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8438发布日期:2019-04-13 01:00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在无线耳机慢慢进入人们生活的当下,线控耳机仍是人们使用的主流。现有的线控耳机的调节方式大多是按键式,程序控制慢慢取代电位器,人机交互也越来越简单便捷。但是现在的按键式控制越来越不满足人们快速调节的需求,例如,通过按键调节音量时,需要逐次按压按键一直调节到需求的音量,这样的控制方式比较费时费力。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人机交互体验,线控耳机的控制方式还需进一步改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快速调节,改善线控耳机的人机交互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包括感应滑轨和控制器,所述感应滑轨包括滑轨和触点,所述滑轨设置在耳机线上,其长度方向沿耳机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的外壁上沿耳机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触点P;所述控制器套设在所述滑轨的外侧,能够沿滑轨滑动,所述控制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触发点O,当控制器沿滑轨滑动时,第一触发点O与触点P相接触产生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外层包括外层上部和外层下部,所述外层上部能够围绕所述内层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触发点M,所述内层的外壁上设置有触点N1和触点N2,当外层上部围绕所述内层左右转动时,第二触发点M能够分别与触点N1和触点N2相接触产生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触点N1和触点N2,所述内层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触发点M,当外层上部围绕所述内层左右转动时,第二触发点M能够分别与触点N1和触点N2相接触产生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发O点设置在所述内层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有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滑轨还包括至少一条沿耳机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控制器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滑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P的顶部设置有与触发点O顶部形状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P等距设置在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上述所述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包括感应滑轨和控制器,感应滑轨包括滑轨和触点,滑轨设置在耳机线上,其长度方向沿耳机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的外壁上沿耳机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触点P;控制器套设在滑轨的外侧,能够沿滑轨滑动,控制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触发点O,当控制器沿滑轨滑动时,第一触发点O与触点P相接触产生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线控耳机的按键式控制改变成滑动式调节,用户可沿耳机线上下滑动控制器,从而实现快速调节音量的目的,提高了控制的趣味性,又提高了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一截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另一截面视图;

上述图中:1-耳机线;2-感应滑轨;21-滑轨;22-触点P;3-控制器;31-内层;32-第外层上部;33-第外层上部;34-第一触发点O;35-第二触发点M;36-触点N1;37-触点N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虽然无线耳机摈弃了耳机线,为用户带了极大的便捷,但是当前线控耳机仍是用户使用的主流。线控耳机的控制器设置在耳机线上,大多数为按键式,通过按压按键实现调节耳机音量等目的。但是现在用户越来越关注产品人机交互的体验,而传统的按键式控制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快速调节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式调节的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用户可沿耳机线上下滑动控制器,从而实现快速调节音量的目的,提高了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线控耳机的控制装置的设计进行具体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包括感应滑轨2和控制器3,所述感应滑轨包括滑轨21和触点P 22,其中,滑轨21设置在耳机线1上,滑轨21的长度方向沿耳机线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2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触点P 22,如图2所示,包括P1,P2,P3……,若干个触点P 22沿耳机线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触点P 22等距设置在滑轨21的外壁上,触点P 22之间的连线平行于耳机线的轴线。一般,可设置触点突出于滑轨21的表面,而触发点突出于控制器3的表面。

控制器3套设在滑轨21的外侧,能够沿滑轨滑动,具体设置时,可设置控制器3为筒状结构,当控制器3套设在滑轨21上时,可沿滑轨21上下滑动。控制器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触发点O 34,当控制器3沿滑轨21滑动时,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P 22相接触产生控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触点P1,P2,P3……分别对应音量V1,V2,V3……,当第一触发点O 34与某一触点P 22相接触时,即产生控制信号,将播放音量调整至该触点所对应的音量,从而实现通过滑动的方式来调整音量。一般,设置触点P 22以及第一触发点O 34的材质为金属。

为了避免控制器3沿滑轨21上下滑动时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P 22错位,不能相接触产生控制信号。感应滑轨2还包括至少一条沿耳机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而控制器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滑块能够沿滑槽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滑槽设置一条。有了滑槽对滑块的限位,能够保证控制器3沿滑轨21上下滑动时,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P 22始终能够相接触。

如图2所示,控制器3包括内层31和外层,第一触发点O 34设置在内层31的内壁上,外层包括外层上部32和外层下部33,外层上部32能够围绕内层31转动。如图3所示,外层上部3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触发点M 35,内层的外壁上设置有触点N1 36和触点N2 37,第二触发点M 35、触点N1 36和触点N2 37共平面设置,并且触点N1 36和触点N2 37分别设置在第二触发点M 35的左侧和右侧,当外层上部32相对于内层31左右转动的时候,向左转动与触点N1 36相接触,向右转动与触点N2 37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触发点M 35与触点N1 36相接触时,产生播放上一曲的控制信号,设置第二触发点34与触点N2 37相接触时,产生播放下一曲的控制信号,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上下曲切换的控制。

为了方便控制,在外层上部32和外层下部33之间设置有自动复位装置,当向左或者右转动外层上部32时,外层上部32能够自动复位。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复位装置为设置在外层上部32和外层下部33之间的扭簧,具体安装时,将扭簧套设在内层31的外侧,位于外层上部32和外层下部33之间,将外层上部32和外层下部33的相对位置设置好后,将扭簧的一自由端与外层上部32固定连接,另一自由端与外层下部33固定连接,即可实现外层上部32转动时的自动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触点N1 36和触点N2 37设置在内层31的外壁上,而第二触点M 35设置在外层上部32的内壁上,不能够与耳机线1内的导线电连接,为了实现上下曲的切换,需要设置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P 22始终接触,而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N1 36和触点N2 37之间电连接,才能够将控制信号传输至耳机线1内的导线。为了使得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P 22能够保持相接触到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触点P 2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触发点O 34顶部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能够使得两者之间保持相接触的状态。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控制器3和感应滑轨2之间设置其他限位结构,例如,在滑轨上对应触点P 22的位置设置限位槽,使得第一触发点O 34与触点P 22能够保持相接触状态。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将触点N1 36和触点N2 37设置在外层上部32的内壁上,而第二触点M 35设置在内层31的外壁上,此时可以设置第一触发点O 34与第二触点M 35之间电连接,保证控制信号传输至耳机线1内的导线。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线控耳机的按键式控制改变成了滑动式调节,用户可沿耳机线上下滑动控制器,从而实现快速调节音量的目的,提高了控制的趣味性,又提高了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