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689发布日期:2019-02-10 23:0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属于光时域反射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时域反射仪(简称OTDR)是光纤测量中最主要的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光纤光缆工程的测量、施工、维护及验收工作中,是光纤系统中使用频度最高的现场仪器,形象的被人称为光通信中的“万用表”。光时域反射仪可以作为光功率探测器或者光源来使用,它可以检测平均功率小于-30dBm的光信号或者作为脉冲光源使用,可以用来检测在光纤的另一端是否有活动的光源或者进行简单的连通测试之用。现有的光时域反射仪大多采用桌面式,体积大,且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的测试波长和动态范围的需求。同时现在的光时域反射仪只能进行现场测试,无法支持运营商的电子工单和无线业务的测试,造成通信维护人员的测试工作受地点限制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包括反射仪主体,所述反射仪主体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操作按钮,所述反射仪主体背面套有防护套,所述反射仪主体顶部设置有VLS接口,所述VLS接口右侧设置有OTDR 接口,所述反射仪主体两侧设置有耳扣,所述耳扣之间通过绳子相连接,所述反射仪主体背面设置有电池,所述反射仪主体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芯片,所述电池与智能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芯片与智能迹线分析仪、可视红光故障仪、无线通信机以及GPS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绳子上设置有调节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按钮设置有若干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射仪主体背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有若干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满足中短距离光纤OTDR测试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OTDR测试需求,与可视故障定位的完美结合,可以保障光纤全程的故障检测;同时设置有绳子,方便使用者携带使用,体积小、重量轻。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1、反射仪主体;2、显示屏;3、操作按钮;4、防护套;5、VLS接口;6、OTDR接口;7、耳扣;8、绳子;9、调节扣;10、电池;11、智能控制芯片;12、智能迹线分析仪;13、可视红光故障仪;14、无线通信机;15、GP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光时域反射仪,包括反射仪主体 1,反射仪主体1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显示屏2下方设置有操作按钮3,反射仪主体1背面套有防护套4,反射仪主体1顶部设置有VLS接口5,VLS接口5右侧设置有OTDR接口6,反射仪主体1两侧设置有耳扣7,耳扣7之间通过绳子8 相连接,反射仪主体1背面设置有电池10,反射仪主体1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芯片11,电池10与智能控制芯片11电性连接,智能控制芯片11与智能迹线分析仪12、可视红光故障仪13、无线通信机14以及GPS15电性连接。

绳子8上设置有调节扣9,用于调节绳子的长短;操作按钮3设置有若干个,方便操作控制;反射仪主体1背面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设置有若干,辅助散热;显示屏2为液晶显示屏,信息显示清楚。

具体的,在使用时,通过操作按钮3控制反射仪主体1,然后通过VLS接口 5和OTDR接口6进行检测,反射仪主体1内部还包括智能控制芯片10、无线通信机14和GPS15,无线通信机14和GPS15分别与智能控制芯片10相连接,增设无线通信机14,可以将现场测试和远程办公联系在一起,提高办公效率;在无线业务测量中,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机14结合GPS15信息来完成仪表所在点的无线信号测试;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绳子8将反射仪挂在脖子上,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满足中短距离光纤OTDR测试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OTDR测试需求,与可视故障定位的完美结合,可以保障光纤全程的故障检测;同时设置有绳子,方便使用者携带使用,体积小、重量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