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8584发布日期:2019-05-11 00:3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但传统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存在由于夜晚没有光照的时候会出现拍摄不清的现象的问题,致使摄像机对人脸面部识别特征出现一定的偏差,且传统的摄像机大多不能灵活转动,也存在散热效果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灵活度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避免热量积累,对内部零件造成伤害。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部壳壁上固定有上罩壳,所述机壳前后两侧下部右侧均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所在的机壳位置处左侧均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机壳底部固定有摆动架,所述摆动架旁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转动轴与所述摆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摆动架支座上,所述摆动架支座下方设置有转盘,所述摆动架支座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转盘前后两侧,所述转盘下方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上的转动轴与所述转盘底部相连,所述固定壳左侧连接有支架,所述机壳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红外补光灯,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所在的机壳位置处外侧均设置有摄像头,且摄像头设置在机壳右侧面四角,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所在的机壳右侧面位置处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红外补光灯,所述机壳右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红外补光灯,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机壳的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内安装有散热扇。

优选地,所述散热扇包括第三步进电机和转叶,所述出风口处还设置有防尘网。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板和杆体,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缓冲垫上均设置有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下边缘沿固定壳往安装板方向平滑往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的下方设置有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罩壳的前端还设置有往外延伸的雨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机壳底部两侧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发射器通过发射红外光线与红外线接收器配合作用,用于发现该新型两侧的移动热源,当人靠近时,红外线接收器会感受到接收到光波的异常,从而通过电线传输信号至摄像头,摄像头开启,对人脸进行识别;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以及光敏传感器,当光敏传感器监控到光线的亮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阙值时,光敏传感器会通过电线传输信号至第一红外补光灯、第二红外补光灯,第一红外补光灯和第二红外补光灯会打开发射红外光线,辅助人脸识别,提高识别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机壳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并在出风口内侧散热扇,散热扇转动带动空气经过内部电子元器件及时带走热量,避免摄像机工作温度过高致使零件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架支座、转盘以及固定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架、第二步进电机、摆动架支座以及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上罩壳,3-红外线发射器,4-红外线接收器,5-摆动架,6-第二步进电机,7-摆动架支座,8-转盘,9-固定壳,10-第一步进电机,11-支架,12-第一红外补光灯,13-摄像头,14-第二红外补光灯,15-出风口,16-进风口,17-第三步进电机,18-转叶,19-防尘网,20-安装板,21-杆体,22-缓冲垫,23-螺栓孔,24-光敏传感器,25-雨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摄像机,包括机壳1,机壳1上部壳壁上固定有上罩壳2,在实际安装中,上罩壳2可以通过螺丝连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机壳1上,机壳1前后两侧下部右侧均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发射器3所在的机壳1位置处左侧均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4,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4配套使用,用于监控移动热源,红外线接收器4是与摄像头13电性连接的,当人靠近摄像机处时,红外线发射器3发出的红外光折回被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感知异常,红外线接收器4会传递信号至摄像头13,摄像头13开启对人脸进行拍摄,红外监控技术是目前相当成熟的技术,红外线发射器3和红外线接收器4是常见的市售产品,红外线发射器3可采用产品型号是KD-IR5850的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4的型号与之对应;在机壳1底部固定有摆动架5,摆动架5的上端是粘结固定在机壳1的底部,摆动架5旁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6,第二步进电机6的转动轴与摆动架5固定连接,第二步进电机6的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摆动架支座7上,第二步进电机6的转动轴转动,能带动摆动架5转动,即驱动机壳1的上下转动,在摆动架支座7下方设置有转盘8,摆动架支座7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转盘8前后两侧,摆动架支座7的下端可通过粘结或熔接的方式固定在转盘8上,转盘8下方设置有固定壳9,固定壳9内部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10,第一步进电机10上的转动轴与转盘9底部相连,第一步进电机10用于驱动转盘9的转动,从而最终带动机壳1的左右转动,便于对人的脸部灵活拍摄,拍摄后的照片会经电线传输至外部远端控制端进行信息采集、识别。

在固定壳9的左侧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便于将本设备安装固定在墙壁上,支架11包括安装板20和杆体21,杆体21的一端与安装板20焊接,另一端与固定壳9焊接,安装板20上设置有缓冲垫22,缓冲垫22是胶垫,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缓冲垫22是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0上,缓冲垫22的作用是,当安装的墙面不平整或坑洼时,缓冲垫22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则产生填充、协调的作用,使安装板20能稳固平整地固定在墙壁上,在安装板20与缓冲垫22上均设置有螺栓孔23,供螺栓插入进行安装;优选地,杆体21的下边缘是沿固定壳9往安装板20方向平滑往下延伸,此设计的目的是,既令杆体21的形状具有一定的流线型,增强艺术美感,也能增强杆体21的支撑强度,此与三角形支撑原理类似,此为物理原理知识,此处不作赘述。

在机壳1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红外补光灯12,第一红外补光灯12所在的机壳1右侧面位置处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红外补光灯14,机壳1右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红外补光灯14,第一红外补光灯12以及第二红外补光灯14均用于补光作用,在第一红外补光灯12的下方设置有光敏传感器24,光敏传感器24与第一红外补光灯12、第二红外补光灯14电性连接,当光敏传感器24监控到外部光线强度低于设定阙值时,光敏传感器24会通过电线传输信号至第一红外补光灯12和第二红外补光灯14,第一红外补光灯12和第二红外补光灯14会开启进行补光,第一红外补光灯12、第二红外补光灯14以及光敏传感器24也均是常见是市售零件,光敏传感器24能感应光线的明暗变化,输出微弱的电信号,通过简单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可以控制灯具的自动开关,已经在广泛应用,其中,第一红外补光灯12和第二红外补光灯14可以采用产品型号是xyj-854500的补光灯,光敏传感器24可选用型号是NH206ZWS0~200k-R的光敏传感器;第一红外补光灯12所在的机壳位置处外侧均设置有摄像头13,且摄像头13设置在机壳右侧面四角,便于对人脸进行多角度拍摄,机壳1的上还设置有出风口15和进风口16,出风口15内安装有散热扇,散热扇包括第三步进电机17和转叶18,转叶18与第三步进电机17的转动轴连接,第三步进电机17用于带动转叶18转动,当散热扇启动后,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6进入到机壳1内部,并从出风口15排出,将机壳1内的热量进行带出,避免热量堆积,对内部零部件造成损害,在出风口15处还设置有防尘网19,防尘网19是普通常见的金属孔网,对散热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也对外物进入触碰到散热扇,第一步进电机10、第二步进电机6以及第三步进电机17均是常见的市售零部件,第一步进电机10、第二步进电机6以及第三步进电机17均可以采用产品型号是OT-35HS25-001-A0的微型混合步进电机,不仅尺寸大小合适,重量也只有125g,便于安装;此外,在上罩壳2的前端还设置有往外延伸的雨檐25,雨檐25对雨水有遮挡作用,避免直接打湿拍摄镜面,影响到拍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