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路系统结构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533发布日期:2019-05-15 23:2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磁路系统结构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换能器,尤其涉及磁路系统结构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跌落试验是考验扬声器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跌落时,出现不良比例最高的是中心磁钢与轭铁脱离,造成跌落试验后的产品异常音。目前粘接磁钢的轭铁面大多光滑,有部分扬声器中的轭铁表面做有压花结构,但都不能有效提高轭铁与磁钢之间的粘接力,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跌落不良。

由于目前磁钢与轭铁粘接普遍使用厌氧胶,粘接磁钢的时候需要热压工艺,将磁钢和轭铁压紧,挤出磁钢和轭铁缝隙中的空气,将胶水摊开,以达到粘接目的。但是热压的时候,会将胶水压的很薄,热压压力越大,跌落掉磁比例越高;热压压力过小时,胶水摊胶不均匀,跌落掉磁比例也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轭铁与磁钢连接稳定的磁路系统结构及扬声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磁路系统结构,包括轭铁和设于所述轭铁顶面的磁钢,磁钢与轭铁通过厌氧胶粘接,所述轭铁的顶面设有容胶槽,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为0.01-0.1mm,所述磁钢覆盖所述容胶槽的开口区域,所述厌氧胶填充所述容胶槽。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为0.01-0.05mm。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的深度为0.02mm。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对应于覆盖其的磁钢的中央区域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的数量与所述磁钢的数量相等,且所述容胶槽与所述磁钢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扬声器,包括上述磁路系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实验发现,磁钢与轭铁之间的厌氧胶的厚度控制在0.01mm-0.1mm时,厌氧胶的粘接力比较大,为保证胶水厚度及摊胶面积,本方案在轭铁上设置位于磁钢底部的容胶槽以存储胶水,保证胶水厚度,达到了提高粘接力的作用,从而保证了轭铁与磁钢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磁路系统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磁路系统结构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轭铁;

2、磁钢;

3、容胶槽;

4、厌氧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轭铁上设置位于磁钢底部的容胶槽以存储胶水,保证胶水厚度,达到了提高粘接力的作用,从而保证了轭铁与磁钢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和图2,磁路系统结构,包括轭铁1和设于所述轭铁1顶面的磁钢2,磁钢2与轭铁1通过厌氧胶3粘接,所述轭铁1的顶面设有容胶槽3,所述容胶槽3的深度为0.01-0.1mm,所述磁钢2覆盖所述容胶槽3的开口区域,所述厌氧胶3填充所述容胶槽3。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磁钢与轭铁之间的厌氧胶的厚度控制在0.01mm-0.1mm时,厌氧胶的粘接力比较大,为保证胶水厚度及摊胶面积,本方案在轭铁上设置位于磁钢底部的容胶槽以存储胶水,保证胶水厚度,达到了提高粘接力的作用,从而保证了轭铁与磁钢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3的深度为0.01-0.05mm。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3的深度为0.02mm。

由上述描述可知,厌氧胶的厚度在0.02mm左右时粘接力最大。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3对应于覆盖其的磁钢2的中央区域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轭铁与磁钢之间的粘接力均匀,利于进一步提高磁路系统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3的数量与所述磁钢2的数量相等,且所述容胶槽3与所述磁钢2一一对应设置。

扬声器,包括上述磁路系统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上述磁路系统结构的扬声器工作稳定性好。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扬声器,包括磁路系统结构,所述磁路系统结构包括轭铁1和设于所述轭铁1顶面的磁钢2,磁钢2与轭铁1通过厌氧胶3粘接,所述轭铁1的顶面设有容胶槽3,所述容胶槽3的深度为0.01-0.1mm,所述磁钢2覆盖所述容胶槽3的开口区域,所述厌氧胶3填充所述容胶槽3。

所述磁路系统结构既可以是单磁路系统结构,也可以是三磁路系统结构,还可以是五磁路系统结构等多磁路系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3的深度为0.01-0.05mm。优选的,所述容胶槽3的深度为0.02mm。当容胶槽3的深度在0.02mm左右时,磁路组件从现有的30次定向跌落掉磁提高到200次定向跌落不掉磁,优化效果极为显著。

所述容胶槽3对应于覆盖其的磁钢2的中央区域设置。

所述容胶槽3的数量与所述磁钢2的数量相等,且所述容胶槽3与所述磁钢2一一对应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路系统结构及扬声器,轭铁与磁钢连接稳定,利于提高扬声器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