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2411发布日期:2019-08-30 23:2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



背景技术:

随着4g通信技术的普及,市场上也推出了许多基于4g技术的网络通信设备,如4g网关。这类4g网关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软件支撑平台,支持4g网络通信并向下兼容3g/2g网络,同时提供wifi、以太网等接口,实现数据的转发功能,为本地设备提供接入4g网络的通信接口。现有4g网关通常只要一个远程无线4g通信模块配置一个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通过一个移动网络到4g网络,当配置的移动网络出现故障时,无法正常通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所述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

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

远程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与通信网络连接,用于移动数据的收发;

数据通道选择器,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选择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与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连接,以进行远程无线通信时的身份识别;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及远程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对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的通道选择,以及收发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的移动数据;

交换机模块,所述交换机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输入输出移动数据进行数据的转发。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还包括:不少于一个局域网模块,每个所述局域网模块与所述交换机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交换机模块输入输出数据转发至本地局域网。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还包括:广域网模块,所述广域网模块与所述交换机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交换机模块输入输出数据转发至互联网。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信模块为全网通4g通信模块。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usb总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之间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为sn74cb3q3253型号通道选择器。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芯片;

第一静电防浪涌芯片,所述第一静电防浪涌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芯片进行静电防浪涌电压保护。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包括:

第二身份识别芯片;

第二静电防浪涌芯片,所述第二静电防浪涌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芯片进行静电防浪涌电压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卡单待多运营商网络模式的4g-lte(本发明实施例中4g-lte网络指td-lte网络,td-lte全称为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网关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用于移动数据的收发;数据通道选择器用选择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与远程无线通信模连接,以进行远程无线通信时的身份识别;处理器用于控制数据通道选择器对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的通道选择,以及收发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的移动数据;交换机模块用于将处理器输入输出移动数据进行数据的转发。通过双身份识别卡模块及全网通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多种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选择,或不同网络运营商费用套餐选择。即:在节省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基础上,提供两种移动运营商准入功能。例如:同一运营商两种不同套餐组合准入功能或不同供应商两种不同套餐组合准入功能;更能适应当前复杂组网环境和用户需求,同时通过交换机模块对移动数据转发,提供终端网关连网,有效降低组网复杂性及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道选择器和处理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

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

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

数据通道选择器40;

处理器50;

交换机模块60;

局域网模块70;

广域网模块8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包括: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数据通道选择器40、处理器50和交换机模块60,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与通信网络连接,用于移动数据的收发;所述远程通信模块用于远程无线网络继续数据通信,接收远程无线网络发送的数据或,将数据发送至远程无线网络。

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分别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连接,用选择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与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连接,以进行远程无线通信时的身份识别;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有两个身份识别卡,所述两个身份识别卡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和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在通信时,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身份识别卡无线通信,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通过数据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连接。如图1中所述,所述数据通信接口可为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总线接口。也就是说,通过数据通道选择器40,可使得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选择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进行数据通信,读取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的身份信息。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可为各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身份识别卡。例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身份识别卡(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身份识别卡。通过所述身份识别卡,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可实现远程无线通信数据正常传输。

所述处理器50分别与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及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对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的通道选择,以及收发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传输的移动数据;也即是,所述处理器50可在用户的设置下,对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进行数据通道的选择,已选择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进行数据通信,并接收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传输过来的数据,或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传输至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

所述交换机模块60与所述处理器50连接,用于将所述处理器50输入输出移动数据进行数据的转发。所述处理器50将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所述交换机模块60,通过所述交换机模块60将数据传输至其他网络;或者接收其他网络传输过来的数据,通过所述处理器50及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传输至移动通信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用于移动数据的收发;数据通道选择器40用选择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与远程无线通信模连接,以进行远程无线通信时的身份识别;处理器50用于控制数据通道选择器40对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或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的通道选择,以及收发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传输的移动数据;交换机模块60用于将处理器50输入输出移动数据进行数据的转发。通过双身份识别卡模块及全网通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实现多种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选择,或不同网络运营商费用套餐选择。即:在节省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基础上,提供两种移动运营商准入功能。例如:同一运营商两种不同套餐组合准入功能或不同供应商两种不同套餐组合准入功能;更能适应当前复杂组网环境和用户需求,同时通过交换机模块60对移动数据转发,提供终端网关连网,有效降低组网复杂性及运行成本。

参阅图1,所述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还包括:不少于一个局域网模块70,每个所述局域网模块70与所述交换机模块60通信连接,用于将交换机模块60输入输出数据转发至本地局域网。也就是,通过所述局域网模块70,可实现本地局域网与移动无线网络之间的数据的交互。使得本地设备可通过所述局域网模块70连接到无线移动网络。

参阅图1,所述多卡单待的多运营商网络模式4g-lte网关还包括:广域网模块80,所述广域网模块80与所述交换机模块60通信连接,用于将交换机模块60输入输出数据转发至互联网。也就是,通过所述局域网模块70,可实现互联网与移动无线网络之间的数据的交互。使得本地设备可通过所述广域网模块80连接到无线移动网络和以太网,即可收发移动网络数据,又可收发以太网数据。

参阅图1和参阅图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为全网通4g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全网通4g通信模块,使得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可选用不同的移动运营商的身份识别卡。使用者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移动运营商的身份识别卡,以选择不同的移动网络进行通信。方便使用者更加需求进行选择,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网通指支持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运营商的六种移动通信制式:td-lte(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fdd-lte(frequencydivisionduplex-longterm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与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之间通过usb总线通信连接。参阅图1,通过所述usb总线可实现所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30与所述处理器50之间的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实现数据高速传输。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50与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之间通过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连接。参阅图1,通过所述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可使得所述处理器50对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的控制,且通过所述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实现对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的控制,控制格更加的简单,容易实现。

参阅图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通道选择器40为sn74cb3q3253型号通道选择器。sn74cb3q3253型号通道选择器为两通道数据通道选择器40,可满足本发明实施例的通道要求,节约成本。

参阅图3,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模块10包括:第一身份识别芯片和第一静电防浪涌芯片,所述第一静电防浪涌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芯片进行静电防浪涌电压保护。参阅图2,所述第一静电防浪涌芯片包括防护集成电路u100,所述防护集成电路u100设有多个瞬变抑制二极管,每个所述瞬变抑制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芯片的数据端或供电端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芯片各数据端或供电端的保护,避免高压浪涌电压将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芯片损坏。

参阅图4,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模块20包括:第二身份识别芯片和第二静电防浪涌芯片,所述第二静电防浪涌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芯片进行静电防浪涌电压保护。参阅图3,所述第一静电防浪涌芯片包括防护集成电路u103,所述防护集成电路u103设有多个瞬变抑制二极管,每个所述瞬变抑制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芯片的数据端或供电端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芯片各数据端或供电端的保护,避免高压浪涌电压将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芯片损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