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471发布日期:2019-07-19 22:0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爆摄像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



背景技术:

车牌识别摄像机用于将运动中的汽车车牌从复杂环境中提取并识别出来,通过车牌提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等技术,识别车牌号、车身颜色等信息。一般的车牌识别摄像机安装在普通环境,仅起监控作用,而在加油站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场所则需考虑摄像机的防爆功能。

目前的摄像机主要为隔爆型摄像机,通过将外壳内的电器部件产生的火花和外界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开,并能够承受进入外壳内的混合气体被火花引爆时产生的爆炸力,同时防止外壳内产生的混合性爆炸物不会传导到外界,再次引发外界环境的混合物燃烧和爆炸。现有的摄像机将镜头、图像处理单元、电源等都安装在摄像机外壳内,当其中某一部件产生火花时,外壳内的其他部件都可能被“引燃”,加剧事态发展;并且,所有的部件都安装在摄像机外壳内,安装调试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旨在改善应用于加油站等危险环境中车牌识别摄像机的防爆、隔爆功能,并考虑改善摄像机外壳结构,使外壳内的部件拆装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包括红外灯组件和相机组件,所述红外灯组件安装于所述相机组件,所述相机组件包括一相机外壳,所述相机外壳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相机外壳前端内侧面沿其周向设有一环形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一侧安装有第一玻璃视窗,所述第一玻璃视窗表面还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玻璃视窗的环形玻璃压盖;所述安装台另一侧还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底部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防护罩、安装台以及第一玻璃视窗之间构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安装有镜头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相机外壳后端安装一相机后盖,所述相机后盖内侧面设有一环形隔爆圈,所述隔爆圈与所述相机外壳后端内侧面贴合,且所述相机后盖上还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防护罩、相机外壳及相机后盖之间构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安装有电源组件。

优选地,所述玻璃压盖外侧面设有外螺纹,且所述相机外壳前端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玻璃压盖与所述第一玻璃视窗之间增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第一玻璃视窗与所述安装台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和相机后盖外侧均设有筒状联通节,所述联通节分别与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同轴设置,且所述联通节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的直径,所述联通节内部设有橡胶圈、端部设有螺丝,且所述螺丝与所述橡胶圈抵接,所述橡胶圈和螺丝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对应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红外灯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相机外壳外侧面的红外灯罩,所述红外灯罩与所述相机外壳之间设有第三过线孔,所述红外灯罩前端设有第二玻璃视窗,所述第二玻璃视窗通过一环形灯罩前盖固定于所述红外灯罩上;所述红外灯罩和第二玻璃视窗之间构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安装有红外灯;所述第二玻璃视窗与所述灯罩前盖之间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第二玻璃视窗与所述红外灯罩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玻璃压盖、相机外壳、相机后盖、防护罩、红外灯罩和灯罩前盖均设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玻璃视窗和第二玻璃视窗均设置为有机玻璃或钢化玻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相机外壳内加设一防护罩,将图像处理模块与电源组件隔开,避免或控制因其中某一组件出现火花,而危及到其他摄像组件;玻璃压盖外侧设有螺纹,可拆卸地安装在相机外壳前端不仅用于固定玻璃视窗,还便于内部组件的更换;不锈钢材质的外壳和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视窗设计,使整个摄像机还具有防爆、隔爆功能,可应用于具有爆炸隐患的危险环境当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并兼具防爆、隔爆功能的车牌识别摄像机,将其应用于具有爆炸隐患的危险环境当中。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爆车牌识别摄像机,包括红外灯组件和相机组件,所述红外灯组件安装于所述相机组件,所述相机组件包括一相机外壳1,所述相机外壳1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相机外壳1前端内侧面沿其周向设有一环形安装台2,所述安装台2一侧安装有第一玻璃视窗3,所述第一玻璃视窗3表面还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玻璃视窗3的环形玻璃压盖4;所述安装台2另一侧还设有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底部设有第一过线孔6,所述防护罩5、安装台2以及第一玻璃视窗3之间构成第一腔体7,所述第一腔体7内安装有镜头8和图像处理模块9;所述相机外壳1后端安装一相机后盖10,所述相机后盖10内侧面设有一环形隔爆圈11,所述隔爆圈11与所述相机外壳1后端内侧面贴合,且所述相机后盖10上还设有第二过线孔12,所述防护罩5、相机外壳1及相机后盖10之间构成第二腔体13,所述第二腔体13内安装有电源组件14。

现有技术中,镜头8、图像处理模块9和电源组件14组件都安装在同一空间内,当其中某一组件由于短路等原因出现火花时,会危及其他组件,进一步加剧事态的发展。本实施例中,在相机外壳1内部加设一防护罩5,将内部组件分隔开,镜头8和图像处理模块9固定在防护罩5上,容置于防护罩5、安装台2以及第一玻璃视窗3之间构成的第一腔体7内。电源组件14固定于相机后盖10,容置于防护罩5、相机外壳1及相机后盖10之间构成第二腔体13内。

玻璃压盖4用于将第一玻璃视窗3固定于相机外壳1前端,将玻璃压盖4设置为环形结构,不会对镜头8拍摄视角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压盖4外侧面设有外螺纹,且所述相机外壳1前端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旋紧玻璃压盖4即可将第一玻璃视窗3固定于相机外壳1前端,保护第一玻璃视窗3后端的镜头8和图像处理模块9。同时,当镜头8或图像处理模块9需要更换时直接拆除第一玻璃视窗3和玻璃压盖4即可更换内部组件,操作方便。所述玻璃压盖4与所述第一玻璃视窗3之间增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第一玻璃视窗3与所述安装台2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充分保证玻璃压盖4、第一玻璃视窗3以及安装台2各连接处的密封性。

图像处理模块9和电源组件14组件需通过线缆(图中未示出)与后端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连接。本实用新型相机后盖10上设有第二过线孔12,电源组件14组件上的线缆穿过第二过线孔12与后端控制系统连接;防护罩5底部设有第一过线孔6,图像处理模块9上的线缆依次穿过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孔12后再与后端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罩5和相机后盖10外侧均设有筒状联通节15,所述联通节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孔12同轴设置,且所述联通节15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孔12的直径,所述联通节15内部设有橡胶圈16、端部设有螺丝17,且所述螺丝17与所述橡胶圈16抵接,所述橡胶圈16和螺丝17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孔12对应的通孔。线缆穿过第一过线孔6或第二过线后,再依次穿过橡胶圈16和螺丝17内部的通孔,通过旋紧位于联通节15端部的螺丝17,使橡胶圈16产生压缩形变与相机后盖10、联通节15和线缆紧密贴合,保证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处的密封性和防爆性。为进一步保证在爆炸环境下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处的防爆性,穿过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孔12处的线缆可采用防爆挠性管。

具体地,所述红外灯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相机外壳1外侧面的红外灯罩18,所述红外灯罩18与所述相机外壳1之间设有第三过线孔19,所述红外灯罩18前端设有第二玻璃视窗20,所述第二玻璃视窗20通过一环形灯罩前盖21固定于所述红外灯罩18上。所述红外灯罩18和第二玻璃视窗20之间构成第三腔体22,所述第三腔体22内安装有红外灯23,红外灯23上的线缆穿过第三过线孔19再与相机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玻璃视窗20与所述灯罩前盖21之间设有橡胶垫片,所述第二玻璃视窗20与所述红外灯罩18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充分保证第二玻璃视窗20、灯罩前盖21以及红外灯罩18各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玻璃压盖4、相机外壳1、相机后盖10、防护罩5、红外灯罩18和灯罩前盖21均设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结构,相机后盖10内侧面设有隔爆圈11,隔爆圈11与相机外壳1后端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一玻璃视窗3和第二玻璃视窗20均设置为有机玻璃或钢化玻璃;以及在第一过线孔6和第二过线孔12处的联通节15内部和端部设置橡胶圈16和螺丝17,构成良好的防爆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