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通信便携站的对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7216发布日期:2019-04-30 18:42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星通信便携站的对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通信便携站的对星装置。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卫星通信:地球站直径在1.2-3.0米,重达几顿,携带困难,而且操作复杂,一般车载卫星通信系统尺寸也相对较大,重50公斤以上,个人无法携带,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场合,现有的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大多数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来完成搜星,由于采用的是手动寻星因此寻星过程较为满漫长,虽然满足了方便携带的条件,但是由于其寻星的操作较为繁琐,因此为了方便完成寻星操作,自动寻星的便携站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自动寻星是需要进行极化对星操作、方位对星操作以及俯仰对星操作三个操作完成即可完成对星,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对星操作往往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进行对星,这种对星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对星的基本要求,但是其效率较低,并且在调节的过程中鲜有使用对应的刻度标记部件,从而对数据收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然单独地实现自动寻星来说,在利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相当容易达到,但是在设计能够自动对星操作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自动寻星装置的引入是否会对增加卫星通信站的重量,是否增大卫星通信站的体积,从而影响便携式的通信站的运输,导致其不方便携带,基于以上的疑问,设计一种既能够满足自动对星操作卫星通信站,又能满足不会由于各种驱动机构的引入增大整个便携站的重量,增大便携站的体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卫星通信便携站的对星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自动实现卫星通信站的俯仰转动,能够自动实现卫星通信站的方位转动,方便对进行极化调整,使的整个卫星通信站的具结构紧凑,合理地对整个卫星通信站的空间进行布局,从而方便卫星通信站的携带,方便对各个调节机构的转动的角度进行确认,方便数据收集,利用各个限位机构,防止在各个驱动作用下,发生过转动的情况,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卫星通信便携站的对星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方位基座、设于方位基座上的俯仰箱、设于俯仰箱上的极化调节机构、设于方位基座和俯仰箱上的俯仰调节机构、设于底座和方位基座上的方位转向调节机构。

优选地,俯仰调节机构包括俯仰驱动电机、设于俯仰驱动电机一侧的驱动件、连接于驱动件上的传动件、连接于传动件上的从动件以及设于从动件上俯仰转动轴,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均位于方位基座的外壁上,俯仰转动轴穿于方位基座上,且另一端固定于俯仰箱上。

优选地,方位转向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方位基座内部下端的方位驱动电机、设于方位驱动电机一侧的减速机、设于减速机上的驱动轴、设于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于驱动齿轮一侧的从动齿轮、设于从动齿轮上的从动杆、设于从动杆下端的方位轴、装配于方位轴上的深沟球轴承、设于深沟球轴承上端的轴承盖、设于轴承盖下端的滚针轴承,减速机位于方位基座内部下底上,驱动轴穿于方位基座的下底上,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位于方位基座下端外侧,方位轴穿于底座上,轴承盖位于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下方,且下端固定于底座上。

优选地,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均为齿轮,且驱动件、传动件以及从动件之间相互啮合。

优选地,俯仰箱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杆,方位基座一侧壁上设有弧形运动槽和限位块,限位杆穿于弧形运动槽上,限位块位于弧形运动槽一端上,弧形运动槽位于从动件相对的一侧上。

优选地,方位基座下端设有两根相互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拔插,底座上设有两个相互呈中心对称的限位开关。

优选地,俯仰箱一侧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竖直指针,凹槽内设有刻度。

优选地,凹槽为扇形结构,且竖直指针的安转端设于凹槽夹角内侧,刻度设于弧线侧。

优选地,极化调节机构包括设于俯仰箱内的功率放大器、设于功率放大器上的极化波导、固定于极化波导一端的刻度盘、固定于极化波导另一端的天线面板以及连接于极化波导上的馈源组件。

优选地,俯仰箱顶端设有观察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俯仰调节机构,主要实现俯仰箱在方位基座上进行俯仰转动,并且将整个驱动机构置于方位基座中,一方面可以使真个便携站的重心下移,从而增大便携站使用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合理的利用了方位基座的空间,同时为了限制俯仰箱转动角度过大,设计了相应的限位杆和限位块,同时限位杆和限位块的引入能够节省电能的消耗,而齿轮的啮合的连接转动方式,能够及时对转动的角度进行锁死,从而方便定位,并且利用了刻度和凹槽方便对俯仰转动角度进行确认;

2、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方位转向调节机构,主要实现了方位基座在底座上的自动转动,其中将方位转向调节机构的驱动单元置于方位基座中,既提高了便携站的稳定性,又合理地利用了方位便携站的有效空间,同时为了增强底座对方位基座的支撑作用,使用了轴承盖和滚针轴承,既能增大底座与方位基座接触面积,又能减小方位基座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为了防止便携站在进行方位转动时出现过转动的现象,设计了相应的限位装置,从而节省电能的消耗;

3、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极化调节机构,主要实现极化调节,其中扁平状的功率放大器设计,能够减小便携站的宽度,从而方便携带,同时为了方便对极化转动角度进行记录,通过观察孔观察刻度盘上的数据,方便极化转动数据的收集;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实现卫星通信站的俯仰转动,能够自动实现卫星通信站的方位转动,方便对进行极化调整,使的整个卫星通信站的具结构紧凑,合理地对整个卫星通信站的空间进行布局,从而方便卫星通信站的携带,方便对各个调节机构的转动的角度进行确认,方便数据收集,利用各个限位机构,防止在各个驱动作用下,发生过转动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示出了俯仰调节机构立体结构图。

图3示出了方位转向调节机构爆炸图。

图4示出了不包括极化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示出了方位转向调节机构组装图。

图6示出了极化调节机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卫星通信便携站的对星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方位基座2、设于方位基座2上的俯仰箱3、设于俯仰箱3上的极化调节机构4、设于方位基座2和俯仰箱3上的俯仰调节机构5、设于底座1和方位基座2上的方位转向调节机构6。其中,底座1对便携站起着支撑的作用、方位基座2为各种驱动单元提供安装空间,并且为俯仰箱3的俯仰转动提供基座、俯仰箱3主要起着承载极化调节机构4起着基座的作用。通过以上的极化调节机构4、方位转向调节机构6以及俯仰调节机构5完成对星操作。

优选地,俯仰调节机构5包括俯仰驱动电机50、设于俯仰驱动电机50一侧的驱动件51、连接于驱动件51上的传动件52、连接于传动件52上的从动件53以及设于从动件53上俯仰转动轴54,驱动件51、传动件52以及从动件53均位于方位基座2的外壁上,俯仰转动轴54穿于方位基座2上,且另一端固定于俯仰箱3上。俯仰驱动电机50设于方位基座2内,从而合理的应用了方位基座2的有效空间。

优选地,方位转向调节机构6包括设于方位基座2内部下端的方位驱动电机60、设于方位驱动电机60一侧的减速机61、设于减速机61上的驱动轴62、设于驱动轴62上的驱动齿轮63、啮合于驱动齿轮63一侧的从动齿轮64、设于从动齿轮64上的从动杆65、设于从动杆65下端的方位轴66、装配于方位轴66上的深沟球轴承67、设于深沟球轴承67上端的轴承盖68、设于轴承盖68下端的滚针轴承69,减速机61位于方位基座2内部下底上,驱动轴62穿于方位基座2的下底上,驱动齿轮63和从动齿轮64位于方位基座2下端外侧,方位轴66穿于底座1上,轴承盖68位于驱动齿轮63和从动齿轮64的下方,且下端固定于底座1上。方位转向调节机构6,主要实现了方位基座2在底座1上的自动转动,其中将方位转向调节机构的驱动单元置于方位基座2中,既提高了便携站的稳定性,又合理地利用了方位便携站的有效空间,同时为了增强底座1对方位基座2的支撑作用,使用了轴承盖68和滚针轴承69,既能增大底座1与方位基座2接触面积,又能减小方位基座2与底座1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为了防止便携站在进行方位转动时出现过转动的现象,设计了相应的限位装置,从而节省电能的消耗。

优选地,驱动件51、传动件52以及从动件53均为齿轮,且驱动件51、传动件52以及从动件53之间相互啮合。选用齿轮作用传动件,为了能够在进行俯仰转动时多俯仰转动的角度及时的进行锁死。

优选地,俯仰箱3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杆32,方位基座2一侧壁上设有弧形运动槽20和限位块21,限位杆32穿于弧形运动槽20上,限位块21位于弧形运动槽20一端上,弧形运动槽20位于从动件53相对的一侧上。限位杆32和限位块21的引入能够限制俯仰转动的角度。

优选地,方位基座2下端设有两根相互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拔插22,底座1上设有两个相互呈中心对称的限位拔插22。限位拔插22和限位拔插22的设计,对方位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优选地,俯仰箱3一侧上设有凹槽30,凹槽30内设有竖直指针31,凹槽30内设有刻度。方便对俯仰转动角度及时的记录,提高对星的效率。

优选地,凹槽30为扇形结构,且竖直指针31的安转端设于凹槽30夹角内侧,刻度设于弧线侧。

优选地,极化调节机构4包括设于俯仰箱3内的功率放大器40、设于功率放大器40上的极化波导42、固定于极化波导42一端的刻度盘41、固定于极化波导42另一端的天线面板43以及连接于极化波导42上的馈源组件44。

优选地,俯仰箱3顶端设有观察孔33。方便对极化调节机构4转动的角度进行及时的观察,通过观察刻度盘41上的刻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一、在便携站的对星操作中,需要通过极化调节机构4、方位转向调节机构6以及俯仰调节机构5三个调节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对星操作,而对星由于对星条件的不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因此在此进行各个调节机构如何进行对星操作进行描述,而具体地,在实际的实施环节中,三个调节机构共同作用即可完成对星操作;

二、方位转向调节机构6实施过程如下:方位驱动电机60驱动减速机61开始工作,减速机61带动驱动轴62转动,驱动轴62带动驱动齿轮63开始转动,驱动齿轮63带动从动齿轮64转动,从动齿轮64由于固定在底座1上的方位轴66的原因使得方位基座2开始转动,方位基座2在转动的过程中,限位拔插22和限位拔插22相互作用,限制了方位转动的角度,从而防止出现过转动的现象;

三、俯仰调节机构5实施过程如下:俯仰驱动电机50带动驱动件51转动,驱动件51带动传动件52,传动件52带动从动件53转动,而从动件53的转动将使得俯仰箱3完成俯仰转动,并且在俯仰调节的过程中,箭头竖直向下的竖直指针31指出目前俯仰箱3转动的角度,同时限位杆32和限位块21的引入能够限制俯仰转动的角度;

四、极化调节机构4实施过程如下:极化调节通过天线面板43转动馈源组件44,在转动时通过观察孔观察刻度盘41的数据,从而方便完成对星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