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42172发布日期:2021-05-04 11:3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网络中,例如智能手机或功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业务(trafic)占据网络的资源的大半部分。另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今后还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要求与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的监视系统等服务的开展对应地应对多种多样的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或者nr(newradio:新空口))的通信标准中,除了4g(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12)以外,还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第五代通信标准,通过3gpp的工作组会(例如,tsg-ranwg1、tsg-ranwg2等)进行了技术研究(非专利文献13~39)。

如上所述,为了应对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设想了被分类为embb(enhancedmobilewide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许多用例的支持。另外,在3gpp的工作组会中,讨论了v2x(vehicletoeverything:车辆到万物)通信。另外,在3gpp的工作组会中,也讨论了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d2d通信有时也被称为侧链路通信。另外,作为d2d通信的扩展,研究了v2x。v2x通信例如是使用了侧链路信道的通信,例如有v2v(vehicletovehicle:车辆到车辆)通信、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辆到行人)通信、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辆到基础设施)通信、v2n(vehicletonetwork:车辆到网络)等。v2v通信是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通信,v2p通信是汽车与行人(pedestrian)之间的通信,v2i通信是汽车与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2n通信是汽车与网络间的通信。关于v2x的规定例如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

作为4g的分配v2x的资源的方式,例如有无线通信系统集中地控制的方式和实施v2x的各终端装置自主地进行控制的方式。无线系统集中地控制的方式能够在实施v2x的终端装置处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应用,也被称为模式3。另一方面,各终端装置自主地进行控制的方式也能够应用于终端装置不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也被称为模式4。在模式4中,不进行用于在终端装置与基站之间进行资源的分配的通信。

并且,在模式4中,使用侧链路信道,例如通过终端装置彼此的单播、同一组内的多个终端装置的组播、多个终端装置的广播来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提出了如下机制:同一组内的各终端装置按照每个终端装置,将表示无线链路的通信状态的csi(channelstatus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基于csi来确保终端装置间的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22.186v16.0.0(2018-09)

[非专利文献2]3gppts36.21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3]3gppts36.212v15.2.1(2018-07)

[非专利文献4]3gppts36.21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5]3gppts36.30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6]3gppts36.321v15.2.0(2018-07)

[非专利文献7]3gppts36.322v15.0(2018-07)

[非专利文献8]3gppts36.323v15.0.0(2018-07)

[非专利文献9]3gppts36.331v15.2.2(2018-06)

[非专利文献10]3gppts36.41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1]3gppts36.42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2]3gppts36.425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13]3gppts37.34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4]3gppts38.201v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5]3gppts38.202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6]3gppts38.21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7]3gppts38.212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8]3gppts38.21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9]3gppts38.214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0]3gppts38.215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1]3gppts38.30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2]3gppts38.32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3]3gppts38.322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4]3gppts38.32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5]3gppts38.331v15.2.1(2018-06)

[非专利文献26]3gppts38.40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7]3gppts38.41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28]3gppts38.413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29]3gppts38.42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0]3gppts38.423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1]3gppts38.47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32]3gppts38.473v15.2.1(2018-07)

[非专利文献33]3gpptr38.801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4]3gpptr38.802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5]3gpptr38.803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6]3gpptr38.804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7]3gpptr38.90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8]3gpptr38.912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9]3gpptr38.913v15.0.0(2018-06)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例如,在同一组内的多个终端装置中,随着终端装置的台数m增加,终端装置间的每个无线链路的csi的反馈数(m(m-1))增加,因此反馈所需的处理负荷变大。而且,在终端装置搭载于高速移动的车辆上的情况下,也设想通信状态根据车辆的移动而快速地变化的情况,因此也存在不需要csi反馈的情况。其结果,要求确保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

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确保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个方式的终端装置具有通信部、测量部以及选择部。通信部通过无线链路与其他终端装置直接通信。测量部基于来自同一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测量与其他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状态。选择部选择由测量部测量出的通信状态中最低的通信状态的无线链路。通信部以将由选择部所选择的最低的无线链路的通信状态设为规定的通信状态的发送基准,与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进行无线发送。

发明效果

在一个方式中,要求确保无线通信的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a是表示v1的终端装置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b是表示v2的终端装置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c是表示v3的终端装置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d是表示v4的终端装置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v1的终端装置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v2的终端装置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c是表示v3的终端装置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d是表示v4的终端装置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组内的各终端装置的最差链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与实施例1的设定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组内的各终端装置的csi反馈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1反馈处理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接收侧的终端装置和发送侧的终端装置之间的csi反馈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第2反馈处理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5是表示组内的各终端装置的csi反馈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与实施例4的反馈设定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5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8a是表示与v1的终端装置的差分发送处理有关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8b是表示与v1的终端装置的差分发送处理有关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与差分发送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与更新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的课题以及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特别是,即使记载的表述不同,只要技术上相同,即使是不同的表述也能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范围。而且,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使处理内容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记载的技术内容,也可以适当使用作为与3gpp等通信相关的标准而在规格书、书信中记载的术语、技术内容。作为这样的规格书,例如有上述的3gppts38.211v15.0(2018-03)。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所公开的技术。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例如是模式4的nr-v2x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多个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例如是搭载在车辆v(vehicle)或道路单元等(roadsideunit)内的终端装置、或步行者p(pedestrian)携带的智能手机等终端装置。在模式4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终端装置2彼此不经由基站而是通过无线链路直接进行无线通信。

在模式4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实施v2x通信的各终端装置2自主地控制资源,即使终端装置2不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也能够应用。此外,为了便于说明,模式3的无线系统中,虽然未图示,但基站能够集中地控制资源,能够在实施v2x通信的终端装置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应用。

r16nr-v2x(release16newradio-vehicletoeverything)中例如有队列行驶、先进驾驶、扩展传感器或远程驾驶等先进v2x(advancedv2x)的服务。队列行驶例如是搭载有终端装置2的多个车辆v组成队列而自动行驶的服务。先进驾驶例如是防止搭载有终端装置2的行驶中的车辆v的车道偏离的辅助系统等服务。扩展传感器例如是在搭载有其他终端装置2的其他车辆v中使用搭载有终端装置2的车辆v所检测出的传感结果的服务。远程驾驶例如是搭载有终端装置2的车辆v的基于远程操作的驾驶服务。

对于队列行驶的服务要求,例如,要求了允许最大延迟时间(maxendtoendlatency)为10m秒、可靠度为99.99%、数据速率为65mbps、最小无线范围为80米的无线条件。对于先进驾驶的服务要求,例如,要求了允许最大延迟时间为3m秒、可靠度为99.999%、数据速率为53mbps、最小无线范围为500米的无线条件。另外,作为扩展传感器,例如,要求了允许最大延迟时间为3m秒、可靠度为99.999%、数据速率为1000mbps、最小无线范围为1000米的无线条件。对于远程驾驶的服务要求,例如,要求了允许最大延迟时间为5m秒、可靠度为99.999%、上行链路的数据速率为25mbps、下行链路的数据速率为1mbps的无线条件。

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除了终端装置2间的单播通信、无线通信系统1内的广播通信之外,还有例如将规定的无线通信范围x的终端装置2分组,在同一组内的终端装置2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组播通信。

图2是表示终端装置2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2具有无线天线11、无线装置12、存储器13以及处理器14。无线天线11例如是收发与其他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的天线。无线天线11例如是收发模式4的v2x通信的无线信号、通常的蜂窝通信的无线信号等的天线。

无线装置12是负责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的无线if(interface)。无线装置12具有作为v2x通信的接收功能的v2x接收功能和作为v2x通信的发送功能的v2x发送功能。另外,无线装置12具有作为蜂窝通信的接收功能的蜂窝接收功能和作为蜂窝通信的发送功能的蜂窝发送功能。存储器13例如是存储程序、各种信息等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或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处理器14是控制终端装置2整体的控制装置。

图3是表示终端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终端装置2具有存储部20和控制部30。存储部20具有csi(信道状态信息)存储器21、最差链路存储器22、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表23。csi存储器21是存储后述的测量csi的区域。最差链路存储器22是存储后述的最差链路的区域。mcs表23例如是管理适合csi内的每个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的mcs的表。此外,适合cqi的mcs是指使终端装置2间的无线链路的cqi成为能够允许的cqi那样的mcs。处理器14读出存储在存储器13内的例如未图示的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内的程序。处理器14通过执行所读出的程序,作为控制部30,例如执行通信部31、测量部32、选择部33以及取得部33a的功能。

通信部31是控制无线装置12的功能,其中该无线装置12通过无线链路与例如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2直接进行无线通信。测量部32例如是基于来自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测量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状态的功能。测量部32基于从其他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测量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状态即csi。测量部32将针对每个无线链路测量的csi作为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选择部33是在由测量部32测量出的各终端装置2的无线链路的csi中选择最差的csi的无线链路、即最差链路的功能。通信部31决定使由选择部33选择的最差链路的csi成为规定的通信状态的发送基准,例如mcs,并以所决定的mcs无线发送给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2。此外,规定的通信状态例如是满足v2x的服务要求的通信状态。取得部33a对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取得控制信息。此外,记载了使用dmrs进行测量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dmrs以外的信号来测量csi。

接着,对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v1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如图4a所示,设同一组内的终端装置2例如为搭载于v1、v2、v3以及v4的车辆上的4台终端装置2。图4a所示的v1的终端装置2接收来自组内的v2、v3以及v4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与v2、v3以及v4的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csi。v1的终端装置2将与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v1的终端装置2在测量结果的csi中,判断为与v3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csi是最差csi,选择与最差csi的v3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l3作为最差链路。然后,v1的终端装置3将无线链路l3作为最差链路存储在最差链路存储器22中。

图4b是表示v2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4b所示的v2的终端装置2接收来自组内的v1、v3以及v4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与v1、v3以及v4的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csi。v2的终端装置2将与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v2的终端装置2在测量结果的csi中,将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csi判断为最差csi,选择与最差csi的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l2作为最差链路。然后,v2的终端装置3将无线链路l2作为最差链路存储在最差链路存储器22中。

图4c是表示v3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4c所示的v3的终端装置2接收来自组内的v1、v2以及v4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与v1、v2以及v4的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csi。v3的终端装置2将与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v3的终端装置2在测量结果的csi中判断为与v1的终端装置2的csi为最差csi,选择与最差csi的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l3作为最差链路。然后,v3的终端装置3将无线链路l3作为最差链路存储在最差链路存储器22中。

图4d是表示v4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决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4d所示的v4的终端装置2接收来自组内的v1、v2以及v3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与v1、v2以及v3的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csi。v4的终端装置2将与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v4的终端装置2在测量结果的csi中判断为与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csi为最差csi,选择与最差csi的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l4作为最差链路。然后,v4的终端装置3将无线链路l4作为最差链路存储在最差链路存储器22中。

接着,对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选择后的mcs的设定动作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v1的终端装置2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v1的终端装置2在选择了与v3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l1后,参照mcs表23,决定与最差链路csi对应的mcs。v1的终端装置2将所决定的mcs设定为发送基准,以该发送基准向组内的v2、v3以及v4的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发送。

图5b是表示v2的终端装置2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v2的终端装置2在选择了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l2后,参照mcs表23,决定与最差链路csi对应的mcs。v2的终端装置2将所决定的mcs设定为发送基准,以该发送基准向组内的v1、v3以及v4的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发送。

图5c是表示v3的终端装置2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v3的终端装置2在选择了与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l3后,参照mcs表23,决定与最差链路csi对应的mcs。v3的终端装置2将所决定的mcs设定为发送基准,以该发送基准向组内的v1、v2以及v4的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发送。

图5d是表示v4的终端装置2的mcs设定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v4的终端装置2在选择了与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l4后,参照mcs表23,决定与最差链路csi对应的mcs。v4的终端装置2将所决定的mcs设定为发送基准,以该发送基准向组内的v1、v2以及v3的终端装置2进行无线发送。

图6是表示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的一例的说明图。v1的终端装置2选择与v3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作为最差链路l1,当然以与最差链路l1的csi对应的mcs对v3的终端装置2进行组播发送,而对于v2以及v4的终端装置2,也以与最差链路l1的csi对应的mcs进行组播发送。v1的终端装置2以同一组内的最差链路的csi为基准来决定mcs,因此能够满足同一组内的其他无线链路的v2x的服务要求。

v2的终端装置2选择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作为最差链路l2,当然以与最差链路l2的csi对应的mcs对v4的终端装置2,进行组播发送,而对于v1以及v3的终端装置2,也以与最差链路l2的csi对应的mcs进行组播发送。由于v2的终端装置2以同一组内的最差链路的csi为基准来决定mcs,因此能够满足同一组内的其他无线链路的v2x的服务要求。

v3的终端装置2选择与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作为最差链路l3,当然以与最差链路l3的csi对应的mcs对v1的终端装置2进行组播发送,而对于v2以及v4的终端装置2,也以与最差链路l3的csi对应的mcs进行组播发送。v3的终端装置2以同一组内的最差链路的csi为基准来决定mcs,因此能够满足同一组内的其他无线链路的v2x的服务要求。

v4的终端装置2选择与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作为最差链路l4,当然以与最差链路l4的csi对应的mcs对v1的终端装置2进行组播发送,而对于v2以及v3的终端装置2,也以与最差链路l4的csi对应的mcs进行组播发送。v4的终端装置2以同一组内的最差链路的csi为基准来决定mcs,因此能够满足同一组内的其他无线链路的v2x的服务要求。

图7是表示与实施例1的设定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2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7中,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判定是否接收到来自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步骤s11)。终端装置2内的测量部32在接收到来自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肯定),根据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csi(步骤s12)。测量部32将各终端装置2的测量csi存储于csi存储器21。

终端装置2内的选择部33参照csi存储器21,选择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测量csi内的最差csi(步骤s13)。选择部33选择所选择的最差csi的无线链路作为最差链路(步骤s14)。选择部33将所选择的最差链路存储于最差链路存储器22。

通信部31参照mcs表23,决定与所选择的最差链路的csi对应的mcs(步骤s15),按照所决定的mcs设定与同一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的发送基准(步骤s16),结束图7所示的处理动作。通信部31在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否定),结束图7所示的处理动作。

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内的各终端装置2测量与同一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的csi,基于测量结果选择最差链路。然后,各终端装置2决定与最差链路的csi对应的mcs,按照所决定的mcs设定与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发送基准。其结果,各终端装置2即使不执行csi的反馈发送,也能够确保满足了v2x通信的服务要求的组内的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而且,各终端装置2不需要进行csi的反馈发送,因此消除了反馈发送所需要的处理负荷。

无线通信系统1的终端装置2由于将与同一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2的发送基准调整为能够以最低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因此能够确保与组内的其他终端装置2的通信。其结果,不需要对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进行csi的反馈发送。

在实施例1的终端装置2中,例示了不执行终端装置2间的csi的反馈发送,而是按照基于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而测量出的测量csi来决定发送基准的情况。然而,也设想了例如在终端装置2之间发送间隔不同,并且通信机会减少时,接收信号的接收率降低,测量csi的精度降低的情况。因此,以下说明应对这种事态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2进行说明。

[实施例2]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终端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另外,通过对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重复的结构及动作的说明。

实施例1的终端装置2与实施例2的终端装置2的不同之处在于,终端装置2将最差链路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反馈发送到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图8所示的终端装置2除了通信部31、测量部32、选择部33以及取得部33a之外,还具有生成部34。生成部34生成pscch(physicalside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等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生成部34将本装置的测量结果即针对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保存在pscch中。然后,通信部31将包含反馈csi的pscch发送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其结果,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内的取得部33a对接收到的pscch进行解码而取得反馈csi。进而,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利用所取得的反馈csi来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存储的该反馈发送源的无线链路的测量csi。

接着,对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csi反馈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9所示的v1的终端装置2将根据来自v3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出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保存在pscch中。v1的终端装置2经由最差链路l1向v3的终端装置2发送pscch。v3的终端装置2对经由最差链路l1从v1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提取反馈csi。然后,v3的终端装置2使用提取出的反馈csi来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保存的最差链路l1的测量csi。其结果,v3的终端装置2能够确保对于最差链路l1的高精度的csi。

v2的终端装置2将根据来自v4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出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保存在pscch中。v2的终端装置2经由最差链路l2将pscch发送给v4的终端装置2。v4的终端装置2对经由最差链路l2从v4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提取反馈csi。然后,v4的终端装置2使用提取出的反馈csi来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保存的最差链路l2的测量csi。其结果,v4的终端装置2能够确保针对最差链路l2的高精度的csi。

v3的终端装置2将根据来自v1的终端装置2的经由最差链路l3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出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保存在pscch中。v3的终端装置2经由最差链路l3将pscch发送给v1的终端装置2。v1的终端装置2对经由最差链路l3从v3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提取反馈csi。然后,v1的终端装置2使用提取出的反馈csi来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保存的最差链路l3的测量csi。其结果,v1的终端装置2能够确保对于最差链路l3的高精度的csi。

v4的终端装置2将根据来自v1的终端装置2的经由最差链路l4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出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保存在pscch中。v4的终端装置2经由最差链路l4将pscch发送给v1的终端装置2。v1的终端装置2对经由最差链路l4从v4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提取反馈csi。然后,v1的终端装置2使用提取出的反馈csi来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保存的最差链路l3的测量csi。其结果,v1的终端装置2能够确保对于最差链路l4的高精度的csi。

对于图9所示的v1的终端装置2,最差链路l1是根据来自对方侧的v3的终端装置3的dmrs来测量csi的开环(openloop),而最差链路l3以及l4接收来自对方侧的v3以及v4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的闭环(closeloop)。对于v2的终端装置2,最差链路l2成为来自对方侧的v4的终端装置3的开环。对于v3的终端装置2,最差链路l3成为根据来自对方侧的v1的终端装置2的dmrs来测量csi的开环(openloop),最差链路l1成为接收来自对方侧的v3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的闭环。对于v4的终端装置2,最差链路l4成为根据来自对方侧的v1的终端装置2的dmrs来测量csi的开环,最差链路l2成为接收来自对方侧的v2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的闭环。各终端装置2对识别本装置的最差链路是开环还是闭环的信息进行表格化。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1反馈处理所涉及的终端装置2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0中,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判定是否从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步骤s21)。终端装置2内的测量部32在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肯定),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csi(步骤s22)。测量部32将测量结果的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

终端装置2内的生成部34将在csi存储器21中存储的与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保存在pscch内(步骤s23)。然后,通信部31将包含反馈csi的pscch发送到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步骤s24),结束图10所示的处理动作。进而,通信部31在未从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定),结束图10所示的处理动作。

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各终端装置2在从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反馈csi的情况下,使用反馈csi来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存储的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测量csi。其结果,各终端装置2能够使用反馈csi来确保最差链路的高精度的csi。

各终端装置2在针对本装置所连接的每个最差链路管理用于识别闭环或者开环的信息的情况下,能够识别每个最差链路的闭环或者开环。各终端装置2在意识到闭环的精度高于开环的同时,决定mcs。来自各终端装置2的分组发送以闭环的反馈csi以及开环的测量csi为基准。在分组发送中闭环的优先级比开环更高。但是,这仅依赖于各终端装置2的执行。

在上述实施例2中,例示了将反馈csi保存在pscch中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pscch,也可以在pscch的控制信道以外的控制信道中保存反馈csi,能够适当变更。

[实施例3]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终端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另外,通过对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重复的结构及动作的说明。

实施例2的终端装置2与实施例3的终端装置2的不同之处在于,终端装置2基于每个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来测量csi,将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平均化,将平均后的测量csi发送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

图11所示的终端装置2除了通信部31、测量部32、选择部33、取得部33a以及生成部34之外,还具有收集部35和平均化部36。测量部32基于从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每隔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的dmrs,测量csi。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例如是频域的规定频率的接收信号、或者时域内的特定间隔的接收信号。测量部32将每个规定周期的测量csi依次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收集部35判定已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的每个规定周期的测量csi的数量是否为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收集部35在每个规定周期的测量csi的数量为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情况下,收集已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的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进而,平均化部36对由收集部35收集到的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进行平均化,将平均化后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输出到生成部34。生成部34将平均化后的反馈csi保存在pscch中。然后,通信部31将包含反馈csi的pscch发送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其结果,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对包含反馈csi的pscch进行解码,通过反馈csi来调整最差链路的测量csi。当然,也可以代替csi的平均化而进行线性平滑化。例如,acsi(n)=a*acsi(n-1)+(1-a)*csi(n)。其中,a是平滑化系数,acsi(n)是进行了线性平滑化的csi,csi(n)是瞬间测量的csi。

接着,对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接收侧的终端装置2和发送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csi反馈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2所示的发送侧的终端装置2将包含数据以及dmrs的发送信号发送到接收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侧的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依次测量csi,将测量csi依次保存到csi存储器21。接收侧的终端装置2在保存于csi存储器21中的测量csi的数量为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情况下,对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进行平均化,将平均化后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而保存到pscch。接收侧的终端装置2将包含反馈csi的pscch发送给发送侧的终端装置2。发送侧的终端装置2对包含反馈csi的pscch进行解码,通过反馈csi来调整测量csi。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第2反馈处理所涉及的终端装置2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3中,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判定是否从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步骤s31)。终端装置2内的测量部32在接收到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肯定),基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csi(步骤s32)。测量部32将测量csi存储于csi存储器21(步骤s33)。

进而,终端装置2内的收集部35判定在csi存储器21中保存中的测量csi的数量是否为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步骤s34)。终端装置2内的平均化部36在测量csi的数量为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情况下(步骤s34肯定),对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进行平均化而计算出平均csi(步骤s35)。

终端装置2内的生成部34将计算出的平均csi作为反馈csi保存在pscch中(步骤s36)。然后,通信部31将包含反馈csi的pscch发送到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步骤s37),结束图13所示的处理动作。

通信部31在没有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的情况下(步骤s34为否定),为了判定是否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转移到步骤s31。通信部31在未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否定),结束图13所示的处理动作。

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1内的各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csi,并依次存储测量出的测量csi。进而,终端装置2在已被存储的测量csi的数量为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情况下,对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测量csi进行平均化,计算出平均csi。进而,各终端装置2将平均csi作为反馈csi而通过pscch反馈发送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其结果,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对规定期间内的每个规定周期的测量csi进行平均化后的反馈csi,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csi。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3的终端装置2中,例示了基于每个规定周期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csi,将周期性的测量csi作为反馈csi保存在pscch中的情况。然而,终端装置2也可以不使用周期性的测量csi,而使用非周期性的测量csi。终端装置2例如在将非周期的csi作为反馈csi而发送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情况下,将反馈csi保存在pssch(physicalsidelinksharedchannel: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中来发送。

此外,例示了在csi中包含cqi的情况,但在终端装置2采用mimo(multiple-inputand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情况下,在csi中,除了cqi以外,还包含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以及ri(rankindicator:秩指示符)。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2除了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cqi以外,也可以将与规定次数对应的数量的pmi以及ri平均化,将平均后的pmi以及ri通过pscch发送到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能够适当变更。

[实施例4]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的终端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另外,通过对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重复的结构及动作的说明。图14所示的终端装置2除了通信部31、测量部32、选择部33、取得部33a以及生成部34之外,还具有判定部37。判定部37判定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是否具有第1无线链路以及第2无线链路。第1无线链路是对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发送发送信号的无线链路,与此相对,第2无线链路是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包含反馈csi的接收信号的无线链路。终端装置2针对每个最差链路管理用于识别闭环或开环的环路识别信息。即,判定部37参照环路识别信息,判定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是否包含第1无线链路以及第2无线链路。

通信部31在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包含第1无线链路以及第2无线链路、且允许使用第2无线链路来接收反馈csi的情况下,禁止使用第1无线链路来发送csi反馈。

接着,对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组内的各终端装置2的csi反馈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5所示的v3的终端装置2与v1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具有最差链路l1以及最差链路l3,允许在最差链路l1中接收反馈csi。在该情况下,v3的终端装置2禁止在最差链路l3中向对方侧的v1的终端装置2反馈发送反馈csi。

图15所示的最差链路是v1的终端装置2与v3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2条链路l1以及l3、v2的终端装置2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1条链路l2、以及v1的终端装置2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1条链路l4这4条。但是,在v1的终端装置2与v3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链路l1以及l3内,禁止链路l3的反馈发送。即,v3的终端装置2根据来自v1的终端装置2的dmrs测量csi,并且取得来自v1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然后,v3的终端装置2通过来自v1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来调整测量csi。v3的终端装置2以及v1的终端装置2汇集为1条链路的csi反馈。其结果,图15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内的反馈条数从4条减少至3条,因此能够减轻反馈所需的处理负荷。例如,在最差链路的对数为n个、反馈条数为m条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采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反馈条数,m-n≥m/2成立。

图16是表示与实施例4的反馈设定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2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6中,终端装置2内的判定部37判定是否存在多个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步骤s41)。在存在多个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的情况下(步骤s41肯定),判定部37判定在多个最差链路中是否存在允许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的接收的链路(步骤s42)。此外,在存在多个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的情况下,由于是各最差链路的通信状态相同的传播路径,因此也可以说是相同的通信状态。

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在不存在允许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的接收的链路的情况下(步骤s42为否定),允许对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反馈发送本装置的测量csi(步骤s43)。然后,终端装置2结束图16所示的处理动作。

通信部31在存在接收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反馈csi的链路的情况下(步骤s42肯定),禁止对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反馈发送本装置的测量csi(步骤s44),结束图16所示的处理动作。

实施例4的各终端装置2在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最差链路有多个且其中一个最差链路允许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反馈csi的情况下,禁止另一个最差链路的向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反馈csi的发送。其结果,终端装置2通过禁止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重复的csi的反馈发送来削减反馈发送数,从而能够减轻组内的反馈发送所需的处理负荷。

[实施例5]

图17是表示实施例5的终端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另外,通过对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重复的结构及动作的说明。图17所示的终端装置2除了通信部31、测量部32、选择部33、取得部33a以及生成部34之外,还具有计算部38以及更新部39。控制部30对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取得反馈csi。

测量部32基于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csi,并将测量csi存储于csi存储器21。进而,计算部38计算取得的反馈csi(csich)与在csi存储器21中存储的测量csi(csirs)的差分即csi差分(csich-csirs)。生成部34将计算出的csi差分保存在pscch中。然后,通信部31将包含csi差分的pscch发送给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更新部39基于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csi差分,调整并更新在csi存储器21中存储的测量csi。

接着,对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8a是表示与v1的终端装置2的差分发送处理有关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8a所示的v1的终端装置2从同一组内的v2、v3以及v4的终端装置2接收数据信号等接收信号。v1的终端装置2在接收到来自v2、v3以及v4的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基于接收信号内的dmrs,测量各终端装置2的csi,并将各无线链路的测量csi存储于csi存储器21。

图18b是表示与v1的终端装置2的差分发送处理有关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设v1的终端装置2基于各无线链路的测量csi,将同一组内的无线链路中的、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选择为最差链路l5。v1的终端装置2计算最差链路l5的测量csi与来自v4的终端装置2的最差链路的反馈csi的差分作为csi差分。v1的终端装置2在与v4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最差链路、且存在测量csi与反馈csi的差分的情况下,通过pscch将csi差分发送给v4的终端装置2。然后,v4的终端装置2对来自v1的终端装置2的pscch进行解码而提取csi差分,基于提取出的csi差分,调整并更新本装置存储中的与该v1的终端装置2的测量csi。

图19是表示与差分发送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2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9中,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判定是否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步骤s51)。终端装置2内的测量部32基于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csi(步骤s52)。然后,测量部32将测量csi存储在csi存储器21中。

终端装置2内的取得部33a对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取得反馈csi(步骤s53)。控制部30参照最差链路存储器22,判定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链路是否为最差链路(步骤s54)。控制部30在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最差链路的情况下(步骤s54肯定),判定最差链路的测量csi与反馈csi是否不同(步骤s55)。

终端装置2内的计算部38在最差链路的测量csi与反馈csi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55肯定),计算最差链路的测量csi与反馈csi的csi差分(步骤s56)。通信部31将计算出的csi差分存储于最差链路的pscch中并发送至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步骤s57),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动作。

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在未接收到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51否定),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动作。控制部30在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不是最差链路的情况下(步骤s54否定),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动作。控制部30在测量csi与反馈csi不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55否定),即在测量csi与反馈csi相同的情况下,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动作。

图20是表示与更新处理有关的终端装置2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在执行图20所示的差分发送处理的终端装置2例如为图18b所示的v1的终端装置2的情况下,执行图20所示的更新处理的终端装置2例如为图18b所示的v4的终端装置2。在图20中,终端装置2内的通信部31判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步骤s61)。终端装置2内的取得部33a在接收到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1肯定),判定是否对接收信号内的pscch进行解码而提取出了csi差分(步骤s62)。

终端装置2内的更新部39在提取出了csi差分的情况下(步骤s62肯定),判定是否存在保存于csi存储器21中的测量csi(步骤s63)。更新部39在存在保存于csi存储器21中的测量csi的情况下(步骤s63肯定),通过(测量csi-csi差分)对所保存的测量csi进行调整(步骤s64)。更新部39将调整后的测量csi更新到csi存储器21(步骤s65),结束图20所示的处理动作。

终端装置2在未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接收到接收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1否定),在未提取csi差分的情况下(步骤s62否定),或者在未保存有测量csi的情况下(步骤s63否定),结束图20所示的处理动作。

在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终端装置2根据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dmrs而测量csi,并且解读来自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的接收信号内的pscch,取得反馈csi。终端装置2在与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链路为最差链路、且反馈csi与测量csi不同的情况下,计算反馈csi与测量csi的csi差分。终端装置2将csi差分存储在pscch内并发送给最差链路的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其结果,终端装置2仅发送csi差分作为反馈csi,因此能够减轻其处理负担。

进而,对方侧的终端装置2解读pscch并取得csi差分,根据csi差分调整在csi存储器21中存储的最差链路的测量csi。其结果,能够确保与最差链路有关的高精度的csi。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例示了模式4内的组播发送而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广播发送、单播发送,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csi的反馈发送,但并不限定于csi的反馈发送。例如,也能够应用于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功率控制的反馈、链路自适应控制的反馈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v2x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v2v通信,但也能够应用于例如v2p通信或v2i通信等v2x通信。

标号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

2终端装置

31通信部

32测量部

33选择部

33a取得部

34生成部

36平均化部

38计算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