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5115发布日期:2019-06-21 23:4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直播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新闻直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播平台。



背景技术:

直播平台可以用于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现有技术中的直播平台主要为不可以移动的数字导播系统。该数字导播系统占地面积大,且重量重。直播时,不但需要在现场配备多名操作人员,而且该数字导播系统不能随意移动,如此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使用成本高;另一方面不方便移动物体的拍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直播平台,直播时,所述直播平台只需一名现场操作人员即可进行直播与录制,且所述直播平台能进行移动,以实现视频、全景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直播平台,包括:承重杆,所述承重杆包括用于背负于人体背部的直向杆件和由所述直向杆件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横向杆件,所述横向杆件的前端上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牵引线;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下方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接;多个魔术腿,多个所述魔术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每个所述魔术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设备的固定部;手持底座,所述手持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魔术腿包括两个支腿、第一转接件以及第二转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球部;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球部,两个所述支腿的一端枢轴连接,两个所述支腿的另一端上分别套接有一个轴承座,一个所述轴承座以使所述第一球部能够转动的方式包覆所述第一球部;另一个所述轴承座以使所述第二球部能够转动的方式包覆所述第二球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接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转接件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抵,所述第一转接件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转接环,所述第一转接环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一端上设置有魔术夹,所述魔术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所述固定部为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围成的两端敞开的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接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转接件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侧壁相抵,所述第二转接件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转接环,所述第二转接环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螺孔,每个所述螺孔的轴向与对应的所述支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一个螺丝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螺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持底座包括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前支撑臂、手持臂力稳定器、铁头云台,其中,所述铁头云台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固定,所述前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手持臂力稳定器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铁头云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内穿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向前延伸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手持臂力稳定器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相对侧的第一握持杆和第二握持杆,所述前支撑臂位于所述第一握持杆和所述第二握持杆之间,所述前支撑臂倾斜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握持杆和所述第二握持杆均倾斜向后延伸,且所述第一握持杆与所述第二握持杆的倾斜角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面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侧通过竖直延伸的立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后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弹簧夹与所述牵引线的下端相连,所述连接管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心位置向前延伸,且所述连接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杆件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魔术腿对称分布于所述牵引线的相对侧。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直播平台通过设置承重杆,一方面使得本申请所述的直播平台能被背负于人体的背部,从而实现可移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安装框架和多个魔术腿,使得能将多个直播设备集成于安装框架上。如此所述直播平台只需一名现场操作人员即可进行直播与录制,且所述直播平台能进行移动,以实现视频、全景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直播平台,直播时,所述直播平台只需一名现场操作人员即可进行直播与录制,且所述直播平台能进行移动,以实现视频、全景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直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直播平台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魔术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所述的外部设备可以是直播所使用的各种前端设备。例如:摄像机、全景相机、手持电脑、话筒、手机等。当然,前端设备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前端设备,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直播平台,包括:承重杆15,所述承重杆15包括用于背负于人体背部的直向杆件11和由所述直向杆件11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横向杆件13,所述横向杆件13的前端上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牵引线19;安装框架29,所述安装框架29包括第一安装板23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下方的第二安装板27,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所述牵引线19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板27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3相连接;多个魔术腿31,多个所述魔术腿31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每个所述魔术腿3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设备的固定部65;手持底座89,所述手持底座89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7上。

使用时,首先将直向杆件11背负于现场操作人员的背部,并使得横向杆件13从操作人员头部上方的位置向前延伸,以使得牵引线19能向下延伸至操作人员眼睛的前方。然后将各种直播时所使用的前端设备固定于各个魔术腿31的固定部65上,并调整各个魔术腿31的位置以使各个前端设备位于操作人员的视野范围内。最后,手握手持底座89,以使得安装框架29处于稳定的状态。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直播平台通过设置承重杆15,一方面使得本申请所述的直播平台能被背负于人体的背部,从而实现可移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安装框架29和多个魔术腿31,使得能将多个前端设备集成于安装框架29上,从而操作人员能对多个前端设备进行操作,以进行视频、全景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由此可见,本申请所述的直播平台只需一名现场操作人员即可进行直播与录制,且所述直播平台能进行移动。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承重杆15整体上呈L型。具体地,直向杆件11竖直延伸,横向杆件13水平延伸,且直向杆件11的长度方向与横向杆件1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由此,直向杆件11与横向杆件13形成L型的承重杆15。该直向杆件11用于背负于人体的背部。从而能够随人体的移动而移动,如此使得本申请所述的直播平台可移动。进一步地,该直向杆件11上设置有背带机构。从而该直向杆件11能通过该背带机构背负于人体的背部。该背带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易事背稳定器上的背心的结构。当然该背带机构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横向杆件13的前端上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牵引线19。进一步地,横向杆件13的前端设置有减震部17,该减震部17与牵引线19相连。该减震部17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当然该减震部17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进一步地,牵引线19的下端连接有弹簧夹21。该弹簧夹21可以采用现有的构造,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框架29悬挂于牵引线19的下端。具体地,安装框架29包括第一安装板23和位于第一安装板23下方的第二安装板27。第一安装板23后侧的中间位置通过弹簧夹21与牵引线19的下端相连,第一安装板23的前侧通过竖直延伸的立杆25与第二安装板27相连。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23与第二安装板27相面对。从而该第一安装板23相对于牵引线19为轴对称结构。且第二安装板27相对于牵引线19为轴对称结构。因此该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27能处于水平位置。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魔术腿31用于安装一个前端设备。从而多个魔术腿31能安装多个前端设备。每个魔术腿3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3上,如此使得多个前端设备能在第一安装板23上聚合,从而操作人员能通过操作不同的前端设备进行同步直播和录制,如此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个魔术腿3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设备的固定部65。该外部设备与固定部65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卡接、插接、粘接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该外部设备可以是直播所使用的各种前端设备。例如:摄像机、全景相机、手持电脑、话筒、手机等。当然,前端设备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的前端设备,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魔术腿31包括两个支腿、第一转接件37以及第二转接件39。每个支腿整体上呈杆状且每个支腿具有相对的两端,即(一端、另一端)。第一转接件37整体上呈杆状且第一转接件37具有相对的两端,即(一端、另一端)。第二转接件39整体上呈杆状且第二转接件39具有相对的两端,即(一端、另一端)。该两个支腿例如可以是第一支腿33和第二支腿35。进一步地,第一转接件37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23相连。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螺钉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第一转接件37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球部41。两个支腿的另一端上分别套接有一个轴承座45。例如第一支腿33的另一端上套接有一个轴承座45。第二支腿35的另一端上套接有一个轴承座45。一个轴承座45以使第一球部41能够转动的方式包覆第一球部41。例如第一支腿33另一端上的轴承座45包覆第一球部41。从而第一球部41能在第一支腿33的轴承座45内转动,如此使得第一转接件37与第一支腿33之间能相对转动。通过第一球部41的球状结构,使得第一支腿33与第一转接件37之间能进行球面转动。如此扩大了第一支腿33和第一转接件37之间的变换方向。两个支腿的一端枢轴连接。从而两个支腿之间能相对转动,进而两个支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能发生变化。即第一支腿33的一端和第二支腿35的一端枢轴连接。第一支腿33和第二支腿35之间能相对转动,进而第一支腿33和第二支腿35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能发生变化。第二转接件39的一端上设置有固定部65。从而前端设备固定于第二转接件39的一端上。第一转接件37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球部43,另一个轴承座45以使第二球部43能够转动的方式包覆第二球部43。即第二支腿35另一端上的轴承座45包覆第二球部43。从而第二球部43能在第二支腿35的轴承座45内转动,如此使得第二转接件39与第二支腿35之间能相对转动。通过第二球部43的球状结构,使得第二支腿35与第二转接件39之间能进行球面转动。如此扩大了第二支腿35和第二转接件39之间的变换方向。如此,每个魔术腿31上具有3处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接处。因此,每个魔术腿31能进行弯曲变形,从而使得多个魔术腿31能在第一安装板23的周围均匀排布。如此使得各个前端设备能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如图1、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2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7,第一转接件37螺纹连接于第一通孔47内。从而第一转接件37与第一安装板23相螺纹连接。第一转接件37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环形凸起49,第一环形凸起49与第一安装板23相抵,第一转接件37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转接环53,第一转接环53位于第一环形凸起49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该第一环形凸起49和第一转接环53使得第一通孔47与第一转接件37之间的螺纹连接更紧密,防止第一通孔47与第一转接件37之间发生松动。进一步地,该第一通孔47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47均匀分布于第一安装板23上。每个魔术腿31螺纹连接于一个第一通孔47内,从而保证多个魔术腿31能螺纹连接于第一安装板23上。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转接件39的一端上设置有魔术夹57,魔术夹5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59和第二侧壁61以及位于第一侧壁59和第二侧壁61之间的第三侧壁63,固定部65为第一侧壁59、第二侧壁61以及第三侧壁63之间围成的两端敞开的凹槽。使用时,每个前端设备能穿设于一个凹槽内,从而每个前端设备固定于一个该魔术夹57上。进一步地,第一侧壁59背对第三侧壁63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止挡部80。第二侧壁61背对第三侧壁63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止挡部82。该第一止挡部80和第二止挡部82用于防止前端设备收容于凹槽内时从凹槽内掉出。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三侧壁6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转接件39螺纹连接于第二通孔内,第二转接件39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环形凸起51,第二环形凸起51与第三侧壁63相抵,第二转接件39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转接环55,第二转接环55位于第二环形凸起51与第三侧壁63之间。该第二环形凸起51和第二转接环55使得第二通孔与第二转接件39之间的螺纹连接更紧密,防止第二通孔与第二转接件39之间发生松动。

如图3所示,优选地,每个支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螺孔67,每个螺孔67的轴向与对应的支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一个螺丝69螺纹连接于两个螺孔67中。优选地,多个魔术腿31对称分布于牵引线19的相对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持底座89固定于第二安装板27上。从而能通过手持底座89使得安装框架29保持稳定,以避免安装框架29的晃动。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手持底座89包括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前支撑臂71、手持臂力稳定器75、铁头云台73。其中,铁头云台73与第二安装板27相固定,前支撑臂71上设置有第一贯通孔81,手持臂力稳定器75上设置有第二贯通孔83,铁头云台7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贯通孔85,第三贯通孔85内穿设有连接管87,连接管87向前延伸并依次穿过第二贯通孔83与第一贯通孔81。使用时,可以手握手持臂力稳定器75以使得安装框架29稳定。该前支撑臂71用于支撑该安装框架29,从而当操作人员松开手持臂力稳定器75时,该安装框架29仍然保持稳定的状态。该铁头云台73可以采用现有的构造,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进一步地,连接管87从第二安装板27的中心位置向前延伸,且连接管87的延伸方向与横向杆件13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手持臂力稳定器75包括设置于连接管87相对侧的第一握持杆77和第二握持杆79,前支撑臂71位于第一握持杆77和第二握持杆79之间,前支撑臂71倾斜向前延伸,第一握持杆77和第二握持杆79均倾斜向后延伸,且第一握持杆77与第二握持杆79的倾斜角度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