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5330发布日期:2019-06-19 00:2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



背景技术:

三辊闸是人流通道的控制设备。用于人员出、入口需要进行控制的地方,如饭堂、宾馆、博物馆、体育馆、俱乐部、地铁、车站、码头等场所。三辊闸的使用可以使人流有序的通过通道。

目前在工地上使用的三辊闸门禁通道的打卡数据大多数都只有其所连接的电脑上存有,由于工地施工现场上工种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员工的进出信息很难集中管理,更多的情况是一家建筑公司可能会同时存在多个地区多个施工现场,对于异地的建筑公司来说,掌握人员的打卡考勤情况十分必要,若每天等待员工打卡完毕后再由人工操作发送打卡数据,一则速度较慢,二则不能实时监控,并且在工地上灰尘较多,容易对传输器内部零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传输器人工传输数据较慢、不能实现实时监控和灰尘易损坏内部零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包括员工IC卡和除尘壳体,所述员工IC卡电性连接有IC卡读写器,所述IC卡读写器电性连接有智能三辊闸,所述智能三辊闸分别电性连接有处理器和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电性连接有电脑,所述电脑电性连接有LED显示屏,所述数据采集器电性连接有4G模块一,所述4G模块一电性连接有后台服务器,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有视频模块。

所述除尘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通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内壁开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管的内壁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表面通过开设的插孔滑动插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筒和螺旋片,所述过滤筒靠近通气口的一端内壁开设有过滤出口,所述过滤筒的内壁与螺旋片的外表面滑动套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三辊闸电性连接有红绿信号灯,所述红绿信号灯的型号为TB50-2T-D。

优选地,所述后台服务器电性连接有4G模块二,所述4G模块二电性连接有手持终端,所述4G模块一和4G模块二的型号均为USR-LTE-7S4,所述手持终端包括智能手机。

优选地,所述视频模块包括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电性连接有视频存储器,所述视频存储器电性连接有视频接收器,所述视频接收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视频摄像头的型号为JW-AP21。

优选地,所述螺旋片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细过滤网,所述细过滤网包括钢丝细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连杆靠近过滤筒外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蜂窝过滤网,所述蜂窝过滤网的外表面与过滤筒的内壁活动套接。

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外端内壁固定安装有阴极磁环,所述过滤筒外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阳极磁环,所述阴极磁环与阳极磁环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数据采集器电性连接有4G模块一,4G模块一电性连接有后台服务器,达到了将数据采集器内的数据经过4G模块一实现无线实时传输的效果,使用时,智能三辊闸对员工IC卡的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并收集,收集后的数据在电脑存储的同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4G模块一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内,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传输器人工传输数据较慢的技术问题。

2、通过设置处理器电性连接有视频模块,达到了对通过智能三辊闸的员工实现无线视频监控的效果,使用时,将视频摄像头对准智能三辊闸的通道处,进而对出入员工实现实时监控,再将视频经过视频存储器和视频接收器存储接收后通过处理器处理由4G模块一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从而解决了不能实现实时监控的技术问题。

3、通过设置螺旋片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细过滤网,连杆靠近过滤筒外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蜂窝过滤网,达到了对散热空气中的灰尘进行纵深式除尘,蜂窝过滤网预先对空气中较大颗粒物进行去除,再经过细过滤网除去细小灰尘,最后再实现散热的效果,使用阴极磁环与阳极磁环磁连接,可便于拆卸,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的视频模块系统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的除尘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的通气管结构剖视图。

图中:1、员工IC卡;2、除尘壳体;3、IC卡读写器;4、智能三辊闸;5、处理器;6、数据采集器;7、电脑;8、LED显示屏;9、4G模块一;10、后台服务器;11、视频模块;111、视频摄像头;112、视频存储器;113、视频接收器;12、通气管;13、通气口;14、散热风扇;15、连杆;16、过滤筒;17、螺旋片;18、过滤出口;19、红绿信号灯;20、4G模块二;21、手持终端;22、蜂窝过滤网;23、阴极磁环;24、阳极磁环;25、细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实名制通道数据采集传输器,包括员工IC卡1和除尘壳体2,员工IC卡1型号可选用Davinci中uid钥匙扣,uid钥匙扣采用全新ABS材质,防水、耐用、便于携带,员工IC卡1电性连接有IC卡读写器3,IC卡读写器3可选用卡工坊中NFC Reade,其优点在于与上述员工IC卡1相对应,免电脑连接,一键读写,完成复制,同时只需两节7号电池,即可携带在室外进行对员工IC卡1验证,IC卡读写器3电性连接有智能三辊闸4,智能三辊闸4型号可选用jca的JCA-S03BD,具有防水、防晒、防腐蚀的特点,可进行人脸设别、指纹识别、刷二维码、刷身份证和刷电子卡的多种验证通道,智能三辊闸4电性连接有红绿信号灯19,红绿信号灯19的型号为TB50-2T-D,可实现显示员工IC卡1信息是否正确,与车站检票验证原理相同,智能三辊闸4分别电性连接有处理器5和数据采集器6,处理器5可选用80C51系列的单片机,数据采集器6可选用安富莱电子的数据采集模块,具有以下特点:

使用AD7606高精度16位ADC芯片,8路模拟输入。阻抗1M欧姆。无需负电源,无需前端模拟运放电路,可直接接传感器输出。输入范围正负5V,正负10V。可通过IO控制量程。分辨率16位。最大采样频率200Ksps。支持8档过采样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抖动)内置基准,单5V供电,SPI接口或16位总线接口。接口IO电平可以是5V或3.3V;AD7606的配置很简单,它没有内部寄存器。量程范围和过采样参数是通过外部IO控制的,采样速率由MCU或DSP提供的脉冲频率控制;AD7606和MCU之间的通信接口电平由VIO引脚控制。也就是说VIO必须接单片机的电源,可以是3.3V也可以是5V。

数据采集器6电性连接有电脑7,电脑7电性连接有LED显示屏8,数据采集器6电性连接有4G模块一9,4G模块一9型号可选用USR-LTE-7S4,具有串口透传,高速上网的特点,4G模块一9电性连接有后台服务器10。

通过设置数据采集器6电性连接有4G模块一9,4G模块一9电性连接有后台服务器10,达到了将数据采集器6内的数据经过4G模块一9实现无线实时传输的效果,使用时,智能三辊闸4对员工IC卡1的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并收集,收集后的数据在电脑7存储的同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4G模块一9传输至后台服务器10内,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传输器人工传输数据较慢的技术问题。

后台服务器10电性连接有4G模块二20,4G模块二20电性连接有手持终端21,4G模块一9和4G模块二20的型号均为USR-LTE-7S4,手持终端21包括智能手机;设置4G模块二20电性连接有手持终端21,可将监控数据信息无线发送给现场负责人,便于管理,处理器5电性连接有视频模块11。

视频模块11包括视频摄像头111,视频摄像头111电性连接有视频存储器112,视频存储器112电性连接有视频接收器113,视频接收器113与处理器5电性连接,视频摄像头111的型号为JW-AP21。

通过设置处理器5电性连接有视频模块11,达到了对通过智能三辊闸4的员工实现无线视频监控的效果,使用时,将视频摄像头111对准智能三辊闸4的通道处,进而对出入员工实现实时监控,再将视频经过视频存储器112和视频接收器113存储接收后通过处理器5处理由4G模块一9发送至后台服务器10,从而解决了不能实现实时监控的技术问题。

除尘壳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通有通气管12,通气管12的一端内壁开设有通气口13,通气管12的内壁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14,支撑杆的外侧表面通过开设的插孔滑动插接有连杆15,连杆15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过滤筒16和螺旋片17。

螺旋片1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细过滤网25,细过滤网25包括钢丝细过滤网;连杆15靠近过滤筒16外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蜂窝过滤网22,蜂窝过滤网22的外表面与过滤筒16的内壁活动套接;通气管12的外端内壁固定安装有阴极磁环23,过滤筒16外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阳极磁环24,阴极磁环23与阳极磁环24磁连接;过滤筒16靠近通气口13的一端内壁开设有过滤出口18,过滤筒16的内壁与螺旋片17的外表面滑动套接,可将现场元器件安装在除尘壳体2内,实现统一除尘。

通过设置螺旋片1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细过滤网25,连杆15靠近过滤筒16外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蜂窝过滤网22,达到了对散热空气中的灰尘进行纵深式除尘,蜂窝过滤网22预先对空气中较大颗粒物进行去除,再经过细过滤网25除去细小灰尘,最后再实现散热的效果,使用阴极磁环23与阳极磁环24磁连接,可便于拆卸,方便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