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6365发布日期:2019-04-05 19:2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远距离大视场全天候高清视频监控成像。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光电技术的发展,各类监控系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交通电子警察”、公安部的“天网系统”以及普及到老百姓家里的防盗监控等等。但是对于边海防监控、森林防火等远距离监控领域,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目前市面上的监控设备大多数存在作用距离短、环境适应力差、成像系统单一、后端操作难等弊端,且核心器件大多为进口。

由于边海防、森林防火等远距离监控的特殊性,监控成像系统处于野外,而且野外天气情况通常比较恶劣,故要求监控成像系统在雨雪雾等极端天气下仍能正常工作,也不影响图像质量;同时监控必须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即在夜晚微光甚至无光情况下,也能清晰有效地识别物体。另外,边防、森林等监控需要监控范围大、距离远,这就要选择大变倍长焦距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远距离监控的技术难题,还可以打破国外的垄断,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分结构,缩小了体积,更易于装调,且可完全解决昼夜以及恶劣天气造成的影响,真正实现全天候高清视频监控。采用国内首创气囊装置,调节腔体内外气压一致,保证了监控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33上;保护罩1与侧盖板21机械连接,侧盖板21、侧面球盖22、后盖板24和前盖板26均机械连接,构成所述球体。

在球体内,激光连接底板2与激光器4连接,激光器保护框组件3置于激光器4出光口上,镜头连接底板7与镜头6连接,镜头保护框组件5内嵌于前盖板26内,置于镜头6出光口上;热像仪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另一端通过热像仪压圈9固定在箱体34上,12V电源11固定在固定板10上,交换机13通过交换机固定件12固定在固定板10上,上盖板14与抗风转台33机械连接,相机15与镜头6电连接,自动聚焦板17与线路板架16机械连接,主控制板18与电控固定板19机械连接,视频转换器20固定在电控固定板19上;气囊组件23对称放置在球体内的箱体34两侧,限位组件25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编码器座Ⅰ27一侧与编码器Ⅰ28连接,另一侧与左轴32连接,光电开关座Ⅰ29一端与抗风转台33连接,另一端与光电开关Ⅰ30连接,定位环Ⅰ31与左轴32接触,力矩电机Ⅰ36与右轴35接触,轴承内外环压盖37的一侧与深沟球轴承组件38接触,另一侧与右轴35接触,密封环39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密封环下环40与底座52接触,滚子轴承41与方位轴42一端接触,力矩电机Ⅱ43与方位轴42一侧接触,力矩电机控制器44固定在支撑板51上,定位环Ⅱ45与方位轴42另一端接触,导电环47与导电环架48、固定套46接触,编码器座Ⅱ49与编码器Ⅱ57接触,电源50固定在支撑板51上,底座盖板53与底座52接触,插座54固定在底座盖板53上,光电开关Ⅱ55与光电开关座Ⅱ56接触。

所述的可见光监控模块是镜头6。

所述的红外监控模块是热像仪8。

所述的辅助激光照明模块是激光器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与辅助激光照明模块集成在抗风转台中,不仅可实现多种环境下的实时监控,还增强了环境适应的能力。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轻量化、体积小,可分解运输,便于安装、调试、维修。同时具有实现可见光镜头与远距离激光照明器同步变焦、可见光视频与红外热成像视频同时传输与显示等优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球体部分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球体部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球体部分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抗风转台部分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抗风转台部分左视图。

图中:1、保护罩;2、激光连接底板;3、激光器保护框组件;4、激光器;5、镜头保护框组件;6、镜头;7、镜头连接底板;8、热像仪;9、热像仪压圈;10、固定板;11、12V电源;12、交换机固定件;13、交换机;14、上盖板;15、相机;16、线路板架;17、自动聚焦板;18、主控制板;19、电控固定板;20、视频转换器;21、侧盖板;22、侧面球盖;23、气囊组件;24、后盖板;25、限位组件;26、前盖板;27、编码器座Ⅰ;28、编码器Ⅰ;29、光电开关座Ⅰ;30、光电开关Ⅰ;31、定位环Ⅰ;32、左轴;33、抗风转台;34、箱体;35、右轴;36、力矩电机Ⅰ;37、轴承内外环压盖;38、深沟球轴承组件;39、密封环;40、密封环下环;41、滚子轴承;42、方位轴;43、力矩电机Ⅱ;44、力矩电机控制器;45、定位环Ⅱ;46、固定套;47、导电环;48、导电环架;49、编码器座Ⅱ;50、电源;51、支撑板;52、底座;53、底座盖板;54、插座;55、光电开关Ⅱ;56、光电开关座Ⅱ;57、编码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变倍长焦距智能监控成像系统,包括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辅助激光照明模块,并分别集成在球体内,球体安装在抗风转台33上;保护罩1与侧盖板21机械连接,侧盖板21、侧面球盖22、后盖板24和前盖板26均机械连接,构成所述球体。

在球体内,激光连接底板2与激光器4连接,激光器保护框组件3置于激光器4出光口上,镜头连接底板7与镜头6连接,镜头保护框组件5内嵌于前盖板26内,置于镜头6出光口上;热像仪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0上,另一端通过热像仪压圈9固定在箱体34上,12V电源11固定在固定板10上,交换机13通过交换机固定件12固定在固定板10上,上盖板14与抗风转台33机械连接,相机15与镜头6电连接,自动聚焦板17与线路板架16机械连接,主控制板18与电控固定板19机械连接,视频转换器20固定在电控固定板19上;气囊组件23对称放置在球体内的箱体34两侧,限位组件25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编码器座Ⅰ27一侧与编码器Ⅰ28连接,另一侧与左轴32连接,光电开关座Ⅰ29一端与抗风转台33连接,另一端与光电开关Ⅰ30连接,定位环Ⅰ31与左轴32接触,力矩电机Ⅰ36与右轴35接触,轴承内外环压盖37的一侧与深沟球轴承组件38接触,另一侧与右轴35接触,密封环39一侧与箱体34接触,另一侧与抗风转台33接触;密封环下环40与底座52接触,滚子轴承41与方位轴42一端接触,力矩电机Ⅱ43与方位轴42一侧接触,力矩电机控制器44固定在支撑板51上,定位环Ⅱ45与方位轴42另一端接触,导电环47与导电环架48、固定套46接触,编码器座Ⅱ49与编码器Ⅱ57接触,电源50固定在支撑板51上,底座盖板53与底座52接触,插座54固定在底座盖板53上,光电开关Ⅱ55与光电开关座Ⅱ56接触。

所述的可见光监控模块是镜头6。

所述的红外监控模块是热像仪8。

所述的辅助激光照明模块是激光器4。

本发明将可见光监控模块、红外监控模块与辅助激光照明模块集成在抗风转台中,不仅可实现多种环境下的实时监控,还增强了环境适应的能力。其中,可见光监控模块采用大变倍比长焦距镜头,大大提升了监控距离(白天最远监控距离5公里、夜晚最远监控距离3公里);采用国内首创气囊装置,调节腔体内外气压保持一致,使各器件不受气压影响,从而保证了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外接电源通过底座52上的插座54与水平轴部分的12V电源11及垂直轴部分电源50电连接,水平轴部分的12V电源11与主控制板18电连接,控制激光器4、镜头6、热像仪8,垂直轴部分的电源50与力矩电机控制器44电连接,控制力矩电机Ⅱ43,大华相机15通过网线与电脑连接,电脑通过网线传输命令至大华相机,由大华相机传输命令给主控制板18,主控制板18控制镜头6、激光器4、热像仪8工作,电脑同时控制力矩电机Ⅱ43带动水平轴部分可旋转360°,垂直轴部分俯仰转动90°,镜头6所采集的图像通过视频转换器20将模拟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即可在电脑上显示清晰的图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