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4317发布日期:2019-03-30 08:4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多信道通信系统,尤其关于一种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终端不再是计算机,而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的传感器。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纺织行业以及与其类似的传统制造行业领域,例如缝纫机、模板机等单独工作的传统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互相连接,便捷的获悉并传输每台设备的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并上传到统一的平台用于管理这些设备,以便进行数据统计,并科学合理的展示和分析这些设备的相关数据,在传统制造行业的传统设备之间形成物联网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在纺织行业以及与其类似的传统制造行业领域中,大多采用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方案,即,通过Wi-Fi或者蓝牙实现需要联网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通,以下表1为常用的无线连接方案的技术特点。表1无线接入技术传输距离传输带宽抗干扰接入数量WLAN技术短高低低Bluetooth技术短中中低Zigbee技术高低高高UWB技术短高中中NFC技术短低高高结合上述表1,采用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方案在中距离传输上普遍存在带宽不高的瓶颈。例如,蓝牙技术存在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带宽有限、接入数量低等缺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终端,将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控制信息为终端与服务器之间需要频繁发送的交互信息,数据信息为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无需频繁发送但数据量较大的数据,这些终端在不同时间以点对点方式通过数据处理装置与网关之间分别传输控制信息或数据信息;数据处理装置,与这些终端相连接,对从终端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编码或解码,并将控制信息发送到一控制信道以及将数据信息发送到一数据信道;以及网关,与数据处理装置利用Sub-G无线方式连接,网关分别按照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分别对应地解调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并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合并输出至服务器。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场合不同,多维度划分信道,对数据进行编码或解码分发到不同信道,可有效地提升系统带宽,优化系统容量。相比较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突破了中距离带宽受限的瓶颈,频点可以灵活选择,从而规避底噪较高的频点以有效地降低干扰,实现了多信道、高带宽、抗干扰、无线寻址等功能特点。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中距离(小于或等于半径100米)的密集覆盖,适用于带宽要求高,例如传输带宽大于500kbps的应用场合。以上的关于本
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的总体架构图。图2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终端进行数据传送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中网关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申请为采用Sub-G技术进行的创新型组网方式。其中,Sub-G技术为频率低于1GHz的射频技术。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的总体架构图。如图所示,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10包括多个终端100,网关300,网络400以及服务器500。多个终端100表示需要联网的设备,例如缝纫机、模板机等单独工作的物联设备。在网关300(即,基站)与终端100之间使用Sub-G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这些终端100与网关300之间在不同时间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终端100与服务器500之间需要传输的数据分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其中控制信息为终端100和服务器500之间需要频繁发送的交互信息,数据信息为终端100和服务器500之间无需频繁发送但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在现有的无线网关300上集成多个射频模块,不同的射频模块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调制发射,以实现多信道传输,从而提升系统带宽。终端100与网关300之间使用Sub-G无线通信,然后网关300再通过网络400与云端的服务器500进行通信。图2为用于说明图1中终端进行数据传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终端100需要下载的数据包括数据信息1、数据信息2、数据信息3及数据信息4,在下载的过程中,每下载一段时间的数据后都预留出一部分时间,供每个终端100和服务器500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即,数据信息1之后需要预留一部分时间给控制信息,供该终端100和服务器500进行控制信息的交互。同样,数据信息1、数据信息2、数据信息3及数据信息4之间分别需要设置时间以供控制信息的交互。接下来,请参考图3,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中网关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架构图。如图所示,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多个终端100、数据处理装置200及无线网关300。这些终端100是需要联网的物联设备,这些终端100与数据处理装置200之间连接有串口RS232模块,实现终端100与数据处理装置200之间串口RS232的连接,终端100的控制信息(例如,告警或状态上报等)和数据信息(例如图片或大数据文件等)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200。数据处理装置200由嵌入式开发板和微控制单元(MCU)组成,数据处理装置200中的微控制单元(MCU)将解析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编码或解码,将控制信息发送到控制信道,将数据信息发送到数据信道。数据处理装置200与网关300之间采用Sub-G无线方式连接,例如以433M私有协议无线进行数据通信。在无线网关300完成无线信号的收集,并将无线信号按照该控制信道和该数据信道对该控制信息和该数据信息进行解调后,进行合并输出,再通过图1中的网络400与服务器500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所能获得的主要技术指标可见下表2。表2可选信道78个单网关接入设备数50单网关空口传输速率256kbps有效传输距离100米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场合不同,多维度划分信道,对数据进行编码或解码分发到不同信道,可有效地提升系统带宽,优化系统容量。相比较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密集多信道通信系统突破了中距离带宽受限的瓶颈,频点可以灵活选择,从而规避底噪较高的频点以有效地降低干扰,实现了多信道、高带宽、抗干扰、无线寻址等功能特点。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中距离(小于或等于半径100米)的密集覆盖,适用于带宽要求高,例如传输带宽大于500kbps的应用场合。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