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电力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网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3949发布日期:2019-04-16 22:5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电力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网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现场监控,具体为一种对电力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隧道施工,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工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现有的隧道在施工现场很难进行实时的监控,不能确定内部的工作情况以及及时的查看内部的环境安全问题,导致效率低下,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电力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网络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电力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网络系统,包括机房和地面本体,所述地面本体上部设置有项目部,且项目部上设置有发射端,所述地面本体上分别设置有井和隧道,所述井上部设置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接收端和第一中继站,所述龙门架的底部和井的下部均设置有红外球机,且地面本体上设置有地面线,所述机房与智慧工地云平台实现连接,所述机房与无线首站实现连接,所述无线首站与第二中继站实现连接,所述第二中继站与第三中继站实现连接,所述机房内部设有NVR模块,所述无线首站、第二中继站和第三中继站均通过无线终端连接有球机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无线首站包括无线发射基站,无线发射基站与球机摄像头实现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中继站包括第一无线终端和无线中继,并且第一无线终端与球机摄像头实现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中继站包括第二无线终端和第二无线中继,第二无线终端与球机摄像头实现连接。

优选的,所述隧道内通信方式采用有线网络无线桥接技术与4G结合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龙门架上的红外球机、接收端和第一中继站对隧道以及井的内部环境进行及时的监控,通过前端监控点传输到网桥接收端传输到中继点传输到无线接收端传输到监控机房的方式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像头以及固定的位置,能够保证进行监控内部的环境,减少了不必要麻烦,极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1、机房;2、无线首站;3、第一中继站;4、第二中继站;5、智慧工地云平台;6、隧道;7、地面线;8、项目部;9、龙门架;10、红外球机;11、接收端;12、第三中继站;13、地面本体;14、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种对电力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网络系统,包括机房1和地面本体13,所述地面本体1上部设置有项目部8,场地四周具备永久、闭合的围挡,设备有专人看管,在施工场地四周架设一台移动布控球,根据需要调整摄像头高度,最高为2.5米,且项目部8上设置有发射端,所述地面本体13上分别设置有井14和隧道6,隧道工程由于井位分散,隧道6内无通信信号,通信方式采用有线网络无线桥接技术与4G结合满足通信方式,根据工地现场情况,采用无线桥接技术以多跳结构组网:前端监控点——网桥接收端——中继点——无线接收端——监控机房,所述井14上部设置有龙门架9,所述龙门架9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接收端11和第一中继站3,所述龙门架9的底部和井14的下部均设置有红外球机10,摄像头分为球机摄像头和手持单兵及移动布控摄头,球机摄像头为固定摄头,采用线缆直连地上三级电源箱供电的形式,可长期放于竖井龙门架施工、沟道土建开挖施工等施工场地,手持单兵及移动布控摄头为移动摄头,轻便、便于携带,可对关键点工序进行详细的摄录,主要应用于竖井开发、沟道土建开挖、电缆敷设等施工场地,且地面本体1上设置有地面线7,所述机房1与智慧工地云平台5实现连接,所述机房1与无线首站2实现连接,所述无线首站2与第二中继站4实现连接,所述第二中继站4与第三中继站12实现连接,所述机房1内部设有NVR模块,NVR模块与智慧工地云平台5实现连接,所述无线首站2、第二中继站4和第三中继站12均通过无线终端连接有球机摄像头,光缆从变电站机房1敷设至站内制高点,然后连接无线基站发射器,实现无线基站发射端的网络接入,无线基站接收端架设在龙门架9上方棚顶,与无线基站发射器进行点对点连接,达到作业面的网络需求,隧道工程考虑到井下较深,无线网络无法覆盖,将从无线接收端到路由器转化为有线网络,再采用以太网POE技术给马头门的设备提供电源和网络,考虑无线桥接技术适用于视距传输,在较多阻挡的地方可采用4G补充模式,4G补充模式有以下特点:14G无线传输速率较高,能够高质量地传输视频图像,可以提供稳定的无线移动网络;2安装使用方便,只要有4G信号覆盖,打开设备即可传输信号,项目部8为一个,第一中继站3为四个,龙门架9为二十个,发射端为一个,红外球机10为四十个,接收端11为二十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首站2包括无线发射基站,无线发射基站与球机摄像头实现连接,方便进行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继站4包括第一无线终端和无线中继,第一无线终端与球机摄像头实现连接,有效的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中继站12包括第二无线终端和第二无线中继,第二无线终端与球机摄像头实现连接,多个无线终端和无线中继的设置保证能够更加完整和及时的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6内通信方式采用有线网络无线桥接技术与4G结合方式,保证通讯不会中断。

工作原理:通过龙门架9上的红外球机10、接收端和第一中继站3对隧道以及井14的内部环境进行及时的监控,通过前端监控点传输到网桥接收端传输到中继点传输到无线接收端传输到监控机房的方式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像头以及固定的位置,能够保证进行监控内部的环境,减少了不必要麻烦,极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