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9533发布日期:2019-05-28 18:0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



背景技术:

耳机的工作原理分为动圈式与动铁式两种,动铁单元经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发生振荡并发声;动圈式耳机是由一个圆形线圈,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下,前后反复运动,从而带动振膜振动机械机构。

由于体积的限制,目前市场上的入耳式耳机使用一单元及双单元居多,高中低频由一个单元发出,灵敏度及声音解析力不佳,给用户带来较差的客户体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具备用三动圈单元相互独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入耳式耳机的高、中、低频由一个单元发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开设有接线通口,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壳体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金属腔体,所述第一金属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高音喇叭,所述第一金属腔体的右侧设置有与高音喇叭相连通的第一通音管,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之间通过对称的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二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金属腔体,所述第二金属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中音喇叭,所述第二金属腔体的右侧设置有与中音喇叭相连通的第二通音管,所述壳体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二固定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腔体,所述第三金属腔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主音乐通管,所述主音乐通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低音喇叭,所述第一通音管远离高音喇叭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一固定件和第三金属腔体且延伸至第三金属腔体的内部与主音乐通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音管远离中音喇叭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二固定件和第三金属腔体且延伸至第三金属腔体的内部与主音乐通管相互连通,所述主音乐通管的后侧贯穿壳体且延伸其外部固定连接有耳塞。

优选的,所述接线通口的内壁上卡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左右均贯穿接线通口且延伸至其外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后侧且位于主音乐通管的左侧设置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后侧对应主音乐通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套,所述加固套的内壁与主音乐通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耳塞的后侧设置有防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金属腔体、高音喇叭、第二金属腔体、中音喇叭、第三金属腔体、主音乐通管、低音喇叭和耳塞相互配合,使得入耳式耳机中的高、中、低三个发声单元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提高入耳式耳机的灵敏度和解析力,增强了入耳式耳机的市场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套,起到了固定连接线的作用,防止接头由于拉拽而导致松动,通过设置软垫,起到了保护耳朵的作用,通过设置加固套,起到了对主音乐通管进行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防尘层,起到了防止耳朵或者空气内的杂质进入主音乐通管内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接线通口、3第一固定件、4连接板、5固定螺栓、6第一金属腔体、7高音喇叭、8第一通音管、9第二固定件、10固定块、11第二金属腔体、12中音喇叭、13第二通音管、14第三金属腔体、15主音乐通管、16低音喇叭、17耳塞、18限位套、19软垫、20加固套、21防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侧开设有接线通口2,接线通口2的内壁上卡接有限位套18,限位套18的左右均贯穿接线通口2且延伸至其外部,通过设置限位套18,起到了固定连接线的作用,防止接头由于拉拽而导致松动,壳体1内壁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3,第一固定件3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通过固定螺栓5与壳体1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壳体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金属腔体6,第一金属腔体6的内壁上设置有高音喇叭7,通过设置第一金属腔体6,起到了将高音喇叭7与其他发声元件隔开的作用,第一金属腔体6的右侧设置有与高音喇叭7相连通的第一通音管8,壳体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9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通过对称的两个固定块10固定连接,壳体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二固定件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金属腔体11,第二金属腔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中音喇叭12,通过设置第二金属腔体11,起到了将中音喇叭12与其他发声元件隔开的作用,第二金属腔体11的右侧设置有与中音喇叭12相连通的第二通音管13,壳体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第二固定件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腔体14,第三金属腔体1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主音乐通管15,主音乐通管15的内壁上设置有低音喇叭16,通过设置第三金属腔体14,起到了将低音喇叭16与其他发声元件隔开的作用,第一通音管8远离高音喇叭7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一固定件3和第三金属腔体14且延伸至第三金属腔体14的内部与主音乐通管15相互连通,第二通音管13远离中音喇叭12的一侧依次贯穿第二固定件9和第三金属腔体14且延伸至第三金属腔体14的内部与主音乐通管15相互连通,主音乐通管15的后侧贯穿壳体1且延伸其外部固定连接有耳塞17,壳体1的后侧且位于主音乐通管15的左侧设置有软垫19,通过设置软垫19,起到了保护耳朵的作用,壳体1的后侧对应主音乐通管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固套20,加固套20的内壁与主音乐通管1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固套20,起到了对主音乐通管15进行支撑的作用,耳塞17的后侧设置有防尘层21,通过设置防尘层21,起到了防止耳朵或者空气内的杂质进入主音乐通管15内部的作用,通过第一金属腔体6、高音喇叭7、第二金属腔体11、中音喇叭12、第三金属腔体14、主音乐通管15、低音喇叭16和耳塞17相互配合,使得入耳式耳机中的高、中、低三个发声单元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提高入耳式耳机的灵敏度和解析力,增强了入耳式耳机的市场竞争力。

使用时,将耳塞17塞入耳朵里即可,高音喇叭7会通过第一通音管8将高音传递到主音乐通管15内,中音喇叭12通过第二通音管13将中音传递到主音乐通管15,而低音喇叭16将声音直接传递到主音乐通管15上,通过主音乐通管15传递到使用者耳朵内,三个音频的音乐传递到耳朵里,三个音频的元件相互独立,不会出现相互干扰,从而提高了音乐的辨识度和解析力,提高了音效。

综上所述:该三动圈单元的微型喇叭,通过第一金属腔体6、高音喇叭7、第二金属腔体11、中音喇叭12、第三金属腔体14、主音乐通管15、低音喇叭16和耳塞17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入耳式耳机的高、中、低频由一个单元发出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