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349发布日期:2019-06-26 00:4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由器,具体是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



背景技术:

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路由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家庭都会使用到路由器,但是目前的路由器还存在对内部的检修不方便的问题,导致路由器不能很快的及时得到修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以解决目前所使用的路由器检修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形成元件收纳腔,所述壳体的上侧设有与元件收纳腔相连通的检修口,所述壳盖活动连接设置于壳体的上侧,所述壳盖用于封堵检修口;

所述壳体的上侧环绕检修口设有环形连接槽,所述壳盖的下侧设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于所述环形连接槽相适配,并且所述环形凸块卡设在所述环形连接槽内。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环形连接槽上横向设有通透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环形凸块上横向设有通透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适配,有螺钉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元件收纳腔相连通的数据线接口,所述数据线接口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在壳体同一侧的侧壁上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数据线接口的上侧,所述固定座的下侧设有槽口朝下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转动连接设有横向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缠绕连接设有挡尘布,所述挡尘布用于遮挡数据线接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挡尘布的一端与转轴相连,另一端缠绕连接设置于转轴上,并且挡尘布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容置槽外,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在数据线接口的下侧设有连接座,所述挡尘布将数据线接口遮挡后,连接杆与连接座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座的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卡口,所述连接座内在卡口上端的两侧横向设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内活动连接设有用于将卡口上端封闭的插销,所述连接杆上设有通透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通道相适配,所述插销依次插进限位通道和限位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在相对于数据线接口的另一侧活动连接设有天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壳体内部散热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在壳体的侧壁上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路由器分为壳体和壳盖,将路由器的设备元件放置于壳体内部的元件收纳腔中,在壳体的上端设置于元件收纳腔相连通的检修口,便于对内部的元件进行检修,而检修口通过壳盖进行封堵,便于对内部的元件进行保护,也避免灰尘从检修口掉进元件收纳腔内使元件不清洁,壳盖是与壳体活动连接的,便可十分利于将壳盖从壳体上拆卸下来,进一步便于对元件收纳腔内的元件进行检修,在壳体的上侧设置环形连接槽,环形连接槽环绕检修口设置,在壳盖的下侧设置环形凸块,便可利用环形凸块卡设在环形连接槽内,实现壳盖和壳体之间的连接,便于壳体与壳盖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壳盖;3、元件收纳腔;4、检修口;5、环形连接槽;6、环形凸块;7、数据线接口;8、固定座;9、容置槽;10、转轴;11、挡尘布;12、连接杆;13、连接座;14、卡口;15、纤维通道;16、天线;17、散热孔;18、限位孔;19、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7示出了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的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包括壳体1和壳盖2,所述壳体1的内部中空形成元件收纳腔3,所述壳体1的上侧设有与元件收纳腔3相连通的检修口4,所述壳盖2活动连接设置于壳体1的上侧,所述壳盖2用于封堵检修口4;所述壳体1的上侧环绕检修口4设有环形连接槽5,所述壳盖2的下侧设有环形凸块6,所述环形凸块6于所述环形连接槽5相适配,并且所述环形凸块6卡设在所述环形连接槽5内。

通过将路由器分为壳体1和壳盖2,将路由器的设备元件放置于壳体1内部的元件收纳腔3中,在壳体1的上端设置于元件收纳腔3相连通的检修口4,便于对内部的元件进行检修,而检修口3通过壳盖1进行封堵,便于对内部的元件进行保护,也避免灰尘从检修口4掉进元件收纳腔3内使元件不清洁,避免元件收纳腔3内部的元件沾上灰尘而影响元件的散热,壳盖2是与壳体1活动连接的,便可十分利于将壳盖2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进一步便于对元件收纳腔3内的元件进行检修,在壳体1的上侧设置环形连接槽5,环形连接槽5环绕检修口3设置,在壳盖2的下侧设置环形凸块6,便可利用环形凸块6卡设在环形连接槽5内,实现壳盖2和壳体1之间的连接,便于壳体1与壳盖2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环形连接槽5指的是该连接槽在壳体1的上侧面环绕检修口4设置,当检修口4呈圆形时,环形连接槽5可以设置为圆环形,而环形凸块6可以设置为与环形连接槽5相适配的圆环形;当检修口4设置为方形时,环形连接槽5可以设置为方形,此时环形凸块6可以设置为与环形连接槽5相适配的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连接槽5上横向设有通透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环形凸块6上横向设有通透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适配,有螺钉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

再将环形凸块6卡设进环形连接槽5内后,可以实现壳体1与壳盖2之间的初步连接,在环形连接槽5上横向设置通透的第一螺纹孔,在环形凸块6上横向设置通透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内螺纹相同,从而通过螺钉依次拧进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实现环形凸块6和环形连接槽5之间的进一步连接,即是实现壳体1与壳盖2之间的进一步连接,保证壳体1与壳盖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螺纹孔在环形连接槽5内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沿着环形连接槽5的环绕方向均匀设置,环形凸块6上的第二连接孔与环形连接槽5上的第一螺纹孔相适配,便可进一步保证环形凸块6和环形连接槽5之间进一步的连接,即是实现壳体1与壳盖2之间的进一步连接,保证壳体1与壳盖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元件收纳腔3相连通的数据线接口7,所述数据线接口7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在壳体1同一侧的侧壁上均匀分布。

设置数据线接口7用于数据信号的传输,两个以上的数据线接口7可以保证同时与多根数据线相连。

参见附图4、附图5和附图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位于数据线接口7的上侧,所述固定座8的下侧设有槽口朝下的容置槽9,所述容置槽9内转动连接设有横向设置的转轴10,所述转轴10上缠绕连接设有挡尘布11,所述挡尘布11用于遮挡数据线接口7。

设置挡尘布11用于遮挡数据线接口7,在数据线接口7不需要使用时,通过挡尘布11挡住数据线接口7,避免数据线接口7沉积灰尘造成数据线接口7与数据线之间接触不良。具体的,在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固定座8,固定座8的位置处于数据线接口7的上侧,固定座8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壳体1的外壁相连,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壳体1的外壁相连。在固定座8的下侧设置容置槽9,容置槽9的槽口朝下,容置槽9用于收纳转轴10,转轴10转动连接在容置槽9内,挡尘布11的一个端部与转轴10相连,另一端逐渐缠绕在转轴10上,便可通过拉动挡尘布11的外端将挡尘布11逐渐从容置槽9的转轴10上拉出,然后使挡尘布11的拉出端固定在数据线接口7的下侧,便可实现挡尘布11将数据线接口7进行遮挡。

在通过手动拉动挡尘布11将挡尘布11逐渐拉出时,转轴10不断的转动,在转轴10的两端设置有扭簧,在不需要利用挡尘布11遮挡数据线接口7时,先将挡尘布11的拉出端不再固定于数据线接口7的下侧,然后通过扭簧的自动回复功能,使转轴10反向转动,进而使挡尘布11能收回容置槽9内,此时便可使数据线接口7敞开,从而保证数据线能插进数据线接口7中与内部的元件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述挡尘布11的一端与转轴10相连,另一端缠绕连接设置于转轴10上,并且挡尘布11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设置于容置槽9外,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在数据线接口的下侧设有连接座13,所述挡尘布11将数据线接口7遮挡后,连接杆12与连接座13相连。

挡尘布11的拉出端连接有一根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长度长于容置槽9的长度,在数据线接口7处于敞开状态时,连接杆12卡在容置槽9外,在需要利用挡尘布11将数据线接口7封堵时,拉动连接杆12,将连接杆12往下拉,并将连接杆12固定在连接座13上,而连接座13是设置在数据线接口7的下侧的,便可实现挡尘布11的拉出端与数据线接口7下侧之间的连接。连接座13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的外壁上,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的外壁上。

参见附图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13的上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卡口14,所述连接座13内在卡口14上端的两侧横向设有限位通道15,所述限位通道15内活动连接设有用于将卡口14上端封闭的插销19,所述连接杆12上设有通透的限位孔18,所述限位孔18与限位通道15相适配,所述插销19依次插进限位通道15和限位孔18内。

在将连接杆12向下拉动后,将连接杆12拉动到连接座13上侧的卡口14内,便可实现连接杆12与连接座13之间的初步连接,在连接杆12上设置限位孔18,在卡口14的两侧设置限位通道15,利用插销19依次插进限位通道15和限位孔18内,实现连接杆12与连接座13之间进一步的连接,保证连接杆12与连接座13之间的稳定连接。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在相对于数据线接口7的另一侧活动连接设有天线16。用于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壳体1内部散热的散热孔17,所述散热孔19在壳体1的侧壁上均匀分布,便可利用散热孔19进行散热,元件收纳腔3内元件的正常散热。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