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274发布日期:2019-07-19 22: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革新,全面屏已成为新的流行趋势。然而,为了便于电子设备实现用户自拍、支付、面部识别等功能,常常需要在电子设备上(例如显示屏)设置前置摄像头,由于前置摄像头需要占据显示屏的一定空间,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显示屏、摄像头组件、第二显示屏及驱动组件;第一显示屏盖设固定于壳体的一侧,第一显示屏开设有缺口;摄像头组件固定于壳体,并与缺口正对设置;第二显示屏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显示屏与壳体之间;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与壳体之间,且驱动组件与第二显示屏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先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第二显示屏移动至缺口,并与第一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或使得第二显示屏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错开,以使得摄像头组件能够实现预设功能;第一方向与第一显示屏的所在平面平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显示屏、摄像头组件、第二显示屏及驱动组件,第一显示屏盖设固定于壳体的一侧并开设有缺口,摄像头组件固定于壳体并与缺口正对设置,第二显示屏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显示屏与壳体之间,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与壳体之间并与第二显示屏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先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第二显示屏移动至缺口,并与第一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从而电子装置实现全面屏显示,或使得第二显示屏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错开,第二显示屏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的光通道,从而使得摄像头组件能够实现预设功能,例如前置拍摄。

采用以上结构,在一般状态下,即不使用摄像头组件时,第二显示屏填充于第一显示屏的缺口中,以与第一显示屏拼接组成完整的大显示屏,且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在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错开,使得摄像头组件至少部分裸露实现预设功能,例如前置拍摄,并在摄像头组件使用前置拍摄功能完毕之后,驱动组件再次驱动第二显示屏移动至缺口,使得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拼接组成完整的大显示屏,进一步扩大屏占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显示屏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至图5是图1中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

图6至图8是图1中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另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

图9至图11是图1中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又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至图14是图12中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革新,全面屏已成为新的流行趋势。然而,为了便于电子设备实现用户自拍、支付、面部识别等功能,常常需要在电子设备上(例如显示屏)设置摄像头组件,由于摄像头组件需要占据显示屏的一定空间,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如下实施例。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包括壳体11、第一显示屏12、摄像头组件13、第二显示屏14及驱动组件15。

其中,第一显示屏12是电子装置10的主要显示部分,一般地通过胶水固定于壳体11,这样可以在第一显示屏12和壳体11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空间,以便于容纳其他的零部件,例如,摄像头组件13、第二显示屏14及驱动组件15等。

可选地,第一显示屏12远离壳体11的一面还盖设有玻璃屏16,用于保护第一显示屏12及第二显示屏14。

共同参阅图1及图2,图2是图1中第一显示屏12的正面示意图。

其中,第一显示屏12开设有缺口121,缺口121用于给摄像头组件13提供光通道,其大小以不影响摄像头组件13的正常使用为设计原则。

可选地,缺口121位于第一显示屏12的边角区域或其他区域,例如,可以在第一显示屏12正面的左上角(I)、正中间(II)或右上角(III)等,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第一显示屏12的完整性及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可选地,缺口121为圆形、正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缺口121为正方形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缺口121的形状与第二显示屏14的保持一致,以在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缺口121时,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并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

进一步地,摄像头组件13固定于壳体11,并与缺口121正对设置,第二显示屏14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驱动组件15设置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并与第二显示屏14连接,驱动组件15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14先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第二显示屏14移动至缺口121,并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或使得第二显示屏14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13错开,以使得摄像头组件13能够实现预设功能。可选地,一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3集合了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另一实施例中,该摄像头组件13仅为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在其他位置另行设置,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一显示屏12的所在平面平行,如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如图1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

在不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13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二显示屏14移动至缺口121,并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

在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13时,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显示屏14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13错开,使得摄像头组件13至少部分裸露实现进行前置拍摄功能,并在摄像头组件13使用前置拍摄完毕之后,驱动组件15再次驱动第二显示屏14移动至缺口121,使得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

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屏14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13错开,指的是当用户使用摄像头组件13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二显示屏14需要脱离于缺口121,且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换句话说,第二显示屏14移开之后不会影响摄像头组件13的前置拍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以用户使用摄像头组件13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二显示屏14先脱离于缺口121再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3的预设功能可以是自拍、支付、面部识别等功能。

进一步地,摄像头组件13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显示屏1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距离阈值,以便于第二显示屏14在驱动组件15的驱动下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距离阈值为第二显示屏14的厚度,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距离阈值大于第二显示屏14的厚度即可。

共同参阅图1及图3,图3是图1中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显示屏14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在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15包括导轨151及第一驱动件152,导轨151包括平移段1511及升降段1512,平移段1511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升降段1512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第一驱动件152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及升降段1512移动。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轨道151呈L型设置,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及升降段1512移动,以移动至缺口121而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且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移动至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而不影响摄像头组件13的前置拍摄正常使用。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导轨151在平移段1511及升降段1512的相应位置设置有止挡部(图中未示出),以使得第一驱动件152精确地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导轨151移动至预设的目标位置,避免第二显示屏14移动过头。

共同参阅3至图5,图3至图5是图1中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显示屏14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3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填充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的示意图。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包括第一永磁体15201及第一电磁体15202,第一永磁体15201固定于第二显示屏14朝向壳体11的一面,第一电磁体15202固定于壳体11或第一显示屏12,并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永磁体15201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电磁体15202与第一永磁体15201之间可产生沿第一方向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如图4及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显示屏14朝向壳体1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5201,此时的距离阈值为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永磁体15201的厚度之和,以便于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永磁体15201沿平移段1511移动。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第一永磁体15201的形状与第二显示屏14的形状一致,例如,两者均为圆形或正方形等。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永磁体15201的形状与第二显示屏14的形状不一致,例如,第一永磁体15201为圆形,第二显示屏14为正方形,在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永磁体15201略大于第二显示屏14,以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或升降段1512移动时,第一永磁体15201相对于导轨151滑动,从而避免第二显示屏14直接相对于导轨151滑动而产生磨损。

可选地,第一永磁体15201的材质、大小及形状等参数根据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所需的推力大小而设计。

可选地,第一电磁体15202为线圈,线圈材质、大小、匝数及其通电的电流大小等参数根据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所需的推力大小而设计。

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还包括第二电磁体15203,第二电磁体15203固定于壳体11,并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永磁体15201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二电磁体15203与第一永磁体15201之间可产生沿第二方向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如图3及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第一永磁体15201的材质、大小及形状等参数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所需的推力大小。

可选地,第二电磁体15203为线圈,线圈材质、大小、匝数及其通电的电流大小等参数根据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所需的推力大小而设计。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磁体15203环绕摄像头组件13设置,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的空间,还可以避免第二电磁体15203遮挡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还包括第二永磁体15204,第二永磁体15204固定于第一显示屏12朝向壳体11的一面且靠近缺口121,第二永磁体15204与第一永磁体15201的极性相反,第二永磁体15204用于在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缺口121时,吸引第一永磁体15201,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如图3所示。

可选地,第二永磁体15204的材质、大小及形状等参数根据维持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所需的吸引力大小而设计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永磁体15204环绕缺口121设置,以在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缺口121时,第二永磁体15204可以更好地吸引第一永磁体15201。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第二电磁体15203的线圈材质、大小、匝数及其通电的电流大小等参数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第二电磁体15203使得第一永磁体15201与第二永磁体15204分离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时所需的吸引力大小。

可选地,在不设置第二永磁体15204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电磁体15203与第一永磁体15201之间产生沿第二方向的排斥力将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缺口121时,可以继续保持第二电磁体15203的通电状态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4被顶置于缺口121,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保持拼接状态。当然,在其他设置了第二永磁体15204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缺口121时,第二电磁体15203的通电状态可以保持或者不通电,只要在第二永磁体15204的配合下第二显示屏14能够与第一显示屏12保持位于同一平面即可。

如上所述,当第二显示屏14沿轨道151移动至缺口121,并与第一显示屏12位于同一平面时,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在此将其定义为场景一;当第二显示屏14沿轨道151移动至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时,第二显示屏14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摄像头组件13可以实现预设功能,在此将其定义为场景二。

下面以场景一切换到场景二为例进行说明:

当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13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二电磁体15203通电以吸引第一永磁体15201,使得第一永磁体15201“挣脱”第二永磁体15203的吸引,并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磁体15202通电以吸引第一永磁体1520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如图5所示,此时,缺口121至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打开,第二显示屏14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13,摄像头组件13前置拍摄正常使用。

下面再以场景二切换到场景一为例进行说明:

当摄像头组件13使用结束之后,第一电磁体15202通电以排斥第一永磁体1520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位于缺口121正下方,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电磁体15203通电以排斥第一永磁体1520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缺口121,如图3所示,此时,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

可选地,第二显示屏14在磁力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电磁体15202及第二电磁体15203可以断开通电,换句话说,第一电磁体15202及第二电磁体15203可以不同时通电。

可选地,第一电磁体15202及第二电磁体15203的通电时长根据第二显示屏14的移动距离而设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根据吸引力或排斥力而进行切换。

共同参阅6至图8,图6至图8是图1中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显示屏14另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6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填充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的示意图。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包括第一马达15205、第一齿轮15206、第一齿条15207及承载板15208,第一马达15205固定于壳体11或第一显示屏12,第一齿轮15206与第一马达15205连接,第一齿条15207与第一齿轮15206啮合,承载板15208固定于第一齿条15207,第二显示屏14置于承载板15208,以在第一马达15205驱动第一齿条15207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如图7及图8所示。

可选地,第一马达15205的输出功率根据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所需的推力大小而设计。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齿条15207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一马达15205驱动第一齿条15207沿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齿条15207的长度小于承载板15208的长度,以使得承载板15208“携带”第二显示屏14移动至缺口121正下方。

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板15208由非磁性材质制得,以避免承载板15208发生磁化而带有磁性。

可选地,承载板15208固定于第一齿条15207朝向第一显示屏12的一面。

可选地,承载板15208与第一齿条15207为一体结构,以减小两者的厚度,从而减小驱动组件15的体积。

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板15208朝向第一显示屏12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5209,第一限位部15209用于预固定第二显示屏14,以避免第二显示屏14与承载板15208发生相对位移。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5209为凹槽,如图6所示,凹槽略大于第二显示屏14,以在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凹槽时,如图7所示,对第二显示屏14进行预固定。

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还包括第三永磁体15210及第三电磁体15211,第三永磁体15210固定于第二显示屏14朝向壳体11的一面,第三电磁体15211固定于壳体11,并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三永磁体15210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三电磁体15211与第三永磁体15210之间可产生沿第二方向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如图6及图7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场景一切换到场景二为例进行说明:

当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13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三电磁体15211通电以吸引第三永磁体15210,使得第三永磁体15210“挣脱”第二永磁体15203的吸引,并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此时,第二显示屏14可以置于第一限位部15209,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马达15205通电以驱动第一齿条15207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承载板15208“携带”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如图8所示,此时,缺口121至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打开,第二显示屏14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13,摄像头组件13前置拍摄正常使用。

下面再以场景二切换到场景一为例进行说明:

当摄像头组件13使用前置拍摄结束之后,第一马达15205通电以驱动第一齿条15207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承载板15208“携带”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位于缺口121正下方,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三电磁体15211通电以排斥第三永磁体15210,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缺口121,如图6所示,此时,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

可选地,第二显示屏14在第三电磁体15211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三电磁体15211可以断开通电,或者在第一马达15205的驱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马达15205可以断开通电,换句话说,第三电磁体15211及第一马达15205不同时通电。

可选地,第三电磁体15211及第一马达15205的通电时长根据第二显示屏14的移动距离而设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根据吸引力或排斥力而进行切换,马达中的电流方向根据转动方向进行切换。

共同参阅9至图11,图9至图11是图1中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显示屏14又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9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填充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11是图1中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的示意图。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包括第一永磁体15201及第一电磁体15202,第一永磁体15201固定于第二显示屏14朝向壳体11的一面,第一电磁体15202固定于壳体11或第一显示屏12,并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永磁体15201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电磁体15202与第一永磁体15201之间可产生沿第一方向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如图10及图11所示。

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152还包括第二马达15212、第二齿轮15213、第二齿条15214及推板15215,第二马达15212固定于壳体11或第一显示屏12,第二齿轮15213与第二马达15212连接,第二齿条15214与第二齿轮15213啮合,推板15215固定于第二齿条15214,以在第二马达15212驱动第二齿条15214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推动第一永磁体15201沿升降段1512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如图9及图10所示。

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永磁体15201的长度大于第二显示屏14的长度,以使得推板15215“顶着”第二显示屏14移动至缺口121。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永磁体15201背离第二显示屏14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5216,第二限位部15216用于预固定第二显示屏14,以避免第二显示屏14与推板15215发生相对位移。

可选地,第二限位部15216为凹槽,如图11所示,凹槽略大于推板15215,以使得推板15215可插设于凹槽,如图9及图10所示,从而对第二显示屏14进行预固定。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齿条15214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二马达15212驱动第二齿条15214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推板15215固定于第二齿条15214朝向第一电磁体15202的一面。

可选地,推板15215与第二齿条15214为一体结构,以减小两者的厚度,从而减小驱动组件15的体积。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当第二马达15212驱动第二齿条15214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推动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缺口121时,可以继续保持第二马达15212的通电状态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4被顶置于缺口121,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保持拼接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以场景一切换到场景二为例进行说明:

当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13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二马达15212通电以驱动第二齿条15214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使得推板15215“携带”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磁体15202通电以吸引第一永磁体1520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如图11所示,此时,缺口121至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打开,第二显示屏14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13,摄像头组件13前置拍摄正常使用。

下面再以场景二切换到场景一为例进行说明:

当摄像头组件13使用前置拍摄结束之后,第一电磁体15202通电以排斥第一永磁体1520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平移段1511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位于缺口121正下方,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第二马达15212通电以驱动第二齿条15214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使得推板15215“顶着”第二显示屏14沿升降段1512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缺口121,如图6所示,此时,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

可选地,第二显示屏14在第二马达15212的驱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9及图10所示,第二马达15212可以断开通电,或者在第一电磁体15202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电磁体15202可以断开通电,换句话说,第一电磁体15202及第二马达15212不同时通电。

可选地,第一电磁体15202及第二马达15212的通电时长根据第二显示屏14的移动距离而设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根据吸引力或排斥力而进行切换,马达中的电流方向根据转动方向进行切换。

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的驱动组件15包括转轴153及第二驱动件154,转轴153与壳体11或第一显示屏12活动连接,并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显示屏14与转轴153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154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14绕转轴153转动,或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转轴153移动。

可选地,转轴153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例如,可以是正方形、正六边形等,以使得第二显示屏14既可以绕转轴153转动,也可以沿转轴153移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共同参阅12至图14,图12至图14是图12中驱动组件15驱动第二显示屏14一实施方式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2是第二显示屏14填充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的示意图。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154包括第四永磁体1541及第四电磁体1542,第四永磁体1541固定于第二显示屏14朝向壳体11的一面,第四电磁体1542固定于壳体11,并在第二方向上与第四永磁体1541相对设置,转轴153穿设于第四永磁体1541,以使得第四电磁体1542与第四永磁体1541之间可产生沿第二方向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从而驱动第二显示屏14沿转轴153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如图12及图13所示。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154还包括第三马达1543,第三马达1543固定于壳体11,第三马达1543用于驱动转轴15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显示屏14绕转轴153在第一方向上转动,如图13及图14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图12及图13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即为第二方向,也即是第二显示屏14沿转轴153移动的方向,图14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即为第一方向,也即是第二显示屏14绕转轴153转动的方向。

可选地,在垂直于第二方向上,第四永磁体1541的长度大于第二显示屏14的长度,以使得转轴153穿设于第四永磁体1541。

可选地,一实施方式中,第四永磁体1541开设有与转轴153相对应的通孔(图中未标注),以使得转轴153穿设于第四永磁体1541,且通孔的形状与转轴153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例如,转轴15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通孔也为正方形孔,以在转轴153穿设于第四永磁体1541时,转轴153与第四永磁体1541啮合,从而使得转轴153带动第二显示屏14转动。也即是,第二显示屏14通过第四永磁体1541与转轴153转动连接。

下面以场景一切换到场景二为例进行说明:

当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13时,第四电磁体1542通电以吸引第四永磁体154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转轴153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脱离于缺口121,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第三马达1543通电以驱动转轴153转动,使得第二显示屏14绕转轴153转动至第二显示屏14隐藏于第一显示屏12与壳体11之间,如图14所示,此时,缺口121至摄像头组件13的光通道打开,第二显示屏14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13,摄像头组件13前置拍摄正常使用。

下面再以场景二切换到场景一为例进行说明:

当摄像头组件13使用结束之后,第三马达1543通电以驱动转轴153转动,使得第二显示屏14绕转轴153转动至第二显示屏14位于缺口121正下方,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第四电磁体1542通电以排斥第四永磁体1541,使得第二显示屏14沿转轴153移动至第二显示屏14容置于缺口121,如图12所示,此时,第二显示屏14与第一显示屏12拼接以形成电子装置10的显示区域,从而实现全面屏显示。

可选地,第二显示屏14在第四电磁体1542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四电磁体1542可以断开通电,或者在第三马达1543的驱动下移动至相应位置时,如图13及图14所示,第三马达1543可以断开通电,换句话说,第四电磁体1542及第三马达1543不同时通电。

可选地,第四电磁体1542的通电时长根据第二显示屏14的移动距离而设计,第三马达1543的通电时长根据第二显示屏14的转动角度而设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根据吸引力或排斥力而进行切换,马达中的电流方向根据转动方向进行切换。

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电子装置10可以是任何具有摄像头组件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显示屏、摄像头组件、第二显示屏及驱动组件,第一显示屏盖设固定于壳体的一侧并开设有缺口,摄像头组件固定于壳体并与缺口正对设置,第二显示屏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显示屏与壳体之间,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与壳体之间并与第二显示屏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屏先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以使得第二显示屏移动至缺口,并与第一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从而电子装置实现全面屏显示,或使得第二显示屏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错开,第二显示屏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的光通道,从而使得摄像头组件能够实现预设功能。

采用以上结构,在一般状态下,即不使用摄像头组件进行前置拍摄时,第二显示屏填充于第一显示屏的缺口中,以与第一显示屏拼接组成完整的大显示屏,且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位于同一平面。在需要使用摄像头组件进行前置拍摄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屏至少部分与摄像头组件错开,使得摄像头组件至少部分裸露实现预设功能,并在摄像头组件使用前置拍摄功能完毕之后,驱动组件再次驱动第二显示屏移动至缺口,使得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拼接组成完整的大显示屏,进一步扩大屏占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