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旋转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467发布日期:2019-07-19 22:07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旋转摄像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人脸识别旋转摄像头。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的身高,人脸识别摄像头需要自动旋转对头像采集进行调整。

文献CN205877616U公开了一种摄像头调节装置,该装置的人脸识别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固定支架固定,阻尼轴通过阻尼轴固定支架固定,拨杆设置在阻尼轴和紧定螺钉之间,人脸识别摄像头连接旋转轴,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支撑架上,能提供较为稳定的阻尼扭矩值。但在光线较暗时,该装置的摄像头会较难进行人脸识别,且该装置无法对摄像角度进行自动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旋转摄像头,能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自动调节摄像头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支架、摄像头支架和电机固定架,所述摄像头支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摄像头支架转动的转轴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摄像头支架内嵌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套装转轴的通孔,所述电机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套装传动轴的轴孔,所述电机固定架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在插孔内的电机轴。

下述信号传输、处理装置及信号传输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所述摄像头内设置有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向单片机发射人脸图案信号和一定时间内未捕捉到人脸的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单片机发出的待机信号;所述电机与单机片连接,所述单片机与输出设备连接,所述输出设备为与门锁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单机片能控制电机与输出设备的电源开关。所述信号传输方式为:

1.人物进入识别界面,摄像头将图像信息通过信号发射器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人脸比对,识别成功后,单片机会打开输出设备的电源开关,并由单片机传输待机信号给摄像头,使摄像头进入待机模式;

2.人物进入识别界面,摄像头将图像信息通过信号发射器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人脸比对,识别不成功后,单片机不会打开输出设备的电源开关,并由单片机传输待机信号给摄像头,使摄像头进入待机模式;

3.人物进入识别界面,摄像头无法捕获人脸,摄像头将一定时间内无法捕获人脸所产生的信号通过信号发射器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电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旋转,成功捕获人脸后,识别程序如1和2所示,并由单片机控制电机复位朝上;

4.人物进入识别界面,摄像头无法捕获人脸,摄像头将一定时间内无法捕获人脸所产生的信号通过信号发射器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电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旋转,未成功捕获人脸,单片机控制电机复位朝上,并由单片机传输待机信号给摄像头,使摄像头进入待机模式。

所述摄像头默认位置朝上,能满足身高中等和较高用户的使用需求,只有在未捕获到人脸时,摄像头才会旋转到朝下,以此满足身高中等和较矮用户的使用需求。此外,摄像头只会旋转到朝上和朝下两个位置,中间位置不会停留。

所述电机轴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与挡板配合的卡槽,在电机旋转时,电机轴上的挡板会卡住传动轴上的卡槽,从而带动传动轴随电机轴同步运动。

所述电机轴与插孔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此连接方式较为简便,且摄像头组件重量较轻,能满足带动摄像头支架旋转的实际需求。

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补光的近红外灯,所述近红外灯能进行环境光线补偿,发出不可见光,配合摄像头识别人脸图像,使摄像头能在夜间和昏暗条件下采集图像。

所述近红外灯至少设置有2个,从而保证在昏暗条件下,摄像头能摄取到足够的近红外光。所述近红外灯分别设置在摄像头的两侧,使摄像头在各个角度都能摄取到近红外光,使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为清晰。

所述摄像头支架上设置有与摄像头镜头相匹配的摄像孔,所述摄像孔能对摄像头镜头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摄像的图片更加稳定。

所述摄像孔内嵌置有用于防护摄像头镜头的玻璃,所述玻璃为强化玻璃,能避免外界因素损坏摄像头镜头。

所述摄像头支架上设置有与近红外灯相匹配的灯孔,所述灯孔能对近红外灯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近红外灯在多次旋转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影响补光效果。

所述灯孔内嵌置有用于防护近红外灯的玻璃,所述玻璃为强化玻璃,能避免外界因素损坏近红外灯。

所述电机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槽,使电机能固定在电机固定架内,能避免电机运作时产生的振动使电机位置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大门的人脸识别锁,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来控制门锁的开关,本实用新型通常设置在人脸识别锁的顶端,旋转摄像头能满足身高在1.2-1.95米的用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摄像头与电机相互配合,使电机能控制电机固定架旋转,使摄像头能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自动旋转调节采集图像的角度。

(2)电机轴上设置的挡板与传动轴内的卡槽相互配合,使电机轴能带动摄像头支架随电机同步运动。

(3)摄像孔能对摄像头镜头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摄像头摄取的图像更加稳定。

(4)近红外灯能发出不可见光对环境光线进行补偿,使摄像头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采集图像。

(5)近红外灯分别设置在摄像头的两侧,使摄像头在各个角度都能摄取到近红外光,使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为清晰。

(6)灯孔能对近红外灯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近红外灯在多次旋转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影响补光效果。

(7)玻璃能避免外界因素损坏摄像头镜头和近红外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一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摄像头一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传输图。

1机板,2传导片,3电机,31电机轴,4电机固定架,41轴孔,42电机槽,5摄像头支架,51转轴,52传动轴,53摄像孔,54灯孔Ⅰ,55灯孔Ⅱ,56插孔,6固定板,7固定支架,71通孔,8摄像头,9近红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支架7、摄像头支架5和电机固定架4,所述摄像头支架5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摄像头支架5转动的转轴51和传动轴52,所述传动轴52上设置有插孔56,所述摄像头支架5内嵌置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设置有摄像头8,所述固定支架7上设置有用于套装转轴51的通孔71,所述电机固定架4上设置有用于套装传动轴52的轴孔41,所述电机固定架4内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在插孔56内的电机轴31。

所述摄像头8内设置有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电机3通过传导片2与机板1连接,所述机板1与输出设备连接,所述机板1用于识别人脸图案、控制电机3和输出设备的电源开关。

所述固定支架7包括限位环Ⅰ和与限位环Ⅰ固定的限位板Ⅰ,所述限位环Ⅰ内设置有通孔71,所述限位板Ⅰ上设置有螺孔Ⅰ,所述固定支架7通过螺栓Ⅰ与螺孔Ⅰ配合固定在人脸识别锁的壳体上。

所述摄像头支架5包括固定罩和设置在固定罩两侧的侧板,所述转轴51和传动轴5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侧板上,所述固定罩上设置有摄像孔53、灯孔Ⅰ54和灯孔Ⅱ55,所述固定罩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板6的螺孔Ⅱ。

所述固定板6上设置有螺孔Ⅲ,所述固定板6通过贯穿螺孔Ⅱ和螺孔Ⅲ的螺栓Ⅱ固定在固定罩上。

所述电机固定架4包括限位环Ⅱ、与限位环Ⅱ固定的限位板Ⅱ以及设置在限位板Ⅱ上的电机槽42,所述限位环Ⅱ内设置有轴孔41,所述限位板Ⅱ上设置有螺孔Ⅳ,所述电机固定架4通过螺栓Ⅲ与螺孔Ⅳ配合固定在人脸识别锁的壳体上。

所述电机轴31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插孔56内设置有与挡板配合的卡槽,在电机3旋转时,电机轴31上的挡板会卡住传动轴52上的卡槽,从而带动传动轴52随电机轴31同步运动。

所述电机轴31与插孔56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此连接方式较为简便,且摄像头组件重量较轻,能满足带动摄像头支架5旋转的实际需求。

所述固定板6上还设置有用于补光的近红外灯9,所述近红外灯9能进行环境光线补偿,发出不可见光,配合摄像头8识别人脸图像,使摄像头8能在夜间和昏暗条件下采集图像。

所述近红外灯9至少设置有2个,从而保证在昏暗条件下,摄像头8能摄取到足够的近红外光。所述近红外灯9分别设置在摄像头8的两侧,使摄像头8在各个角度都能摄取到近红外光,使摄像头8采集的图像更为清晰。所述摄像头支架5上,根据设置在摄像头8两侧的近红外灯9,分别设置有灯孔Ⅰ54和灯孔Ⅱ55。

所述摄像头支架5上设置有与摄像头8镜头相匹配的摄像孔53,所述摄像孔53能对摄像头8镜头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摄像的图片更加稳定。

所述摄像孔53内嵌置有用于防护摄像头8镜头的玻璃,所述玻璃为强化玻璃,能避免外界因素损坏摄像头8镜头。

所述摄像头支架5上设置有与近红外灯9相匹配的灯孔,所述灯孔能对近红外灯9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近红外灯9在多次旋转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影响补光效果。

所述灯孔内嵌置有用于防护近红外灯9的玻璃,所述玻璃为强化玻璃,能避免外界因素损坏近红外灯9。

所述电机固定架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3的电机槽42,使电机3能固定在电机固定架4内,能避免电机3运作时产生的振动使电机3位置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1)当人物进入识别界面,开启近红外灯9,摄像头8捕获到人脸后,摄像头8将人脸图案传输给机板1,由机板1对人脸进行识别,若识别成功,机板1会打开输出设备的电源开关,然后机板1会传输待机指令给摄像头8,摄像头8进入待机模式;

(2)当人物进入识别界面,开启近红外灯9,摄像头8捕获到人脸后,摄像头8将人脸图案传输给机板1,由机板1对人脸进行识别,若识别不成功,机板1不会打开输出设备的电源开关,然后机板1会传输待机指令给摄像头8,摄像头8进入待机模式;

(3)当人物进入识别界面,开启近红外灯9,摄像头8未捕获到人脸,机板1会给电机3发出指令,使摄像头8持续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如此反复,一定时间内捕获到人脸,摄像头8会对人脸进行识别,若识别成功,则装置工作流程如(1)所示,并使摄像头8的位置复位朝上;若识别不成功,则装置工作流程如(2)所示,并使摄像头8的位置复位朝上;

(4)当人物进入识别界面,开启近红外灯9,摄像头8未捕获到人脸,机板1会给电机3发出指令,使摄像头8持续进行逆时针、顺时针转动,如此反复,一定时间内还未捕获到人脸,则机板1会发出指令让电机3转动,使摄像头8的位置复位朝上,然后系统进入待机模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