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444发布日期:2019-07-06 11:2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支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面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支架是人们用来将手机支起的一种工具,其传统的手机支架是通过一面为支撑架、另一面为放置的手机的放置面,其只能有一面用于放置手机并使用,这就不用很方便地让两个人同时使用这个支架,无法实现其更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面手机支架,支架两面都可以用来支撑手机,增加其支架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手机支架,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开有方型通孔,所述方型通孔左右两内侧壁通过轴转动连接一用于放置手机的托座,所述托座前端设有用于限制手机位置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的方型通孔为两个,两个所述方型通孔左右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方型通孔与托座侧壁大小相适应,用于收纳托座。

优选地,所述的托座为n型结构,托座上端面设有防滑条。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支架的背部端面沿四周开有收纳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结构与收纳凹槽结构相适配,第二支架经过转动后收纳于收纳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支架顶部两端,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支架顶部中端,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邻的一端内缘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齿状卡块,所述第二转轴左右两外端部设有六角螺母,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六角螺母过盈连接,所述六角螺母沿所述齿状卡块圆周转动,六角螺母的侧棱与相邻的齿状卡块之间的空隙卡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下部均开有走线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转动连接,可以互相支撑,并且,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置用于放置手机的托座,可以实现同时使用该支架支撑不同的手机,增加其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手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手机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手机支架经展开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手机支架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图3,一种双面手机支架,它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开有方型通孔10,其方型通孔10设在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下部,方型通孔10上侧为手机放置接触面,且方型通孔10可以增加手机使用时的散热性能,方型通孔10左右两内侧壁通过轴转动连接一用于放置手机的托座11,当托座11向下转动至托座11端面与方型通孔10下侧壁相抵时,托座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的长度方向之间成90度,这样会使得支撑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托座11为n型结构,其中部为中空结构,减轻了托座11的重量,在托座11上端面设有防滑条14,防滑条14可采用硅胶材质,可以与手机之间起到防滑作用,可以托座11前端设有用于限制手机位置的限位块12,限位块12与托座11一体成型,限位块12和托座11之间的侧视横截面结构为L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型通孔10为两个,两个所述方型通孔10左右水平设置,两方型通孔10之间设置有托座11来放置手机,能够增加支撑稳定性,方型通孔10与托座11侧壁大小相适应,用于收纳托座11,当托座11向上转动后,可以收纳于方型通孔10内。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第一支架1的背部端面沿四周开有收纳凹槽13,第二支架2结构与收纳凹槽13结构相适配,第二支架2经过转动后收纳于收纳凹槽13内,收纳后,便于携带。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参考图4,转轴3包括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第一转轴30设置在第一支架1顶部两端,第二转轴31设置在第二支架2顶部中端,第一转轴30与第二转轴31相邻的一端内缘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个齿状卡块32,第二转轴31左右两外端部设有六角螺母33,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31通过六角螺母33过盈连接,六角螺母33沿所述齿状卡块32圆周转动,六角螺母33的侧棱与相邻的齿状卡块32之间的空隙卡接,这样,当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相对转动,可以让六角螺母33和相邻的齿状卡块32之间的空隙卡接,以调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角度,并可以增加支撑的稳定性,另外,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下部均开有走线通孔4,其走线通孔4设置在方型通孔10下方,可以方便手机充电线走线。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