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0035发布日期:2019-02-15 20:3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随着智能手机的优化和普及,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智能手机的设计也朝着时尚、轻薄的方向发展。为实现拍摄功能,智能手机上通常同时设置有前摄像头模组和后摄像头模组,前摄像头模组和后摄像头模组分别独立用于拍摄前方向影像和后方向影像。但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手机内部摄像头模组较多,一方面占用了较大的手机内部空间,且耗电量较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手机的制造成本。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手机,仅用一个摄像头模组来实现多方位的拍摄,以适应市场上智能手机日益轻薄的外观要求及便捷多样的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以实现移动终端仅用一组摄像头模组就可拍摄位于移动终端前方、侧方或后方的影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显示屏、主电路板和摄像头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摄像头结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摄像头结构包括第一摄像头主体部、柔性电路板以及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供光线进入的镜头面,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内部的摄像头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主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旋转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绕平行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在至少180度范围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可旋转的摄像头模组设于移动终端的内部,且可在180度范围内往复旋转以拍摄移动终端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影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还包括主体部外壳,所述摄像头模组设于所述主体部外壳内且所述主体部外壳上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露出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所述镜头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外壳大体为球形外壳,所述球形外壳的外表面切去部分曲面而设有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主体部外壳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相对,且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设于所述第二平面两侧,并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镜头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均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的旋转轴线相平行。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的下方且可以随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旋转,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相对的一端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的主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正面、第一侧面和背面,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正面,所述壳体分别在所述正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背面开设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正面窗口、侧面窗口和背面窗口,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可定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以使所述镜头面正对所述正面窗口、侧面窗口或背面窗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马达和传动机构,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连接,所述马达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旋转。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包括操作部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操作部露出于所述壳体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旋转机构包括马达和传动机构时,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上设有位置感应元件,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正面、第一侧面和背面相对应的三个位置设有三个发射元件,以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定位于所述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杆时,所述壳体上相对所述旋转杆的操作部相应设有让位口,所述操作部伸出于所述让位口外,所述让位口的侧壁上设有位置与所述正面、第二侧面和背面相对应的三个定位槽,所述旋转杆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结构还包括第二摄像头主体部,所述第二摄像头主体部在所述壳体内间隔所述第一摄像头主体部而设,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显示屏相对的背面上设有固摄窗口,所述第二摄像头主体部的镜头面与所述固摄窗口正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结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第一摄像头主体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摄像头主体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一摄像头主体部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一摄像头主体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摄像头主体部 113、主体部外壳 115第二平面 116、第三平面 117、第四平面 13、摄像头模组 131、镜头面 21、柔性电路板 211、连接器 213、补强板 33、壳体 331、正面 332、正面窗口 333、第一侧面 334、侧面窗口 335、背面 336、背面窗口 337、固摄窗口 339、让位口 35、显示屏 41、旋转杆 413、操作部 415、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为摄像头可旋转的手机,包括壳体33、显示屏35、主电路板和摄像头结构,壳体33内设有容纳空间,摄像头结构设于壳体33的容纳空间内,摄像头结构包括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柔性电路板21以及旋转机构,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包括摄像头模组13,摄像头模组13包括供光线进入的镜头面131,柔性电路板21的一端与摄像头模组13内部的摄像头电路板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21的另一端与手机的主电路板电性连接,旋转机构连接于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用于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旋转以使摄像头模组13绕平行于手机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在至少180度范围内旋转。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包括主体部外壳113,摄像头模组13设于主体部外壳113内且主体部外壳113上开设有一个开口,开口用于露出摄像头模组13的镜头面13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外壳113大体为球形外壳,球形外壳的外表面切去部分曲面而设有第二平面115、第三平面116和第四平面117,第二平面115与主体部外壳113的开口相对,第三平面116与第四平面117相对,且第三平面116和第四平面117设于第二平面115两侧,并垂直于第二平面115,镜头面131、第二平面115、第三平面116和第四平面117均与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旋转轴线相平行。如图4所示,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主体部外壳113为大体球形的四周分布有四个平面的外壳,此形状的主体部外壳113在旋转时较完整球形占用手机内部空间更小,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外壳113采用金属材料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内包括安装摄像头模组13的基板,主体部外壳113采用定位柱、锁螺丝或激光焊接的方式与基板结合,增加了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主体部外壳113还可以是长方体形等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1设于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下方,摄像头模组13通过柔性电路板21实现与手机的电信号传输。如图1所示,柔性电路板的形状设计为螺旋状,可以随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旋转而旋转。柔性电路板21的与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相对的一端设有连接器211,连接器211处设有补强板213,连接器211与手机内部的主电路板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21可防止因应力造成的产品可靠性问题,此外,柔性电路板21也可以用柔软、耐弯折的电缆线材替代。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5至图7,手机包括正面331、第一侧面333和背面335,显示屏35设于手机的正面331,壳体33分别在正面331、第一侧面333和背面335开设与容纳空间连通的正面窗口332、侧面窗口334和背面窗口336,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可定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以使镜头面131正对正面窗口332、侧面窗口334或背面窗口336。正面窗口332、侧面窗口334及背面窗口336用于供光线进入摄像头模组13的镜头面131。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包括马达和传动机构,马达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与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连接,马达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旋转。具体的,可根据壳体33内部的空间结构来选择马达和传动机构的设置。例如,在壳体33内部配备一个马达和一组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结构作为传动结构,配合马达以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33内部配备一个马达和一组锥形齿轮,锥形齿轮作为传动结构,配合马达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主要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在自手机的正面331至第一侧面333至背面335的180度范围内往复旋转,具体的,驱动机构需要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旋转到特定的位置,以使在需要用手机拍摄前方、侧方或后方的影像时,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摄像头模组13的镜头面131能正对正面窗口332、侧面窗口334或背面窗口336,即驱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旋转至相对正面窗口332转过0°或90°或180°的位置。马达与手机的主电路板电性连接,主电路板控制马达的旋转角度和方向,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35上显示的软件窗口选择所需的拍摄方向,马达根据指令朝特定方向转过特定角度,从而使镜头面131正对所需拍摄方向的窗口。此外,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上设有位置感应元件,壳体33的容纳空间内与正面331、第一侧面333和背面335相对应的三个位置设有三个发射元件,以控制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定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具体的,位置感测装置感测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上摄像头模组13的镜头面131的朝向,当镜头面131转到正面331、第一侧面333或背面335中的任一面时,壳体33的容纳空间内的发射元件感应到镜头面131的朝向,进而将镜头面131朝向的位置信息发射至手机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凭此确定镜头切换时马达的旋转方向和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手机的摄像头结构还包括一个第二摄像头主体部,第二摄像头主体部在壳体33内间隔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而设,壳体33的与显示屏35相对的背面上设有固摄窗口337,第二摄像头主体部的镜头面与固摄窗口337正对。第二摄像头主体部与可旋转的摄像头模组搭配,可实现手机的后置双摄的功能,提高了手机后置拍摄的效果且节约了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杆41,旋转杆包括操作部413和连接端415,连接端415与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操作部413露出于壳体33外。操作部413用于旋转以带动第一摄像头主体部11进行旋转,壳体33上相对旋转杆41的操作部413相应设有让位口339,操作部413伸出于让位口339外,让位口339的侧壁上设有位置与正面331、第二侧面333和背面335相对应的三个定位槽,旋转杆41上设有与定位槽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在镜头面131旋转至正对正面窗口332或正对侧面窗口334或正对背面窗口336时,定位凸起与其正对的定位槽配合卡紧,以确保镜头面131朝向是拍摄时所需的方向。这样,在操纵旋转杆41的操作部413选择拍摄视角时,通过旋转杆41上的定位凸起与让位口339的侧壁上的任意一个定位槽的卡接就可固定镜头面131的朝向,进而确定拍摄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可旋转的移动终端,其内部的摄像头模组可以在180度范围内往复旋转以拍摄移动终端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影像,摄像头模组的旋转既可以通过安装驱动马达实现自动旋转,也可以通过设计连接至移动终端外部的旋转杆实现手动旋转,此外,可旋转的摄像头模组是设于移动终端内部,更加美观、稳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