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用户设备中的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71473发布日期:2019-05-15 23:0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通过用户设备中的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过用户设备中的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面的wifi应用主要分成android应用和ios应用这两类,这两种应用方案都是需要掌握原生系统wifi相关api,并编写相关界面和功能,且开发代码没法相互共用,可移植性差,每次应用的功能升级都需要重新发布版本让用户下载安装,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此外,同时维持多个版本的基于原生系统的应用,成本也非常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用户设备中的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与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

第一一模块,用于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第一二模块,用于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包括:

第二一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第二二模块,用于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第二三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包括:

第三一模块,用于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第三二模块,用于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第三三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包括:

第四一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第四二模块,用于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第四三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开发者无需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编写代码,只需要掌握一种api,即可开发能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提升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2)应用更新无需重新下载安装,线上即可完成,且不需要通知用户进行更新,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并且无需维持应用的多个版本,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一装置结构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二装置结构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一装置结构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第二装置结构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及云端服务器的关系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应用、第二应用及用户设备的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所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例如通过触摸板进行人机交互)的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等。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设备等。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网络)等。优选地,所述设备还可以是运行于所述用户设备、网络设备、或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触摸终端或网络设备与触摸终端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设备上的程序。

本申请所指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装置、网络装置、或用户装置与网络装置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装置。所述用户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任何一种可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例如通过触摸板进行人机交互)的移动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可以采用任意操作系统,如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等。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包括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装置,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装置等。所述网络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虚拟超级计算机。所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网络)等。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是运行于所述用户装置、网络装置、或用户装置与网络装置、网络装置、触摸终端或网络装置与触摸终端通过网络相集成所构成的装置上的程序。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设备或装置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设备或装置如可适用于本申请,也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更多,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以安装于用户所使用的用户设备上的第一应用、第二应用为例对本申请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

其中,在步骤s11中,第一应用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在步骤s12中,第一应用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而言,在步骤s11中,第一应用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例如,用户需要将用户设备连接到目标无线接入点,例如,用户指定目标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并向第一应用发送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指定的操作可以是通过用户设备手动输入,或者在用户设备提供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中进行选择等。

接着,在步骤s12中,第一应用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例如,第一应用调用对应的、由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一接口,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关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与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安装于同一台用户设备,相应地,第一接口的调用过程也发生于该用户设备;并且,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一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此时,第二应用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接口由各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通过调用用户设备的该接口,可实现该用户设备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

优选地,随后,在步骤s13(未示出)中,第一应用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二接口,通过对该第二接口的调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和第一接口的情况类似地,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二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优选地,在步骤s11中,第一应用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其中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从第二应用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选择动作可由用户完成,也可由第一应用根据预设逻辑(例如,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无线接入点)完成。更进一步地,参考图9,在从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之前,先从对应的网络设备(例如,云端服务器)请求获取这些无线接入点的认证状态信息,例如,云端服务器预先存储有一些无线接入点的信息以及对应的认证状态信息,如无线接入点是否在云端服务器存储有相应的认证信息;根据由此获取的认证状态信息,从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之中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例如,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中在云端服务器存储有相应的认证信息的无线接入点作为目标无线接入点,用于依据云端服务器存储的它的认证信息进行连接;然后再获取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优选地,为便于用户从第二应用基于第一应用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的扫描请求所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取目标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应用中呈现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在用户设备的屏幕上,通过列表的方式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全部呈现;也可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呈现;或者只呈现经过预设逻辑筛选、符合条件的一个或几个无线接入点。然后,再根据用户从呈现出来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中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生成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与用户设备的系统相互独立的第三接口,通过调用该第三接口,即可从第二应用发送执行请求,该执行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例如视图组件、布局等)、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相应地,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三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的接口、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和第一接口的情况类似地,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三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特别地,第一应用基于脚本语言(例如,javascript、lua、python、ruby等)进行开发;第二应用相应地内置有脚本引擎,调用该脚本引擎,第一应用即可被解释执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发好带有同样脚本引擎的第二应用后,基于对应脚本语言开发的、具有实用功能的第一应用即可跨平台运行,开发者无需针对不同的系统平台编写代码,只要关注第二应用提供的接口即可开发能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提升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且第一应用的功能更新无需重新下载安装,线上即可完成,并且不需要通知用户进行更新,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无需维持第一应用的多个版本,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

参考图10,第一应用基于脚本语言开发,第二应用内置有相应的脚本引擎,调用该脚本引擎,对第一应用进行解释执行。第二应用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通过对第二接口的调用,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第二应用调用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的系统接口中的无线连接点扫描接口,扫描并获得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并将其返回给第二应用;接着,第二应用基于第一应用的扫描请求,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然后,第一应用调用由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一接口,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关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与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三接口,第一应用通过调用该第三接口,即可从第二应用发送执行请求,该执行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例如视图组件、布局等)、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相应地,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三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的接口、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进一步地,补充参考图9,在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之前,第一应用先从对应的网络设备(例如,云端服务器)获取这些无线接入点的认证信息,例如,云端服务器预先存储有一些无线接入点的信息以及对应的认证信息;根据认证信息,从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之中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然后再获取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安装于同一台用户设备,相应地,第一接口的调用过程也发生于该用户设备;并且,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一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提供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21、步骤s22和步骤s23。

其中,在步骤s21中,第二应用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在步骤s22中,第二应用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步骤s23中,第二应用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在步骤s21中,第二应用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例如,第一应用调用对应的、由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一接口,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关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与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安装于同一台用户设备,相应地,第一接口的调用过程也发生于该用户设备;并且,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一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接着,在步骤s22中,第二应用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接口由各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通过调用用户设备的该接口,可实现该用户设备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

然后,在步骤s23中,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返回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第二应用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应用对该第二接口的调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和第一接口的情况类似地,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二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此时,调用用户设备的系统的无线连接点扫描接口,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随后,向第一应用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可将基于扫描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返回优选的无线接入点,或根据其他预设逻辑筛选而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31、步骤s32和步骤s33。

其中,在步骤s31中,第一应用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在步骤s32中,第一应用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在步骤s33中,第一应用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在步骤s31中,第一应用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例如,用户需要将用户设备连接到目标无线接入点,例如,用户指定目标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并向第一应用发送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接着,在步骤s32中,第一应用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其中,该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和前述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此时,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连接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

然后,在步骤s33中,第一应用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接收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返回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接入点扫描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应用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其中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从第二应用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选择动作可由用户完成,也可由第一应用根据预设逻辑(例如,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无线接入点)完成。

更优选地,为便于用户从第二应用基于第一应用发送的扫描请求所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取目标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应用中呈现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在用户设备的屏幕上,通过列表的方式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全部呈现;也可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呈现;或者只呈现经过预设逻辑筛选、符合条件的一个或几个无线接入点。然后,再根据用户从呈现出来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中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生成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41、步骤s42和步骤s43。

其中,在步骤s41中,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在步骤s42中,第二应用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在步骤s43中,第二应用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在步骤s41中,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此时,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连接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

接着,在步骤s42中,第二应用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接口由各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通过调用用户设备的该接口,可实现该用户设备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

然后,在步骤s43中,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返回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其中,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连接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此时,调用用户设备的系统的无线连接点扫描接口,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随后,向第一应用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可将基于扫描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返回优选的无线接入点,或根据其他预设逻辑筛选而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装置结构图,其中第一装置1包括第一一模块11、第一二模块12。

其中,第一一模块11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第一二模块12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一模块11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例如,用户需要将用户设备连接到目标无线接入点,例如,用户指定目标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并向第一应用发送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指定的操作可以是通过用户设备手动输入,或者在用户设备提供的无线接入点列表中进行选择等。

接着,第一二模块12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例如,第一应用调用对应的、由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一接口,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关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与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安装于同一台用户设备,相应地,第一接口的调用过程也发生于该用户设备;并且,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一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此时,第二应用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接口由各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通过调用用户设备的该接口,可实现该用户设备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

优选地,随后,第一三模块13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二接口,通过对该第二接口的调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和第一接口的情况类似地,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二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优选地,第一一模块11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其中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从第二应用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选择动作可由用户完成,也可由第一应用根据预设逻辑(例如,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无线接入点)完成。更进一步地,参考图9,在从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之前,先从对应的网络设备(例如,云端服务器)请求获取这些无线接入点的认证状态信息,例如,云端服务器预先存储有一些无线接入点的信息以及对应的认证状态信息,如无线接入点是否在云端服务器存储有相应的认证信息;根据由此获取的认证状态信息,从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之中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例如,从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中在云端服务器存储有相应的认证信息的无线接入点作为目标无线接入点,用于依据云端服务器存储的它的认证信息进行连接;然后再获取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优选地,为便于用户从第二应用基于第一应用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的扫描请求所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取目标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应用中呈现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在用户设备的屏幕上,通过列表的方式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全部呈现;也可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呈现;或者只呈现经过预设逻辑筛选、符合条件的一个或几个无线接入点。然后,再根据用户从呈现出来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中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生成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与用户设备的系统相互独立的第三接口,通过调用该第三接口,即可从第二应用发送执行请求,该执行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例如视图组件、布局等)、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相应地,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三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的接口、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和第一接口的情况类似地,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三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特别地,第一应用基于脚本语言(例如,javascript、lua、python、ruby等)进行开发;第二应用相应地内置有脚本引擎,调用该脚本引擎,第一应用即可被解释执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开发好带有同样脚本引擎的第二应用后,基于对应脚本语言开发的、具有实用功能的第一应用即可跨平台运行,开发者无需针对不同的系统平台编写代码,只要关注第二应用提供的接口即可开发能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提升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且第一应用的功能更新无需重新下载安装,线上即可完成,并且不需要通知用户进行更新,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同时,无需维持第一应用的多个版本,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

参考图10,第一应用基于脚本语言开发,第二应用内置有相应的脚本引擎,调用该脚本引擎,对第一应用进行解释执行。第二应用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通过对第二接口的调用,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第二应用调用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的系统接口中的无线连接点扫描接口,扫描并获得用户设备周围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并将其返回给第二应用;接着,第二应用基于第一应用的扫描请求,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然后,第一应用调用由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一接口,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关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与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三接口,第一应用通过调用该第三接口,即可从第二应用发送执行请求,该执行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例如视图组件、布局等)、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相应地,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三接口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界面元素的接口、从第二应用中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在用户设备中执行数据存储的接口、通过第二应用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进一步地,补充参考图9,在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之前,第一应用先从对应的网络设备(例如,云端服务器)获取这些无线接入点的认证信息,例如,云端服务器预先存储有一些无线接入点的信息以及对应的认证信息;根据认证信息,从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之中选择目标无线接入点;然后再获取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安装于同一台用户设备,相应地,第一接口的调用过程也发生于该用户设备;并且,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一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提供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装置结构图,其中第二装置2包括第二一模块21、第二二模块22和第二三模块23。

其中,第二一模块21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第二二模块22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第二三模块23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第二一模块21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例如,第一应用调用对应的、由第二应用所提供的第一接口,实现向第二应用发送关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与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都安装于同一台用户设备,相应地,第一接口的调用过程也发生于该用户设备;并且,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一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

接着,第二二模块22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接口由各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通过调用用户设备的该接口,可实现该用户设备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

然后,第二三模块23向第一应用返回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第一装置1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二应用还提供了与用户设备系统相独立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应用对该第二接口的调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和第一接口的情况类似地,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相互独立,从而第二接口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相互独立,第一应用对第二接口的调用与用户设备上操作系统的编程接口也相互独立,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系统编程接口的情况,就算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开发,也只要关注第二应用向第一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即可。此时,调用用户设备的系统的无线连接点扫描接口,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随后,向第一应用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可将基于扫描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返回优选的无线接入点,或根据其他预设逻辑筛选而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装置结构图,其中第一装置1包括第一一模块11、第一二模块12和第一三模块13。

其中,第一一模块11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第一二模块12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第一三模块13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第一一模块11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例如,用户需要将用户设备连接到目标无线接入点,例如,用户指定目标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并向第一应用发送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接着,第一二模块12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其中,该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和前述第一无线连接请求相对应。此时,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连接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

然后,第一三模块13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一装置1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接收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返回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接入点扫描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装置1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其中该目标无线接入点从第二应用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择,选择动作可由用户完成,也可由第一应用根据预设逻辑(例如,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无线接入点)完成。

更优选地,为便于用户从第二应用基于第一应用发送的扫描请求所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选取目标无线接入点,在所述第一应用中呈现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在用户设备的屏幕上,通过列表的方式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全部呈现;也可将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呈现;或者只呈现经过预设逻辑筛选、符合条件的一个或几个无线接入点。然后,再根据用户从呈现出来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中选中的目标无线接入点,生成关于该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的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装置结构图,其中第二装置2包括第二一模块21、第二二模块22和第二三模块23。

其中,第二一模块21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第二二模块22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第二三模块23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第二一模块21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此时,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连接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

接着,第二二模块22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其中,无线连接接口由各用户设备的系统提供,通过调用用户设备的该接口,可实现该用户设备与前述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

然后,第二三模块23向第一应用返回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例如,接收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发送后所返回的连接成功、连接失败、连接带宽信息、连接稳定性信息等。其中,优选地,当该连接结果信息中包含连接成功的信息,第二装置2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时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用户设备与目标无线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无需通过第二应用所提供的接口实现。

优选地,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扫描请求,以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例如,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的ssid/bssid信息和/或无线信号强度等。其中,第一应用并不直接向用户设备的系统发送无线连接请求,第一应用和用户设备的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从而第一应用的开发者无需关注第一应用和不同用户设备系统之间的适配问题,就算在不同的平台开发该第一应用,也只要关心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之间的通信即可。此时,调用用户设备的系统的无线连接点扫描接口,对用户设备附近(信号能覆盖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扫描,并获得第二应用基于该扫描请求而返回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随后,向第一应用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例如,可将基于扫描请求返回的无线接入点进行排序(例如,根据信号强度排序)后返回优选的无线接入点,或根据其他预设逻辑筛选而返回这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一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用户设备中第二应用连接无线接入点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通过调用对应的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应用通过调用第二应用提供的第一接口向所述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接口独立于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

调用所述系统的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获取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连接请求;

向对应的第二应用发送关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基于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的连接结果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得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应用向第二应用发送的关于目标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同一用户设备;

调用所述用户设备的系统无线连接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向所述第一应用返回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请求对应的连接结果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