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344发布日期:2019-06-26 00:4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路由器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由器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路由器等设备由于需要长期不间断使用,应当具有较好的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如防尘、防潮湿和散热功能。

一般来说,防潮湿、防尘和散热功能是相互矛盾的功能,防潮湿、防尘需要尽可能的不让电路板和外界接触,而散热功能要求通风顺畅,会一定程度增加电路板与空气的接触。

有鉴于此,中国专利201710746403.4公开了一种路由器的防尘结构。如图1所示,该文献涉及的路由器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罩200,其套在壳体101上,所述防尘罩200具有顶板201及连接于顶板201的两侧板202,所述两侧板202卡接于壳体101的两侧,由于路由器100不间断地工作,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影响路由器100的正常使用,为了避免防尘罩200影响路由器100散热,顶板201与壳体101的上表面设有距离,且所述顶板201具有台阶状形体,该台阶状形体由垂直于壳体101上表面的第一侧壁203及平行于壳体101上表面的第二侧壁204组成,垂直于壳体101上表面的第一侧壁203上具有散热孔205。该文献中,路由器的防尘结构,可以防止灰尘落在路由器的壳体表面,且在擦拭时,不会碰到路由器上连接的线缆,方便擦拭。

可见,在上述文献的方案中,为了避免散热和防尘直接的矛盾,额外增设了一个防尘罩,装置的体积势必增加,且影响散热能力。另一方面,防尘罩的温度,通常低于壳体,在湿度高的情况下,防尘罩上容易形成结露。尤其是,由于路由器内部件的布局的问题,会导致一些部位温度显著低于其他部位,例如光纤接口附近。光纤接口附近需要有一定大小的空间,其温度较其他部位更底,在路由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例如低气温的冬天)光纤接口附近更容易产生结露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路由器保护壳容易结露、散热不佳的缺点,提供一种成本更低散热更好、不易结露的路由器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路由器保护壳,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覆路由器的电路板;光纤接口槽,形成于在所述外壳本体的侧边;光纤接口,所述光纤接口形成于所述光纤接口槽内,一端连接到所述电路板,另一端连接到光纤;光纤盖,所述光纤盖拼接到所述光纤接口槽,用于保护所述光纤接口;所述光纤接口槽的内壁上形成有栅格型的散热槽。

此处,相较于现有技术,光纤接口槽设置在侧边,散热效率更高的栅格型散热槽也位于侧边,使得路由器保护壳在不易进入灰尘的同时保留了较好的散热功能。另一方面,光纤接口附近没有发热元件,在路由器工作时,热量可以通过栅格型散热槽在光纤接口附近汇集,使得光纤接口附件温度与路由器内电路板附近的温度不会有太大差异。进而,使得光纤接口槽与路由器其他部分之间不易产生结露。

较佳的,所述外壳本体上设置有散热孔的阵列。

在外壳本体上设置散热孔阵列,在进行散热的同时,也会把热量从外壳本体的内部带到外壳本体的外表面,使得内外温差降低,更加难以产生结露。

较佳的,所述光纤盖通过所述光纤接口槽内壁上形成的滑槽,滑动拼合到所述光纤接口槽。

较佳的,所述光纤盖上设置有栅格型的散热槽。

此处,在光纤盖上设置栅格型散热槽使得光纤接口槽内的热量也可以散发到外部。

较佳的,所述光纤盖通过螺件和/或卡扣式结构固定到所述光纤接口槽。

较佳的,所述散热孔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槽。

散热孔面积小是为了防止异物进入路由器保护壳,同时散热孔面积较小,结露形成的水会因为张力足够大而被吸附到散热孔内,此时,路由器内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将其自然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光纤接口槽与外壳本体之间通过散热槽连通,在保持散热能力、防尘能力的同时,还能降低光纤接口附近的温度与路由器其他部位的温差,使得光纤接口部分更不容易结露。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路由器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路由器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2为本实施例的路由器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路由器保护壳10包括有:外壳本体11,外壳本体11包覆路由器的电路板;光纤接口槽20,形成于在外壳本体11的侧边;光纤接口21,光纤接口21形成于光纤接口槽20内,一端连接到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另一端连接到光纤(图中未示出);光纤盖23,光纤盖23拼接到光纤接口槽20,用于保护光纤接口;光纤接口槽20的内壁上形成有栅格型的散热槽22。本实施例中,路由器保护壳10为扁平的长方体盒状结构,其侧边包括有各类接口以及天线。

光纤接口槽20设置在路由器保护壳的侧边,具体来说是在一个角上,光纤接口槽20与电路板之间被外壳本体11的一部分阻隔,但该阻隔部分上形成有栅格型的散热槽20,除此以外,该阻隔部分也留有用于走线的缝隙。该缝隙也可以用于通风散热。

相较于现有技术,光纤接口槽20设置在侧边,散热效率更高的栅格型散热槽22也位于侧边,使得路由器保护壳10在不易进入灰尘的同时保留了较好的散热功能。另一方面,光纤接口附近没有发热元件,在路由器工作时,热量可以通过栅格型散热槽22在光纤接口附近汇集,使得光纤接口附件温度与路由器内电路板附近的温度不会有太大差异。进而,使得光纤接口槽20与路由器其他部分之间不易产生结露。

外壳本体11上设置有散热孔13的阵列。

在外壳本体11上设置散热孔13阵列,在进行散热的同时,也会把热量从外壳本体11的内部带到外壳本体11的外表面,使得内外温差降低,更加难以产生结露。

在另一个实施形态中,散热孔13可以由点阵状的小坑代替,点阵状的小坑可以使得外壳本体11的散热面积扩大,且,当小坑设置在外壳本体11向外的一侧时,还可以增加外壳本体11上摩擦力。

光纤盖23通过光纤接口槽20内壁上形成的滑槽25,滑动拼合到光纤接口槽20。

光纤盖23上设置有栅格型的散热槽24。

此处,在光纤盖23上设置栅格型散热槽24使得光纤接口槽20内的热量也可以散发到外部。

光纤盖23通过螺件和/或卡扣式结构固定到光纤接口槽20。同时,光纤盖23在滑槽25的方向上设置有滑动方向的标识箭头。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容易的操作。

由于路由器的光纤有时需要进行更换,更换时,只需要打开光纤盖23即可,不需要将外壳本体全部打开。

散热孔13的面积小于散热槽22。

散热孔13面积小是为了防止异物进入路由器保护壳,同时散热孔13面积较小,结露形成的水会因为张力足够大而被吸附到散热孔13内,此时,路由器内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将水分自然烘干。

当路由器使用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例如温差高、潮湿的环境时,路由器保护壳的材料可以使用多孔隙的铝材。也可以在电路板上涂覆三防漆等,加强防护。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