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0876发布日期:2019-08-20 20:1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等移动终端一般是通过sim卡槽安装sim卡;而使用音量键来控制音量。然而这种结构需要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开设多个开口,开孔较多,影响机身美观,加工与组装不方便。当前提出一种卡槽结构,其是将音量按键与卡槽制作成一体结构,具体是将卡槽之面盖凸出卡托两侧的部分延长,并在面盖两端的延长部的内侧面设置按压凸起,以形成音量按键。然而这种结构需要将开孔制作较长较大,影响美观,会导致卡槽安装不方便,且面盖凸出卡托过长,会导致面盖易断裂或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按键卡槽一体结构尺寸较大,安装使用不方便,面盖易断裂或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卡托和设于所述卡托一端的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所述按键凸出所述面盖的外表面,所述面盖上对应于所述按键的位置设有用于感应所述按键按压操作的触压感应器,所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卡槽上的感应信号触点,所述感应信号触点与所述触压感应器电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的至少一端具有凸出所述卡托侧边的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的两端面分别具有所述感应信号触点;

或者,所述感应信号触点设于所述凸出部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信号触点设于所述面盖的端面上;

或者,所述感应信号触点设于所述卡托的侧面上;

或者,所述感应信号触点设于所述卡托的正面和/或反面上;

或者,所述感应信号触点设于所述面盖的正面和/或反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触压感应器;

两个所述触压感应器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所述按键,或者两个所述触压感应器对应位于所述按键的两端。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感应信号触点分别设于所述卡槽的两侧部,两个所述触压感应器分别与两个所述感应信号触点电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还包括电性连接所述触压感应器与所述感应信号触点的柔性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触压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还包括弹性胶罩,所述弹性胶罩罩于所述触压感应器上,所述按键安装于所述弹性胶罩上。

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面盖上设置按键与触压感应器,以将按键与面盖进行组合,进而将按键与卡槽组合成一体结构;通过在卡槽上设置感应信号触点,无需增加面盖的长度,以保证面盖的强度,更好的防止使用时断裂或变形问题的发生。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所述外壳的侧边开设有供所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插入的开孔。包括如上所述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使用了上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从而可以在外壳上开设尺寸较短且数量较少的开孔,便于加工制作,更好保证移动终端外壳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升防尘防水效果,同时降低物料成本,提升移动终端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十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一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0-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卡槽;11-卡托;111-收容腔;12-面盖;121-凸出部;122-容置腔;21-按键;22-触压感应器;23-感应信号触点;24-柔性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定义:本申请中,由于卡托整体是板状结构,对应的卡槽整体也是呈扁平状结构;卡托的两面分别为正面与反面,卡槽的两面分别为正面与反面。

请参阅图1至图11,现对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进行说明。所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包括卡槽10,卡槽10包括卡托11和面盖12,面盖12设于卡托11一端。在使用时,当卡槽10安装在移动终端的机体中时,卡托11插入移动终端的机体中,而面盖12盖在移动终端之机体的开孔上,并遮挡住卡托11。面盖12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21,按键21凸出面盖12的外表面,以便在操作时,按压按键21;面盖12的外表面指面盖12远离卡托11的一面;面盖12上对应于按键21的位置设有触压感应器22,触压感应器22用于感应按键21按压操作,以确定按键21的按压操作。该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还包括感应信号触点23,感应信号触点23与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从而在安装时,方便将感应信号触点23与移动终端相连,进而将移动终端与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卡槽10上,即卡槽10可以设置在卡托11上,也可以设置在面盖12上,从而可以不设置凸出部121,或将凸出部121设置较小,进而可以无需增加面盖12的长度,保证面盖12良好的强度,更好的防止使用时,面盖12断开或变形。

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面盖12上设置按键21与触压感应器22,以将按键21与面盖12进行组合,进而将按键21与卡槽10组合成一体结构;通过在卡槽10上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从而可以将凸出部121的长度设置较短或不设置凸出部121,进而减小面盖12的长度,以保证面盖12的强度,更好的防止使用时断裂或变形问题的发生。

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现对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进行说明。所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包括卡槽10,卡槽10包括卡托11和面盖12,面盖12设于卡托11一端。在使用时,当卡槽10安装在移动终端的机体中时,卡托11插入移动终端的机体中,而面盖12盖在移动终端之机体的开孔上,并遮挡住卡托11。面盖12的至少一端具有凸出卡托11侧边的凸出部121;也就是说,面盖12的至少一端是凸出卡托11的侧边,以形成凸出部121,从而在安装使用时,凸出部121可以起到定位与限位作用。面盖12上设有至少一个按键21,按键21凸出面盖12的外表面,以便在操作时,按压按键21;面盖12的外表面指面盖12远离卡托11的一面;面盖12上对应于按键21的位置设有触压感应器22,触压感应器22用于感应按键21按压操作,以确定按键21的按压操作。凸出部121的内表面上设有感应信号触点23,凸出部121的内表面指凸出部121靠近卡托11的一面;感应信号触点23与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从而在安装时,方便将感应信号触点23与移动终端相连,进而将移动终端与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另外,在凸出部121上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可以将凸出部121设置较短小,进而可以无需增加面盖12的长度,保证面盖12良好的强度,更好的防止使用时,面盖12断开或变形。

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面盖12上设置按键21与触压感应器22,以将按键21与面盖12进行组合,进而将按键21与卡槽10组合成一体结构;通过将面盖12的凸出卡托11的侧边形成凸出部121,并在凸出部121的内表面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从而可以将凸出部121的长度设置较短,进而减小面盖12的长度,以保证面盖12的强度,更好的防止使用时断裂或变形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还包括柔性导线24,柔性导线24的两端分别与触压感应器22和感应信号触点23相连,从而将触压感应器22与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连接。设置柔性导线24,可以方便触压感应器22的布局。柔性导线24可以为柔性线路板、柔性排线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面盖12中制作印刷线路,以将触压感应器22与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触压感应器22可以是轻触开关、锅仔片开关、金手指开关、触控感应件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感应信号触点23可以是金手指、顶针、插孔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面盖12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部121,从而面盖12的两端分别凸出卡托11的两侧,从而在安装使用时,可以更好的进行定位,保证卡托11平稳安装在移动终端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键21为两个,且两个凸出部121上分别设有感应信号触点23,两个按键21对应的两个触压感应器22分别与两个凸出部121上的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相连。设置两个按键21,以增加控制功能;而在两个凸出部121上分别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而两个触压感应器22分别与两个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相连,不仅便于设计制作,而且在使用时,方便将触压感应器22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便于移动终端上电路设计。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一个凸出部121上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键21为音量键或开关键。具体地,当按键21为一个时,按键21可以为开关键、静音键等。当按键21为两个时,可以为音量键,如两个按键21分别为音量+键和音量-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卡托11中开设有收容腔111,以便容置卡片。具体地,收容腔111可以容置sim卡,以使该卡托11承载sim卡。sim是英文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的简称,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当然,收容腔111也要以容置tf卡。tf卡又指microsd卡,原名trans-flashcard。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腔111中可以同时容置两张sim卡,或容置一张tf卡与一张sim卡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面盖12上开设有容置腔122,触压感应器22安装于容置腔122中。在面盖12上开设容置腔122,以便安装触压感应器22,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触压感应器22,而且可以减小面盖12的体积,同时也方便安装按键2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还包括弹性胶罩(图中未示出),弹性胶罩罩于触压感应器22上,按键21安装于弹性胶罩上。设置弹性胶罩,不仅便于弹性支撑按键21,以便按键21进行按键21操作,而且将弹性胶罩罩于触压感应器22上,也可以保护触压感应器22,并提高防止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容置腔122中于弹性胶罩之外的区域填充有密封胶(图中未示出),不仅可以提高防水性能,而且可以更好的固定弹性胶罩。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面盖12的一端具有凸出卡托11侧边的凸出部121;也就是说,面盖12的一端是凸出卡托11的侧边,以形成凸出部121,从而在安装使用时,凸出部121可以起到定位与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键21为两个,且两个凸出部121上分别设有感应信号触点23,两个按键21对应的两个触压感应器22均与凸出部121上的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相连。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按键21两端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触压感应器22,两个触压感应器22分别与两个凸出部121上的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相连,即在面盖12上设置一个较长的按键21,而在按键21两端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触压感应器22,从而形成两个功能键,增加美观性,并且也方便加工制作,同时在组装时,可以减少一个按键21的组装,节省工序,便于组装。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按键21为一个,对应的设有触压感应器22为一个。该按键21可以为开关键、静音键等。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面盖12的端面,该结构在制作时,可以直接在面盖12的端面形成感应信号触点23,从而无需设置凸出部121,或将凸出部121制作较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面盖12的两端分别凸出有凸出部121,以方便定位,相应地,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凸出部121的端面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面盖12的一端设置凸出部121。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五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面盖12的两端均未设置凸出部121,以将面盖12制作较短,保证面盖12的强度,同时将该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制作较小。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五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六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卡托11上,从而方便安装使用,同时可以将面盖12制作较短,保证面盖12的强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本申请提供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卡托11的侧面上,以减小占用空间。更进一步地,触压感应器22可以通过柔性线路板24与感应信号触点23相连。当然,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卡托11设置印刷线路,以将触压感应器22与感应信号触点23相连。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六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七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卡托11的一侧设有感应信号触点23,两个触压感应器22均与卡托11的一侧的感应信号触点23电性相连。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七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七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面盖12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部121,从而面盖12的两端分别凸出卡托11的两侧,从而在安装使用时,可以更好的进行定位,保证卡托11平稳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使面盖12的一端凸出卡托11的侧面,以形成凸出部121。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七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收容腔111为两个,两个收容腔111可以同时容置两张sim卡,或容置一张tf卡与一张sim卡等。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卡托11的正面。以方便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同时也方便在安装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时,便于感应信号触点23与移动终端相连,进而将移动终端与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卡托11的反面。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卡托11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

更进一步地,当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可以在卡托11正面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以便与对应的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当然,当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可以在卡托11反面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以便与对应的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当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可以在卡托11两侧部的反面或正面均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以便与对应的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二: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区别为:

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面盖12的正面。以方便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同时也方便在安装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时,便于感应信号触点23与移动终端相连,进而将移动终端与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应信号触点23设于面盖12的反面。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面盖12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

更进一步地,当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可以在面盖12正面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以便与对应的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当然,当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可以在面盖12反面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以便与对应的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当触压感应器22为两个,可以在面盖12两端部的反面或正面均设置感应信号触点23,以便与对应的触压感应器22电性相连。

本实施例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2,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和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外壳的侧边开设有供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插入的开孔。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了上述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100,从而可以在外壳上开设尺寸较短且数量较少的开孔,便于加工制作,更好保证移动终端外壳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升防尘防水效果,同时降低物料成本,提升移动终端整体美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