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装置及显控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4374发布日期:2019-06-11 21:3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装置及显控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软件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装置及显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当需要同时预览多路信号源画面时,会在控制软件中预先开设多个窗口,并对窗口进行配置,确定每个窗口的显示分辨率、显示位置,将每个窗口与一路可视化信号关联,建立每个窗口与信号源设备的映射,从步骤的使用上来说,这样比较繁琐;配置也不够精细化,整体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信号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繁琐、配置不够精细化、整体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装置及显控系统,以简化步骤、精细化配置并提高整体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预览方法,应用于上位机,包括: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预览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可视化信号;接收外部交互动作指令;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如果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为对端设备或节点向上位机提供可视化信号的指令;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根据可视化信号的预览显示策略将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对回传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包括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的步骤,包括:接收控制单元按照预设分辨率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和/或接收控制单元按照预设帧率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预览方法,应用于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包括: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解析控制指令,根据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向对应的可视化信号所在的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可视化信号回传请求;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以使上位机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窗口的子显示区域,窗口的显示模式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包括画质选项信息,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进一步包括: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并根据画质选项信息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画质选项信息包括分辨率信息和/或帧率信息,根据画质选项信息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包括:根据分辨率信息和/或帧率信息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画质选项信息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步骤,还包括:根据控制指令包括的画质选项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预处理;如果是,则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以调整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和/或帧率;如果否,则不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的步骤,包括: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压缩后的可视化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上位机,包括: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接收外部交互指令;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如果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生成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显示区域与子显示区域对应;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通过窗口面积等分的配置方式,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外部交互指令包括第一外部交互指令和第二外部交互指令,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是否为信号源控件的步骤,包括:接收第一外部交互指令和第二外部交互指令;根据第一外部交互指令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根据第二外部交互指令判断外部交互指令控制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的步骤,包括:预设并保存定义控件类型的交互位置;识别外部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将外部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与定义控件类型的交互位置对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与定义控件类型的交互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确定外部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是信号源控件;如果不一致,确定外部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不是信号源控件。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判断外部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点在虚拟显示界面中的坐标位置是否属于子显示区域的坐标集合。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是否为信号源控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果否,则不生成控制指令。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接收修改外部交互指令;根据修改外部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和/或控制的可交互元素修改控制指令。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控制指令中包含分辨率调整指令,生成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识别交互位置处于的子显示区域;识别交互位置处于的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根据分辨率及转换比例系数,生成将可视化信号以转换比例系数后的分辨率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预览装置,应用于上位机,包括:预配置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动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交互动作指令;内容比对模块,用于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如果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为对端设备或节点向上位机提供可视化信号的指令;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根据可视化信号的预览显示策略将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预览装置,应用于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包括: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回传请求模块,用于解析控制指令,根据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向对应的可视化信号所在的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可视化信号回传请求;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以使上位机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窗口的子显示区域,窗口的显示模式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显示控制装置,应用于上位机,包括:预配置模块,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动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交互指令;内容比对模块,用于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指令生成模块,如果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生成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显示区域与子显示区域对应;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中式显控系统,包括:信号源设备、信号切换设备和上位机;信号切换设备包括控制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切换单元;上位机用于执行第一到第三方面及其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提供的方法;信号切换设备包括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切换单元、控制单元,输入单元连接信号源设备,输出单元连接显示设备,切换单元分别连接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用于提供可视化信号由输入单元传输至输出单元的可视化信号传输链路;控制单元分别与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切换单元通信连接;信号源设备,用于输出可视化信号到信号切换设备;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驱动对应的输入单元、输出单元、以及切换单元。

结合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显示屏组;显示屏组,用于接收并显示可视化信号。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布式显控系统,包括:上位机、服务器、信号源设备、网络编码设备和网络解码设备;上位机用于执行第一到第三方面及其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一提供的方法;网络编码设备与信号源设备通过缆线直连;网络解码设备和显示屏通过缆线直连;信号源设备,用于输出可视化信号到可视化信号;网络编码设备,用于接收可视化信号,可视化信号将编码后的可视化信号发送到网络解码设备;服务器,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转发到网络编码设备、网络解码设备;网络解码设备,用于解码可视化信号,根据可视化信号的显示策略处理解码后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处理后的可视化信号发送到显示设备。

结合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用于接收并显示处理后的可视化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装置及显控系统,通过将至少一个窗口分割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完成窗口的预配置,接收并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如果是,则生成预览指令并将预览指令发送到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接收控制单元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压缩回传可视化信号后推送至子显示区域。可以简化步骤、精细化配置并提高整体效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预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窗口分割为字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界面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预览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源显示控制方法信号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预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预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源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式信号源显控系统的拓补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信号源显控系统的拓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的信号预览方法当需要同时预览多路信号源画面时,会在控制软件中预先开设多个窗口,并对窗口进行配置,确定每个窗口的显示分辨率、显示位置,将每个窗口与一路可视化信号关联,建立每个窗口与信号源设备的映射,从步骤的使用上来说,这样比较繁琐;配置也不够精细化,整体效率较低。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预览方法、装置及显控系统,通过将至少一个窗口分割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完成窗口的预配置,接收并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如果是,则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接收控制单元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压缩回传可视化信号后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信号预览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信号预览方法,应用于上位机,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信号预览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预览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信号源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窗口用于预览信号源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在用户进行预览的相关操作之前,在上位机需要对软件界面的虚拟显示屏做出预配置,即将虚拟显示屏中的窗口分割为不同的子显示区域。分割的窗口的数目不固定,且每个窗口分割的子显示区域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当完成预配置,则说明上位机的软件端已经做好信号预览的准备工作。软件的配置界面中,有设置窗口分割数量,以及每个子显示区域位置、分辨率的自定义选项。

参见图2所示的一种将窗口分割为字显示区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最外侧的实现实线黑框代表一个虚拟显示器;在这个虚拟显示器内部有3个窗口,用虚线黑框表示,分别为窗口1、窗口2和窗口3;在每个窗口中都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域,窗口1分为2个子显示区域,窗口2分为4个子显示区域,窗口3分为9个子显示区域。图2采用窗口面积等分(二分割、四分割、九分割)的方式,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窗口面积等分并不一定是n*n的形式,也可以为n*m的形式,例如:2*3、3*4等等。

特别地,对于窗口分割中分割线的线条类型(可以为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标注方式(可以为实线、点划线、虚线等)、字显示区域数量和每个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大小均不作限定。

特别地,对于窗口分割中虚拟显示器如何在窗口中布局也没有限定,如果在虚拟显示屏组中包含多个虚拟显示器,则单一窗口可以位于一个虚拟显示器的内部,可以与一个虚拟显示器重合,也可以跨越至少两个显示器的交界线等等。

另外,虚拟显示屏的数量并不需要与物理显示屏组的数量完全一致,但是优选地,虚拟显示屏的数量与物理显示屏组的数量一致。

步骤s104,接收外部交互动作指令;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如果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执行步骤s106;如果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不为子显示区域,或者,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不为信号源控件,则执行步骤s112。

控制指令实际上是实际上是请求信号源设备向软件端提供可视化信号的指令。步骤s104是指判断控制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预览交互动作指令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用户产生外部交互动作后,hid设备(humaninterfacedevice,人机接口设备)会根据该外部交互动作生成对应的外部交互动作指令并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的软件端会接受该外部交互动作指令。并与预存的预览交互动作指令做出比对,如果比对相同,则说明用户的外部交互动作是为了进行预览的动作,执行步骤s106;如果比对不相同,则说明用户的外部交互动作步是为了进行预览的动作,执行步骤s112。

预览交互动作指令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具体地说,预览交互动作可以是通过鼠标点击或拖拽的方式触发预览的交互动作,或在此基础上,为了适配手势交互设备,将鼠标控制改为手势控制的触发预览的交互动作等等。

步骤s106,生成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信号源向上位机提供可视化信号的指令;根据该预览交互动作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也就是控制单元中。为了实现预览的基础功能,控制指令中应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信息:信号源的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地址和上述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信息。其中,信号源的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地址用于确保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可视化信号地址定位至指定可视化信号所在的源端设备;上述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信息用于将待预览信号的rgb(redgreenblue,红绿蓝)数据编码为网络格式,通过网络链路回传至上位机的软件端。其中,指定可视化信号指的是在软件端的交互动作中被选定并释放至虚拟子显示区域中的信号源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

除此以外,为了节约软件端与控制单元之间的带宽,控制指令还包括画质选项信息,控制单元根据画质选项信息可以对回传的视频信息做出预压缩,将预压缩后的信息发回软件端,以节约带宽。

步骤s108,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

可视化信号控制节点的控制单元,涵盖显控设备,以及分布式系统中的各个控制节点。到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与上位机的软件端通信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方式,也可以为无线连接方式,软件端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控制单元并等待控制单元回传可视化信号。

步骤s110,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根据可视化信号的预览显示策略将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控制单元不直接发送视频格式的信号,需要将可视化信息编码为网络信号后再回传。控制单元会根据采集的可视化信号生成回传可视化信号,并将该回传可视化信号发送到软件端。软件端在接收到传可视化信号后,由于控制单元回传的可视化信号是网络格式数据,因此需要先进行解码工作,将网络数据解码为rgb数据,然后将rgb数据转换成视频格式信号后,才能进行分辨率的压缩。软件端在接收到回传可视化信号后,根据生成交互动作的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对回传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进行压缩匹配。将根据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压缩的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对应的子显示区域,在该子显示区域完成预览。

步骤s112,不生成控制指令。

如果外部交互动作指令不是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免责说明该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目的不是预览,则不生成控制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将至少一个窗口分割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完成窗口的预配置,接收并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如果是,则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接收控制单元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压缩回传可视化信号后推送至子显示区域。其中,控制指令包括信号源的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地址和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信息,还包括画质选项信息。可以简化步骤、精细化配置并提高整体效率。

根据点击指令首先判断类型,再根据释放指令判断生成位置。无论交互动作为几次,两个判断的顺序均可以调换,例如:可以先将控件类型记录于存储模块,待第二次交互动作产生后,再执行生成位置和类型的判断。

在软件端可以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压缩,因此上述方法还包括: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压缩匹配虚拟显示屏组中的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

预压缩的目的是节约带宽,在满足观看清晰度的前提下进行预压缩,可以减少视频的大小,从而在传输过程中达到节约传输带宽的目的。

只有既满足释放内容为信号源,又满足释放位置是子显示区域,才说明该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预览交互动作指令。释放内容和释放位置的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则说明该外部交互动作指令不是预览交互动作指令。而释放内容和释放位置的判断没有对应的步骤顺序,可以先判断释放内容后判断释放位置,也可以先判断释放位置后判断释放内容。

从用户角度说明该预览方法,参见图3所示的一种软件界面显示效果示意图,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或手势点击左侧信号源列表中的任意一个信号源控件,然后再次点击某一个子显示区域中的任意像素点(或者将信号源控件拖动到子显示区域),即可通过发出控制指令在该子显示区域中观看到预览效果。在最佳实施情况下,窗口中的每个子显示区域都可以关联预览一路可视化信号。

如图3所示,在左上角的虚拟显示屏中进行预览,预先将该窗口配置为九分割的子显示区域。图中曲线代表着外部交互动作为采用鼠标选定信号源控件,并将其拖拽至对应的子显示区域中的运行轨迹示例,实心圆点代表鼠标(或手势)按键的释放坐标,由于软件端识别出鼠标按键的释放坐标处于子显示区域内,故响应该操作,生成如下指令:向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发送预览信号源id1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控制指令;接收控制单元回传的可视化信号,将可视化信号可视化并展示在虚拟窗口中的对应子显示区域中。

特别地,当软件端产生相对于相同的子显示区域的新的预览交互动作时,需要首先判断新产生的预览交互动作是否改变了指定的信号源控件,如果没有,则不发生变化;如果有,则软件端需要修改带预览信号与当前子显示区域的映射关系,并将修改后的待预览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特别地,对于已经释放在某子显示区域内进行预览的信号,可以再次修改其预览位置,例如:采用鼠标点击或者拖动方式,将位于某子显示区域内的信号源控件点击并在不同的子显示区域中再次点击,或者将位于某子显示区域内的信号源控件拖动至不同的子显示区域中进行释放,则软件端会根据新的释放位置修改待预览信号与当前子显示区域的映射关系,从而将修改后的待预览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预览信号或预览位置的修改次数不做限制,即可以多次修改预览信号或预览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将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的步骤和分为释放内容判断和释放位置判断两部分,只有释放内容判断和释放位置判断均满足的情况下,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才是预览交互动作指令,释放内容判断和释放位置没有步骤顺序,可以先判断释放内容后判断释放位置,也可以先判断释放位置后判断释放内容。

在接收到回传可视化信号之后,软件端会根据子显示区域的显示参数进行调整,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单元按照预设分辨率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和/或接收控制单元按照预设帧率对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

根据对应的子显示区域的显示参数进行调整,可以调整分辨率、帧率等等,已实现合适的显示设置。

控制指令包括画质选项信息,则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根据画质选项信息进行预压缩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

将画质选项信息发送到可视化信号控制节点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该画质选项信息对视频信息做出调整,发送调整后的视频信息给软件端,调整后的视频信息就是回传可视化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预览方法,通过将至少一个窗口分割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完成窗口的预配置,接收并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如果是,则生成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显控设备的控制单元,接收控制单元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压缩回传可视化信号后推送至子显示区域。其中,控制指令包括信号源的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地址和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信息,还包括画质选项信息;将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是否为预览交互动作指令的步骤和分为释放内容判断和释放位置判断两部分,只有释放内容判断和释放位置判断均满足的情况下,外部交互动作指令才是预览交互动作指令,释放内容判断和释放位置没有步骤顺序,可以先判断释放内容后判断释放位置,也可以先判断释放位置后判断释放内容。可以简化步骤、精细化配置并提高整体效率。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信号预览方法,应用于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参见图4所示的另一种信号预览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

控制单元接收由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信号源的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地址和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信息。控制指令可能还包括画质选项信息。

步骤s404,解析控制指令,根据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向对应的可视化信号所在的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可视化信号回传请求。

控制单元不直接控制信号源设备,只控制显控设备内部的各个业务单元,如信号控制节点、信号切换设备、信号输出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中的信号源的控件对应的可视化信号的地址,向对应的可视化信号所在的源端设备发送可视化信号回传请求。由该远端设备将回传可视化信号发送到控制单元中。

步骤s406,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以使上位机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窗口的子显示区域,窗口的显示模式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窗口的显示模式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信号源设备输出的可视化信号首先传输至显控设备的信号控制节点,控制节点将可视化信号输出至控制单元,这里控制单元不会直接与信号源设备有通信。控制单元接收源端设备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将该回传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有上位机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并推送到窗口的子显示区域进行预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接收源端设备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将该回传可视化信号发送回上位机,由上位机推送到窗口的子显示区域进行预览,可以简化步骤、精细化配置并提高整体效率。

控制指令还包括画质选项信息,因此可以根据画质质量信息进行预处理,也就是预压缩,可视化信号上述方法还包括: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包括画质选项信息,根据画质选项信息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可视化信号。

具体来说,根据控制指令包括的画质选项信息,画质选项信息包括分辨率信息和/或帧率信息,根据分辨率信息和/或帧率信息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

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的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执行:

(1)根据控制指令包括的画质选项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预处理。

画质选项信息即需要在子显示区域预览的画质,高清画质远比标清画质占用的贷款更高。考虑到控制单元与软件端的带宽资源有限,针对每一路待回传的可视化信号,软件端在发送控制指令时可以携带标示该路可视化信号的画质选项的关键字段,控制单元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根据解析得到的画质选项要求,对相应待回传的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

(2)如果是,则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压缩,以降低回传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和/或帧率。

如果需要预处理,则认为要求回传的是标清画质,控制单元预先使可视化信号在显控设备中进行预压缩,降低可视化信号的分辨率和/或帧率,然后再回传至软件端。

(3)如果否,则不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

如果不需要预处理,则认为要求回传的是高清画质,控制单元对待回传的可视化信号不作压缩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根据预览之灵包括的画质选项信息,由控制单元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也可以在控制节点进行,因此,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压缩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即由控制节点进行压缩,控制单元接收压缩后的回传可视化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预览方法,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接收源端设备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将该回传可视化信号发送回上位机,由上位机推送到窗口的子显示区域进行预览;可以根据预览之灵包括的画质选项信息,由控制单元对回传可视化信号进行预压缩。可以简化步骤、精细化配置并提高整体效率。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信号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上位机的软件端,参见图5所示的一种信号源显示控制方法信号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窗口为硬件窗口,用于显示信号源设备发送的视频信号;用户在进行实际的交互操作之前,上位机的软件端首先需要对软件界面的虚拟屏组中已经开设的至少一个窗口进行预配置工作。预配置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预配置方法相同。

另外,窗口在虚拟显示屏中的布置位置不作限定,在具有多虚拟显示器的虚拟显示屏组中,单一窗口的位置可能正好与某一个虚拟显示屏重合,也可能跨越至少两个显示器的交界线,类似于悬浮窗口,也可能位于某一个虚拟显示屏内部。

步骤s504,接收外部交互指令。

软件端接收由hid设备发送的外部交互指令。

步骤s506,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如果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执行步骤s508;如果交互指令的外部交互位置不为子显示区域,或者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不为信号源控件,则执行步骤s512。

步骤s508,生成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

显示区域与子显示区域对应;开窗是指将信号源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推送至物理显示设备中的对应区域进行显示。软件端在判断交互指令是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控件的指令,后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是针对指定信号源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在指定位置开窗的控制指令;指定信号源特指在交互动作中被选定并释放至虚拟窗口的信号源控件对应的信号源设备id,指定位置特指交互动作中于虚拟窗口中释放的具体位置,即定位至信号源开窗的最小单元,即子显示区域。由于虚拟显示屏、虚拟窗口的分辨率、显示位置,与实际的物理显示器是呈比例对应关系的,当确定了虚拟显示器的相关显示预案参数后,即可按照实际缩放比例获得信号源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在实际物理显示屏中的显示预案参数。

步骤s510,发送控制指令到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

软件端在生成控制指令后,会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由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控制物理显示器显示对应的视频信号。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是指对各路信号进行格式转换、显示内容裁切、分辨率调整、叠加画面层级等处理的设备,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可以是拼接处理器或者视频切换矩阵等。软件端与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通信连接,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与物理显示器通信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控制单元接收到开窗的控制指令后,解析控制指令中的相关参数,并驱动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中的各信号处理单元,实现将指定信号源设备中的视频信号,按照预设分辨率、预设显示区域,推送至指定的显示设备。

步骤s512,不生成控制指令。

上述方法中,如果判断交互指令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则生成的控制指令。在判断交互指令是否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果否,则不生成控制指令。如果否是指外部交互动作释放的不是信号源,或者外部交互动作未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则不需要生成控制指令,不进行后续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对窗口进行预配置,将窗口分割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在接收交互指令并判断交互指令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之后,生成对于信号源在子显示区域开窗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如果不满足控制指令的生成条件,则不生成控制指令。可以提高信号显示控制方法的使用效率。

在外部交互指令的生成位置和类型的判断时,鉴于具体的用户操作步骤,可以先点击信号源控件,再点击虚拟显示屏组的具体区域,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执行:

(1)接收第一交互指令和第二交互指令;

首先,外部控制指令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交互指令和第二交互指令,第一交互指令即用户选中需要进行开窗显示的视频信号对应的信号源控件;第二交互指令即用户选中视频信号将要在显示设备显示的位置对应的虚拟显示屏的子显示区域。因此,根据点击指令判断点击的控件类型是否为信号源控件。

(2)根据第一交互指令判断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根据第二交互指令判断交互指令控制的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

如果通过点击指令判断类型是信号源控件,则判断生成位置,也就是释放指令的生成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如果生成位置是子显示区域,则说明交互指令的生成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交互指令的类型为信号源控件。

判断交互指令释放的内容是否为信号源,即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1)预设并保存定义控件类型的交互位置。

判断交互指令释放的内容是否为信号源,实质是判断释放在子显示区域中的内容是否为信号源控件,识别信号源控件类型的方法是通过预定义控件类型的关键字,需要将代表信号源控件类型的关键字保存至数据库中,例如:软件安装设备的内存。

(2)识别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

软件端接收到hid发送的交互指令后,根据预定的规则识别交互指令中代表信号源控件类型的关键字。

(3)将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与定义控件类型的交互位置对比,判断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与定义控件类型的交互位置是否一致。

(4)如果一致,确定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是信号源控件。

(5)如果不一致,确定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不是信号源控件。

将交互指令中代表信号源控件类型的关键字与预设并保存的定义控件类型的关键字进行对比,并判断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说明交互指令释放的内容是信号源;如果不一致,则说明交互指令释放的内容不是信号源。

判断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的步骤,即交互的区域判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判断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点在虚拟显示界面中的坐标位置是否属于子显示区域的坐标集合。

以子显示区域为检测的最小单元,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是否作用于指定区域内,这个指定区域可以是任意一个子显示区域中的任意像素点(或坐标点)。

每个子显示区域在显示器中都是有对应的坐标范围的,通常定义一个子显示区域的方式是,左上角坐标值以及水平/垂直分辨率,即可描述出一个显示区域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交互的区域判断与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二者的步骤顺序理论上可以互换。先判断交互动作的类型,后判断交互的区域;或者,先判断交互的区域,后判断交互动作的类型均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判断交互指令是否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包括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和交互的区域判断。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是指接收的交互指令包括的关键字并与数据库中预存的定义控件类型的关键字进行比对,交互的区域判断是指外部交互动作是否作用于指定区域内,其中,交互的区域判断与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的步骤顺序理论上可以互换。

当接收到新的外部交互指令,可以对控制指令进行修改,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修改交互指令;根据修改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和/或控制的可交互元素修改控制指令。

进一步扩展地,当软件端接收到发生于相同的子显示区域中新的开窗交互动作时,也就是接收到修改交互指令控制的可交互元素,会判断新的开窗交互动作中所指定的信号源设备的源端地址是否发生改变,若有改变,则软件端会修改当前映射至该子显示区域的信号源设备的源端地址;若没有改变,则不作任何处理。

进一步扩展地,对于已经释放在某子显示区域内的信号源控件,也就是接收到修改交互指令包括的交互位置,可以再次修改其释放位置,例如:采用拖动方式,将位于某子显示区域内的信号源控件拖动至不同的子显示区域中进行释放,则软件端会生成新的信号源设备与显示设备的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两种修改的修改次数不作任何限制,即可以无限次地通过上述两种修改方案对信号源控件和释放位置进行修改。

控制指令还包括可以对分辨率调整指令,生成将视频信号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二交互指令,识别交互位置处于的子显示区域;识别交互位置处于的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根据分辨率及转换比例系数,生成分辨率调整指令。

根据子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可以设置分辨率调整的控制指令,通过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分辨率的自动拉伸。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显示控制方法,通过对窗口进行预配置,将窗口分割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在接收交互指令并判断交互指令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之后,生成对于信号源在子显示区域开窗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视频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采用窗口面积等分的方法进行窗口分割;判断交互指令是否为在子显示区域中释放信号源的指令包括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和交互的区域判断。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是指接收的交互指令包括的关键字并与数据库中预存的定义控件类型的关键字进行比对,交互的区域判断是指外部交互动作是否作用于指定区域内,其中,交互的区域判断与交互动作的类型判断的步骤顺序理论上可以互换;如果不满足控制指令的生成条件,则不生成控制指令;软件端生成的控制指令包括从数据库中提取信号源开窗所需的关联信息。可以提高信号显示控制方法的使用效率。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信号预览装置,应用于上位机,参见图6所示的一种信号预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预配置模块61、动作接收模块62、内容比对模块63、指令生成模块64、指令发送模块65和信号接收模块66,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预配置模块61,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

动作接收模块62,用于接收外部交互动作指令;

内容比对模块63,用于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

指令生成模块64,用于如果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动作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向上位机提供可视化信号的指令;

指令发送模块65,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

信号接收模块66,用于接收控制单元发送的回传可视化信号,并根据可视化信号的预览显示策略将回传可视化信号推送至子显示区域。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信号预览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预览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预览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种信号预览装置,应用于控制单元,参见图7所示的另一种信号预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指令接收模块71、回传请求模块72和信号发送模块73,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指令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

回传请求模块72,用于解析控制指令,根据解析后的控制指令向对应的可视化信号所在的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可视化信号回传请求;

信号发送模块73,用于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可视化信号发送到上位机,以使上位机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窗口的子显示区域,窗口的显示模式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信号预览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预览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号预览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种信号源显示控制装置,应用于上位机的软件端,参见图8所示的一种信号源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预配置模块81、动作接收模块82、内容比对模块83、指令生成模块84和指令发送模块85,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预配置模块81,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窗口的显示模式切换至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子显示区域;每个子显示区域分别用于显示对端设备或节点设备发送的可视化信号;

动作接收模块82,用于接收外部交互指令;

内容比对模块83,用于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是否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判断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是否为信号源控件;

指令生成模块84,如果外部交互指令的交互位置为子显示区域,并且,外部交互指令的控制对象为信号源控件,则生成将可视化信号推送至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进行显示的控制指令;显示区域与子显示区域对应;

指令发送模块85,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到可视化信号业务处理节点的控制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信号源显示控制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源显示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显示控制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一种集中式信号源显控系统,参见图9所示的一种集中式信号源显控系统的拓补图,包括:信号源设备91、信号切换设备92和上位机93;信号切换设备92包括控制单元921、输入单元922、输出单元923和切换单元924;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信号切换设备包括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切换单元、控制单元,输入单元连接信号源设备,输出单元连接显示设备,切换单元分别连接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用于提供可视化信号由输入单元传输至输出单元的可视化信号传输链路;控制单元分别与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切换单元通信连接;信号源设备,用于输出可视化信号到信号切换设备;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驱动对应的输入单元、输出单元、以及切换单元。信号源设备包括网络摄像头、pc、笔记本、等任何可输出可视化信号的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组,用于接收并显示可视化信号。

软件安装在上位机设备中,上位机即是显控系统中对具体信号切换设备起到控制作用的外部控制设备,该设备可通过控制线缆、网线、或无线方式与信号切换设备的控制单元相连接。上位机设备可以选用pc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无线移动终端(即带有无线网络收发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受控硬件设备可以是拼接处理器、矩阵等集成式显控设备,具体在显控设备中,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的单元是控制单元(实体为pcb板卡)。

当软件端的虚拟窗口规模配置成与实际物理显示屏组规模一致时,控制单元获取待预览信号的途径可以有两种,对应不同的源端设备:

1)源端设备为与显示屏阵列直连的输出单元,可视化信号传输路径为:信号源设备→输入单元→切换单元→输出单元→控制单元→软件端。

本方案适用于虚拟窗口规模配置成与实际显示屏组规模完全一致,即待预览的信号同时需要在物理显示屏阵列中进行显示,此时输出单元才能够保证定位到待预览信号。待预览可视化信号通过输入单元、切换单元传输至输出单元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发送至显示屏阵列进行显示,另外一路通过级联通道回传至控制单元。

2)源端设备为与信号源设备直连的输入单元,可视化信号传输路径为:信号源设备→输入单元→控制单元→软件端。

本方案适用于虚拟窗口规模配置成与实际显示屏组规模不一致,即待预览信号可能不需要在物理显示屏阵列中进行显示,故此时仅能通过输入单元定位到待预览信号。可视化信号传输路径为:信号源设备→信号采集板卡→控制单元→软件端。待预览可视化信号通过输入单元的级联通道传输至控制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集中式信号源显控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式信号源显控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源开窗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一种分布式信号源显控系统,参见图10所示的一种分布式信号源显控系统的拓补图,除总线1001外,包括:上位机1002、服务器1003、信号源设备1004、网络编码设备1005和网络解码设备1006;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网络编码设备与信号源设备通过缆线直连;网络解码设备和显示屏通过缆线直连;信号源设备,用于输出可视化信号到可视化信号;网络编码设备,用于接收可视化信号,可视化信号将编码后的可视化信号发送到网络解码设备;服务器,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转发到网络编码设备、网络解码设备;网络解码设备,用于解码可视化信号,根据可视化信号的显示策略处理解码后的可视化信号,并将处理后的可视化信号发送到显示设备。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显示设备,用于接收并显示处理后的可视化信号。

总线可以为wan/lan(wideareanetwork/localareanetworkwan广域网/局域网)总线,上位机用于做出控制指令,控制指令首先发送到服务器,由服务器通过总线发送到显控设备,显控设备可以从网络摄像头、本地信号源或者经过网络编码设备编码的信号源获得回传视频信息,回传视频信息通过总线传输。显控设备将回传视频信息通过总线传播到上位机,上位机进行预览,上位机预览完成会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网络解码设备或者显控设备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显控设备抓取视频信息并传输到显示屏组显示,或者,网络解码设备抓取视频信息后进行解码,解码后的视频信息传输到显示屏显示。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分布式信号源显控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信号源显控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源开窗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