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9974发布日期:2019-05-11 00:36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位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在音响产品中,软开关机的线路里,要能进行复位大部份产品都是单独用按键直接复位。单独用按键对于产品上的软开关机进行复位,前提是要产品的结构有空间将按键放上。这种产品对于目前产品的小型化来说是远远不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旨在解决主控容易死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软开关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的主控电路,及电性连接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及所述主控电路的电源;

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用于软开关机并为所述主控电路进行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协调复位电路进行工作,并实现电源自锁及功能按键;

所述电源:用于为整个复位电路进行提供所需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26、开关机按键J8、双通二极管Q6、三极管Q1及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及所述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及所述双通二极管Q6的第一阳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双通二极管Q6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机按键J8的一端,所述开关机按键J8的另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连接GND。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1、电容C3、电容C19、电容C2、电阻R16、电阻R22、三极管Q2、三极管Q4、晶振Y1、功能按键J3及功能按键J11,所述主控芯片U1的3针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8针脚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10针脚、所述电容C3的一端及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所述主控芯片U1的9针脚连接所述电容C19的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5针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6针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9针脚连接所述双通二极管Q6的第二阳极,所述主控芯片U1的21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24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及所述功能按键J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功能按键J3的一端及所述主控芯片U1的25针脚,所述主控芯片U1的28针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2针脚、14针脚、23针脚、所述功能按键J3的另一端、功能按键J1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均连接GND。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场效应管Q3为供电的场效应管,所述三极管Q1为锁电源的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功能按键J3及所述功能按键J11均为复位功能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此种电路结构并使用开关机按键及功能按键来有效的防止主控死机,并且还节省了空间,实现了功能节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的软开关供电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的主控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功能按键软开关机的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软开关供电电路,连接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的主控电路,及电性连接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及所述主控电路的电源;

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用于软开关机并为所述主控电路进行供电;

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协调复位电路进行工作,并实现电源自锁及功能按键;

所述电源:用于为整个复位电路进行提供所需电压。

所述软开关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26、开关机按键J8、双通二极管Q6、三极管Q1及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及所述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及所述双通二极管Q6的第一阳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6的一端,所述双通二极管Q6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机按键J8的一端,所述开关机按键J8的另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连接GND。其中所述场效应管Q3为供电的场效应管,所述三极管Q1为锁电源的三极管。当开关机按键J8按键按下后,在双通二极管Q6的阳极极处得到一个低电平,则场效应管Q3此时可以导通,电源从BAT就到VDD。此时的主控电路工作,主控电路的STB脚输出一个高电平的电压,使的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发射极对地,在集电极同样得到一个低电平的电压,将三极管Q3锁住,这样BAT的电就会一直供到VDD上。同时KEY脚上也产生一个低电平电压,主控电路此时认为有按键按下。

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电容C1、电容C3、电容C19、电容C2、电阻R16、电阻R22、三极管Q2、三极管Q4、晶振Y1、功能按键J3及功能按键J11,所述主控芯片U1的3针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8针脚分别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10针脚、所述电容C3的一端及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所述主控芯片U1的9针脚连接所述电容C19的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5针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6针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9针脚连接所述双通二极管Q6的第二阳极,所述主控芯片U1的21针脚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24针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及所述功能按键J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功能按键J3的一端及所述主控芯片U1的25针脚,所述主控芯片U1的28针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9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12针脚、14针脚、23针脚、所述功能按键J3的另一端、功能按键J1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及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均连接GND。其中所述功能按键J3及所述功能按键J11均为复位功能按键。当主控电路工作不稳定出现死机现象时,同时按下功能按键J3和功能按键J11,三极管Q4和三极管Q2导通,这样POWER_RST的电平就被拉低,此时三极管Q1的基极电平被断开,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3也不导通,BAT上的电压就不能传到VDD上。通过这样的一次动作使的主控芯片U1的电压被断开。但如果只按下功能按键J3时,对应的三极管Q2导通,但三极管Q4的基极电平没有被拉低不导通,这样POWER_RST的电平也不能被拉低,同样的只按功能按键J11在POWER_RST的电平也不能被拉低,三极管Q1的基极的电平使终不能被拉低。这样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误按。而电容C1、电容C3、电容C19及电容C2则为主控芯片U1的引脚的滤波电容,目的是让主控电路工作在最佳的状态。

通过采用此种电路结构并使用开关机按键及功能按键来有效的防止主控死机,并且还节省了空间,实现了功能节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