,放置板,紧固孔,卡块,卡片和紧固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对光纤交换机本体的导线进行固定。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透气网的孔径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透气网采用厚度为六毫米至八毫米的圆形不锈钢网,有利于对光纤交换机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铭牌具体采用正表面涂刷有荧光漆层的不锈钢牌;所述的铭牌的厚度设置为三毫米至五毫米,有利于便于清楚的了解光纤交换机本体的型号。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锁紧孔的孔径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锁紧孔和锁紧孔的纵向间距设置为三毫米至五毫米;所述的锁紧孔和锁紧孔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有利于更加方便的对维修盖进行固定。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孔和连接孔的孔径分别设置为四毫米至六毫米;所述的安装孔和安装孔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连接孔和连接孔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有利于对光纤交换机本体进行固定。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簧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簧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弹簧;所述的缓冲簧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层,有利于防止缓冲簧断裂导致光纤交换机本体失去减震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握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线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光纤交换机本体;2、耳板;3、固定孔;4、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41、支撑板;42、安装孔;43、调节管;44、伸缩杆;45、缓冲簧;46、支撑管;47、调节螺栓;48、固定板;49、连接孔;5、减震缓冲握柄结构;51、连接板;52、固定管;53、握柄;54、挡板;55、减震簧;56、防护套;6、卡线板结构;61、套管;62、防护孔;63、放置板;64、紧固孔;65、卡块;66、卡片;67、紧固螺栓;7、透气网;8、锁紧螺栓;9、控制开关;10、防护板;11、指示灯;12、维修盖;13、锁紧孔;14、把手;15、铭牌;16、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光纤交换机,包括光纤交换机本体1,耳板2,固定孔3,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4,减震缓冲握柄结构5,卡线板结构6,透气网7,锁紧螺栓8,控制开关9,防护板10,指示灯11,维修盖12,锁紧孔13,把手14,铭牌15和连接螺栓16,所述的耳板2分别焊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孔3开设在耳板2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4安装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后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缓冲握柄结构5固定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正表面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线板结构6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正表面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透气网7分别镶嵌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正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锁紧螺栓8螺纹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和透气网7的连接处;所述的控制开关9螺钉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正表面的左侧;所述的防护板10螺钉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上表面前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指示灯11从左到右依次镶嵌在防护板10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维修盖12螺栓连接在光纤交换机本体1上表面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孔13分别开设在维修盖12正表面的四角位置;所述的把手14螺钉连接在维修盖12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铭牌15通过连接螺栓16连接在维修盖12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调节减震安装架结构4包括支撑板41,安装孔42,调节管43,伸缩杆44,缓冲簧45,支撑管46,调节螺栓47,固定板48和连接孔49,所述的安装孔42分别开设在支撑板41正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调节管43分别焊接在支撑板4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伸缩杆44插接在调节管43的内侧上部;所述的缓冲簧45一端焊接在调节管43的内侧下部,另一端焊接在伸缩杆44的下部;所述的支撑管46套接在伸缩杆44的上部;所述的调节螺栓47螺纹连接在伸缩杆44和支撑管46的连接处;所述的固定板48焊接在支撑管46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孔49分别开设在固定板48正表面的左右两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透气网7的孔径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透气网7采用厚度为六毫米至八毫米的圆形不锈钢网。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铭牌15具体采用正表面涂刷有荧光漆层的不锈钢牌;所述的铭牌15的厚度设置为三毫米至五毫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锁紧孔13的孔径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锁紧孔13和锁紧孔13的纵向间距设置为三毫米至五毫米;所述的锁紧孔13和锁紧孔13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安装孔42和连接孔49的孔径分别设置为四毫米至六毫米;所述的安装孔42和安装孔42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连接孔49和连接孔49的横向间距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簧45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簧45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弹簧;所述的缓冲簧45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层。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缓冲握柄结构5包括连接板51,固定管52,握柄53,挡板54,减震簧55和防护套56,所述的固定管52分别焊接在连接板5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握柄53插接在固定管52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挡板54焊接在握柄53的下部;所述的减震簧55一端焊接在固定管52的内侧下部,另一端焊接在挡板54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套56套接在握柄53外表面的上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簧55的直径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减震簧55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套56的壁厚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套56的长度设置为十二毫米至十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套56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所述的防护套56采用橡胶套或硅胶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卡线板结构6包括套管61,防护孔62,放置板63,紧固孔64,卡块65,卡片66和紧固螺栓67,所述的防护孔62开设在套管61正表面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放置板63插接在套管61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紧固孔64开设在放置板63正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块65从左到右依次胶接在放置板63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片66放置在卡块65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紧固螺栓67螺纹连接在卡块65和卡片66的连接处。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管61具体采用一端设置有弧形橡胶套的不锈钢管;所述的套管61的壁厚设置为四毫米至六毫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卡块65具体采用橡胶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板48与光纤交换机本体1螺栓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板51与光纤交换机本体1螺栓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管61与光纤交换机本体1镶嵌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光纤交换机本体1具体采用型号为SG10型的光纤交换机本体。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指示灯11采用功率为6w至7w的红色LED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光纤交换机本体1和指示灯11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开关9。

工作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把光纤交换机本体1固定在需要安装的位置,然后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3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进行固定即可;为防止光纤交换机本体1长时间使用坠毁损坏,利用螺栓穿过安装孔42对支撑板41进行固定,然后利用缓冲簧45可起到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减震缓冲的作用;松开调节螺栓47调节固定板48可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的高低不同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再次拧紧调节螺栓47即可;若需要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进行移动时,手握防护套56把光纤交换机本体1提起即可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进行移动,利用减震簧55可起到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缓冲的作用,从而防止操作人员移动光纤交换机本体1时的力度过大导致光纤交换机本体1损坏;若需要对光纤交换机本体1上安装后的导线进行整理时,利用拆卸扳手松开紧固螺栓67把卡片66取下,然后把需要整理的导线卡到卡块65内,最后把卡片66恢复原位并使用紧固螺栓67对卡块65上的导线进行固定即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